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0624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docx

产品样本ZZQ3B型说明书2

 

产品样本

 

ZZQ-3B型

双通道准同期装置

 

阿城继电器厂

1产品用途

ZZQ-3B型双通道准同期装置(以下简称装置)使用于电力系统二次电路中,用于两个相毒品走私案独立的电力系统或系统与发电机间按准同步要求自动进行并列运行。

ZZQ-3B型是ZZQ-3A型的改型产品,用以代替ZZQ-3A。

2特点与结构

2.1装置的直流电源由系统侧的电压互感器取得,不需则电厂直流电汇原提供或另设直流电源。

适用于新建和扩建电厂。

2.2能实现自动调频和自动调压,设有相角差、频差、电压差闭锁。

使用单位的初中证明,它能迅速、准确的投入同步。

2.3为了保证合闸可靠性,采用双通道回路,只有两个通道同时动作时,才可发出合闸脉冲。

通过切换开关切换,也可单通道发出合闸脉冲。

2.4为了提高合闸精度,减少冲击电源,延长机组寿命,在国内首次将有源滤波器应用于装置中,并采用高增益运放,做到合闸精度±2°,高于国际同类产品。

装置还设有同期点的自动检测回路(电气零点),用以测量导前时间和滑差周期,便于工作于调试及定期检测。

2.5出口采用小型的中间继电器,其触点容量可直接接通220V,小于30W的直流回路。

2.6装置的结构采用新型铝型材料按IEC国际标准制作的19英寸机箱,各功能插件为独立插件。

装置为嵌入式安装。

插件采用翻板式,可转动90度,便于检修与调试验

2.7装置外形尺寸见图2-1,安装开孔尺寸见图2-2

2.8装置背后端子接线图见图2-3至2-6。

上部端子为外接线端子,下部端子1-32号为装置内部接线编号。

3动作原理

为使同步发电机与系统或系统与系统间按准同步要求自动进行并列,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a.发电机电压与系统电压彼此的幅值差应小于允许值。

装置设有自动调压回路和电压差闭锁环节来保证。

b.发电机电压与系统电压彼此的滑差频率小于允许值。

装置设有自动调频回路,能实现发电机的频率对系统频率进行自动跟踪。

c.在并刑开关主触并没有合闸完成瞬间,发电机电压与系统电压的相位差应小于允许值。

装置由设有恒定导前时间的控制环节来保证。

3.1合闸部分

合闸部分由相敏环节、比例微分、触发器、微分器、压差闭锁、相差闭锁、频差闭锁,“或”“与”、延时回路和出口回路等组成。

原理方框图如图3-1,原理接线图如图3-2所示。

发电机电压UF和系统电压UX经反相接入相敏环节获得三角波电压。

该三角波的幅值仅和UX、UF之间的相角差δ有关,与UX、UF的幅值无关。

三角波周期与UX、UF的周期一样。

当δ=0°时,相敏环节输出最小,当δ=180°时,相敏环节输出最大。

相敏环节输出最大。

相每环节输出分二路,一路经比例微分环节、触发器,经微分环节发出一个窄脉冲到双稳态触发器,另一路到频差回路和相差回路,该电压与频差整定值相比较构成准同步合闸时频差闭锁条件。

该电压与导前相角整定值相比较构成相角差闭锁条件,电压差绝对值输出与电压差整定值比较构成电压差闭锁条件。

只有相位差、电压差、频差同时满足同步条件时,与门2为“1”态,双稳元件翻转,继电器J1动作,发出合闸脉冲。

当相位差、电压差、频差任一条件不满足同步要求时,闭锁双稳元件、J1不动作,不发合闸脉冲。

3.1.1相敏环节

相敏环节由整形回路、同或门电路、低通滤波器组成。

原理接线图如图3-3,各点波形图见图3-4。

系统电压UX和发电机电压UF经反相分别加在T1和T2构成的整形回路中,在a点输出一系列反映UX和UF之间的相角差δ的方波。

经运放构成的低通滤波器,在b点输出一个幅值随δ变化的线性度很好,转折频率明显,相移角度较小的三角电压。

3.1.2比例微分环节及恒定导前时间的获得

比例微分环节原理接线图如图3-5,恒定导前时间图解见图3-6

相敏环节输出的三角波电压(b点)经导前时间整定电位器1BK与R15构成比例器,C3与R15又构成微分器。

C3、R12及C4、R15构成二阶低通滤波器。

由图3-5可知,运放输出电压Ud由负变正(过零时)这一瞬间发出合闸信号,认为Ud=0。

C点为虚地Ic≈0,C点处节点方程式:

Ud=-(

当Ud=0时,Ub=kωst(t=

)代上式

t=-1Bk

(负号表示导前)

从上式知道运放器输出合闸脉冲瞬间到同步点的时间t与频差周期Ts无关,只与1Bk、C3有关,故改变1BK值可获得不同的导前时间td。

我们从图3-6中通过图解法可知合成电压:

K1Ub+K2

的点(A点)到同步点之间的时间td(导前时间)与频差周期ts无关。

3.1.3频率差闭锁回路

由运放器YSF4组成一具肯有滞回特性的电压比较器。

原理接线图如图3-7,各点波形图见图3-8。

运放器输入端节点电压:

Ub=kωst(t≤

)代入上式

kωs+

运放器滞回特性,当

当频差电压大于整定值时,j处为高电位“1”,发出闭锁信号。

反之频差电压小于整定值J处为低电位“0”,不发闭锁信号。

频差闭锁在三角波后半周期π~2π范围内起作用。

3.1.4延时回路

由ZD时基电路和外接

组成一个延时回路。

原理连接图如图3-9。

当g处电位由高电位“1”突变“0”态,

截止,电源对

充电,当Uc9>

Ucc(电源电压)时,3端为低电平,n处为“0”态,这时充电时间:

同时T7导通,T8截止,g处电位由“0”突变“1”,T9管导通,C9通过T9对地放电,这时n处又为“1”态。

3.5.1合闸部分巡辑回路及动作过程

3.5.1.1合闸部分逻辑回路

D14、D15、D17构成压差、频差、相差的闭锁门为“或门”。

“或门”输出端和D16组成“与1”门。

“与1”门输出端和“电容门2”,T11管组成“或非”门。

“或非”门输出端又和D11,“电容门1”输出端组成“与2”门。

为了防止装置在电源投入瞬间,可能导致双稳态触发器误翻转,造成误发合闸脉冲,本装置采取“电容门1”和“电容门2”的双重闭锁,在投入电源瞬间,闭锁装置l8来避免上述情况。

3.5.1.2合闸部分动作过程

系统电压Ux与发电机电压Uf经过相敏环节在b点得到一组三角波电压。

通过比例微分环节c点的电压在A点过零,并改变方向,经反相输入放大后,d点电压在A点由负变正。

当d点电压负值时,Ts管截止,T4管导通,T5管截止,在f处得到正脉冲微分信号,被De反接受阻。

当d点电压在A点由负变正时,Ts由截止变导通,T4由导通变截止,与此同时T5由截止变翌通,C7通过T5、R28放电,使f点出现一个很窄的负脉冲,通过Ds加至双稳态触发器T7管基极。

假定这时电压差、频率差、相角差均满足合闸条件,K为高电位“1”,双稳态触发器翻转,Ts管导通,J1继电器吸合,发出合闸脉冲。

同时Ts管截止,C9充电,当Ucs>

Uce时,n为低电位“0”,“双稳”又翻转,Ts管由导通变截止,J1继电器断开,合闸部分动作过程结束。

当电压差、频率差,相角差只要有一个大于整定值,“或”门输出“1”,与“1”输出“1”“或非”门输出“0”,“与2”门输出为“0”,闭锁双稳态触发器翻转,发不出合闸脉冲。

为了防止刚发出合闸脉冲又出现压差、频差、相差闭锁现象而导致J2继电器触点拌动,接入D16和“或”门输出组成一个“与”的条件。

这样一旦Ts管导通,g为低电位“0”,这时不论压差、频差、相差有或没有闭锁信号,都不能造成J1继电器返回或触点抖动。

相角差回路是对b点三角波在ωst在0~2π全周期内进行闭锁。

只有整睿的导前时间相对应滑差周期在导前角整定范围内继电器才能动作。

当ωs出现反向加速度,这是b点电压非线性变化,相角差闭锁,阻止合闸脉冲发出。

延时回路是装置在做假同步,或调试时能自动复归合闸继电器。

当装置正式发出合闸脉冲后,闭锁“双稳”Is,使各种型式断路器可靠合闸。

3.1.5.3合闸回路各点电压波形图

3.2合闸切换回路

为了保证装置合闸的可靠性,采用双通道,即装置设有两个合闸回路独立的插件板,分别起动事闸继电器1J和2J,通过切换开关3BK可实现两个通道同时动作时,才可发现合闸指令。

3BK也可实现单通道发出合闸指令。

切换回路原理接线图如图3-11所示。

3BK是有五个位置的双触点切换开关,可分别发出合闸脉冲及合闸动作信号。

3.2.1旋钮旋到“0”位置

3BK在试验装置,其触点A1-1、B1-6、A2-11、B2-16接通,用于试验或现场调试用,不发合闸脉冲。

3.2.2旋钮旋到“1”位置

3BK在“合闸1”位置,其触点A1-2、B1-7、A2-12、B2-17接通,合闸回路1投入,即1J继电器动作,发出合闸回路1单通道的合闸指令。

3.2.3旋钮旋到“2”位置

3BK在“合闸2”位置,其触点A1-3、B1-8、A2-13、B2-18接通,合闸回路2投入。

即继电器2J动作,发出合闸回路2单通道的合闸指令。

3.2.4旋钮旋到“1×2”位置

3KB在“双通道串联”位置,其触点A1-4、B1-9、A2-14、B2-19接通,合闸回路1和合闸回路2同时投入,1J和2J同时动作,才可发出合闸指令(防止装置误动)。

3.2.5旋钮旋到“1+2”位置

3KB在“双通道并联”位置,其触点A1-5、B1-10、A2-15、B2-20接通,合闸回路1和合闸回路2同时投入,只要1J和2J任何一个动作,就可发出合闸指令(防止装置拒动)。

3.3调频部分

调频部分由频率差方向测量回路,调频脉冲形成回路,冲击回路,出口回路等组成。

原理方框图见图3-1,原理接线图如图3-13所示。

Ux、Ur分别取自系统和发电机的电压互感器。

经频差方向测量回路在h、g两点输出两组与频差方向有关的正、负脉冲。

若fr<fx,h点输出一系列负脉冲,启动“双稳”发出加速命令。

当fs>fx,g点输出负脉冲,启动“双稳3”发出减速命令。

“双稳2”和“双稳3”都经“与”启动“延时”元件,能自动延时复归加,减速命令。

调节“延时”元件延时长短,即可调节调频脉冲宽度。

若fr或fx之间的差值很小,使并列时间很长,这时冲击回路每当18s自动发出一个加速脉冲,加快发电机的并列过程。

3.3.1频率差方向测量回路

为了实现发电机的频率对系统频率的自动跟踪,必须自动鉴别发电机频率是高于还是低于系统频率频率差方向测量回路起这个作用,它共有四个部分组成。

3.3.1.1波形变换器

由T1、T2、C2、R8、R7等元件构成,是将Ux与Uf的正统波变换成方波,经微分由D2、D4XHBM。

3.3.1.2双稳态触发器1

由T3、T4等元件组成,它的基级分别受反应系统频率和发电机频率的脉冲控制。

所以T3、T4是轮流导通和截止,于是得到一系列宽度不等,间隔不等的矩形波。

3.3.1.3低通滤波器

由T5、T6、C3、C6、R15、R20元件组成。

将宽度不等,间隔不等矩形波,经滤波后得到斜率方向不同锯齿波。

3.3.1.4微分器

由C4、C6、R18、R22组成,将锯齿波进行微分,从而获得正、负脉冲。

3.3.2冲击回路

由D16、DW1、DW2、T15、T16、C8等元件构成。

刚合上电源,T16截止,电流对C8充电。

这时如果T11或T12都截止,在188后T15由于DW1击穿由截止变导通,T15由导通变截止,P点高电位“1”,使T7由截止变导通,T6由导通变截止,T11导通,4J1继电器动作,发出加速脉冲。

3.3.3调频部分动作过程

由图3-11可知,a、b两点只有负脉冲才能作用到T3、T4管基极,并使它们改变状态。

假定T3处在导通状态。

T4处于截止状态。

在Fx>ff情况下,在Po点,a、b第一个负肪冲同时到达,由于T4是截止状态,a点负脉冲不起作用,而Ts由于b点负脉使导通变为截止。

由于“双稳”作用,所以T4由截止变为导通,此时a点脉消失,T4不再截止,这对s点第二个脉冲先出现,并使T4由导通变为截止,T3由截止变为导通,紧接b点第二个负脉冲也相继出现,T3又从导通变为截止,T4由截止又变为导通,以后情况依次类推,这样C点波形由宽变窄,d点的波形则由窄变宽。

当fx<

fr时,c点与d点的波形正好互换。

C点与d点波形经过低通滤波器得到斜率方向不同的锯齿波。

T5、T6为射极跟随随器,通过微分回路在g点和h点分别获得正、负脉冲,当Fx>fr时,h点出现负脉冲,g点出现正脉冲。

当fx<fr时,g点现出负脉冲,h点出现正脉冲,这样便能测量出频率差方向。

在Fx>fr时,h点发现负脉冲,通过D6、R18使T8管截止,j点为高电位,T11导通,加速继电器4J1动作。

同时m点变为低电位,C7对4BK放电,放电电流不足维持T15导通,T14由截止变为导通,通过DS使j点为低电位,T11由导通为截止,继电器4J1复归,形成一次加速脉冲。

这时C7重新充电,为形成一个脉冲作准备。

调节4BK和W1就能调节脉冲宽度。

G点出现正脉管炎冲被D6受阻,K点低电位,T12截止,4J2不动作,所以下半部分电路不工作,当fx<fr时g点出现负脉冲,h点为正脉冲,所以下半部分电路工作,上半部分电路不工作。

3.3.4调频部分的各点波形见图3-12。

5.4调压部分

调压部分由电压测量回路,电压差运算回路,脉冲发生器,触发器,出口回路组成,原理方框图见图3-1,原理接线图如图3-14所示。

从测量变压器得到系统电压Ux和发电机电压Uf,经过电压测量回路分别得到+Ua和-Ub,再经过加法器进行运算得到±Uc在脉冲发生器输出波形控制下,组成“或”和“与”关系。

启动触发器1和触发器2。

触发器1驱动5J1继电器发升压脉冲,触发器2驱动5J2发降压脉冲。

3.4.1电压差运算回路

由运放器YSF1和R6、R7、R8、C3等元件构成加法器。

其输出电压:

Uc=-(

其中:

代入上式

当Ua>Ub,为-Uc。

当Ua<Ub,为+Uc。

Cs和R6组成低通滤波器,提高运放器输出电压稳定性。

3.4.2脉冲发生器

由ZD和外接电阻R15、R16、W2、W3、C4组成一个多谐振荡器。

刚合上电源,电流对C4充电,当Uc4>

的3端为低电平“0”,这时C4充电时间:

当Uc4<

的3端的高电平“1”,这时C4的放电时间:

这样周而复止,使f点得到均匀的脉冲波形。

(见图3-15)

3.4.3调压部分动作过程

Ux、Ur分别从系统和发电机的测量变压器得到,经过半波整流,滤波后得到+Ua和-Ub并且同时送到电压差运算回路进行加法运算。

当Ua>Ub时,运算后得到-Uc。

当Ua<Ub时,运算后得到+Uc。

那未±Uc怎样使5J1升压继电器和5J2降压继电器动作呢?

a.当f点为高电位“1”,

±Uc时

T2管导通,触发器2的7端为“0”,2端为“1”,5J2不动作,触发器1的7端为“1”,2端为“0”,T1截止,5J1不动作;

b.当f点为低电位“0”,Uc=+Uc(Ub>Ua)时

T2管截止,触发器2的7端为“1”,2端为“0”,5J2动作,发出降压脉冲。

触发器1的7端为“1”,2端为“0”,T1管截止5J1不动作;

c.当f点为低电位“0”,Uc=-Uc(Ub<Ua=时

T2管截止,触发器2的7端为“0”,2端为“1”,5J2不动作。

触发器1的7端为“0”2端为“1”,T1管导通,5J1动作,发出升压脉冲。

D4和D7起电闭锁作用,所以调压回路的抗干扰性能较好。

调节W2就可以改变调压脉冲周期。

调节W3就可以改变调压脉冲宽度。

3.4.4调压部分各点电压波形图3-16。

3.5电气零点部分

由波形变换整形回路,微分器,脉冲鉴别整形回路,双稳态触发器,出口回路等组成。

原理方框图见图3-1,原理接线图如图3-17。

从测量变压器得到系统电压Ux和发电机电压Ur,经过波形变换整形成方波,通过微分得到正、负脉冲。

由脉冲鉴别整形后形成窄方波,分别送到逻辑回路,当Ux和Uf同步时(δ=0°)“双稳”翻转,发出零点脉冲,当Ux和Ur不同步时(δ>1.8°),“双稳”不翻转,不发零点脉冲。

3.5.1微分回路

由R2、R29及C1~C3、C8~C10组成。

当Ux和Ur负半波时,T1和T0管截止,电流对C1和C8充电,于是得到正脉冲。

当Ux和Ur为正半波时,T1和T9管导通,C1和C8对T1和T9放电,于是得到负脉冲。

由于Ux和Uf之间频差F8=0.1~0.5HZ,要保证电气零点动作率为100%。

△δ的误差应小于18°,很明显当频差增大时,脉冲宽度相应增大,所以,就采用波段开关K对电容进行切换。

这样就能满足电气零点动作率,以及电气零点的精度要求。

3.5.2电气零米部分动作过程

从测量变压器得到系统电压Ux和发电机电压Ur。

当Ux和Ur都为负半波时,GD1和DG3导通,a和c为低电位“0”,GD2和GD4截止,b和d为高电位“1”。

当Ux和Ur都为正总裁波时,GD2和GD4导通,b和d为“0”,GD1和GD3截止为“1”。

当Ux为正半波,Uf为负半波时,GD1截止,a为“1”,GD2导通,b为“0”,GD3导通,C为“0”,GD4截止,d为“1”。

那么在什么时候情况下发电气零点呢?

a.Ux和Ur的相位差δ=0°(参见图3-18)

Ux和Ur同步时,T1C和T9c管的波形同是地上升或者同时下降,a点到c点,或者b点和d点,同时出现低电位“0”。

使T2管或者T11管截止。

E点或者h点为高电位“1”,使T3管增通,I为“0”,使“双稳”置“1”(T4管),T6管导通,n点为“0”6J1继电器动作,发出电气零点脉冲。

b.Ux和Ur的相位差δ=180°(见图3-18)

Ux和Uf相位差为π时,T1C管形波上升,T9C管波形下降,或者T1C波形下降,T9C波形上升,C点和b点,或者d点和a点,同时为“0”。

使T10或者T7管截止,g点或者f点为“1”,使T8管增通,j点为“0”,使“双稳”置“0”(T4管),T6管截止,n点为“1”,6J1继电器返回。

b.Ux和Ur相位差δ≠0°δ≠180°(见图3-18)

Ux和Uf不同步时,a点和c点以及b点和d点不同时为“0”,使T2和T11管始终导通,e点和h点为“0”T3仍然截止,“双稳”不翻转。

同样C点和b点以及到点和f点为“0”,T8管仍然保持截止,“双稳”仍然不翻转。

3.5.3电气零点回路各点电压波形图,见图(3-18)

3.6电源部分

由电源噪音滤波器,电源变压器BY1和测量变压器BY2、BY3组成。

电源噪音滤波器是提高装置抗干扰能力,以保证装置稳定运行。

电源变压器BY1接系统侧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共有二个独立线圈接至整流桥,经滤波后接至稳压块,最后输出±15V供给装置各部分的运放器和晶体管电路所需的稳压电源。

另一路经滤波后输出+24V作为继电器的辅助电源。

±15V经过二次稳压得到±6V的标准电源作为装置各部分的整定值用。

测量变压器BY2和BY3结构完全相同,分别接系统侧和发电机侧的电压互感器同名相。

二次侧有三组独立线圈,其功能如下:

3.6.1第一组线圈

Ux1和Ur2分别接到合闸部分的相敏环节,在同步时相差π。

Ux2和Uf1分别接到调压部分电压测量回路。

Ux1和Uf1分别接到电气零点部分波形变换回路。

3.6.2第二组线圈串联后作为同步灯电源。

当同步时,灯最暗,反则差180度时,灯最亮。

3.6.3第三组线圈作为电压差信号接到合闸部门电压差绝对值变换回路。

W1为调零电位器。

3.6.4电源部分原理接线图见图3-19。

4技术数据

4.1额定电压

交流额定值:

100V50HZ

50V50HZ

4.2导前时间

导前时间从0.05~0.8s作阶段整定,大于0.1s者,整定间隔为0.1s。

4.3导前时间误差

在常温下,当滑差周期从2~16s范围内变化时,导前时间误差折算成角度应小于±2°。

4.4滑差频率

滑差频率从0.1~0.5HZ作阶段调整,整定间隔为0.1HZ

4.5电压差

电压差从±5%~±15%额定交流电压范围内连续调整。

4.6导前相角

导前相角从0°~45°内连续调整。

4.7调频脉冲宽度

调频脉冲宽度从0.1~0.5s作阶段调整,整定间隔为0.1s。

在频差周期大于18s时,能自动发增速脉冲。

4.8调频范围

调频部分正常工作范围是50±HZ。

4.9调压脉冲宽度

调压脉冲宽度从0.1~2s连续可调。

4.10调压脉冲周期

调压脉冲周期从2~8s连续可调。

4.11电气零点

电气零点最大误差为:

±1.8°。

4.12通道方式

通道方式分为单,双通道都可以投入。

4.13消耗功率

交流电源侧应不大于14VA。

交流信号侧应小大于2VA。

4.14正常工作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5~55℃,海拔:

≤2000m;相对湿度为90%。

4.15输出触点容量

DC220、0.5A;有感(t=5±0.75ms)断开容量30W。

4.16重量

重量不超过13kg

5调试方法

5.1电源插件

5.1.1接线图,其中V1、V2、V3为交流电压表,量程为150V,1.0级消耗电流不大于1n、ma1、mA2、mA3为交流电流表,mA3的量程为150mA,其余量程为20mA,精度高于2.0级。

F1、f2为PP17频率计,R1、R2为500`1k的滑线电阻,用于电压精调,TY为自耦调压器,下面端子及号是装置内部接线端子及接线编号。

5.1.2装置按上图接线调整Ux、Uf、Us,使表V1、V2、V3均为额定值,偏差不大于±1%。

读出Ma1、Ma2、Ma3的数值I1、I2应不大于20mA,I3与I1之和不大于120mA,即可计算消耗功率应满技术数据要求。

5.1.3用万用表对面板测试孔进行测量,+24V孔电压应在220V~30V之间,其余孔电压与标称值之差不大于±0.5V,并且当Uy±10%波动时,每个孔电压应无波动现象(+24V除外)。

5.1.4调整Fx、Ff之间接近但不相等时,同步灯应由暗至明,由明至暗地闪亮。

5.1.5如有不满足上述的情况,均属不正常现象应对照原理图进行检查,排除故障。

5.2电气零点插件

5.2.1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步,Fx=50.00HZ,Fs=

,将精度切换旋钮旋至第1档,观察零点指示灯的闪动,次数与同步灯的次数应当相等,当f8>0.25HZ时,零点指示灯的闪动应有间断,此时的最大误差角为0.72°

5.2.2将精度切换旋至第2档,当Fs=0.3HZ,零点灯应无间断现象,当Fs>0.4HZ时应有间断现象,此时阳大误差角为1.4°

5.2.3将精度切换旋至第3档。

当Fs=0.5HZ。

时零点灯无间断现象,当Fs>0.6HZ时,应有间断现象,此时阳大误差角为1.8°。

5.2.4如果该插件加入信号后,零点灯不闪动,或亮(或灭)均匀不正常,应按原理图对其进行检查,用万用表的直流电码坟档测T1c、T2c的电压应在7.5V左右,若不是,则T1或T2损坏,或根据原理图检查其它故障。

a、b、c、d四点的直流电压为7±0.5V,e、f、g、h四点应小于0.2V、Tab、T8b两点应小于0.1V,并且各点波形应如图(3-17)所示。

5.2.5根据此电路的原理,若满足以上的5.2.1、5.2.2、5.2.3三条可以计算出最大误差角,也可用试验方法直接测量其最大误差角,方法是将Ux、UF的一组同名端短接,由另一组同名端的两个端子引线至记录示波器,并将电气零点出口的一组触点通过一个电池引线至记录示波器,脉振电压用低标号振子,触点用高号振子,便可记录出电气零点的波形,从而可以测出误差时间,如图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