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二高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60075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濮阳市二高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二高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二高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二高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二高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二高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二高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二高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二高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二高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二高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二高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二高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二高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河南省濮阳市二高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濮阳市二高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河南省濮阳市二高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濮阳市二高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濮阳市二高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河南省濮阳市二高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濮阳市二高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试卷

  2015年4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城市中的礼与乐

刘士林

礼、乐与城市文明有密切关系,这可从什么是文明,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什么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等角度加以认识与阐释。

首先,在中国文献中,“文明”最早见于《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一整套“形式符号系统”,也就是先秦儒家津津乐道的“礼乐制度”,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所以古代中华民族的“文明”主要是指“政治文明”。

其次是“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这在中西民族是高度一致的。

在起源的意义上,英语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即源于拉丁文的“civitis”(城市)。

在中国周代,建立“城市”的标志是不同于野蛮部落的祭祀与礼仪中心,如《诗经•大雅•緜》记载的“乃立冢土”。

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活动,构成了最初的城市生活方式。

在实践的意义上,依附于城市的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建立“夷夏之别”,有“礼乐”即“夏”(文明人),失“礼乐”则为“夷”(野蛮人)。

英文的“civilization”一词,最初也是指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

城市文明的出现,第一次从文化模式上区别开“文明人”与“野蛮人”,构筑了“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方式上的分界线。

从当代语境看,与乡村、城镇及传统城市相比,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均获得了更高的发展,因而,一般性的“物质文明建设”与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能体现出城市文明在当代的发展水平,而作为一个社会更高发展目标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理想追求”才是其代表或象征。

再次,城市文明的核心在于“礼”与“乐”。

《乐记》说: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借别。

”引申地说,“礼”的功能在于划定秩序,“乐”的目的在于生产和谐。

没有“序”的人群是野蛮的、混乱的,而丧失“和”的社会则是僵化的、非人性的,只有这两者的和谐发展,才能使人既在“礼”的前提下“相敬”,又在“乐”的引导下“相亲”。

从当代的视角看,城市文明的核心即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系统。

在表面上,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涉及到它的各个方面,但从“人文学”等相关研究入手,如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先生说:

“人文学主要有两大块,一个是美学,一个是伦理学,分别讲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善的。

”由此可知,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的主体是“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前者用来维持生产秩序、规范行为,后者用来调节情感,旨在使人获得快乐与自由。

“礼”与“乐”、“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其和谐发展对于当代人十分重要。

没有“礼”的约束与规范,人口众多而拥挤的城市必然混乱不堪;而失去“乐”的疏导,则会直接影响到都市人的心理健康与精神生态。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明”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明”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其核心在于“礼”与“乐”。

B.“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密切的,这一点在中西方不同的民族中都是高度一致的。

C.“文明”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一整套“形式符号系统”,其功能在于建立“夷夏之别”。

D.因为“文明”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古代中华民族的“文明”主要是指“政治文明”。

2.下列各项,不能证明“文明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一项是()(3分)

A.在起源的意义上,英语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即源于拉丁文的“civitis”(城市)。

B.在中国周代,建立“城市”的标志是不同于野蛮部落的祭祀与礼仪中心,如《诗经•大雅•緜》记载的“乃立冢土”。

C.城市文明的出现,第一次从文化模式上区别开“文明人”与“野蛮人”,构筑了“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方式上的分界线。

D.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活动,构成了最初的城市生活方式。

英文的“civilization”一词,最初也是指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

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当代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能体现出城市文明发展水平,应当予以废弃。

B.“礼”与“乐”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

也是城市人文精神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两者和谐发展,才能使人“相敬”“相亲”。

C.“城市的善”主要用来维持生产秩序、规范行为;“城市的美”,主要用来调节情感,旨在使人获得快乐与自由。

前者属“美学”范畴,后者属“伦理学”范畴。

D.尽管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要研究城市人文精神,却只能从“人文学”的研究入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共19分)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悦,而搏髀曰:

“嗟乎!

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唐曰: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

良久,召唐让曰:

“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唐谢曰:

“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

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

“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

”唐对曰:

“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

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

此非虚言也。

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

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

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

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

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

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

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

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

”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

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遂字王孙,亦奇士,与余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良久  飨:

犒劳

B.唐谢曰:

“鄙人不知忌讳。

”  谢:

谢罪

C.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    说,通“悦”,高兴

D.文吏以法绳之绳:

捆绑

5.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B.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C.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D.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B.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

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C.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

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准封”之叹。

D.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

朴实的叙写,蕴蓄着强烈的爱憎之情;许多生动的心理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良久,召唐让曰:

“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4分)

②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

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6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

(共11分)

安肃道中

清•严遂成

 水粼粼渌菜畦香,塔影如龙卧夕阳。

高柳乱蝉风不住,残声曳过浣衣塘。

【注】严遂成(1694-?

),浙江吴兴人,清朝雍正二年进士,仕途坎坷,只做过山西等地区的知县。

8.诗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请简要描述。

(5分)

9.诗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四、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

(6分)

⑴《书愤》中抒发自己壮志未酬、岁月蹉跎悲愤之情的两句是“  ,

    。

⑵《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卒章显志,表达和自己不向权贵低头的鲜明个性。

⑶杜甫的《蜀相》中“    ,   ”两句表达了“盎然春意固然是美好诱人的,可是,丞相祠庙却是如此寂寥冷清,悄然而无人迹,只有诗人形只影单而来,孤寂伤怀而返”的情感。

⑷“ ,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表达了杜牧对秦朝灭亡的深入思考。

⑸“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是作者张若虚由江月对人生的思考。

⑹“    ,     ,自然之理也”是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对历史教训深刻总结。

五、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1—14题。

(共25分)

假如赶快些

美国•詹姆斯•道森

从前,有一个人与他的父亲一起耕作一小块地。

一年几次,他们会把蔬菜装满那老旧的牛车,运到附近的城市去卖。

除姓氏相同,又在同一块田地上工作外,父子二人相似的地方并不多。

老人家认为凡事不必着急,年轻人则个性急躁、野心勃勃。

一天清晨,他们套上了牛车,载满了一车子的货,开始了漫长的旅程。

儿子心想他们若走快些,日夜兼程,第二天清早便可到达市场。

于是他用棍子不停催赶牛车,要牲口走快些。

“放轻松点,儿子,”老人说,“这样你会活得久一些。

“可是我们若比别人先到市场,我们更有机会卖好价钱。

”儿子反驳。

父亲不回答,只把帽子拉下来遮住双眼,在座位上睡着了。

年轻人甚为不悦,愈发催促牛车走快些,固执地不愿放慢速度,他们在四小时内走了四哩路,来到一间小屋前面,父亲醒来,微笑着说:

“这是你叔叔的家,我们进去打声招呼。

“可是我们已经慢了一小时。

”着急的儿子说。

“那么再慢几分钟也没关系。

我弟弟跟我住得这么近,却很少有机会见面。

”父亲慢慢地回答。

儿子生气地等待着,直到两位老人慢慢地聊足了一小时,才再次起程,这次轮到老人驾驭牛车。

走到一个岔路口,父亲把牛车赶到右边的路上。

“左边的路近些。

”儿子说。

“我晓得,”老人回答,“但这边的路景色好多了。

“你不在乎时间?

”年轻人不耐烦地说。

“噢,我当然在乎,所以我喜欢看美丽的风景,尽情享受每一刻。

蜿蜒的道路穿过美丽的牧草地、野花,经过一条发出淙淙声的河流——这一切年轻人都没有看到,他心里翻腾不已,心不在焉,焦急已极,他甚至没有注意到当天的日落有多美。

黄昏时分,他们来到一个宽广、多彩的大花园。

老人吸进芳香的气味,聆听小河的流水声,把牛车停了下来。

“我们在此过夜好了。

”他叹一口气说。

“这是我最后一次跟你作伴,”儿子生气地说,“你对看日落、闻花香比赚钱更有兴趣!

“对了,这是你许久以来所说的最好听的话。

”父亲微笑说。

几分钟后,他开始打鼾——儿子则瞪着天上的星星,长夜漫漫,儿子好久都睡不着。

天不亮,儿子便摇醒父亲。

他们马上动身,大约走了一哩,遇到另一位农夫——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力图把牛车从沟里拉上来。

“我们去帮他一把。

”老人低声说。

“你想失去更多时间?

”儿子勃然大怒。

“放轻松些,孩子,有一天你也可能掉进沟里。

我们要帮助有所需要的人——不要忘记。

儿子生气地扭头看着一边。

到另一辆牛车回到路上时,几乎已是早晨八点钟了。

突然,天上闪出一道强光,接下来似乎是打雷的声音。

群山后面的天空变成一片黑暗。

“看来城里在下大雨。

”老人说。

“我们若是赶快些,现在大概已把货卖完了。

”儿子大发牢骚。

“放轻松些…这样你会活得更久,你会更能享受人生。

”仁慈的老人劝告道。

到了下午,他们才走到俯视城市的山上。

站在那里,看了好长一段时间。

二人不发一言。

终于,年轻人把手搭在老人肩膀上说:

“爸,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他把牛车掉头,离开了那个叫作广岛的地方。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1.文中划线的句子“老人家认为凡事不必着急,年轻人则个性急躁、野心勃勃”。

换成这样写:

“父亲认为凡事不必着急,儿子则个性急躁、野心勃勃。

”请根据称谓的不同,叙述角度的变化,谈一谈表达效果的变化。

(7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说多次写到沿途的风景,请分析文中划线句“蜿蜒的道路……”景物描写的作用。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小说中父亲的形象,谈谈你对文中“爸,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的理解。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篇小说采用了“欧•亨利式结尾”。

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它的妙处。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一个健康文明的社会,都不会容忍谣言、谎言的肆意传播。

,,。

,。

(1)都有道德和法律的边界   

(2)现实世界也好

(3)每一个参与者都要担负道德和法律的责任(4)并没有允许我们“乱放风”(5)互联网给了我们“麦克风”(6)虚拟空间也罢

A、

(2)(6)

(1)(3)(5)(4)B、

(2)(5)(6)

(1)(4)(3)

C、(5)

(2)(6)(3)

(1)(4)D、(5)(6)

(2)(4)(3)

(1)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近日,81岁的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消息路人皆知,这一奖项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B.孙家栋院士向前来参观的人们介绍我国绕月探测工程五大系统的特点,如数家珍,他特别强调这五大系统处处是“中国制造”的。

C.很多90后的青年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

D.元旦前夕,二十多位书画高手在省书画院组织的“壬辰龙年迎新书画大赛”上欢聚一堂,舞文弄墨,一展风采。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许多有识之士认为,安全、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B.携带两颗间谍卫星的日本H2—A型火箭在日本种子岛太空基地发射升空,但火箭在升空后不久即失去控制,地面控制人员不得不下达指令让火箭自行引爆。

C.据专家介绍,出血热的发病区域集中在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而城市居民染上此病主要是因为在野外、草地或者其他潮湿的地方接触螨虫所致。

D.首次载人航天飞机的圆满成功,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开创美好未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必将带动和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

苏轼偏不在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不超过80字)(5分)

寝室里的矛盾可谓千奇百怪:

睡眠时间不同步,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人睡觉打呼噜,影响别人休息;有人不爱干净,不搞卫生……任何一个误会,都有可能引发寝室矛盾。

寝室有了矛盾,该如何去化解呢?

请提两点建议,并加以简述。

要求观点明确,简明得体。

七、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

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

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有人说:

“十岁不应再计较零花钱,二十岁不应再计较家庭出身,三十岁不应再计较容貌,四十岁不应再计较别人的议论,五十岁不应再计较世事的不公平,六十岁不应再计较利的大小、地位的高低。

请以“不计瑕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但要有明显的文体特征。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B(A“‘文明’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有误,另外“城市文明”的核心才是礼与乐;C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建立“夷夏之别”;D“‘文明’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表述不正确。

原文为:

先秦儒家津津乐道的“礼乐制度”,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

2.C(说的是城市文明的出现的意义)

3.B(A“应当予以废弃”说法绝对;C前者属“伦理学”,后者属“美学”范畴;D“只能从“人文学”的研究入手”表述有误)

4.D.绳:

纠正,制裁。

5.C

6.D(这篇传文主要采用的是对话描写,因而“许多心理描写”这一说法不准确。

7.(10分)①过了好一会儿,召见冯唐,责备他说:

“您怎么当众羞辱我呢?

难道没有无人的地方(不能私下告诉我)吗?

(让:

责备。

奈何:

怎么。

众:

当众。

独:

难道。

操作:

每句1分,共4分)

②赵王迁即位后,竟然听信郭开的谗言,终于杀了李牧,而派颜聚代替他。

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秦兵所虏杀。

(立:

即位,被立为王。

乃:

竟然。

卒:

终于。

是以:

因此。

为……所:

被……。

操作:

每句1分,共6分)

[参考译文]冯唐以至孝著名,为中郎暑长,侍奉文帝。

文帝听说了廉颇、李牧的事迹以后,高兴得拍着大腿说:

“唉!

我(怎么)偏偏得不到到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来做我的将军?

(如果得到了),我又怎会担忧匈奴为患呢!

”冯唐说:

“陛下即使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啊!

”文帝很生气,站起来返入宫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召见冯唐,责备他说:

“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

难道没有僻静的地方(不能私下告诉我)吗?

”冯唐谢罪说:

“臣是个乡鄙之人,不懂得避忌。

那个时候,正当匈奴刚刚大举入侵朝那县,杀死了北地郡的都尉孙卯。

文帝正以匈奴入屯为忧,于是才再问冯唐说:

“您怎么知道我不懂得任用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呢?

”冯唐回答说:

“臣听说古代君王派遣将军的时候,跪下来推着车,说‘朝廷内的事,由寡人作主,朝廷外的事则任由将军裁断。

一切论功行赏及爵封之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回来再报告一声就是了’。

这并非无稽之谈,我的祖父说,李牧为赵将,屯驻在边境,军市的租税都自行用来犒飨士卒,赏赐在外决定,不受朝廷的牵制。

君主一切委托他,并且要求他成功,因此李牧可以竭尽他的智能,派遣精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能射的骑兵一万三千人,价值百金之良士十万人,所以他能够在北方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歼灭澹林,在西方抑制强秦,在南方抵抗韩、魏,那个时候,赵国几乎称霸。

后来,刚好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个倡家女。

赵王迁即位后,竟然听信郭开的谗言,终于杀了李牧,而派颜聚代替他。

因此军队被击败,士兵溃散奔逃,被秦兵所虏杀。

现在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的郡守,他军市的租税全用来犒飨士卒,更拿出私有的钱财,每几天就杀一次牛,以飨宾客、军吏及舍人,所以匈奴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云中郡的关塞。

有一次匈奴曾经入侵,魏尚率领车骑出击,杀敌甚多。

那些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由田野间出来从军,(他们)哪里了解军中规章条令呢?

终日只拼命作战,斩敌首,虏敌人,到幕府记录战功,可是稍有不合,文吏就以法律来制裁他。

该赏的不赏,可犯了法,文吏却绝对按律处分,我愚蠢地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

况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

由此说来,陛下纵然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的。

我实在很愚昧,触犯了禁忌,该当死罪,该当死罪!

”文帝很高兴,当天就令冯唐拿着符节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为云中郡守,又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统领中尉和郡国的车战之士。

过了十年,景帝即位,任命冯唐为楚相,后又免官。

武帝即位,访求贤良之士,乡里推举冯唐。

当时冯唐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为郎;冯遂字王孙,也是一个不凡的人,跟我很要好。

8.诗前两句描绘了黄昏的安肃道上沁人心脾的幽美图景:

清波粼粼,菜花飘香,夕阳斜照之下,矗立的高塔投下的影子,好像巨龙横卧在大地之上。

9.后两句诗描写了秋天的黄昏,高柳之上鸣蝉声乱,别有幽怨,蝉声凝滞,在风的牵拉之下,残声传过了浣衣塘那边去了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孤身客行道上而生出的思乡羁旅之愁。

10.①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④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1.答:

①“老人家”“年轻人”是站在普通人的视角上叙述的。

“父亲”“儿子”是站在儿子和父亲的视角上叙述的。

②原句“老人家认为凡事不必着急”表达了历经沧桑的老年人的人生感悟,改句则是以儿子的视角写小说中父亲的想法;③原句“年轻人则个性急躁、野心勃勃”表达的是普通年轻人的个性特点,改句则是以父亲的视角谈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