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散文阅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0702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docx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托物言志散文阅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docx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

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整体把握文本,揣摩表现手法。

同学们在阅读时,往往分不清是用了托物言志还是借景抒情,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物”“景”和“志”“情”两对概念分不清,而这也正是二者的区别所在。

首先,要分清文中所描写的对象是“物”还是“景”。

“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所以这里的“物”通常是指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通过对这些特性的描写,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

而“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

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比如《白杨礼赞》中屹立在北方平原的挺拔的白杨树,《松树的风格》中坚强、不畏环境恶劣的松树,《病梅馆记》中被残害、被扭曲成病态的梅树等,都是具体的“物”——植物。

而《荷塘月色》中的月下荷塘、塘上月色,《春》中所描写的生机勃勃的春景,《紫藤萝瀑布》中的紫藤萝花那生机盎然的景色等,都是写风景,而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事物。

其次,要分清文章通过描写对象,是在表达某些“志”还是在抒发某种“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志,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

“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比如《白杨礼赞》表达的是对北方农民乃至中国农民的坚强品格的赞扬;《病梅馆记》表达的是作者要挽救人才,遏止残害压制人才现象的一种愿望;而《荷塘月色》表达的是作者内心的愁闷与无奈;《紫藤萝瀑布》表达的是对顽强生命的一种赞叹与欣赏。

2.个性感悟文本,分析形象特点。

生动描绘事物是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独特风采。

抓住特征,细腻描绘,只有形似,才有可能神似,因此我们要全面地分析所托之物的形态、色泽与特征。

如散文名篇《白杨礼赞》里的这段描写便是典范: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犟挺立的一种树!

为了展示白杨树的风采,文章抓住树干、树枝、树叶、树皮四方面全面刻画,形象地展示了其“顽强向上”的精神品质。

白杨树的精神品质挖掘出来了,文章所要赞美的北方农民“朴质坚强的精神”也就表达出来了。

3.筛选整合信息,注意答题规范。

筛选整合信息,是散文阅读解题的第三个重要步骤。

有效组织答题语言,准确答题,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落脚点。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当然是要准确把握题意。

为了避免答非所问,最好把答案带进试题中进行检验,看其是否符合题意。

托物言志类散文:

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______的______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_____的理想(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

例如《白杨礼赞》,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紧紧抓住白杨树挺拔、枝枝向上的特点,借此赞扬了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倔犟、力争上游的精神。

第二,主观性简答题一般是分点给分,答题时要根据题意,分点或分层解答。

第三,答题时要尽量利用原文的词语,或从原文中的关键性语句中去提取整合答题语言。

对开放性试题、探究性试题,应该有自己答题的语言模式,一般模式是“题意复述+文本(或题干)引用(或分析)+自己的观点”。

答题模式为答好主观题提供了解题思路,它可以帮助我们严密思维,有层次地组织语言,答题时既简洁流畅、不枝不蔓,又避免漏掉答题点。

窗前的树

张抗抗

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

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

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

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就站立在这里了。

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

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

后来果真如愿,我们从此天夭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

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米拉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

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

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

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

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

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

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洋槐开花的日子,是我们的槐花节。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

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

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

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

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

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

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

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

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

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

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

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

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

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

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

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

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

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

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

树叶落尽以后,树权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

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

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

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

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

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选自《读者)2007年第23期)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

(4分)

18.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你觉得洋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3分)

19.作者写夏日的洋槐,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

(3分)

20.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

(3分)

“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瑰花如雪。

21.从洋槐的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

树的家族较大,你最敬佩的是什么树?

请谈谈你的理由。

(5分)

解析:

作家张抗抗的这篇散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紧紧抓住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洋槐沉稳、朴实和坚强可贵的品质。

从洋槐的身上,我们获得了生活的启示:

做人应像洋槐那样朴实、坚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

第1题考查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和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通观全文,把握文章主要描写的是洋槐的什么特点,即把握托物言志中“物”的特点。

通过全文,不难找出特点。

答案:

春天的洋槐既隐绿又不喧哗,在清风中花香怡人;夏日的洋槐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秋天的洋槐在秋风乍起时,金色的叶子如雨飘落;冬天的洋槐赤裸全身而一无遮拦,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

第2题考查对文中洋槐形象的把握,即考查托物言志的“志”的内容。

可结合文中“洋

槐在春天,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等语句来概括。

答案:

洋槐可贵的品质是沉稳、朴实和坚强。

第3题考查对文章详略安排的分析。

要扣住洋槐的品质特点来分析,意思对即可。

答案:

暴风雨中的洋槐更能显示出坚强不屈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洋槐的赞美之情。

第4题考查对文中语句的品析。

可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如修辞、词语运用、写法等,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答案:

此句运用了回环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第5题考查我们读文的感悟,是本文的延伸和拓展,考查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谈人生启示要联系洋槐的品质,后一问答案不唯一,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言之成理,符合要求即可。

这道开放题,练习对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答案:

示例:

做人应像洋槐那样朴实、坚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

松树傲雪挺立,永葆绿色(杨柳柔软飘逸,用自己生命的绿色装扮春天)。

丁香赋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

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

”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

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

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什么。

(4分)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

”是根据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写而成。

(2分)

3.作者根据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4分)

4.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任选一句)(4分)

①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②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5.丁香花、太阳岛、冰雪是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南京的梅花、栖霞红枫、雨花石、玄武湖等也是南京人心中的挚爱。

请你选择具有南京(含郊县)地方特征的一景或一物,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

(不得直接套用文中的原句,不超过60字)(6分)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写作,我们要注意的有以下方面:

首先是立意。

(1)通过某种事物描状,表现某类人或某个人的精神品质。

(2)寓社会、世态、人生的某些哲理。

a、写此物含彼意b、明写物暗喻人。

(3)要昭示人、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生活、思考、斗争、前进。

(4)立意可发散性多元思维,从中选出最佳立意,也可逆向立意。

从具体操作上看,命题引导立意。

1、顺向立意

(1)耕牛:

描写耕牛紧拉套绳,步履坚定,任劳任怨。

人格化地表现默默奉献、埋头苦

干的精神和“得到的甚少,给予人的很多”的品质的人。

(2)红叶、菊花:

描写红叶、菊花霜凌之后叶更红、花更艳、人更爱。

拟人化地表现人生经历艰辛苦寒是一种丰富,一种收获,一种精神财富。

(3)夕阳:

描写“夕阳无限好”,依然绚丽依然辉煌。

象征性地反映老一代老当益壮、甘

愿奉献余热于人间的精神。

(4)溪流:

描写溪流冲过各种艰难险阻,百折不回,奔向江河。

人格化地表现某种永往直前、追求不息的性格。

(5)梯子:

描写梯子朴实无华,忍辱负重。

形象化地表现为了祖国未来、为了他人甘愿做人梯的奉献精神。

(6)老树:

描写老树饱经风雨雷电的考验,历经沧桑岁月,目睹世事变化。

人格化地表现承受艰苦生活环境磨炼的年富力强、精神财富富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7)烟雾:

描写白雾弥漫,蒙住山峦沟壑,若不明辨,就会迷失方向。

象征性地反映生活中有时团团迷雾,遮住真相,掩埋真理。

启示人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要头脑清醒、明辨是非、识别方向,尽量少走弯路和错路。

(8)仙人掌:

描写仙人掌不择环境,只要有泥土,哪怕再贫瘠的泥土也能生根长大。

拟人化地表现旺盛的生命力,鼓励有志青年去老少边穷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开发建设大西北贡献力量。

(9)星空:

描写繁星闪烁,星光璀灿。

象征祖国群星灿烂,象征性地表现当今时代人才辈出,明星闪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激励青年一代积聚知识、智慧、力量,脱颖而出,辉耀于祖国上空。

(10)无名花:

描写无名小花繁盛艳丽,竞相开放,争奇斗娇。

一改文学作品歌颂明星、名人、将军、功臣,而拟人化的讴歌不知名不起眼的小民百姓的朴实、正直、敦厚的美德。

2、逆向立意

(1)翠竹:

描写翠竹傲寒凌雪,与松梅为“岁寒三友”,高洁而令人钦敬。

但反其意而立新意,拟人化地反映那种徒有虚名、内心空虚、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人,启示我们应做内心充实、表里一致、朴实无华的人。

(2)牵牛花(藤萝):

描写牵牛花(藤萝)枝枝蔓蔓,五彩缤纷,如荫如盖,浓郁茂盛,借助他物攀得远,爬得高。

人格化地表现攀附权要,趋炎附势一类依附者形象,启发人们应有独立人格。

(3)芦苇:

描写芦苇纤细轻盈,芦花如雪,随风摇曳,为秋色增美增趣。

形象化地表现生活中见风使舵,随风摇摆那类人的性格特点,告诫人们做一个立场坚定的人。

(4)鹅卵石:

描写鹅卵石在急流中不停滚动碰撞,被波浪涌上沙滩,圆溜、光滑、可爱。

形象亿地反映人际关系中那类无爱憎无棱角圆滑光溜的处世哲学。

(5)爆竹:

描写爆竹在欢喜庆贺时增加节日气氛,使人欢快喜悦,为庆贺呐喊不惜献身碎骨。

形象化地表现那类一发脾气,后果就不堪设想,或因炫耀威力而自取灭亡的脾气暴躁者。

警戒人们“忍”字当先,三思而行。

其次是选材

(1)或取不知名、不起眼的花草木石,人格化地表现普通人的精神品质。

(2)或取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雨雪雷电,象征性地寄寓某种哲理。

(3)或取用品什物、家具器皿,形象化地反映一种思想感情。

(4)或取家畜、飞禽、走兽,拟人化地蕴含某种思想。

第三要注意语言

(1)诗化语言,绘画语言,浓淡相宜,饱含感情,含蓄深刻。

(2)描物状形语言是全文重点,要占多半篇幅,而议论、抒情性的点题语言宜少,适可即止。

西风胡杨

作者:

潘岳(历史学博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的最古老树种,只生在沙漠。

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

我去了塔里木。

在这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32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3800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

胡杨,是最坚忍的树。

能在零上40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

40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

那种遇强更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村庄,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

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所有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最包容的树。

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它们和谐共生。

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

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能深达20米去寻找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根植于大地。

如同我们中国人的心,每个细胞,每个枝干,每个叶瓣,无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使大中国连绵不息的文化,虽经无数风霜雪雨,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

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

在塔里木我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枯杨,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着。

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

两千年前,西域为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三十六国的西域文明。

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他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仍然留下。

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入地即干的沙土上,就能化出漫天的甘露,让这批战士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

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的胡杨,我担心他们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

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

我想哭,想为那些仍继续拼搏的战士而哭,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也许这些苦涩的泪水能化成蒙蒙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

然而我不会哭,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

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

你们是谁?

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

我是胡杨。

1.文章以“西风胡杨”为题,联系全文,说说“西风”的具体含义。

 

2.文章第一段运用排比手法,将西域昔日的繁华与今天的滚滚黄沙进行对比,请简要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第七段中画线的句子“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也许这苦涩的泪水能化成蒙蒙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胡杨的精神还在”,联系全文,分条概述胡杨精神的具体内涵。

 

5.胡杨这一行象引起了你怎样的感慨和思考?

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和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慨或思考。

最佳答案

1、既指摧残胡杨的自然界的西风(或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指人类摧残胡杨的行为。

2、①渲染一种悲壮、苍凉的气氛;②突出胡杨坚韧的品性和令人震撼的壮美;③警示人类要保护胡杨,保护自然环境;④为写胡杨坚韧、悲壮的特点作铺垫,增加文章的历史感(或“厚重感”等)。

3、①对胡杨由衷的赞美和喜爱;②对人为造成自然环境恶化的状况(或“人类文明的流失”)深沉忧虑;③期望人们能关爱胡杨,拯救人类文明孕育者,使人类文明连绵不息(或“持续发展”等)。

4、①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坚韧顽强;②不贪虚名,无私奉献;③宁死不屈的气节。

(答出“坚韧顽强”,“无奉献”、“宁死不屈”即可)

5、开放性题,答案不唯一。

从人应有胡杨的素质和品格、社会进步需要像胡杨一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等方面写出感慨,或对照胡杨反思自身的缺憾(2分),结合文中对胡杨的具体描写和自己的体验阐析(2分),言之成理即可。

 

金色花

佚名

①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

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

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②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③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④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

它既不美,也不雅。

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

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

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⑤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

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绝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

我越看越觉得它显……

⑦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

也许叫它死去比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⑧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

谁想夏天一到,竞发生了奇迹!

⑨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

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

是霞光吗?

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

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⑩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

金黄色,12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

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11)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12)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

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

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

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13)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竞酸楚地流下了眼泪。

我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渐愧。

(14)可以想像,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

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15)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16)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1.根据④-⑦段内容,分别概括出开花前的“仙人掌”和“海棠、月季、文竹”一类花草的特点。

①开花前仙人掌的特点:

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