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47516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docx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6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一、参与人员介绍

组长:

赵利华

组员:

曹磊杨玉胜欧阳天天刘烨张灿红

二、备课流程介绍

1、课题分析:

总结上周教学活动,介绍本周备课内容。

2、个人初备:

分担任务,个人粗备。

3、形成备课:

根据综合意见,统一备课。

4、集体交流:

主备人谈自己的教学构想,集体交流达成共识。

5、个体展示:

授课人加入个人特色形成个人备课,展示备课成果。

三、备课活动开展

第一环节:

课题分析

(一)、总结回顾

第13周时,我们教研组就第七单元《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开展了一次集体备课,各位老师都能及时认真参与备课,发言积极,气氛和谐。

从教学反馈信息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同时也有些不足,老师们还需要反复探究,总结,让集体备课真正服务于日常课堂教学。

(二)、介绍课题

本次集体备课选取第八组《感受艺术魅力》作为备课内容。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三)、课题要点

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一是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另外根据各自条件,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在课文教学中做相应安排,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第二环节:

个人初备

任务安排:

《伯牙绝弦》——欧阳天天《月光曲》——赵利华

《蒙娜丽莎之约》——刘烨《我的舞台》——张灿红

《口语交际》——杨玉胜《习作指导》——曹磊

第三环节:

形成备课

25《伯牙绝弦》

主备人:

欧阳天天

一、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

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感受艺术的美好。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

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前一单元是诗歌的综合活动,所以本课以表现友情的经典诗句,进行接龙游戏作为课前铺垫,伴随着古筝曲,师生互动吟诵诗文,奠定了课堂古典韵味的基调。

(一)  揭题。

(点拨引导法)

1、引导学生发现刚才吟诵的诗句都是描写朋友情深的经典诗句。

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一个关于朋友间真挚情感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楚国。

(出示课题)这样的导入,衔接自然,同时也揭示了本课学习的内容与友情有关。

2、指名读课题。

提示弦字难读,要读正确,然后一起读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以读代讲,自读自悟)

这个环节先让学生尝试读文。

在学生感知文言文难读难懂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做到了既联系旧知,又让学生明确了学习本课的方法。

因为难读,这时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跟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文和现代文不同,要注意读出它的节奏和韵味。

出示课文的节奏,让学生对应练习。

(三)品词读文。

品词读文,是本节课最重要的环节。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育二十韵》里说: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你细读文本的时候,不要把一个字轻易地放过去──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字、这个词、这种句式而不用别的?

要去细细地体会它的神韵所在。

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善”、“必得之”等重要字词以及钟子期赞美伯牙的两句话,让学生在比较字义和朗读品味中体会伯牙和钟子期的相知相惜。

1、品“善”

①插图上是哪两人?

专注弹琴的是——伯牙,凝神细听的是——钟子期。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文插图其实表现的正是伯牙和钟子期相识相知的情景。

所以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将插图和课文内容结合进行理解。

然后出示: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读读这一句,你对他们有何理解?

引导学生理解在这里,善是指善于,擅长。

理解了读好这一句。

②请你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也告诉我们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学生划一划。

③重点品味其中的第一句,从什么地方体会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抓住“善”字,让学生知道在这里“善”指好和妙,另外抓住两个语气词来引导学生理解钟子期对伯牙琴艺高超发出的赞叹,指导学生读出泰山的巍峨。

④让学生知道读书就应该象刚才那样,从字里行间去体会。

重点学完这句后,第二句因为句式相近,所以我采取了放手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伯牙的善鼓和钟子期的善听。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2、品“必得之”

①高山也好,流水也罢,只要善鼓的伯牙弹奏,善听的钟子期都能一一道来,这就是——

出示句子: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抓住“念和“必”引导学生理解伯牙和钟子期心意相通。

同时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念和志都是想的意思。

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孩子们,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生读)当伯牙志在流水,(生读)善鼓琴的伯牙所弹,善听的钟子期都懂。

这就是——(生读最后一句。

)这次的引读,也是对这几句学习的小结。

(四)感受知音情切。

(情境感悟法)

对于如何让学生理解伯牙痛失知音的悲伤,我补充了伯牙和钟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资料,并讲述了钟子期死后,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好在八月十五听伯牙弹琴的细节,使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伯牙当时的痛楚和心碎。

哀莫大于心死,伯牙破琴绝弦谢知音的举动就不难理解了。

1、伯牙和钟子期原本素昧平生,这回是有缘千里来相会。

请快速地读一读资料:

有一年中秋之夜,晋国大夫伯牙乘船行至汉江渡口,遇雨躲避,在船舱抚琴一曲。

正值兴起,琴弦自断。

伯牙知道有人听琴,于是出舱寻觅,但见樵夫钟子期站立岸边。

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曰: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于是两人结为生死之交,并约定明年此时此地再见面。

2、了解了伯牙和钟子期相识相知的经过,你有什么想说的?

一个贵为大夫,一个则是山野樵夫,却在一个绵绵雨夜,一段陡峭山崖,完成了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琴声也懂,心声也懂,志向也懂,这才是真正的——知音!

3、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他满心欢喜地等待知音前来,可是一位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

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相识时弹奏的《高山流水》。

①琴声也是心声,如果你是伯牙,此时此刻,你最想对钟子期说些什么?

请写下来。

(交流)

这里读写结合,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伯牙,向钟子期倾诉失去知音的悲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真挚情感。

②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没有人会像钟子期那样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再没有第二个人会像钟子期那样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世上再无人会像钟子期那样——必得之。

③出示:

子期死,伯牙谓世上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你能读出这一份无尽的悲伤吗?

学生读。

高山流水依旧,只是知音却成永别。

学生读。

④那位老人见伯牙挑断琴弦摔破琴身,于是上前询问。

伯牙长叹道:

摔断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生读)

伯牙断绝的只是琴弦吗?

不,那是他的一根心弦啊!

哀莫大于心死!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记诵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布置学生背诵本文可以使学生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积累了文言词语,为今后开展文言文教学奠定基础。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能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灵魂。

因此我根据课文内容和本课主旨,设计了以下板书:

                         25伯牙绝弦

                          高山流水深相知

                          破琴绝弦谢知音

26月光曲

主备人:

赵利华

一、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13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为穷鞋匠兄妹弹琴,并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命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对文字的鉴赏力还不够强,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领悟到文中语言之美。

同时,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没有得到同步发展,不能很深切地感受到乐曲之美。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纯熟、陶醉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

3,情感目标: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体会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高尚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让学生了解创曲经过,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与优秀品质。

2,难点:

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情境法、提问法、讨论法。

2,学法:

朗读法、直观感受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音乐创境,激情趣。

上课开始,我便打开音乐让学生欣赏《月光曲》。

伴随着和谐优美的曲子,很快让学生愉悦其耳目,激动其心灵,开发其智力,感受其情趣的境界。

把学生从静态的课堂拉向了课文中的情境。

(二)、指导朗读,追根源。

1,方法:

这个环节中,我始终坚持“以读为本”的教学方针,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了解贝多芬创曲的经过(听见对话—好奇;走进茅屋—同情;遇见知音—激动;环境清幽—创曲)。

通过对文章语言描写的反复诵读与对话练习,感受兄妹情深,体会贝多芬伟大的人格魅力。

2,举例: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兄妹俩的谈话,首先我让同桌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谈话,然后再指名一男一女两位同学读。

通过反复带表情带感情朗诵让学生理解到是因为兄妹俩家太穷了;妹妹渴望听贝多芬弹曲子,却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哥哥满足不了妹妹的愿望,心里非常难过。

这样,就自然地把朗读和理解揉合起来。

3,目的:

在追溯这个根源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贝多芬的情感的变化。

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对盲姑娘同情和理解是他创作《月光曲》的感情基础,从而让学生体会了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关心、热爱。

(三)、突破难点,感意境。

第九自然段,我采用了欣赏朗读的方法。

首先老师配乐范读,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而引导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到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

1,找内容:

我让学生勾画出皮鞋匠听音乐时联想的文字,结合音乐,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联想文字。

随后伴随着舒缓流畅的钢琴声,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自由朗读课文。

感受文字的美。

2,赏图片:

老师展现月色海天的图画,即“月亮升起,海面平静”、“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浪涌”。

学生赏析,描述画面内容,(海面平静—微波荡漾—波涛汹涌)老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从读中体会到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的变化。

3,听音乐:

配与图画相对映的《月光曲》的乐段,让学生们联系不同画面,感受到乐曲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的节奏的变化(轻柔舒缓—逐渐加快—高亢激昂)。

4,想画面:

根据课文内容和音乐,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练说:

“听到乐曲,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5,读文段:

教师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三层文字。

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求异畅想,抒情感。

当课文最后讲到兄妹俩久久地被曲声陶醉时,我又借此让学生练说:

“假如你就是兄妹俩中的一个,当你从陶醉中回过神来时,你会对着贝多芬远去的身影激动地说些什么呢?

”通过想象练说,使学生感受到了这位音乐家博大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怀。

课文学完后,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再次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交响乐》,让大家再次感受贝多芬高超的技艺,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七、板书设计(课时2)

26月光曲

海面平静——微波荡漾——波涛汹涌

轻柔舒缓——逐渐加快——高亢激昂

27《蒙娜丽莎之约》

主备人:

刘烨

一、说教材

《蒙娜丽莎之约》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八组的一篇略读课文,它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课标要求及学生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读读记记“探访、交涉、矜持、永不磨灭、淡雅”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

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对照插图,找出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并结合文字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

2、难点:

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四、说教学方法

1、教法:

欣赏法、引导发现法,提问法。

2、学法:

采用自读自悟,朗读法等学法。

五、说教学流程

1、谈话、赏画导入。

教学开始向学生介绍《蒙娜丽莎》,通过观赏图画,谈感受,使学生对《蒙娜丽莎》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2、读课文,感受名画。

本课是略读课文,所以体现高年级略读课文的特点。

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永恒美。

我采用以下教学思路:

①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先让学生速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大致理解有关词语,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给学生提供交流时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②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

第二遍布置学生细读课文,并找出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

通过图文对照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体会她的舒畅温柔、哀伤、亲切和矜持。

引导学生重点交流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由这幅画想到了什么。

学习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蒙娜丽莎描写生动的。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从扶到放的过程,即重点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这幅画的魅力,然后让学生自学5、7两段。

学完画像这部分后,鼓励学生当小小解说员。

③回扣前文,加深感悟。

在学完了5-7自然段后,我们再回顾全文,让学生不仅能从具体的描述中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还让学生体会到从排队等候中也能感受到这幅名画的魅力。

④课尾引入达·芬奇的另一幅名画《最后的晚餐》,借此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通过这几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这幅名画魅力的同时,学习本文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从而更好的运用于习作中。

六、说板书设计

神秘的微笑

蒙娜丽莎之约

永恒的美丽

28.我的舞台

主备人:

张灿红

一、说教材

《我的舞台》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要求学生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还要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我的舞台》以“我”的成长为线索,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叙述了我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应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毅力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时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本课语言风趣而又充满童趣,描写细致而又生动,虽然要体现的是艰辛,而笔下却出处流露着乐观。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能体会文中关键此举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他们对艺术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但是感悟还不够深切透彻。

根据小学语文课标要求及学生学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扌周、抻、拽、溺爱、身段、兴趣盎然”等生字词。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现在的学生对戏曲艺术了解甚少,对学习戏曲过程中所要付出的艰辛也难以理解,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由于本篇为略读课文,并且文章内容条理清楚,学生容易把握,所以我安排了一课时来完成本篇课文的讲授。

二、说教法、学法

我根据文章脉络清晰这一特点,紧紧抓住了文章总领全文和总结全文的两句话,提纲挈领的牵动全文的学习,这样有助于为文章内容的展开做了铺垫。

围绕总起句“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

然后再慢慢深入课文,分析重点句子。

以总结句“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为突破口,让学生体会作者在艺术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紧扣题眼,感悟舞台,层层展开,将文章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主动、愉快的参与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通过本课,我要教给学生将文章读短,再读长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融会贯通,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悠扬美妙的钢琴曲能够抚慰我们的心灵,一幅幅简单的绘画作品能勾勒出人们心灵的画面,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而戏曲作为一项表演艺术,它的舞台艺术也有这神奇的力量,究竟舞台的魅力能有多大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来感受其巨大的吸引力)

根据本单元课文内容特点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本组课文,也可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把对前几篇课文的艺术感悟力延续到本课文,更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提问“我”指的是谁?

介绍作者吴霜。

从题目着手,让学生能够首先了解到本文作者在音乐舞台上、文学舞台上所取得的成功,从而也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要去作者的舞台一探究竟。

带着这样的一份好奇让学生快速的阅读课文,更能让学生主动去掌握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主旨。

(二)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习理解生字词。

“扌周、抻”是比较生僻的字,另外特别强调“身段”,是指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所做的各种舞蹈动作。

学习生字理解词义是我们学习课文的基本任务之一,而本课生僻字较多,所以在学习时我会特别强调,并且结合自形和字义,让学生更容易记住。

2.再次回到课文题目,那么“我”对舞台有着怎样的感情,请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这时学生就会找出

(1)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2)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这两句话分别为文章的总起句和和总结句,是贯穿全文的两条主线,从这两句话着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把课文串联起来,并且以此为点,层层展开。

我并不急于让学生寻找“我”的舞台,而是首先来体味我对舞台的感情,这样以情感人,使学生感同深受,带着和作者相同的情去体会这舞台对作者的感情,为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做好铺垫。

3.找到文章主线,打下情感铺垫,在这基础之上,让学生找一找课文重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写了哪几件事例,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四人讨论交流,并派代表讲述。

这样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也扩大了交流的参与面,以点带面,学生找到了四处舞台,也就明白了吴霜的成长经历,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白了主要内容,可谓一举三得。

(三)深入研读课文

由于本文为略读课文,沿着作者舞台的不断变化,我把抓住课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含义定为本课的主要任务。

在深入研读课文阶段我会分别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做为重点分析。

1.首先围绕总起句“舞台对我有着神奇吸引力”,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找出课文中涉及到舞台的四件事,并能用简短的短语概括出小标题。

第一部分,出生前,舞台在娘胎里,“登台唱戏”;第二部分,刚走路,舞台在床上,“模仿演戏”;第三部分,六岁后,舞台在院子里,“拜师学艺”;第四部分,长大后,舞台在戏台上,“认真演戏”。

通过自读课文概括理解文意,体会到舞台对我的吸引力之大,体会作者对艺术的执着。

2.本文的重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所以接下来我紧扣结尾句“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我”在舞台上炼就勇气和毅力的句子,自主学习,体会含义。

紧紧抓住文章第七段,描写吴霜苦练毯子功的这一段,通过图片感受童子功的难度,以及结合文中的动作描写,让学生体会到练功的枯燥和艰辛。

通过想象,体会暑去寒来练功的不容易,身临其境的走入吴霜的练功场地,加深对中心的体会,以此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四)品读课文,内化情感

过渡:

人生大舞台上正上演着一出出好戏,每个人都是自己这折戏的主演。

如果想让自己的这出戏精彩动人,我们每个人都要付出努力,克服困难,以超出常人的勇气和毅力迎接生命的挑战。

我们要向作者吴霜学习“老实做人,认真演戏”,演好人生这出戏。

让学生回顾课文,仔细品读,用自己的话来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从而更好的升华主题,内化情感。

四、说板书设计

本篇课文是以“我”的舞台为线索,以时间为叙事顺序,为让学生对课文思路更加清晰,以及帮助学生体会我的成功不仅仅只需天分和热爱,而更需要勇气和毅力的,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28.我的舞台

未出生时母亲的肚子里登台演戏

刚会走路小床上模仿演戏

六岁后院子里拜师学艺

长大后戏台上认真演戏

第八单元口语交际

主备人:

杨玉胜

一、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是习作的基础,关系到习作教学是否顺利完成。

本课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身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品,让他们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无处不在。

使他们在课堂上有话可说,乐意去说,从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向大家介绍他们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介绍一件艺术品,能用语言表达他们跟艺术有关的故事。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并使他们懂得欣赏生活中艺术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情操,同时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单元导读后分组发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