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1165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 圆全章测试A.docx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24章圆全章测试A

《第24章圆》2011年单元测试卷A(西城区)

《第24章圆》2011年单元测试卷A(西城区)

 

一、选择题

1.(3分)已知:

如图,PA,PB分别与⊙O相切于A,B点,C为⊙O上一点,∠ACB=65°,则∠APB等于 _________ .

 

A.

65°

B.

50°

C.

45°

D.

40°

 

2.(3分)如图,AB是⊙O的直径,直线EC切⊙O于B点,若∠DBC=α,则(  )

 

A.

∠A=90°﹣αa

B.

∠A=αa

C.

∠ABD=αa

D.

∠ABD=90°﹣

α

 

3.(3分)如图,△ABC中,∠A=60°,BC=6,它的周长为16.若⊙O与BC,AC,AB三边分别切于E,F,D点,则DF的长为(  )

 

A.

2

B.

3

C.

4

D.

6

 

4.(3分)下面图形中,一定有内切圆的是(  )

 

A.

矩形

B.

等腰梯形

C.

菱形

D.

平行四边形

 

5.(3分)已知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和高的比是(  )

 

A.

1:

2:

B.

2:

3:

4

C.

1:

2

D.

1:

2:

3

 

二、解答题

6.已知:

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以AB为直径的⊙O切DC边于E点,AD=3cm,BC=5cm.求⊙O的面积.

 

7.已知:

如图,AB是⊙O的直径,F,C是⊙O上两点,且

=

,过C点作DE⊥AF的延长线于E点,交AB的延长线于D点.

(1)试判断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试判断∠BCD与∠BAC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8.已知:

如图,PA,PB分别是⊙O的切线,A,B为切点,AC是⊙O的直径,∠BAC=35°,求∠P的度数.

 

9.(2008•恩施州)如图,AB是⊙O的直径,BD是⊙O的弦,延长BD到点C,使DC=BD,连接AC,过点D作DE⊥AC,垂足为E.

(1)求证:

AB=AC;

(2)求证:

DE为⊙O的切线;

(3)若⊙O的半径为5,∠BAC=60°,求DE的长.

 

10.如图,⊙O是Rt△ABC的外接圆,AB为直径,∠ABC=30°,CD⊥OC于C,ED⊥AB于F,

(1)判断△DCE的形状;

(2)设⊙O的半径为1,且OF=

,求证:

△DCE≌△OCB.

 

11.(2008•孝感)如图,AB为⊙O的直径,PQ切⊙O于T,AC⊥PQ于C,交⊙O于D.

(1)求证:

AT平分∠BAC;

(2)若AD=2,TC=

,求⊙O的半径.

 

《第24章圆》2011年单元测试卷A(西城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已知:

如图,PA,PB分别与⊙O相切于A,B点,C为⊙O上一点,∠ACB=65°,则∠APB等于 1 .

 

A.

65°

B.

50°

C.

45°

D.

40°

考点:

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3960859

分析:

连接OA,OB.根据圆周角定理和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

解答:

解:

连接OA,OB,

∵PA、PB切⊙O于点A、B,

∴∠PAO=∠PBO=90°,

由圆周角定理知,∠AOB=2∠ACB=130°,

∴∠APB=360°﹣∠PAO﹣∠PBO﹣∠AOB=360°﹣90°﹣90°﹣130°=50°.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以及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

 

2.(3分)如图,AB是⊙O的直径,直线EC切⊙O于B点,若∠DBC=α,则(  )

 

A.

∠A=90°﹣αa

B.

∠A=αa

C.

∠ABD=αa

D.

∠ABD=90°﹣

α

考点:

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3960859

分析:

由直线EC是⊙O的切线,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

AB⊥EC,继而求得∠ABD=90°﹣α,又由AB是⊙O的直径,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求得∠D=90°,继而可得∠A=∠DBC=α.

解答:

解:

∵直线EC是⊙O的切线,

∴AB⊥EC,

∴∠ABC=90°,

即∠ABD+∠DBC=90°,

∴∠ABD=90°﹣α,

∵AB是⊙O的直径,

∴∠D=90°,

∴∠A+∠ABD=90°,

∴∠A=∠DBC=α.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与圆周角定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3分)如图,△ABC中,∠A=60°,BC=6,它的周长为16.若⊙O与BC,AC,AB三边分别切于E,F,D点,则DF的长为(  )

 

A.

2

B.

3

C.

4

D.

6

考点:

切线长定理.3960859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切线长定理求出AD=AF,BE=BD,CE=CF,得出等边三角形ADF,推出DF=AE=AF,根据BC=6,求出BD+CF=6,求出AD+AF=4,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

解:

∵⊙O与BC,AC,AB三边分别切于E,F,D点,

∴AD=AF,BE=BD,CE=CF,

∵BC=BE+CE=6,

∴BD+CF=6,

∵AD=AF,∠A=60°,

∴△ADF是等边三角形,

∴AD=AF=DF,

∵AB+AC+BC=16,BC=6,

∴AB+AC=10,

∵BD+CF=6,

∴AD+AF=4,

∵AD=AF=DF,

∴DF=AF=AD=

×4=2,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对切线长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求出AD+AF的值,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题目比较好,难度也适中.

 

4.(3分)下面图形中,一定有内切圆的是(  )

 

A.

矩形

B.

等腰梯形

C.

菱形

D.

平行四边形

考点:

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3960859

分析:

根据内切圆的定义及各四边形的性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后的答案.

解答:

解: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菱形的对角线同时也是菱形内角的平分线,所以菱形两对角线的交点到菱形各边的距离相等.以交点为圆心,距离为半径的圆就是菱形的内切圆.

故选C.

点评:

此题不但考查了内切圆的概念,同时也考查了菱形的性质.

 

5.(3分)已知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和高的比是(  )

 

A.

1:

2:

B.

2:

3:

4

C.

1:

2

D.

1:

2:

3

考点:

正多边形和圆.3960859

分析:

过中心作边的垂线,连接半径,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和高,中心角之间的计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

解答:

解:

图中内切圆半径是OD,外接圆的半径是OC,高是AD,

因而AD=OC+OD;

在直角△OCD中,∠DOC=60°,

则OD:

OC=1:

2,

因而OD:

OC:

AD=1:

2:

3,

所以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和高的比是1:

2:

3.故选D.

点评:

正多边形的计算,一般是过中心作边的垂线,连接半径,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和高,中心角之间的计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

 

二、解答题

6.已知:

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以AB为直径的⊙O切DC边于E点,AD=3cm,BC=5cm.求⊙O的面积.

考点:

切线的性质;直角梯形.3960859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过D作DF垂直于BC,交BC于点F,由AD∥BC,∠ABC=90°,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DAB=90°,再由DF与BC垂直得到∠DFB=90°,根据三个角为直角的四边形为矩形可得ABFD为矩形,可得出对边AD=FB,DF=AB,同时得到AD与BC分别为圆O的切线,又CD为圆O的切线,根据切线长定理得到AD=DE,CE=CB,由AD与BC的长,根据CD=DE+EC,等量代换可得出DC的长,再由BC﹣FB可得出CF的长,在直角三角形CDF中,由DC及CF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F的长,可得出AB的长,进而确定出圆O的半径,利用圆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圆O的面积.

解答:

解:

过D作DF⊥BC,交BC于点F,

∵AD∥BC,∠ABC=90°,

∴∠DAB=∠ABC=90°,又AB为圆O的直径,

∴AD与圆O相切,BC与圆O相切,又DC与圆O相切,

∴AD=ED,CB=CE,

∵AD=3cm,BC=5cm,

∴CD=DE+EC=AD+BC=3+5=8cm,

又∠DAB=∠BFD=∠ABC=90°,

∴四边形ABFD为矩形,

∴FB=AD=3cm,AB=DF,

∴CF=BC﹣FB=5﹣3=2cm,

在Rt△CDF中,DC=8cm,CF=2cm,

根据勾股定理得:

DF=

=2

∴圆O的直径AB=DF=2

,即半径r=

则圆O的面积S=πr2=15π.

点评:

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切线长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定理及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7.已知:

如图,AB是⊙O的直径,F,C是⊙O上两点,且

=

,过C点作DE⊥AF的延长线于E点,交AB的延长线于D点.

(1)试判断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试判断∠BCD与∠BAC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考点:

切线的判定;圆周角定理.3960859

分析:

(1)利用平行线判定定理得出CO∥AE,进而得出CO⊥DE,利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得出即可.

(2)利用圆周角定理得出∠OCB+∠2=90°,进而得出利用∠1=∠2,得出∠1=∠BCD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1)DE与⊙O的位置关系是:

DE是⊙O的切线;

证明:

如图所示,连接CO,

∵AO=CO,

∴∠1=∠2,

=

∴∠1=∠3,

∴∠2=∠3,

∴CO∥AE,

∵DE⊥AF,

∴CO⊥DE,

∴DE是⊙O的切线;

(2)∠BCD与∠BAC的大小关系为:

∠BCD=∠BAC,

证明:

∵CO⊥DE,

∴∠OCD=90°,

∴∠OCB+∠BCD=90°,

∵AB是⊙O的直径,

∴∠BCA=90°,即∠OCB+∠2=90°,

∴∠2=∠BCD,

∵∠1=∠2,

∴∠1=∠BCD,

即∠BCD=∠BA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定理和圆周角定理、平行线判定定理等知识,根据已知得出∠1=∠3以及∠OCB+∠2=90°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已知:

如图,PA,PB分别是⊙O的切线,A,B为切点,AC是⊙O的直径,∠BAC=35°,求∠P的度数.

考点:

切线的性质.3960859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由PA与PB都为圆的切线,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A与AP垂直,OB与BP垂直,可得出∠OAP与∠OBP都为直角,又OA=OB,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BO与∠BAC相等,由∠BAC的度数求出∠ABO的度数,进而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OB的度数,在四边形APBO中,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P的度数.

解答:

解:

∵PA,PB分别是⊙O的切线,

∴OA⊥AP,OB⊥BP,

∴∠OAP=∠OBP=90°,

∵OA=OB,∠BAC=35°

∴∠ABO=∠BAC=35°,

∴∠AOB=180°﹣35°﹣35°=110°,

在四边形APBO中,∠OAP=∠OBP=90°,∠AOB=110°,

则∠P=360°﹣(∠OAP+∠OBP+∠AOB)=70°.

点评:

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切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9.(2008•恩施州)如图,AB是⊙O的直径,BD是⊙O的弦,延长BD到点C,使DC=BD,连接AC,过点D作DE⊥AC,垂足为E.

(1)求证:

AB=AC;

(2)求证:

DE为⊙O的切线;

(3)若⊙O的半径为5,∠BAC=60°,求DE的长.

考点:

切线的判定;圆周角定理.3960859

专题:

计算题;证明题.

分析:

(1)根据垂直平分线的判断方法与性质易得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故可得AB=AC;

(2)连接OD,由平行线的性质,易得OD⊥DE,且DE过圆周上一点D故DE为⊙O的切线;

(3)由AB=AC,∠BAC=60°知△ABC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BC=10,CD=

BC=5;又∠C=60°,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答案.

解答:

(1)证明:

∵AB是⊙O的直径,

∴∠ADB=90°;

∵BD=CD,

∴AD是BC的垂直平分线.

∴AB=AC.(3分)

(2)证明:

连接OD,

∵点O、D分别是AB、BC的中点,

∴OD∥AC.

∵DE⊥AC,

∴OD⊥DE.

∴DE为⊙O的切线.(6分)

(3)解:

由AB=AC,∠BAC=60°知△ABC是等边三角形,

∵⊙O的半径为5,

∴AB=BC=10,CD=

BC=5.

∵∠C=60°,

∴DE=CD•sin60°=

.(9分)

点评:

本题考查切线的判定,线段相等的证明及线段长度的求法,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解题方法,并能结合图形选择简单的方法解题.

 

10.如图,⊙O是Rt△ABC的外接圆,AB为直径,∠ABC=30°,CD⊥OC于C,ED⊥AB于F,

(1)判断△DCE的形状;

(2)设⊙O的半径为1,且OF=

,求证:

△DCE≌△OCB.

考点: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3960859

专题:

几何综合题;压轴题.

分析:

(1)△DCE为等腰三角形,理由为:

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所对圆周角的2倍,由圆周角∠ABC的度数,求出圆心角∠AOC的度数为60°,再由OA=OC,得到三角形OAC为等边三角形,可得出三内角为60°,再由OC与CD垂直,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OCD为直角,利用平角的定义求出∠DCE为30°,又EF垂直于AB,得到∠AFE为直角,由∠A为60°,得出∠E为30°,可得出∠DCE=∠E,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出DC=DE,即三角形DCE为等腰三角形;

(2)由半径为1及OF的长,根据AO+OF求出AF的长,在直角三角形AEF中,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由AF的长得出AE的长,再由AE﹣AC求出CE的长,在直角三角形ABC中,由AB为直径,∠B为30°,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BC的长,发现BC=CE,再由三角形BOC与三角形DCE都为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得到两对底角相等,利用ASA可得出两三角形全等.

解答:

解:

(1)△DCE为等腰三角形,理由为:

∵∠ABC=30°,圆周角∠ABC与圆心角∠AOC都对

∴∠AOC=2∠ABC=60°,

又∵OA=OC,

∴△OAC为等边三角形,

∴∠OAC=∠OCA=60°,

∵OC⊥CD,

∴∠OCD=90°,

∴∠DCE=180°﹣90°﹣60°=30°,

又∵EF⊥AF,

∴∠AFE=90°,

∴∠E=180°﹣90°﹣60°=30°,

∴∠DCE=∠E,

∴DC=DE,

则△DCE为等腰三角形;

(2)∵OA=OB=1,OF=

∴AF=AO+OF=1+

=

,OA=AC=OC=1,

在Rt△AEF中,∠E=30°,

∴AE=2AF=

+1,

∴CE=AE﹣AC=

+1﹣1=

又∵AB为圆O的直径,

∴∠ACB=90°,

在Rt△ABC中,∠B=30°,

∴cos30°=

,即BC=ABcos30°=

∴CB=CE=

在△OBC和△DCE中,

∴△OBC≌△DCE(ASA).

点评:

此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含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转化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

 

11.(2008•孝感)如图,AB为⊙O的直径,PQ切⊙O于T,AC⊥PQ于C,交⊙O于D.

(1)求证:

AT平分∠BAC;

(2)若AD=2,TC=

,求⊙O的半径.

考点:

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3960859

专题:

综合题.

分析:

(1)PQ切⊙O于T,则OT⊥PC,根据AC⊥PQ,则AC∥OT,要证明AT平分∠BAC,只要证明∠TAC=∠ATO就可以了.

(2)过点O作OM⊥AC于M,则满足垂径定理,在直角△AOM中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半径OA.

解答:

(1)证明:

连接OT;

∵PQ切⊙O于T,

∴OT⊥PQ,

又∵AC⊥PQ,

∴OT∥AC,

∴∠TAC=∠ATO;

又∵OT=OA,

∴∠ATO=∠OAT,

∴∠OAT=∠TAC,

即AT平分∠BAC.

(2)解:

过点O作OM⊥AC于M,

∴AM=MD=

=1;

又∠OTC=∠ACT=∠OMC=90°,

∴四边形OTCM为矩形,

∴OM=TC=

∴在Rt△AOM中,

即⊙O的半径为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边对等角,垂径定理,勾股定理.此题是这几个定理的综合应用.

 

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

sks;zhxl;算术;zhjh;yangwy;gbl210;ln_86;自由人;zjx111;蓝月梦;zcx(排名不分先后)

菁优网

2013年8月2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