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2063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38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docx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综合测试三套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综合测试一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反应中不需加热的吸热反应是(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2.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A

B

C

D

硅太阳能电池

锂离子电池

太阳能集热器

燃气灶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的发生是否需要加热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B.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因而只能形成离子键

C.只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4.下列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B.风力发电时,风能主要转化为电能

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5.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

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B.中和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C.图1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图2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伴有能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B.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C.饱和食盐水电解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日本福岛核电站提醒我们不要开发新能源,要大力挖掘化石能源

7.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过程吸收能量

B.断裂1molA—A键和1molB—B键可放出xkJ能量

C.断裂2molA—B键需要吸收ykJ能量

D.2molAB的总能量高于1molA2和1molB2的总能量

8.右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按该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片逐渐溶解

B.烧杯中溶液逐渐呈蓝色

C.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9.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10.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Fe===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SO4溶液

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D.正极为Ag,负极为Cu,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11.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NH3)=0.3mol/(L·min)

B.v(N2)=0.01mol/(L·s)

C.v(N2)=0.2mol/(L·min)

D.v(H2)=0.3mol/(L·min)

1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是可逆反应A(g)+3B(g)2C(g)达平衡时的特征的是(  )

(1)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2)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

(3)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4)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3amolB;

(5)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A.

(1)

(2)(5)B.

(1)(3)(4)

C.

(1)

(2)(3)(4)D.

(1)(3)(5)

13.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A):

v(B):

v(C):

v(D)=m:

n:

p:

q

⑥单位时间内mmolA发生断键反应,同时pmolC也发生断键反应

A.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D.①③④⑥

14.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158mol·L-1·s-1

B.10s后,该反应停止进行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g)+Y(g)2Z(g)

D.反应开始到10s时,平均反应速率:

v(X)=v(Y)=0.0395mol·L-1·s-1

15.反应4A(g)+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1。

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

①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1·min-1

②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3:

2:

1

③在2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mol·L-1·min-1

④在这2min内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逐渐减小的,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是逐渐增大的

A.①②B.③

C.①D.②④

16.为了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

B.

C.

D.

17.如下图所示,将紧紧缠绕不同金属的铁钉放入培养皿中,再加入含有适量酚酞和NaCl的琼脂热溶液,冷却后形成琼胶(离子在琼胶内可以移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中铁钉附近呈现红色

B.b中铁钉上发生还原反应

C.a中铜丝上发生氧化反应

D.b中铝条附近有气泡产生

18.根据图中包含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吸收248kJ的能量

B.436kJ/mol是指断开1molH2中的H—H键需要放出436kJ的能量

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放出183kJ的能量

D.431kJ/mol是指生成2molHCl中的H—Cl键需要放出431kJ的能量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6分)

19.(4分)下列反应:

①氢氧化钠与硫酸,②一氧化碳与氧气,③八水合氢氧化钡与氯化铵,④金属铜与硝酸银。

其中(用序号填空):

(1)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设计成燃料电池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分)反应Fe+H2SO4===FeSO4+H2↑的能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改铁片为铁粉

B.改稀硫酸为98%的浓硫酸

C.升高温度

(3)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铜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铜为________极(填“正”或“负”)。

铜片上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电路中电子由________极(填“正”或“负”,下同)向________极移动。

21.(11分)Ⅰ.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一种常用方法。

下表是某学习小组研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和锌反应的实验数据,分析以下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硫酸的体积/mL

锌的质量/g

锌的形状

温度/℃

完全溶于酸的时间/s

生成硫酸锌的质量/g

1

50.0

2.0

薄片

25

100

m1

2

50.0

2.0

颗粒

25

70

m2

3

50.0

2.0

颗粒

35

35

m3

4

50.0

2.0

粉末

25

45

5.0

5

50.0

6.0

粉末

35

30

m5

6

50.0

8.0

粉末

25

t6

16.1

7

50.0

10.0

粉末

25

t7

16.1

(1)化学反应速率本质上是由________决定的,但外界条件也会影响反应速率的大小。

本实验中实验2和实验3表明_______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该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具体影响是:

其它条件相同时,________反应速率越快。

(2)我们最好选取实验________(填3个实验序号)研究锌的形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我们发现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反应物间的________反应速率越快。

(3)若采用与实验1完全相同的条件,但向反应容器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发现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表中数据,可以求得:

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mol/L。

Ⅱ.某温度时,在5L的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请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5)反应开始至2min,Y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

(6)分析有关数据,写出X、Y、Z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2.(7分)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A(g)+2B(g)3C(g)+nD(g),开始时A为4mol,B为6mol,5min末时测得C的物质的量为3mol,用D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D)为0.2mol·L-1·min-1。

计算:

(1)5min末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前5min内用B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B)为________。

(3)化学方程式中n值为________。

(4)此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5mol·L-1·min-1

②v(B)=6mol·L-1·min-1

③v(C)=4.5mol·L-1·min-1

④v(D)=8mol·L-1·min-1

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填编号)。

23.(10分)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欲设计实验验证Fe、Cu的金属活动性,他们提出了以下两种方案。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有关实验项目:

方案Ⅰ:

有人提出将形状和大小均相等的铁片和铜片,分别同时放入100mL2.0mol/L稀硫酸中,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据此可以确定它们的金属活动性。

该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进行到2min时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0mL,则用硫酸表示的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Ⅱ:

有人利用Fe、Cu作电极设计成原电池,以确定它们的活动性。

试在下面的方框内画出你设计的原电池装置图。

注明电解质溶液名称和正负极材料,标出电子流动方向,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正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Ⅲ:

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们再设计一个验证Fe、Cu活动性的简单实验方案(与方案Ⅰ、Ⅱ不能雷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6分)由铜片、锌片和200mL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中,若锌片只发生电化学反应,则当铜片上共放出3.36L(标准状况)气体时,H2SO4恰好完全消耗。

求:

(1)反应中消耗的锌的质量是多少?

(Zn:

65)

(2)有多少个电子通过了导线?

(3)原稀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综合测试二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

1.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

2.已知在相同状况下,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

B.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

C.相同状况下,反应2SO2+O2===2SO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3===2SO2+O2是一个吸热反应

D.氯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能够放出能量

3.化学反应限度的调控在工业生产和环保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设法提高化学反应的限度,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够节约原料和能源

B.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

C.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D.能够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4.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暨会议于2009年6月3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

海外展商有包括美国、法国的23个国家和地区。

大会的主题是“节能减排,和谐发展。

”你认为下列行为中有悖于这一主题的是(  )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将煤进行气化处理,提高煤的综合利用效率

C.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D.实现资源的“3R”利用观,即:

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循环再生(Recycle)

5.NH3和纯净的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4NH3(g)+3O2(g)2N2(g)+6H2O(g)现向一容积不变的2L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NH3和3molO2,4min后,测得生成的H2O占混合气体体积的40%,则下列表示此段时间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的式子中不正确的是(  )

A.v(N2)=0.125mol/(L·min)

B.v(H2O)=0.375mol/(L·min)

C.v(O2)=0.225mol/(L·min)

D.v(NH3)=0.250mol/(L·min)

6.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条件下进行。

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叙述是(  )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B.Fe3O4的物质的量不变

C.v(H2O)=v(H2)

D.反应不再进行

7.已知:

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molI2蒸气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151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I原子形成1molHI分子时释放299kJ的能量。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I2蒸气比H2分子稳定

B.2molHI(g)发生分解反应吸收11kJ热量

C.HI与NaOH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D.0.5molH2(g)与0.5molI2(g)完全反应释放出5.5kJ热量

8.物质的量均为1mol的气体A2和B2放在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C,2min后,测得c(A2)=0.58mol·L-1,c(B2)=0.16mol·L-1,c(C)=0.84mol·L-1,则C的分子式是(  )

A.AB2B.A2B

C.A3B2D.A2B3

9.TiO2在光照射下可使水分解:

2H2O

2H2↑+O2↑,该过程类似植物的光合作用。

如图是光照射下TiO2分解水的装置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同时也能转化为化学能

B.铂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氧化反应

C.该装置工作时,电流由TiO2电极经R流向铂电极

D.该装置工作时,TiO2电极附近溶液的pH变大

10.燃料电池是燃料(如CO、H2、CH4等)跟氧气(或空气)起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解质溶液是强碱溶液。

下面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极反应式:

O2+2H2O+4e-===4OH-

B.负极反应式:

CH4+8OH--8e-===CO2+6H2O

C.随着放电的进行,溶液的pH不变

D.放电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任何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变化

②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③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④煤转化为煤气后燃烧,可以提高燃烧效率

⑤等质量的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所放出热量低于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

⑥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粉分别与氧气反应生成SO2气体,硫粉放出的热量多

A.①③⑤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⑥D.②③④⑥

12.为了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13.下列对如图所示装置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电极

b电极

X溶液

实验现象

A

石墨

石墨

CuCl2

a极质量增加,b极放出无色气体

B

石墨

Fe

KNO3

a极质量增加,b极放出无色气体

C

Cu

Fe

CuSO4

a极质量增加,b极质量减少

D

石墨

石墨

HCl

a、b极都放出无色气体

14.铜是人类认识并应用最早的金属之一,我国是最早使用铜器的国家之一。

铁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无处不在,是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的金属。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将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有铜析出

(2)铁、铜和氯气反应分别生成FeCl3和CuCl2

(3)足量的铁粉和铜粉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分别生成FeSO4和CuSO4

(4)将铜片置于FeCl3溶液中铜片逐渐溶解

(5)把铁片和铜片置于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连接,铁片上无气泡产生,而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6)把铁片和铜片置于盛有浓硝酸的烧杯中,并用导线连接,铁片上有气泡产生,而铜片上无气泡产生

以上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有(  )

A.两种B.三种

C.四种D.五种

15.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②升高温度 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④加入生成物 ⑤加入MnO2

A.全部B.①②⑤

C.②D.②③

16.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Fe+Ni2O3+3H2O===Fe(OH)2+2Ni(OH)2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

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

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

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

17.0℃时,将0.1molN2O4置于1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

N2O4(g)2NO2(g)。

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反应限度的是(  )

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

2

②NO2的消耗速率与N2O4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

1

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

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

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②③⑥⑦B.①④⑧

C.只有①④D.只有⑦⑧

18.已知某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一些数据如下:

        N2(g)+3H2(g)2NH3(g)

1.03.00.2

0.61.81.0

0.41.21.4

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2s末氨气的反应速率为0.4mol/(L·s)

B.前2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mol/(L·s)

C.前4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s)

D.2~4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s)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6分)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9.工业合成氨反应:

N2+3H22NH3是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并且需要合适的催化剂。

已知形成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放出能量分别为436kJ、391kJ、946kJ。

则:

(1)若1molN2完全反应生成NH3可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kJ。

(2)如果将1molN2和3molH2混合,使其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总小于上述数值,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模拟工业合成氨时,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反应经过10min后,生成10molNH3,则用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1·min-1。

(4)一定条件下,当合成氨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0

c.N2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

d.N2和H2的浓度相等

e.N2、H2和NH3的体积分数相等

f.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20.锌锰干电池是应用最普遍的电池之一。

其基本反应为

X极:

Zn-2e-===Zn2+

Y极:

2MnO2+2NH

+2e-===Mn2O3+2NH3+H2O

(1)X是电池的________(填“正”或“负”,下同)极,Y是电池的________极。

(2)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反应消耗16.25gZn,则电池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则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流表指针________(填“偏转”或“不偏转”),两极反应式为: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负极为________(填Mg或Al),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了一种新型装置,其构造如下图所示:

A、B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的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