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9881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4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

《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模拟.docx

人教版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模拟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根据课文,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A.坐观垂钓者,徙有羡鱼情

B.青树翠曼,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C.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食品监管的力度大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幸福指数能否得到提高。

B.听了英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C.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利用核能制取氢气。

D.千垛迷人的油菜花,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一场庆元旦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B.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C.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一直鸦雀无声的大厅里,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D.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二、基础知识综合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有种快乐叫善予 ① ( A.yǚ B.yǔ),有种痛苦叫 甲 ( A.贪求 B.追求)。

无私有福,无欲长寿,有就是无,无就是有。

”这首《有无歌》,唱出了83岁谷建芬老人一生的境界和追求。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述说。

”这首《读唐诗》,写出了老人“  ② ( A.薪  B.香)火传承、诗书继世”的豪迈和情怀。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传家宝,那么,给孩子们谱的歌曲,就是老人在祖先与孩子之间摇的一艘船、一座桥。

中国文化需要更多像谷建芬这样的“  乙  (A.摆渡者  B.传承人)”。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给②处选择符合文意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__           ②处 _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

给孩子们谱的歌曲,就是老人在祖先与孩子之间摇的一艘船、一座桥。

修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是一盏灯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

“儿子,咱们回吧。

”儿子玩得兴起,说:

“爸,我想再玩一会儿。

”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到一星半点的灯光。

看不到灯光,就意味着看不到走出去的希望。

儿子害怕了。

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闪着一双绿光的狼、碗口粗的蟒蛇、吸血的蝙蝠,各种千奇百怪的野兽,还有……

儿子想哭。

儿子说:

“爸,我害怕。

儿子说:

“爸,都是我的错,要是听你的就好了。

儿子还说:

“爸,我们不会真被狼吃掉吧?

父亲忽然笑了,拍了拍儿子的肩说:

“别怕,没那么可怕的,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

“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

“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了。

儿子拉住父亲的手,说,“爸,那我们赶紧走吧。

父亲说:

“好啊,你跟好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一会儿,儿子有点儿乏了,说:

“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

“快了,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还是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儿子在后面跟着。

不知又走了多远的路,走在前面的父亲突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

儿子说:

“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

“没事,被绊了一下,继续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不知又过了多久,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

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

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到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

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

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了好几十万元。

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追债的上了门,儿子还不起钱。

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种:

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

儿子反复说着:

“怎么办?

怎么办?

怎么办?

父亲说:

“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

有办法!

能有什么办法!

”儿子突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想过逃跑,可是往哪里逃呢?

更何况,这个时候,外面一定有人盯着自己,想逃,没那么容易!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

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钱款已付,提出撤诉。

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

“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

“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

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

“爸……”

父亲说:

“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

“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5.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6.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7.文中画线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

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

8.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回答。

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

请说明理由。

9.谈谈你对小说标题的理解。

阅读记叙文,完成下列题。

汗血诗人

①在北师大念书时,我听过著名“七月派”诗人牛汉的演讲。

他对诗歌的解读生动形象,内容鲜活,能把人一下子带回文学历史的“现场”。

牛汉的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身材高大的他,笑起来极天真,满脸的灿烂,简直就像个孩子。

②在一个天色晦暗的下午,我在北京图书馆看书,默诵着牛汉的长诗《鄂尔多斯草原》,想象着十八岁的牛汉,满怀青春的梦想,投身革命。

他被军警用枪托砸伤过头部,坐过国民党的监狱,但他的《鄂尔多斯草原》却饱蘸青春的激情,让你分明感到,作为蒙古族后裔,他体内流淌的,是强悍野性、豪迈奔腾的血液。

③很凑巧,我毕业后,幸运地成了牛汉的同事,对他的人生遭际与诗歌创作,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④文革一开始,牛汉就被关进了“牛棚”,在湖北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军代表看他人高马大,就让他干拉车运输等最繁重、最辛苦的活儿。

在阴冷的雨季,他佝偻着高大的身躯,拉着装载千斤以上的板车,艰难地挣扎在崎岖颠簸的山路上,嶙峋的瘦骨如蒙古骑士的一张弓,负担起压在身上的全部苦难。

三四年之后,绝大多数人都奉命返回了京城,牛汉与少数人却仍然被留下来,与他相依为命的,只是两条狗。

他陷入了精神苦闷中,几乎绝望。

万幸的是,久违的诗神,眷顾并拯救了他!

他发现苦难的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诗意。

他寻觅,为萧索的枯草中繁星般开放的野菊花;他狂奔,为日渐空茫的山林里那一嘟噜一嘟噜的红果子;他战栗,为那参天大树扭曲了的坚硬的树根;他激动,为蚯蚓的血液、云雀的飞翔……他又开始了创作,像一匹蒸腾出血气的汗血宝马,翻越雪封的山坡,冲击凝冻的云天。

诗人在苦难中“再生”!

在暴雨将临之际,牛汉听到天空传来鹰的叫声,写下了《鹰的诞生》:

在雷鸣电闪的交响乐中,

可以听见雏鹰激越而悠长的歌声。

⑤面对着生活的苦难,诗人和诗一起振奋和勇敢起来,诗带着他从政治压迫、精神屈辱,甚至失语状态之中超拔出来。

他郑重地以“汗血斋”未自己的陋室命名。

就在“汗血斋”里,他创作了几十首诗歌。

在那些最没有诗意的日子里,在一个最没有诗意的地方,他却用生命在创作,在歌唱……

⑥在度过了战乱、流亡、迫害、囚禁之后,在经历了种地、建房、养猪、拉车的劳改岁月之后,在苦难锤砧的击打下,他的人与诗,都日益成熟起来,愈加沉实而美丽。

八六年,牛汉写出了那首著名的《汗血马》。

该诗的最后一节这样描写汗血马:

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

汗血马

扑倒在生命的顶点

焚化成了一朵

雪白的花

⑦汗血马就是这样超越生命的极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和辉煌的。

人如其诗,诗如其人。

对于牛汉来讲,被称为“汗血诗人”再恰当不过了。

⑧在以后共事的十多年间,我们保持着忘年之交。

在某个特殊时期,我曾陷入一场精神危机之中,极度颓唐、苦闷。

牛汉察觉了,每次见面,都关切地问我最近在干什么。

我回答:

“我在混……”他马上严肃起来,盯着我,认真地说:

“我可不混!

”我立刻感到羞愧,低下头,不敢看他的眼睛。

我明白他是希望我振作起来,做有意义的事。

他的话,他的经历,不禁使我增添了振拔的勇气。

⑨九九年十月中旬,北京秋意渐深,我到牛汉的寓所去看他。

我对他说:

“我特喜欢您的那首《酷夏,一个人在北京自言自语》。

”他听了非常兴奋,马上从书架上取下《牛汉诗选》,翻开,大声朗读起来。

他的眼睛在那一瞬间明亮了起来,神情像个孩子。

这个经历了那么多生活摧折的诗人,仍然以这样激昂的姿态诠释着对诗歌、对生命的最质朴的热爱。

我也和他一起,放声诵读着。

读完,我们两个人快意地相视,开怀大笑。

⑩这,就是诗人牛汉,蒸腾着“汗血气”、被称为“汗血诗人”的牛汉!

(王培元《汗血诗人》)

10.本文回忆了“我”所认识的诗人牛汉,梳理文章第①—⑧段的行文思路。

11.根据文章内容,说明第⑧段的人物对话中两处标点的作用。

(1)我在混……

(2)我可不混!

12.联系上文,说说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

13.文章把“汗血诗人”牛汉的形象刻画得生动感人,请以第④段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

14.首都师大吴思敬教授说:

“牛汉先生有骨气,敢说真话,没有奴颜媚骨,这是当代中国文人最缺少的品格!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牛汉有哪些方面的品格?

材料一:

牛汉《华南虎》讲述着笼中老虎的痛苦和绝望,最后写了幻觉:

“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腾空而去”。

这里既是幻想又是事实,事实就是当时他听驯养员说老虎不叫则已,一叫声音大得很,好可怕;幻想就是最后的描写由静到动、由悲哀到振奋,展示出气冲霄汉的气概。

他写这首诗,是用语言文字和行动来证明自己精神意志的不可摧毁。

材料二: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是又一篇初中教材中的课文,里面有这样的话: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说是没有幽默,可是文中处处显出幽默,记得选编教材讨论课文时,这篇待选课文中的幽默情景让所有在座的人都乐了。

四、句子默写

15.古诗文名句填空。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新希望,给人以乐观积极之感。

(5)凡学习都是有乐趣的,只要你肯继续学下去,乐趣自然会发生,这正如《论语·雍也》里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对比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乙)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①。

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

毛遂自荐于平原君。

平原君曰: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④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

非特其未见而已”。

注释:

①“赵王”句:

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

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

当时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

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

②文武备具:

犹言文武全才。

③称诵:

称颂。

④蚤:

同“早”。

16.为下面一句话划分恰当的朗读停顿节奏(划分三处)。

平 原 君 约 其 门 下 食 客 文 武 备 具 者 二 十 人 与 之 俱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故虽有名马                   骈死于槽枥之同、次斜亭站

食之不能尽其材               执策而临之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9.甲文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0.甲文中作者认为伯乐对千里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乙文中毛遂却向平原君成功自荐。

你认为“伯乐相马”与“毛遂自荐”相矛盾吗?

说说你的理由。

六、名著阅读

21.名著阅读(3分)

① 所著的《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为主线,通过宋江、 ② 等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深刻反映了北宋末年的社会状况,揭示了 ③ 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七、综合性学习

22.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七三班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图是金文中的“孝”字,是由“子”字和省略笔画的“老”字组合而成,请结合字形解释“孝”字的含义。

(2)时代在发展,“孝”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请结合下面的两则材料,仿照示例填充横线上的内容。

材料一:

中国历来重视孝道,两千多年来,孝子层出不穷,如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代父从军的花木兰。

材料二:

2018年5月,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居民张文亚,荣获2018年全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好青年,2016年8月,医生诊断她的母亲因肝硬化需要活体肝移植,否则生命只能延续半年,正在哺乳期的她当即给孩子断奶,毅然为母亲捐出了60%的肝脏,以“割肝救母”的义举,唱响了“你给我生命,我为你续命”的人间赞歌,谱写了“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变老”的动人诗篇,她还把治疗剩下的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金全部捐给了其他急需用钱的患者,让爱心继续传递。

大孝爱国,孝是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庄严使命;中孝立业,孝是竭尽心力、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________。

(3)《弟子规》中有“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责,须顺承”等古训,对古代这些有关“孝”的要求,你是如何看待的?

八、材料作文

23.

阅读材料后,按要求作文

为什么要别人承认我

只要路没有错

名利从来是鲜花

也是枷锁

——节选自汪国真《但是,我更乐意》

阅读这首诗,引发了你哪些感悟与思考?

请自拟题目,写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可抒发感想。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二、基础知识综合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对比阅读

1、

六、名著阅读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材料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