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0528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78 大小:20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8页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8页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8页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8页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8页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8页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8页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8页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8页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8页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8页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8页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8页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8页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8页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8页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8页
亲,该文档总共1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1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2016-2025)

四川农大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01月

项目名称: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总体规划

规划编制单位:

四川农大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组成员表——

分工

姓名

专业

职称/学位

项目负责人

李梅

景观评价与生态旅游

教授博导

文本撰写

李梅

景观评价与生态旅游

教授博导

沈迪玉

森林培育

高级实验师

余超

景观评价与生态旅游

讲师博士

高素萍

风景园林

教授博导

朱琛

景观评价与生态旅游

硕士

鲍思锴

景观评价与生态旅游

硕士

刘慧

景观评价与生态旅游

硕士

制图

舒奕嘉

景观评价与生态旅游

硕士

余俊皞

景观评价与生态旅游

硕士

蔡军

园林工程

副教授硕导

资源调查

分析与评价

李梅

景观评价与生态旅游

教授博导

周祖基

森林保护学

教授博导

余超

景观评价与生态旅游

讲师博士

王景燕

生态学

副教授硕导

朱琛

景观评价与生态旅游

硕士

郑可

景观评价与生态旅游

讲师硕士

舒奕嘉

景观评价与生态旅游

硕士

鲍思锴

景观评价与生态旅游

硕士

刘慧

景观评价与生态旅游

硕士

高玥

景观评价与生态旅游

硕士

李典璟

景观评价与生态旅游

硕士

罗心

景观评价与生态旅游

硕士

张砾心

景观评价与生态旅游

硕士

殷巧丽

景观评价与生态旅游

硕士

 

第一章基本条件

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区位

四川省连天山森林公园位于江安县东南部,距县城36公里,其范围包括仁和乡(乡政府场镇区域除外)以及大妙乡、大井镇、底蓬镇的部分区域。

东邻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上马镇,南靠兴文县。

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05°04'40.83"~105°14'27.03",北纬28°26'42.68"~28°34'38.19",南北长约12844米,东西宽约16093米,规划总面积144.74平方公里。

同时,森林公园紧临蜀南竹海景区,地处川南生态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是宜宾打造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的重要支撑点,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

二、地质地貌

江安县为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段,地貌形态属中生代地质构造,系川东地台面南缘,大体可分为5个背斜、3个向斜。

森林公园所涉及的大妙乡、仁和乡、底蓬镇、大井镇等主要位于江安县南部,属于筠连—赤水向斜东西构造,包括五谷—五矿背斜、蟠龙—中坝背斜与万里—佛耳向斜、南屏—怡东向斜。

出露岩层从老到新依次为第四系、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和志留系。

森林公园属于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区,系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大小凉山往东延伸的支脉。

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主要有浅丘宽谷、中丘中谷和低山地貌三种。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

因造山运动和长期严重的侵蚀,森林公园形成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倒置地形。

三、气候条件

森林公园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春季回温早;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温下降急速;冬暖少雨多雾,霜雪稀少。

因地处低山、丘陵,相对高差和绝对高度较小,故气候垂直变化不大。

年极端最低温度为-1.9℃(1991年),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9.2℃(1995年),年均温约17.9℃,无霜期为300天。

森林公园属于我国低值日照区域,全年日照期较少,年均日照时数为1005.2小时,最多年为1066.3小时(1993年),最少为842.2小时(1989年),日照时数最多为8月,平均162.5小时;日照时数最少月为12月,平均24.6小时。

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故年均降水量较全县年均降水量高,为135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6—7月。

总体来看,森林公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气候条件良好,利于植物生长,并为生物多样化结构提供有利条件和开展森林生态旅游提供良好基础。

四、水文条件

江安县全境过境水资源80%以上来自长江主流。

江安县森林公园地处低山丘陵区,植被茂密,地下水源储量丰富,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森林公园内溪流交错,沟壑纵横,水网密集。

河流属长江水系,是长宁河支流绵溪河的源头;仁和乡内石宝天河长度为38.26公里,流域面积60平方公里。

东部的同太、保证、来龙等村部分细小支流汇入与长宁河并行的长江支流永宁河中。

河水清澈见底,是全县优质的天然饮用水源。

森林公园内湍流飞瀑、清溪如练、湾环多姿,或舒缓飘逸,或激越澎湃,形成移步换景的美感效果。

森林公园内响水洞、长滩子、莲花池、九龙滩等众多优质水体景观具有较高观赏价值。

五、土壤条件

森林公园大部分处于川东地台面南缘,出露岩层主要为白垩系夹关组砖红色石英砂岩,属厚层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夹簿页岩。

受盆地地质与长江水流冲积影响,森林公园土壤主要为紫色砂页岩、石英砂岩、棕红色砂岩与泥岩。

森林公园土壤为黄壤性森林土亚类与紫红泥森林土,pH值为4.1~5.0,有机质养分含量较低,不宜开发农业生产,具有退耕还林、还草,发展林竹副产业和开发旅游资源的优势。

六、森林资源

森林公园植被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区。

森林公园现状植被受历史人为活动的影响,原始林已不存在,所在区域次生林以人工林采伐迹地上栽培树种的萌生林为主,森林覆盖率达83.7%,林木葱郁,群落稳定,季相变化丰富。

公园内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三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竹林、松柏针叶混交林、蕨类植被。

森林公园内生态完美,植物品种极其丰富。

经普查,森林公园现有竹类76种,约占全省竹类总种类的30%;草本层蕨类植物50余种;攀援灌木和藤本植物10余种;国家保护野生植物有14种,其中桫椤、水杉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的数量更是多达5000株以上;桢楠、伯乐树、红椿、润楠、金荞麦、杜仲、银杏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八角莲、红豆树、筇竹、野大豆、白辛树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野生食用菌22种。

仁和乡被列为“竹类、蕨类生态保护区”。

七、野生动物

森林公园内野生动物丰富,其中,有脊椎动物70余种,鸟类44种、兽类14种、两栖爬行类16种,可谓动物王国、鸟类天堂。

森林公园内的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有多种,其中:

云豹、桃花水母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红腹锦鸡、大鲵、水獭、猕猴、金猫、红角鹄等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是丘陵和低山区动物多样性的特色代表区域。

八、竹林景观

森林公园内已查明的竹类品种达76种,常见的有楠竹、水竹、慈竹外,还有紫竹、罗汉竹、人面竹、鸳鸯竹等珍稀竹种,竹林覆盖了森林公园内的山脉、沟谷、峰峦,珍稀竹种遍布园内各村落。

置身森林公园内,仿佛走进竹的海洋,弥望的是株株青竿,没有边际,层层叠叠的叶子遮住了强烈的阳光,把光碎成了星星斑点,形成了公园独有的幽静景色。

丰富的竹林景观,让公园获得了“竹类蕨类基因库”、“丛生竹王国”、“绿色天堂”等美誉。

大径竹:

楠竹、鸡爪竹、斑竹、黄竹、慈竹、绵竹、甜龙竹、苦龙竹、牛儿竹等。

小径竹:

罗汉竹、箭竹、西风竹等。

森林公园全境山岭连绵,群峰起伏,竹种植相对高差大,景观变化丰富。

加之丛生竹种植成片,形成万亩大竹海景观,气势磅礴,且可在连天山相对制高点俯瞰全景,景观效果极佳。

第二节社会经济条件

一、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概况

(一)宜宾市社会经济概况

宜宾市是世界银行咨询报告确定的21世纪长江流域最具投资价值的25个城市之一。

宜宾市一直是四川经济体前四强,川南第一经济体,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和“川南名胜”的美誉。

近年来,宜宾市紧扣“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总体取向和“稳位求效、创新求进”的工作要求,大力实施“2365”发展战略,在全省率先出台“稳增长”政策及一系列配套措施,全力以赴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443.81亿元,增长8%,总量保持全省第四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05.6亿元,增长8.9%,总量保持全省第四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1.69亿元,增长13%,总量保持全省第四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0.26亿元,增长20.8%,总量居全省第五位、比上年提升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9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9831元,增长11.6%;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二)江安县社会经济概况

江安县是四川省四十个旅游重点县之一,四川省文化先进县,四川省旅游南环线的重要支撑点,县城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县境内的夕佳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处于川南旅游区的中心,西与四川重点旅游城市—“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和川南著名景区蜀南竹海相连,北邻珙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僰人悬棺,南接国家风景名胜区兴文石海洞乡。

2014年,江安县上下紧紧围绕“三个示范县”发展定位和“一中心、五基地”产业定位,积极应对“新常态”,精心谋划“新思路”,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1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5%。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6%,二季度增长9.6%,三季度增长11.1%,四季度增长9.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1.7亿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24.4亿元,增长10.6%。

二、森林公园社会经济条件

连天山森林公园包括仁和乡及大妙乡、大井镇、底蓬镇的部分区域,现状林地林部为集体林地组成。

仁和乡面积121.35平方公里,辖15村116村民小组1社区,总人口1873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60人。

仁和是粮、林结构的大乡,农业总产值实现1530万元,粮食总产量实现802万公斤,林业总产值实现5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02元。

已培育形成竹、纸、畜、茶、果五大支柱产业。

建起了月亮田、义合、桂花、佛耳、伏龙五大农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发展特色农林业、观光农林业。

扶植15户农林业产业化经营大户。

仁和乡林业资源丰富,享有“百竹海”之美誉。

全乡林地面积10.1万亩,森林覆盖率68.5%。

属川南湿润森林植被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

竹类品种70余种,主要生产土纸,年产量200万捆,杂竹片2万吨,各类竹笋3000吨。

大妙乡位于江安县东南部,幅员面积32.4平方公里。

全乡辖11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会,8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760户,总人口17657人。

其中耕地14371亩,园地747亩,林地9821.7亩,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

大妙乡是典型的传统农业乡镇,历史上以粮食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主要产业。

按照“产业强乡”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做活“四大特色产业”(一只鸡,一根竹,一条鱼,一片藕),强化“四大融入”(融入到江安竹纤维制造基地、酒类食品加工基地、生猪产业基地产业发展链和江安次级交通枢纽中心构建中),不断夯实着经济发展的基础。

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869万元,同比增长21%;第一产业生产总值5001万元,同比增长14%,第二产业生产总值4468万元,同比增长11%,第三产业生产总值6400万元,同比增长21.4%。

大井镇位于江安县南麓,距县城39公里,距省道叙(永)高(县)路10公里,江安县交通大动脉江(安)红(桥)公路贯穿全境,县级村道呈网状遍布全乡,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结合大井镇建设“长江上游生态产业大镇,蜀南竹海旅游服务中心”的发展战略定位,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固定投资完成2.49亿元,比上年增长24.5%。

粮食作物产量预计13115吨,比上年减少5.8%。

农林牧渔产值预计2.69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9925元,比上年增长12.9%。

底蓬镇属川南重镇,地处江安南乡腹地,位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夕佳山古民居”和仁和响水洞自然生态旅游交汇的中心地带。

底蓬镇幅员面积55.1平方公里,辖17个村,1个居委会,130个村(居)民小组,全镇总人口3015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987人。

底蓬是江安县的农业大镇,已培育形成竹、畜、茶、果、桑五大支柱产业。

建成了园通、茶元、晓阳、文武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

第三节历史沿革

连天山森林公园所在的江安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

江安县汉为江阳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分孱陵置江安县,县邑设二圣洲(今在湖北公安县)。

东晋穆帝永和二年(346年)割江阳县地置汉安县;晋孝帝太元中(376—396年)又割江阳县地置绵水县。

南朝陈(548年)改江安为公安。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各取江阳、汉安一字,改名江安,隶于泸州郡。

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废绵水县合入江安县,熙宁八年(1075年),县治所由江安坝(今纳溪境三江坝)迁武宁寨(即今江安镇),至今无改。

迄至清嘉庆七年(1802年)行道制前,均隶属于泸州。

后先后隶于川南永宁道、下川南道、泸州、永宁道、四川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隶于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5日解放。

先后为宜宾专区、宜宾地区、宜宾市辖县。

连天山森林公园涉及仁和乡、大妙乡、大井镇、底蓬镇,当地部门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封山育林工程和生态公益林补偿,并且加大对现有林木资源的保护,使森林公园具有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为森林公园建设创造条件。

2014年4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连天山省级森林公园。

第四节森林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一、管理机构

连天山森林公园管理机构为江安县森林公园管理中心,为事业单位,由县林业局直接管理。

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等4个职能部门,统筹协调森林公园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

二、建设现状

(一)森林公园内部交通

森林公园内已基本上构建覆盖全域的交通网络,把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

建成通达底蓬、大妙、大井、兴文五星、纳溪等区域的会水、仁大、佛来等乡村公路体系,完成义合村、水口村等村村通水泥公路,社社通泥结石公路。

(二)森林公园内通讯条件

森林公园内的电信、移动、联通手机信号实现大部分覆盖,桂花、会龙、石仓、青年、佛耳、义合、水口等村已开通宽带上网;森林公园村村有广播电视。

但目前互联网用户还较少,还没有设专用邮电业务,因此在未来规划中要着重提升通信邮电设施建设。

(三)森林公园内水电条件

森林公园已实现村村通电(含10KV高压线和生活用电)。

森林公园除仁和乡镇府所在地用自来水以外,其他村落则采用泉水或地下水,饮用水源为附近山泉水,以自取井水为主;灌溉水源为周边溪流及地下水。

(四)森林公园及周边食宿条件

目前,森林公园除仁和乡政府所在地有相应的民间接待设施外,其他地区均无住宿设施,现有仁和乡东风湖林家乐、宝钟山林家乐、碧竹苑林家乐、百竹园林家乐等家农家乐,能够提供较为简单的游客接待服务,但是其开发还较为单一。

(五)森林公园及周边医疗条件

森林公园现有主要为乡镇卫生院和村诊所,能满足日常的医疗、救护需求。

另外,距公园36公里的江安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多处,并已经配备完善的救护用车,能满足特殊情况下的医疗需求。

(六)森林公园及周边商业条件

森林公园现状无大型商业设施,只有部分零售,主要经常日杂百货、土特产品,主要为当地居民提供日常生活用品。

(七)森林公园及周边项目建设

森林公园内现无矿山和大型工矿企业,现已停止所有对森林公园有影响的采矿活动,森林公园周边乡镇均无大型污染项目和企业。

除成贵高铁公路工程施工外,没有其他大型国家级、省市、县级项目和市政工程,将为森林公园的生态保护提供保障。

三、旅游现状

2000年以来,先后两次由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多学科专家对仁和进行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

仁和百竹海景区幅员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其竹类品种有70余种、草木本蕨类品种有50余种。

该森林公园的自然生态至今尚未受到污染,与之相适应的动植物完全协调、融洽相处。

2001年6月,仁和寨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省计委、省环保局、省建设厅、中科院成都所、省自然资源研究所、四川大学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评审论证,获得一致通过。

江安县委、县政府已成立重点项目工作组,加强领导连天山森林公园开发建设。

目前,已对区域部分景点进行初级开发,如响水洞、长滩子、夫妻桢楠、漏仓子等景点,建成相应的游步道及其他基础设施,并且已有相应的自发游客前来进行观光旅游。

第二章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一节生态环境评价

一、生态环境现状

近几年来,江安县县委县政府加大了环境整治的力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改善了连天山森林公园及周边的环境质量。

根据连天山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到:

公园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和土壤质量均达到一级标准。

(一)大气质量

经江安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实地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各点位监测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一级标准,环境状况良好。

(二)地表水质量

森林公园内及周边没有工业污染,水质较好。

在响水洞、斯立组、绵溪河各布设一个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的水环境质量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Ι类标准。

(三)土壤质量

根据森林公园土壤的分布特点,在仁和乡桂花村、仁和乡佛耳村、大井镇九龙村、大妙乡均坝村、底蓬镇石龙村的土壤进行取样,检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的土壤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四)空气负离子与细菌含量

森林公园内森林繁茂,飞瀑流溪较多,有着生成空气负氧离子的天然生成器。

森林公园内空气负离子含量高,细菌含量低,其中负离子平均值超过10000个/立方厘米以上,空气细菌含量在1000个/立方米以下。

二、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按照《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2005-2012),评价指标包括:

大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土壤质量、负离子含量、空气细菌含量。

评价得分值由各项指标评分值累加获得,满分为10分,连天山森林公园得分为8.5分,详见表2-1。

根据连天山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质量总分值,公园生态环境资源级别为优,适宜作为森林医院、森林保健中心、生态度假区等。

表2-1连天山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基本分值

评价分值

大气质量

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GB3096-1996)一级标准

2

2

地面水质量

达到国家水环境质量(GB3833-2002)

一级标准

2

1

土壤质量

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5618-1995)一级标准

1.5

1.5

负离子含量

旅游旺季主要景点其含量达到3000个/立方厘米

2.5

2

空气细菌含量

空气细菌含量低于1000个/立方米

2

2

总得分

8.5

第二节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森林风景资源调查

本次规划按照《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对连天山森林公园所辖区域的森林风景资源进行了周密地普查,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其资源构成如表2-2。

表2-2连天山森林风景资源分类表

景观资源分类

景观资源名称

自然景观

生物景观资源

森林植物景观

红豆树、伯乐树、斑竹林、慈竹林、墨竹林、黄竹林、马尾松林等

古树名木景观

桫椤翠影、夫妻桢楠、野生红豆树、金毛狗蕨、古银杏、伯乐树、筇竹、野大豆、杜仲、白辛树、桢楠等

野生动物景观

红腹锦鸡、猴面鹰、猕猴、金猫、鸢等

地文景观资源

峰岭景观

连天山、钟顶山、大凤垭、鸡冠寨、九鼎山、凤凰岭、挂灯台、阿眉山、营盘山、跳螺蛳山、马佛山等

奇石景观

漏仓子、剑刀岩、太公石、薄刀岭、鹅项岭

峡谷景观

桫椤谷、十里迷魂谷、长滩子沟、五沟竞透

洞穴景观

白云洞、九莲洞、响水洞、女娲洞、黄水洞、蛮王穴居蛮洞、王佛洞、兰花村古铜矿遗址等

天象景观资源

山间雾海、连天云海、日出竹海

水文景观资源

九龙滩、百竹瀑布、响水洞瀑布、莲花池、漏斗滩、石宝天河、连天山泉眼、野鸭池、鱼鲤鱼滩等

人文景观

历史遗迹

建筑遗址

仁和古寨遗址、王家大院、凤凰古寺、大峰垭牌坊、蔡伦庙、登山古道、尖山寺、水口寺、三圣宫、无极寺、倒莲寺、东山庙、白茅洞古寺等

古墓遗址

三朱坟、鸡冠寨汉代崖墓群、蔡家嘴岩墓群

造像石刻

九莲洞摩崖造像群、接引寺摩崖造像石刻、寨子头摩崖题刻、福善沟摩岩石刻、小烂坝摩岩造像、白云洞摩岩造像、鸡冠寨摩崖造像、西方三圣摩崖造像、牛栏丘摩岩造像等

现代工程

铜锣村生态林场示范点、东风湖、均坝天泉山庄、浸灵沟水库、林家乐

史事传说

凤凰传说、漏斗滩由来传说、响水洞的传说、夫妻瀑布的由来、漏仓子传说、莲花池传说、九龙滩传说、十里迷魂谷由来

旅游商品

竹工艺、水果、特色佳肴、生态野味、民族手工艺品

可借景观资源

蜀南竹海、夕佳山古民居、青峰寺省级森林公园、南屏山森林公园

二、森林风景资源特征评价

连天山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从数量上讲,风景数量多样,且品质较优,其景观特色可以用“雄、奇、险、奥、秀、幽”来概括。

(一)“雄”——山体众多连绵,重峦叠嶂

连天山、钟顶山、大凤垭、鸡冠寨、九鼎山、凤凰岭等峰峦起伏,移步换景,群峰相连如画卷,别有风韵。

(二)“奇”——峡谷、怪石,造型各异,别有风韵

森林公园以连天山为主干,下延呈“九龙十八沟”之势,山环水绕,构成了森林公园千姿百态的峡谷风貌,线条流畅,错落有序。

漏仓子、剑刀岩、太公石、薄刀岭等石景,造型独特各异,具极高的视觉观赏价值。

(三)“险”——悬崖峭壁,望而生畏

森林公园因造山运动和长期严重的侵蚀,森林公园形成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倒置地形。

森林公园内大量悬崖峭壁存在,令人望而生畏。

(四)“奥”——宗教、石刻、山洞,深藏奥义

森林公园内现有多处历史遗迹,如仁和古寨遗址、王家大院、凤凰古寺等,见证了森林公园内独特的文化。

森林公园内有众多石刻,九莲洞摩崖造像群、接引寺摩崖造像石刻、寨子头摩崖题刻等雕刻精细,且有着浓郁的宗教文化气息。

响水洞、九莲洞、女娲洞、无极寺等洞穴神秘莫测,具极高的科学考察价值。

这些都是连天山森林公园内独特的文化内涵。

(五)“秀”——山、林、水,资源丰富且多秀丽

森林公园有连天山、钟顶山、大凤垭等景点,远见青山,群山如翡翠般点缀其中,风景旖旎,是森林公园核心区域。

森林公园内有众多红豆树、斑竹林、慈竹林、墨竹林、马尾松林等资源,点缀于山林幽谷之中,仿似陶潜笔下“桃花源”;森林公园水体景观资源丰富,有水库、瀑布、溪流等,淙淙溪流时而穿行于深林幽壑之中,清澈见底,时而飘忽难寻,只闻水声潺潺。

(六)“幽”——谷深、涧碧、水绿,凸显秀丽特色

森林公园树茂林丰,山色葱郁,翠竹、灌木、山花等杂立其间,愈显婀娜多姿。

山坡更有波浪起伏的树林、竹海,满目扑绿;森林公园内有众多峡谷、溪流,谷深、涧碧、水绿等景观资源,幽静而秀丽,且颇具规模。

三、森林风景资源定量评价

(一)评价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进行定量评价。

(二)评价公式与指标

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连天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定采用以下三个公式:

B=∑XiFi/∑Fi   ………………

(1)

式中:

B—风景资源基本质量评分值;

X—风景资源类型评分值;

F—风景资源类型权数。

M=B+Z+T   ………………

(2)

式中:

M—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

Z—风景资源组合状况评分值;

T—特色附加分。

  N=M+H+L       ………………(3)

式中:

N—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

   H—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

   L—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

根据评分总和划分级别,40—50分为Ⅰ级,30—39分为Ⅱ级,20—29分为Ⅲ级。

(三)森林风景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