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1029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docx

修订版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

心理学概述(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

其总结出来的规律,来自于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又对心理学各分支的研究都具有指导的意义。

*心理现象

(意识)

心理过程

1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及想象)

2情绪、情感和意志

心理特征

(个性)

3需要和动机

4能力和人格---气质和性格

●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的本质:

1)脑的机能;(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2)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自己)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是能动的、主观的反映

心理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叫边缘科学。

动物心理的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

物种

心理发展阶段

神经系统发展水平

说明

无机物、植物和无神经系统的动物

没有心理

无神经系统

单细胞生物如变形虫只有感应性,还不是心理现象。

无脊椎动物的环节动物

开始有非常简单的感觉心理现象

非常简单的神经系统

蚯蚓只有一条简单的神经链,只有触觉;蚂蚁只有嗅觉。

脊椎动物

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

有了脊髓和大脑

灵长类动物

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大脑高度发展

人类

有了思维

人脑

思维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学派的纷争

(一)构造心理学:

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士

主张:

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三)行为主义:

华生

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

典型的环境决定论

(四)格式塔心理学

整体不等于部份的相加

(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人的心理包括:

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人的心理结构:

本我、自我、超我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代表人物为罗杰斯和马斯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

1)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2)应重视人自身的价值;

3)要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由实验者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叫自变量

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叫因变量(又称结果变量)

第二节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神经元及其功能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

■神经元的细胞体(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和树突是灰色的,轴突外部有一层白色的薄膜包围着,这层膜叫髓鞘,起着绝缘的作用,使轴突之间的电位变化不致相互干扰。

树突接受外界刺激,将外界刺激的物理、化学等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或者接受前一个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再将神经冲动传至细胞体,轴突再将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到其他神经元。

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前一个神经元的神经冲动传到突触,会引起突触间隙化学物质,即神经递质的变化,神经递质的变化将神经冲动传至下一个神经元。

神经元可分为:

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2)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3)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

1)躯体神经系统;

2)自主神经系统(不包括脑、脊髓,包括脑和脊髓的是中枢神经系统)。

根据自主神经(或叫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分为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其二者的活动有拮抗作用;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识支配;与情绪有密切的联系。

脑干(最古老的部位)(神经纤维上下行的通道)

●脑干包括:

1)延脑;椎体交叉、支配呼吸和心跳中枢

2)桥脑;上下、大小脑神经纤维通道

3)中脑;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枢

●脑干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间脑

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4部分构成。

●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

●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下丘脑是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

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进行。

记忆口诀:

丘感、上嗅、下内、底肌

●皮层区域与功能

*大脑皮层各部分的功能

组成部分

功能

位置

额叶(动)

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

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顶叶(感)

以躯体感觉功能为主

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

枕叶(视)

以视觉功能为主

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

颞叶(听)

以听觉功能为主

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

记忆口诀:

上联:

额顶枕颞

下联:

动感视听

横批:

前动后感

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

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表现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

■1860年布洛卡发现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并发现了运动性言语中枢。

神经生理学家是罗杰·斯佩里用“割裂脑”实验证明了,对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占优势。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反射弧: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份组成

神经中枢就是脊髓和脑

■感觉器官(叫做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感觉神经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再发出指令,经运动神经传至运动器官(叫做效应器),对外界刺激做出回答性反应,构成了一个反射活动。

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及时地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的过程叫反馈。

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经典反射)

斯金纳式的条件反射(操作反射)

超限抑制或保护性抑制:

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

扩散和集中:

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

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动力定型

第三节感觉、知觉

●感觉的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内部感觉(平衡觉、运动觉、机体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感觉阈限。

能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强度叫下限,能忍受刺激的最大强度叫上限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阈限值低感受性高,阈限值高感受性低)

某种感觉器官感觉最敏锐的那种刺激,就是这种感觉器官的适宜刺激。

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又称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

英文缩写为j.n.d

韦伯定律:

公式:

△I∕I=K。

费希纳定律:

公式:

S=KlgR。

视觉器官

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此范围内之电磁波叫光波)

视细胞层上有二种视觉神经细胞:

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锥体细胞:

在强光下起作用叫明视觉器官,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呈圆锥状

杆体细胞:

对弱光敏感叫暗视觉器官,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

颜色视觉

颜色包括彩色和非彩色,彩色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特性;非彩色只有明度一种特性

光波的波长决定颜色的色调,光波的物理强度决定颜色的明度

彩色中灰色所占的比例决定颜色的饱和度。

色觉异常:

按照色觉异常的程度可把色觉异常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

色觉异常:

明度、遗传(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的)、男性色盲人数远高于女性色盲人数

听觉的特性

适应刺激:

16(或20)~20000,人类对1000Hz~4000Hz范围之间的声音最敏感

●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记忆口诀:

调频响幅色波

■在物理学中,周期性的声波叫乐音,由不同频率的声波组成的无周期性的、不规则的声音叫噪音。

在环境心理学中,凡是人们不愿听到的声音都叫噪音。

如果你在读书,外边播放的乐曲扰乱了你,那么你会觉得烦心,这时乐曲就成了噪音。

所以,噪音不仅由声音的物理性质决定,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

嗅觉是最古老的感觉

味觉:

甜(舌尖)、酸(舌边后部)、苦(舌根)、咸(舌边前部)

皮肤感觉

■不同的皮肤感觉分别有不同的感受器,它们都在皮下,呈点状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上的分布密度是不同的。

表示触觉灵敏度的指标叫两点阈。

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用两个钝的针头刺激皮肤相邻的两个点,能够觉察出是两个点时最小距离就是两点阀。

身体不同部位皮肤的两点阀是不同的,手指、面部的两点阀最小,脊背的两点阀最大,说明它们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的性质比较模糊,说不清楚是痒还是疼,疼的话,也说不清楚是涨的疼,还是拧的疼,定位也不准确,说不清楚是哪个地方疼,所以叫做‘黑暗’感觉。

痛觉还具有放射的性质,如心绞痛源于心脏,但觉得是肩胛骨疼;阑尾位于腹腔右下方,但阑尾发炎时,人们会觉得是小肚子疼。

痛觉

痛觉具有生物学的意义,痛觉最难适应,人们对痛觉的感受性有很大差别:

(1)对疼的认识

(2)态度

(3)性格和意志特点

痛觉感受器分布在全身所有的组织中。

●痛觉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它对机体具有保护性的作用。

因此,痛觉最难于适应。

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最典型的感觉适应是对暗适应是对暗适应和对光适应。

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从亮处到暗处,开始看不到东西,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

对光适应是在强光作用下视觉感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

对暗适应是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

对暗适应需要30~40分钟能够完成。

为了保护对暗适应只要戴上一个红色的眼镜就可以。

感觉后象: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

正后象与负后象

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例:

闻臭后再闻香,香味更浓、吃苦后再吃甜,甜味更甜、摸冷后再摸热,热度更热

联觉:

一个刺激物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例:

见红色觉温暖、见蓝色觉清凉

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

知觉

反映事物个别属性

认识事物的整体

单一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

各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

不依赖个人的知识和经验

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

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种类

一、空间知觉(大小、形状、方位、距离)

二、时间知觉

●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时间知觉。

人对时间的估计可以根据:

以钟表、昼夜交替、四季周期性的变化、人体生理、心理活动周期性的变化来估计时间

●听觉估计时间的准确度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

机体生理节律所引起的人的行为节律性的变化叫生物钟。

三、运动知觉

当物体的运动被知觉到的时候,就产生了运动知觉,这种运动知觉叫真动。

四、错觉(有中生错)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带有固定的(难以纠正)倾向。

●●●错觉的解释

1)“眼肌运动”解释线段长短错觉

2)“对比”解释面积大小错觉

3)“心理定势”解释形重错觉

第四节记忆

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指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种类

(一)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又称语词-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二)程序性记忆(多次、用时不需要意识参与)与陈述性记忆

(三)内隐记忆(无意识、自动的)与外显记忆

(四)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的过程

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是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

回忆和再认都是从大脑中往外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

遗忘及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

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故遗忘的速率越来越慢

影响遗忘的因素与系列位置效应:

(一)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二)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及相互联系

三个系统

保持时间

容量

编码方式

特点

转入下一系统条件

可否意识

遗忘原因

瞬时记忆

<1秒钟

9-20比特

鲜明的形象

鲜明的形象性,容量大、时间短

加以注意,加强意识

×

自然衰退

干扰

短时记忆

<1分钟

7±2

语音、形象

容量有限,多为听觉,可被意识

机械复述,精细复述

长时记忆

>1分钟

无限

语义、形象

容量无限,语义、形象编码,不有意回忆不被意识

×

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象

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特征:

间接性:

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加以认识

例:

早晨看到雪判断昨晚下雪(下雪时没有直接看到)

概括性:

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

因为思维具间接性和概括性,人的思维才能超出感性认识的范围,人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能预见到事物的发展,故人的认识具有超脱现实的性质。

思维的种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二、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叫辐合思维。

又叫求同思维。

●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

又叫求异思维。

■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

当需要沿着不同的途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的时候,我们进行的是发散思维。

当需要从各种可供选择的答案中去确定一个更合适的答案的时候,我们又要比较各种答案,进行辐合思维。

三、再造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概念: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

每一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二者之间是相反的关系

问题解决及对问题解决的研究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迁移的作用:

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分正迁移:

学自行车后再学摩托车

负迁移:

会自行车后学三轮车

2.原型启发的作用:

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

例:

水开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瓦特受其启发而发明蒸汽机

3.定势的作用:

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

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刚发生的经验都会使人产生定势

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说已养成的习惯,会影响后面所产生的活动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言语离不开语言。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参与言语活动的皮质部位包括:

(一)运动性言语中枢:

法国医生布洛卡1860年发现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测裂的部位叫言语运动中枢,又称布洛卡中枢

表达性失语症:

此中枢受到损伤表现为说话迟钝费力,不能说出连贯、流畅的语言,但发音器官并没毛病,且病人能听懂别人说的话,还能写字、认字的言语缺陷

(二)听觉性言语中枢:

1874年又德国学者威尔尼克发现,位于顶、枕、颞叶交会处的颞上回叫言语听觉中枢,又称威尔尼克中枢

接受性失语症:

言语听觉中枢受到损伤所发生的失语症(能听无法理解)

(三)视觉性言语中枢:

视觉性言语中枢:

位于顶、枕叶交会处的角回是主管阅读的

失读症:

患者能看到字词却无法理解字词的含义

(四)书写中枢

书写性言语中枢:

位于额中回靠中央前回的地方,是主管书写功能的

失写症:

患者其它运动机能正常,却不能写字绘画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中枢

别名

影响功能

损伤后症状

听觉(感觉)性言语中枢

威尔尼克中枢(后)

接受性失语症

听不懂

运动性言语中枢

布洛卡中枢(前)

表达性失语症

说不了

视觉性言语中枢

失读症

读不懂

书写性言语中枢

失写症

写不了

表象

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以放大、缩小、翻转的特性叫表象的可操作性。

表象可以为想象提供素材是因为表象具有可操作性。

想象以表象为素材,所以想象出来的事物来源于现实

想象的定义

●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叫想象。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表象是记忆过程,想象是思维过程。

第六节意识

●意识:

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最高阶

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意识是心理活动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觉醒状态下)

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机能,它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

无意识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

意识状态

●睡眠和梦是特殊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

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将睡眠分为四个阶段:

见图

(二)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做梦不会妨碍人的休息,梦的内容也不是别人给你带来的某种信息,更不是吉凶祸福的预兆,不应该对梦抱有担心的心理

梦境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开始出现。

梦是—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梦的特点包括:

1)梦境的不连续性;梦中的思想、行为或情景会突然变成与原来无关的其它的思想、行为或情景

2)梦境的不协调性;

3)认知的不确定性。

*睡眠的阶段与特征

阶段

脑电波

特征

持续时间

1

频率和波幅都较低

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容易外界刺激惊醒

10分钟

2

偶尔短暂爆发频率高波幅大

个体很难被叫醒

20分钟

3

频率继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Δ波

40分钟

4

大多数脑电波呈现Δ波

肌肉进一步放松,各项指标功能变慢,深度睡眠阶段

20分钟

■之后

Δ波消失/类似清醒时的高频低幅

眼球开始上下左右快速移动,梦境开始出现

5~10分

注意: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

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它并不反映任何事物,也不反映事物的任何属性

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

(二)有意注意:

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是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充分发挥有意注意的效率,就要

(三)有意后注意:

是一种既有目的又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

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注意的特性

一、注意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

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7±2,5~9个

●短时记忆的范围就是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起伏又叫注意的动摇

注意的分散:

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即平常所说的分心,与注意稳定性相反

二、注意稳定性

●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叫:

1)注意的分散;

2)分心。

三、注意转移

●四、注意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活动,这是注意的分配。

●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是:

1、非常熟练的

2、活动之间应有内在的联系

3、所从事的活动不能在同一感觉道内完成;

所从事的活动不能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

第七节需要

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动物也有需要

●需要是不断发展的。

●需要是永远不会彻底满足的。

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贪得无厌)

社会需要:

获得性需要

需要的种类

●1.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从需要产生的角度对需要加以分类

自然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需要,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

社会需要(获得性需要)是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

社会需要包括求知和交往的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

物质需要是对社会物质产品的需要

精神需要是对各种社会精神产品的需要。

自然需要往往都是物质需要,社会性需要往往都是精神需要。

动机

●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可以激发动机的因素有:

1)需要

2)内驱力;●由生理需要引起的,推动个体进入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

3)诱因;●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

4)情绪。

动机和行为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1)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

2)不同的活动可以由相同或相似的动机引起;

●兴趣的品质:

兴趣的倾向性、

兴趣的广阔性、

兴趣的持久性、

兴趣的效能

无意识动机:

定势

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68年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由低到高的五层次需要

马斯洛认为:

无论从种族发展还是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得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得越晚

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故较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

当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出现。

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此需要又叫生长需要

要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不是每个人都能办到的,只有少数人

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

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和情感:

1)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2)是主体以一种主现感受,或说是一种内心的体验;

3)有其外部表现形式;

4)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

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做表情。

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情绪和情感指的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分别强调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情绪:

感情反映的过程,即脑的活动过程;既可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

代表的是感情的反映过程

情感:

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如:

对祖国的热爱;对美的欣赏

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

情感通过情绪来表现,离开情绪,情感就无法表达

情绪和情感相比,情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情绪、情感变化维度两极性有四:

(一)动力性

(二)激动度

(三)强度

(四)紧张度

情绪情感种类

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又叫原始情绪)。

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会的。

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如由愤怒、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