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4415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docx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义

专题一汉语拼音专题复习

一、复习要点。

1、正确认读声母、韵母,记住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26个大、小写字母的写法。

3、熟练、准确地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4、掌握汉语拼音拼写规则。

5、读准声调,按汉语拼写规则给音节标声调。

二、知识平台。

声母、韵母、声调一般说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

绝大多数汉语的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

起头的音节叫声母,声母后面的音节叫韵母。

1、掌握汉语拼音的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1〕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 zh ch shr  z c s y w

〔2〕韵母:

ê  ①单韵母〔6个〕:

a   o  e  i  u ü

②复韵母〔9个〕: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特殊韵母〕 

③鼻韵母〔9个〕: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3〕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2、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并按顺序背诵和默写26个大小写字母。

〔1〕大写:

ABCDEFGHIJKLMNOPQRSTUVW*YZ〔2〕小写:

abcdefghijklmnopqrstuvw*yz

3、掌握拼读法,能够熟练、准确地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1〕两拼法:

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gòu zào   láng bèi   qū gǎn    hóng qí

    构  造    狼   狈    驱  赶     红  旗

〔2〕三拼法:

声轻介快韵母亮,三音连读很便当。

    Piào liang    qiǎo miào    *iǎojiàng  biānjiāng

     漂   亮       巧   妙      小  将     边  疆

4、读准声调。

字音的高、低、升、降变化叫声调,它是音节中不可缺少的局部,很重要,有区别字义的作用。

一样音节标上不同的声调就会产生不同的读音,也同时表示不同的意思。

如:

bāo〔包〕báo〔雹〕bǎo〔饱〕bào〔抱〕。

普通话只有四种声调,分为阴平〔-〕,阳平〔 〕,上声〔 〕,下声〔 〕,它们的读法是: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5、读记标调口诀。

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可记口诀:

看见a母不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i上标调不写点,遇上轻声不标调。

如:

休会〔*iū huì〕。

6、认识隔音符号的作用和用法。

在以"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其它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就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隔音符号〔’〕写在前后两个音节中间的左上。

如:

piǎo〔漂〕 pí’ǎo〔皮袄〕。

7、注意ü上的两点要省写规则。

拼读音节时,以ü开头的韵母与声母j、q、*相拼时,ü上的两点要省去,如:

巨人〔jù rén〕,以ü开头的韵母与声母n、l相拼时,ü的两点不能省写,因为声母n、l还能与韵母u相拼。

如陆地〔lùdì〕、绿地〔lǜ dì〕。

8、变调

    在普通话里,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而与单字声调不同,这种变化叫变调。

其中一、不的变调为特殊。

    以表说明:

阴平阳平去声轻声一yī单念或用在词尾以及用在序数中yí在去声前yì在非去声前在一样的动词中间不bú在去声前bù在非去声前

    在小学阶段应掌握的还有一种变调现象是出现在ABB叠词中,后面BB二字均念阴平声。

如:

亮晶晶〔liàngjīngjīng〕

9、轻声和儿化

   〔1〕轻声:

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

有的音切在一定的场合里失去原调,变成一种既轻又短的调子,这叫轻声。

轻声并不是独立的声调,而是从四种声调变化而来的。

轻声音节不标调,要念得又轻又短。

      为:

〔妈妈〕māma〔我们〕wǒmen〔你的〕nǐde

   〔2〕儿化:

在普通话里,韵母不能与声母相拼,它除了自成音节之外,儿还可以从目前一个字音里的韵母结合起来,并使这个韵母转变为卷舌韵母,这种现象叫儿化。

带儿化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表示,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这些儿化音切,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表示卷舌作用〕就可以了。

     例如:

门儿--ménr馅儿--*iànr

9、注意儿化音变。

"er(n)〞作为词尾带在别的字后面,它不能单独构成一个音节,而是和前面一个音节连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带上一个卷舌动作的尾音,这叫儿化韵。

拼写儿化韵时,只要在儿化音节的韵母之后加上一个"r〞即可。

如红花儿〔hónghuār〕。

10、区别平舌音与翘舌音。

z、c、s与zh、ch、sh是舌尖后音,发音时舌尖翘起顶住上腭〔e〕前,因而叫翘舌音。

以z、c、s做声母的字,都是平舌音的字;以zh、ch、sh做声母的字,都是翘舌音的字。

11、掌握大写字母的用法。

①一个句子的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

Yìtiáodàyúyóudào hǎidǐqùle。

②诗歌每一行开头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

Chuángqiánmǐngyuè  guāng,Yíshìdìshàngshuāng.

③国名、地名等专用名词要连写,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如:

Shànghǎi   Lánzhōu.

④算两个专用名词,姓和名第一个字母都要大写。

如:

MáoZédōng.

⑤图书封面、宣传标语、商标和商店名称等文字的拼写全用大写字母,这时可以不标声调,如:

JINDASHANGSHANGSHA。

12、啊的语音变化

   语气词"啊〞在不同的地语音会有变化。

作为叹词的啊,因为说话时不受语音的影响,所以仍念a音,为啊,你来啦!

但是作为语气词的啊,用在句末时,受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的影响,会发生音变现象。

列表如下:

   前面一个音节末尾

    啊的音变

    uwa

    nna

    ngnga

    aoiüya

专题二汉字

一、复习要点

1、认识常用的汉字3000个左右,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能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了解字义。

2、辨析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和多义字。

3、掌握汉字的根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构造,知道一些汉字的根本知识。

4、掌握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三种查字典的法。

5、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行列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二、知识平台

1、认识汉字3000个左右,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每个汉字都应做到读音、认准字形、了解字义,并能准确地书写、运用。

2、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3、笔画:

在写汉字的时候,由起笔到收笔叫"一笔〞或"一画〞。

汉字最根本的笔画有八种:

点〔、〕,横〔—〕,竖〔|〕,撇〔丿〕,捺〔丶〕,提〔 〕,钩〔 〕,折〔   〕。

4、笔顺:

指笔画书写的先后顺序。

〔1〕先横后竖〔十〕;〔2〕先撇后捺(人);〔3〕从上到下〔三〕;〔40从左到右〔做〕;(5)从外到〔同〕;(6)从到外(函);(7)先中间后两边〔水〕;(8)从外到后封口〔国〕。

4、部首:

把同一偏旁的字归为一部,这个偏旁就是部首。

部首都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都是部首。

如:

"哼〞中的"口〞既是偏旁,也是部首,而"亨〞就只是偏旁而不是部首。

汉字的部首在汉字中所处的位置,根本上有八种情况。

A、在上面,如:

等〔  〕部   B、在下面,如:

熟〔    〕部C、在左边,如:

陪〔  〕部   D、在右边,如:

都〔    〕部E、在外边,如:

困〔  〕部   F、在中间,如:

巫〔    〕部G、在四角,如:

栽〔戈〕部H、有的字用起笔的笔画作部首,如临〔|〕部,承〔乙〕部

三、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商〕金文〔〕小篆〔〕隶书〔汉〕楷书〔汉末〕

草书〔汉末〕行书〔汉末〕

二、汉字的造字法

  六种式: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主要是前四种〕

  1、象形:

用线条来描画实物形状的造字法。

如:

  2、指事:

由象形性的符号构成。

如:

  3、会意:

字的整体意义由局部的意义合成。

如:

"信〞字由"人〞字和"言〞字合成,表示人的说话有信用。

  4、形声:

字由"形〞和"声〞两局部合成,形旁和全字的意义有关,声旁和全字的读音有关。

  〔1〕左形右声如:

  〔2〕右形左声如:

  〔3〕上形下声如:

  〔4〕下形上声如:

〔5〕形外声如:

〔6〕外形声如:

  四、同音字、音近字和形近字的辨析

1、同音字就是现代汉语里语音一样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所谓语音一样,一般是指声母和韵母完全一样〔有时候则指音调,但少用〕;如"真-甄〞、"轩-萱〞、"话-桦〞等,就是同音字。

同音字的存在,给我们学习和使用汉字带来困难,因此我们要学会区分同音字。

首先,对于同音的形声字,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多来判定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比方"驱〞"岖〞"躯〞都读qū,如果说"qū车〞"崎qū〞"身qū〞,应该立刻能想到它们分别是"驱〞"岖〞"躯〞三个字。

因为古代都是用马拉车,所以"qū车〞应该是与马有关的"驱〞;"崎qū〞是形容山路下平的,必须选择与山有关的"岖〞;"身qū〞则与身体有关,只能用"躯〞。

这几个字的意义都由形旁标识得清清楚楚,区分起来并不难。

其次,对于常用的同音字,要随时留意它们经常和什么字在一起搭配使用,表示什么意思。

常常有同学把"部署〞写成"布署〞,"布置〞写成"部置〞,把"刻苦〞写成"克苦〞,"抑制〞写成"刻服〞,主要是由于没有注意到每个字的不同搭配习惯。

其实,像这类同音字,有时从意义上分辨起来比较困难,只要随时注意到它们的搭配习惯,就能运用自如了。

2、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构造相近的字。

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1)笔画一样,位置不同,如"人和入〞。

(2)字形相近,笔形不同,如"己、已、巳〞。

(3)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如"读和续〞。

(4)字形相近,笔画不同,如"木和本〞。

(5)字形相近,读音一样,如"眯和咪〞。

(6)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如"胶和狡〞。

(7)部首一样,位置不同,如"旯和旮〞。

区别法

(1)从字音上区别。

(2)从字形上区别。

(3)从字义上区别。

五、多音字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1.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

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

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

如"将〞:

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

"带着〞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如"薄〞:

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表达为口语和书面语等。

如"给〞:

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

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局部地区。

如"忒〞:

tè,差忒〔过失之意〕;tuī〔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

太〕等。

专题三词语

一、怎样辨析同义词

  1.从感情色彩上进展辨析,也就是从词的褒贬义去辨析。

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示赞,后者则表示憎恨。

  2.从语意轻重上进展辨析。

如"破坏"与"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3.从围大小上进展辨析。

如"战争"与"战斗",前者围大,后者围小。

  4.从具体与概括的不同进展辨析。

如"衣服"与"衬衫","衣服"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5.从对象的不同去区分。

如"沉重"与"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6.还可以从普通话和言来区分。

如"讨饭"与"乞丐",分别是口头语与书面语;"爸爸"与"父亲",分别是旧词与新词;如"薪水"与"工资",分别是外来语与本民族词;如"盐"和"氯化钠",分别是常用语和专门术语。

二、怎样辨析反义词

  意义相反的词叫反义词,寻找反义词是否可从以下几面着手:

  1.从词的音节去寻找。

反义词的音节一定要和对应的词相等。

如"强〞是单音节的,它的反义词也必须是单音节的"弱〞。

  2.从词的围去找。

反义词所指的围应该是一样的,如"强壮〞是指人的体质,它的反义词应找"瘦弱〞,而不能找"软弱〞。

  3.从词的性质去找。

词按性质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一对反义词的词性必须是一样的。

如"黑暗〞是形容词,它的反义词也应是形容词"光明〞,如果用"亮光〞就不对了。

因为"亮光〞是名词。

  4.从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去寻找。

有的词是反义词,词义不同,它的反义词也不同。

如:

  这鱼很新鲜。

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腐烂〞

  这是一件新鲜事。

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旧〞

  早晨的空气很"新鲜〞。

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混浊〞

三、成语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

【形式】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也有二字、三字、五字、六字、等成语。

如"五十步笑百步〞、"闭门羹〞、"莫须有〞、"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

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

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

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

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

四、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幽默、形象的语句。

它由前后两局部组成:

前一局部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局部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专题四句子

【复习要点】

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

2、扩句和缩句练习。

3、认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4、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5、进展句式变换练习。

6、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

【知识平台】

〔一〕句子及其类型

   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

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学习知识。

认识句子对我们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变换等很有帮助。

2、分辨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慨句四种句子类型。

述句:

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如:

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

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

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祈使句:

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慨号。

如:

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慨句:

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慨号。

如:

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二〕改变句式

【备考点】

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展表达。

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

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

常见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述句的互换;

 2、肯定句、双重否认句的互换;

 3、述句、反问句、感慨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应考点】

    一、把字句、被字句、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

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

将承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考题】

   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变为被字句、把字句〕

〔分析〕变被字句时,主语与宾语调换位置后加"被〞字,变"把〞字句时,如果是"被〞字句,将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调换加"把〞字,如果是述句则将"把〞字放在宾语前,谓语放在句子末尾。

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

〔把字句〕

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

〔被字句〕

二、述句、反问句、感慨句的互换

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提出问题,需要对答复,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个问题,表达*种感情。

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答复,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述句变感慨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慨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慨号。

【考题】

他是一个好人。

〔分析〕述句变反问句,加上"怎么〞、"难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吗〞、"呢〞,句尾句号变为问号。

该题是肯定的述句变为反问句,要加上一个否认词,表示否认的意思;变为感慨句直接加上感慨词。

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

  他真是一个好人啊!

三、肯定句、双重否认句的互换

一个句子用否认加否认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决有力。

【考题】

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

〔变双重否认句〕

〔分析〕双重否认句的语气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法是加两个否认词:

"不……不〞或"非……不可〞等。

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

四、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把直接表达改变为间接表达,要注意三点:

一是改变标点;二是改变人称代词;三是看句子的容。

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考题】

亮说:

"我要像永那样关心集体。

〔分析〕该题是将直接表达改为转述,则直接将第一人称"我〞变成第三人称"他〞。

亮说,他要像永那样关心集体。

【三】修改病句

【备考点】

容和构造上有毛病的句子叫病句。

常见的病句有:

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罗嗦;语序颠倒;前后矛盾;用词不当;指代不明;分类不当;不合事理;模糊不清等。

【应考点】

1、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

2、如果句子主干没有毛病,就检查辅助成份与主干搭配是否适宜。

3、检查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等。

4、如果确有错误,就开场动笔修改。

【考题】

〔1〕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成份残缺,整个句子缺少了主动者,谁学习这一课.谁受到了教育.

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始皇兵马俑和长江大桥等名胜古迹。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搭配不当。

根据常识知道,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

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长江大桥和始皇兵马俑等名胜古迹。

〔3〕秋天的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语序不合理。

"秋天〞和"〞两个词没有按要求表达的意思排列,使意思表达不清楚。

〔答案〕秋天的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4〕全班同学都到齐了,只有娟同学没有到。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前后自相矛盾,"全班同学〞中包括娟同学。

既然都到了,怎么娟同学没有到呢.

全班同学除了娟没到之外,其余的都到齐了。

〔5〕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重复罗嗦,"不住〞就是不停的意思,而"赞叹不已〞是不停地称赞。

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

〔6〕一进花园,我就闻到一阵阵清香和悦耳的鸟叫声。

〔分析〕这个句子存在不合事理的现象,怎么能闻到声音呢.

一进花园,我就闻到一阵阵清香和听到悦耳的鸟叫声。

〔四〕扩句和缩句

【备考点】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大为个具体、形象的生动的句子。

缩句就是把复杂的长句子缩减,去掉全部或一局部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局部。

【应考点】

扩句就是先画出句子的主要局部,找到了主要局部,就可以明确在哪儿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份,近而思考扩大什么样的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成份,自己提一些问题。

如果答复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展扩句。

缩句可按三步进展: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局部。

2、找每局部的主干局部。

3、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考题】

1、     妈妈买来了桔子。

〔扩句〕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

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

法:

先提出问题,谁的妈妈.在哪儿买桔子.买来什么样的桔子.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小林的妈妈从水果店买来了一袋黄澄澄的桔子。

2、     歌声打破了寂静。

〔扩写句子〕

〔分析〕什么样的歌声.什么地的寂静.根据自己的提问填下适当的修饰、限制词语。

悦耳的歌声顿时打破了原野的寂静。

3、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谢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教师们。

〔缩句〕

   〔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局部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

我思念启蒙教师们。

4、可敬的老科学家静静地思考着这个疑难的问题。

〔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提问"谁干什么〞,自己答复便是缩句。

老科学家思考着问题。

                  

【五】修辞手法

【备考点】

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

【应考点】

要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

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3、夸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6、把构造一样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考题】

1、共产党像太阳。

〔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共产党〞是本体,"太阳〞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这是典型的比喻句,把"共产党〞比作"太阳〞。

〔答案〕比喻。

2、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似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

〔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这句话是把"雨点〞比喻成"小女孩〞,而且还在"跳芭蕾舞〞,所以运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比喻、拟人。

3、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马跑得越快离楚国越远。

〔答案〕反问。

4、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

〔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这句是明知故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紧接着作了答复,故是设问。

另外,大海是没有脉搏的,这儿把大海当作人写,故又运用了拟人。

〔答案〕设问、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