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2381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7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优质教案含国学阅读训练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课题

那一刻,我长大了

课型

习作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3.体验“长大”的自豪,理解“长大”的内涵。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

重点

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

难点

在习作中把受到触动的那个时刻写具体。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4)分钟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引导回忆:

同学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们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你们都长大了。

谁能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自己长大了?

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教师小结:

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身体长高了,学会了很多知识,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体贴父母……所有的这一切都足以证明——你们长大了。

4.观看视频,引发交流:

(1)我长大了,学会做许多的事情了,你们看,这些小朋友能做什么事呢?

【出示课件3】播放录像视频

(2)我们也长大了,又会做什么事情呢?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星星,你觉得你能得到哪颗呢?

(设计表格)【出示课件4】(自信、环保、文明、爱心、体育、勤学、家务……)

5.教师评议,导入课题:

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册……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有没有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这节习作课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成长中的自己。

(板书:

那一刻,我长大了)

 

利用几组学生视频导入新课,目的是创设情境,同时让学生感受成长、感受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多彩的回忆,为下面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做好铺垫。

新课

教学

( 33 )分钟

二、课件展示,引导选材。

1.【出示课件5】

(1)今年我过生日,妈妈给我切蛋糕的时候,我发现她的眼角出现了浅浅的皱纹。

(2)今天爷爷走了很远的路,给我买了一双心爱的球鞋。

接过爷爷递过来的球鞋,感觉手上沉甸甸的……

(3)上个星期,第一次在班里当众发言,我很紧张。

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我忽然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2.小组交流: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上面资料中的“我”在那一刻长大了?

结合课文插图,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你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一个人在那一刻长大了?

(小组长分类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分类总结。

(1)品德方面:

看到出现皱纹的妈妈,懂得了关心父母;看到为自己操劳的爷爷懂得了关爱老人;看到生病还坚持上课的老师,懂得了尊敬老师;得到同学帮助的那一刻,懂得了关爱同学;获得同学掌声的那一刻,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也懂得了要欣赏和鼓励别人;帮助低年级的小同学修好文具盒,那一声谢谢让我感受到助人后的愉悦……

(2)学习方面:

课堂发言受到老师表扬的那一刻,懂得了要努力学习;克服困难,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那一刻,懂得了要学会独立思考;读书交流会上得到同学们掌声的那一刻,懂得了要主动探索新知识……

(3)能力方面:

学会了一项新技能,为自己感到自豪;放学了,爸妈没来接我,独立回家的那一刻,内心充满了喜悦;晚上自己在家没有感觉害怕,得到爸妈赞许的那一刻内心非常激动……

(4)友情方面:

原谅朋友过失,看到朋友激动表情的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对待朋友要宽容;把自己的钢笔借给朋友,听到谢谢的那一刻,我懂得了要帮助别人……

4.独立思考:

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寻找让自己觉得忽然长大了的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情。

5.小组交流:

小组同学互相介绍让自己觉得忽然长大了的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情。

6.全班交流,教师评议。

三、互相交流,拓展思路,指导命题。

1.小组交流:

怎样根据要求写出感人的文章?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并板书:

(1)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

(4)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3.指导命题:

(1)可以用“那一刻,我长大了”做为习作的题目。

(2)可以根据选取的材料进行命题。

(3)可以根据自己最深的感受对习作进行命题。

(4)可以把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启发做为习作的题目。

四、欣赏范文,把握技法

【出示课件10】

那一刻,我长大了

人生中总会有一些难忘的事情,我也不例外。

而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一次不愉快的回忆。

  那一次,我独自走在放学的路上,看见道路的一旁有一棵梨树。

上面那黄嫩嫩、水灵灵的梨儿,使我不禁心中一阵欢喜。

我记得这梨树好像是小卖部的主人老王伯伯种的。

“没关系,反正树上这么多梨呢!

”我心里想着,手不知不觉的伸了上去,摘下了两个硕大的梨子、我小心地把梨装进书包里,满心欢喜,像一只小鸟似的飞回了家。

  爸爸打开门,一眼就看到了我的包鼓起的那一大块儿。

“那是什么?

”爸爸把声音压的很低。

“梨!

”我欢快地告诉爸爸。

“哪儿来的?

”“在老王伯伯的那棵梨树上摘的。

”我满不在乎地回答。

“你为什么偷别人的东西?

”爸爸的眼神像箭一般,让我不敢看一下。

我马上感觉到形势不妙,老老实实站到了爸爸面前,恨不能把头低到胸脯上,等待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

谁知,爸爸心平气和地说:

“乱拿别人的东西不是一个好习惯,现在的小偷就是小时候像你一样,爱偷别人的小玩意儿,现在是两个梨,将来就可能是一筐梨,甚至是更贵重的东西!

快给人家还回去!

”爸爸的声音虽不高,每一个字却像一条鞭子,抽打着我的心。

“爸爸……”“快去!

”爸爸用两个字拒绝了我的请求。

我的话还未说出口,就被这两个字顶了回去。

  我手中拿着这两个梨,它们仿佛有千斤的重量,压着我的心。

我实在没有勇气面对小卖部的老王伯伯。

我走到梨树边,四处张望没有一个人,才放心地把梨子放在了树下的草地上。

风吹着梨树的叶子沙沙地响,那千斤的重量也随风而去,我心里轻松多了,几乎是一路唱着歌回到了家。

  那一刻,我发现自己好像长大了不少,觉得自己突然成熟了许多。

我永远不会忘记爸爸对我的教诲,每次想起我都会提醒自己:

“做一个光明正大的人,做光明正大的事,我长大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

1.我当小评委:

学生欣赏范文,说说什么地方写得好?

(小组交流,汇报发言。

2.师生交流,教师小结,把握技法。

(1)开头用简洁的语言直接引出主题,干脆利落。

(2)习作选取了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清了事情的经过。

(3)习作通过细致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记录了当时的这是感受:

(4)总评:

本文作者能选取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来叙述,写清了事情的经过,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了当时的真实感受。

五、独立习作,教师巡视。

1.明确习作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格式要正确。

六、全班交际,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也可以大家一起帮助修改,并选出最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

3.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4.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5.小组交流。

(1)把自己独立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和同学一起分享当时的快乐心情。

(2)互相评价:

从哪里感受到了当时的快乐心情,哪些地方没听明白。

七、自我修改,誊抄习作。

1.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试着用好修改符号。

2.小组内交流再次修改后的文章。

3.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师生互动交流成长故事,一方面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问题,从而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

另一方面,让学生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从交流中明白只有想具体才能写具体。

 

给学生一篇完整的例文《那一刻,我长大了》,设计一个“我当小评委”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经验学会赏析,从而为下面的写作进一步积累经验。

 

这一环节意在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借鉴的意识。

 

写作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

体现了“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的教学思想。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3 )分钟

 八、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今天,老师非常高兴,因为从短短的一节课,我看到了每个同学都在长大!

因为你们会倾听、肯思考、勤举手、常发言。

这不正是长大的表现吗?

老师衷心地祝贺你们,你们——长大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欢乐,有过烦恼,学会了本领,拥有了愿望。

老师祝愿你们能学会更多的本领,用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自豪地喊一声:

“那一刻,我长大了!

”(学生深情地大声说:

“那一刻,我长大了!

”)

板书

内容

那一刻,我长大了

(1)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3)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

(4)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课后反思

《那一刻,我长大了》是部编本人教版语文第十册习作一的内容。

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怎样使学生在习作中能把受到触动的那个时刻写具体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从教学环节来看,从交流到习作,从选材习作到赏析评价,再到反思修改作文,完成实现作文教学的一课一得,关注学生习作能力和修改能力同步提高的问题,有利培养学生完成习作和修改习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从师生关系上看,在课堂对话中适度点拨,交流引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

学生能按教师的教学流程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融洽,师生配合得好。

从评价修改来看,运用个人修改、小组交流、全班评价、修改誊抄等方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培养了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提高了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

我认为自己还重视与学生的对话,努力做到将自己融入孩子们当中,注重以动情的言语将学生的心拉近,让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身边亲人的关爱和呵护。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教材由两部分组成:

文字和插图。

文字部分引导学生围绕“那一刻,我长大了”进行思考和选择材料,对学生习作和修改提出了具体要求。

插图部分配合文字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寻找成长中让自己受到感触的那个时刻。

设计理念:

“要求学生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真情讲真话,自由表达,写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国学阅读》训练

《菜根谭》

(一)

国学片段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我是小助手

势利:

指权势和利欲,

  纷华:

指繁华的景色。

不近:

不去接近。

洁:

品格高尚。

不染:

不受感染。

智械机巧:

运用心计权谋。

高:

品格高尚。

逆耳:

刺耳,使人听了不高兴的话。

  拂心:

不顺心。

砥石:

指磨刀石。

鸩毒:

鸩,是一种有毒的鸟,其羽毛有剧毒,泡入酒中可制成毒药,成为古时候所谓的鸩酒。

我是小翻译

面对世间众多追逐名利的恶行,不去接近是品格高尚的,然而接近了却不为之所动的人,品格更为高尚;面对权谋诡计,不知道它奸滑手段的人固然是高尚的,而懂得了却不去用这种手段者,则无疑更加高尚可贵。

耳中能够经常听到一些不中听的话,心中常想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这样才是修身养性提高道行的磨砺方法;如果听到的句句话都是顺耳的,遇到的件件事都顺心,那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毒酒中了。

考考你的智慧

1.从“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一句中,你可以想到的花是

2.我们可以把“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一句总结为。

3.“言言悦耳,事事快心;把此生埋在鸩毒中矣。

”用关联词把两句连成一句。

4.请你对“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

”进行反驳,辩证的理解这一句。

弘扬传统文化

品行高洁——屈原

春秋时期,强大的秦国一直想着把楚国和别的诸侯国消灭了,统治中国。

作为楚国三闾大夫的屈原非常热爱他的祖国,热爱楚国的百姓,他就给楚怀王献计献策,如怎样抵抗秦国,保卫自己国家的安全。

屈原还提拔了一些有本事的人来管理国家的一些事情,为国家出力,楚国的国力在逐渐上升。

而楚国的一些士大夫,看到屈原如此受宠,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就特别恨屈原,经常在怀王的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楚怀王来就糊里糊涂,不分好坏,这么一来,就罢黜了屈原。

从那以后,国王不理朝政,寻欢作乐,楚国一天比一天糟。

秦国大兵压境,楚国大败。

这时候,楚怀王不得已才起复屈原。

可没过多少日子,怀王就把屈原流放了。

屈原来到汨罗江边的时候,得了病,身体慢慢不行了。

后来,他又听楚国的首都也让秦国的军队占领了,心里更加悲痛。

他每天吟唱着他写的诗歌,在汨罗江边走来走去。

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汨罗江边上,刮着冷风,屈原对着明亮的江边,看着自己满脑袋的白头发:

“唉!

自己已经老了,不能再为楚国做事情。

”他恨楚国的那些士大夫,更恨秦国侵占楚国。

屈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祖国让别人糟蹋,就投江自尽了。

就这样,屈原为了自己的祖国为了祖国的人民,悲愤地死了。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人民都非常悲痛,家家户户把粽子,煮熟后,划着船把粽子扔到江里,让鱼吃,为的是不让它们伤害屈原的身体。

打这以后,每年到了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划着龙船,吃着粽子,纪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屈原。

(二)

国学片段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我是小助手

宠利:

恩宠与利禄。

毋:

不要。

德业:

德行、事业。

分外:

不在本分之内。

修为:

指一个人的修养、素质、道德、涵养、造诣等。

分中:

分内。

  处世:

与世人相处交往。

  张本:

为事态的发展预先做的安排。

我是小翻译

个人的恩宠利禄不要抢在别人前面,积德修身的事情要不落人后。

享受应得的利益不要超过自己的本分,修身养性时则不要放弃自己应该遵守的标准。

为人处世懂得谦让容忍才是高明的做法,因为退让往往是更好的进步的基础;待人接物能够宽容大度就是有福之人,因为便利别人是为方便自己奠定了的根基。

考考你的智慧

1.第一段话用的修辞手法有()

A.排比B.对比C.类比

2.下列对本选段的理解。

对的打“√”,错的打“×”。

(1)对自己的个人得失一定要计算清楚。

()

(2)为人处世懂得谦让容忍。

()

(3)方便别人是在为方便自己打基础。

()

3.你觉得我们的为人处世应该怎样做呢?

弘扬传统文化

让一让,六尺巷

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世居桐城,其府第与吴宅为邻,中有一属张家隙地,向来作过往通道,后吴氏建房子想越界占用,张家不服,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

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就驰书京都,向张英告之此事。

张英阅罢,认为事情简单,便提笔沾墨.在家书上批诗四句: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看诗之后,深感愧疚,毫不迟疑地让出三尺地基,吴家见状,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深受感动,于是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三尺。

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名谓“六尺巷”。

两家礼让之举亦被传为美谈。

(三)

国学片段

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

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

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我是小助手

好色:

美景。

  时和:

天气和顺。

啭:

鸟的叫声。

头角:

比喻才华出众,即“崭露头角”。

兢业:

即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尽心尽力的意思。

  潇洒:

形容行劝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敛束:

收敛约束。

秋杀:

与春生相对,气象凛冽、毫无生机。

我是小翻译

春天来临的时候,天气和顺,花草树木争奇斗艳,为大地铺上一层美丽的景色,连鸟儿也发出婉转动听的鸣叫。

一个读书人如果能通过努力侥幸出人头地,又能够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却不思考为后世写下不朽的篇章,为世间多做几件善事,那么他即使能活到百岁,也如同没有在世上活过一天一样。

做学问的人要抱有专心治学的心思,行为谨慎勤于事业,还要有大度洒脱不受拘束的情怀,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趣味。

如果一味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过着极端清苦拘束的生活,那么这样的人生就只像秋天一样充满肃杀凄凉之感,而缺乏春天般万木争发的勃勃生机,如何去滋育万物成长呢?

考考你的智慧

1.“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是()

A.疑问句B.设问句C.反问句

2.士君子应该,。

3.读过选文第二段,你觉得我们的学习应该是怎样的呢?

弘扬传统文化

王冕学画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画家王冕,幼年家境贫寒,很小就放弃读书,靠给地主放牛帮父母减轻负担。

不能到私塾读书的王冕非常喜欢画画,但是家里没有钱供他买画笔和颜料,他只能用木棍在沙地上面画,但但画的特别认真。

有一天下午下过雨,王冕在湖边放牛,微微的湖风吹动碧绿的荷叶,又将清清的荷花香吹遍四野,荷叶上面晶莹的水珠在傍晚阳光的照耀下泛出七彩耀眼光芒,牛儿在湖边吃草的时候,王冕就蹲在一边用木棍画画,巧妙的笔法将眼前的景象画的栩栩如生,他愈加欢喜。

有了积蓄之后就买来了画笔和颜料,放牛时候随身携带,只要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画,因为他对画画的热爱和认真态度,没过几年就闻名乡里,并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很多人的仰慕。

 

(四)

国学片段

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

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居缺不处完

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技。

我是小助手

欹器:

倾斜易覆之器。

扑满:

用来存钱用的陶罐,有入口无出口,满则需打破取出。

名根:

功利的思想。

  千乘:

一车四马谓一乘。

一瓢:

瓢,用葫芦做的盛水器。

一瓢是说用瓢来饮水吃饭的清苦生活。

客气:

言行虚骄,并非出自真诚。

剩:

多余。

技:

伎俩之意。

我是小翻译

倾斜的容器因为装满了水才会倾覆,存钱罐因为空无一钱才得以保全。

所以正人君子宁可无所作为而不愿有所争夺,宁可有些欠缺而不会十全十美。

一个人追逐名利的思想若不从内心彻底拔除,即使他表面上轻视世间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甘愿过着一瓢饮的清贫生活,到头来仍然摆脱不了世俗名利的诱惑;一个人受外力的影响若不能被自身的正气所化解,虽然他恩泽世上所有的人,并为后世开创利益,终究也只是多余的伎俩。

考考你的智慧

1.文中的“轻”是以动用法,和它用法相同的一字是:

2.翻译下列语句。

(1)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

(2)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技。

3.文中的客气与我们平日里熟悉的“客气”有所不同,你能解释两个“客气”吗?

并且用平时常用的“客气”造句。

4.谈一谈你对第一段话的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

管宁割席

人与人能不能成为朋友,与他们的性格、志趣密切相关。

东汉人管宁和华歆年轻的时候是好朋友,俩人经常在一起读书,交往甚密。

后来,通过几件小事,管宁看出了华歆的人品低下,便和他绝交了。

原来,有一次他们俩人在菜园里松土锄草,锄着锄着,忽然从泥土里锄出一块黄金。

管宁目不斜视,把黄金当作瓦片石块一般,照常挥锄不止;华歆却动了心,拾起来看了看,才把它扔在一边。

又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炕席上读书。

忽然,从外面传来一阵鼓乐之声。

原来是一位权贵乘坐着漂亮的马车从门前经过。

管宁好象没有听见鼓乐声一样,仍旧专心读书;华散却扔掉书本,羡慕地跑到外面观看去了。

通过这几件小事,管宁发现华歆是一个权力欲和金钱欲很大的人。

和自己的处世态度与道德观念完全不同,缺少作为好朋友的共同的思想基础。

于是,当华歆在权贵走远后返回书房时,管宁就用刀子把炕席割开,郑重地对华歆说:

"子非吾友也。

"毅然断绝了他们的友谊。

到后来,华歆果然热衷于追逐名利,成了曹丕手下的鹰犬;管宁则成了有名的学者,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魏文帝几次请他出来做官,都被他回辞了。

 

(五)

国学片段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

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

我是小助手

阴:

暗中、暗地里。

  善路:

向善的道路。

恶根:

恶,罪恶、不良行为,与“善”相对。

恶根指过失的根源。

机缄:

指推动事物运动的造化力量。

  抑:

压抑。

  伸:

指舒展。

播弄:

玩弄、摆布,含有颠倒是非、胡作非为的意思。

我是小翻译

做了坏事怕别人知道的人,虽然是作恶,但还留有通往善良的路径;做了好事却急于想宣扬的人,他做善事的同时就已种下了恶根。

上天的奥秘变幻莫测,有时让人先陷入困境然后再进入顺境,有时又让人先得意而后失意,不论是处于何种境地,都是上天有意在捉弄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谓英雄豪杰。

因此,一个真正的君子,如果能够坚忍地度过外来的困厄和挫折,平安之时不忘危难,那么就连上天也没有办法对他施加任何的伎俩了。

考考你的智慧

1.第二段话中的“机缄”,其中“缄”的读音。

2.段2中可以看出,君子的作为是:

3.结合选文,谈一谈你对善与恶的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

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比赛的时候,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

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一些,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有一次,田忌又失败了,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

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

“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

“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

“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

“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

“那还不是照样得输!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

“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

“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