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3974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23 大小:3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3页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3页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3页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3页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3页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3页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3页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3页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3页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3页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3页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3页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3页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3页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3页
亲,该文档总共1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docx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K05.201

100

急性智齿冠周炎

1、第三磨牙萌出不全,有龈瓣覆盖。

牙冠周围软组织红、肿、疼痛,龈瓣下溢脓或分泌物。

2、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3、面颊部可有肿胀。

4、重者可有发热、全身不适,血白细胞计数增多及颌下淋巴结肿大。

一般检查常规。

抗炎治疗。

7~10

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红肿、疼痛消退,龈瓣可无分泌物。

张口及咀嚼进食恢复正常。

全身症状改善,局部红肿、疼痛减轻。

K13.004

099

上唇基部间隙感染

1、上唇部肿胀明显。

2、常有龋坏等病源牙,患牙有不同程度的松动或有明显的叩击痛,前庭沟,红、肿、压痛。

一般检查常规。

抗炎治疗。

7~10

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咀嚼、语言功能恢复正常。

全身及局部症状减轻。

K12.213

099

眶下间隙感染

1、上唇及眶下区肿胀,以尖牙凹最明显,鼻唇沟消失,下睑水肿。

2、常有病源牙,患牙有明显叩击痛,前庭沟红、肿、压痛。

一般检查常规。

抗炎治疗。

7~10

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咀嚼、语言功能恢复正常。

全身及局部症状减轻。

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K12.207

099

颊间隙感染

1、颊区肿胀明显,上起自颧、睑部,下至下颌缘,前至口角,后达嚼肌前缘。

2、可有后牙的病源牙或颊部疖肿等病源。

一般检查常规。

抗炎治疗。

7~10

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咀嚼、语言功能恢复正常。

全身及局部症状减轻。

K12.208

099

嚼肌下间隙感染

1、常有下颌后牙牙痛史。

2、以嚼肌为中心肿胀,可上自颧弓,下达下颌下缘,前起自颊部,后至耳垂。

3、牙关紧闭。

4、即使脓肿形成,初期也不能触及波动感。

一般检查常规。

抗炎治疗。

7~10

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咀嚼、语言功能恢复复正常。

全身及局部症状减轻。

K12.201

099

翼颌间隙感染

1、翼颌韧带或磨牙后轻度水肿,面部肿胀可不明显,或下颌角后下方轻度肿胀,有深部压痛。

2、牙关紧闭。

3、脓肿形成后,波动不明显,可借穿刺抽脓确诊。

一般检查常规。

抗炎治疗。

7~10

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咀嚼、语言功能恢复正常。

全身及局部症状减轻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J39.215

090

1、咽部剧痛,吞咽疼痛明显。

张口可受限。

2、咽侧壁红肿,腭垂(悬雍垂)可被推向健侧。

一般检查常规。

抗炎治疗。

7~10

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咀嚼、语言功能恢复正常。

全身及局部症状减轻

K12.214

099

颞间隙感染

1、颞凹区肿胀明显致该区呈现丰满。

肿胀可延至头顶、额部、颧颊部及上睑。

2、张口受限。

3、化脓时不易触及波动,需借助于穿刺抽脓证实。

一般检查常规。

抗炎治疗。

7~10

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咀嚼、语言功能恢复正常。

全身及局部症状减轻

K12.201

099

1、全身症状较重,常用时伴有其它邻近间隙感染。

2、肿胀范围较大,可涉及整个颞、腮、颊部,而以颧弓部最明显。

3、牙关紧闭。

4、不易触及波动,需做到抽脓,确诊脓肿是否形成。

一般检查常规。

抗炎治疗。

7~10

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咀嚼、语言功能恢复正常。

全身及局部症状减轻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K12.201

099

腮腺间隙感染

1、腮腺区肿胀,下颌后凹消失,肿胀可至嚼肌,后至胸锁乳突肌,上起颧弓根,下达下颌角。

2、腮腺导管口无明显红肿,亦无脓液流出。

3、张口有时轻度受限。

4、化脓时不易触及波动,需借助穿刺抽脓,诊断有无脓肿形成。

一般检查常规。

抗炎治疗。

7~10

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咀嚼、语言功能恢复正常。

全身及局部症状减轻

K12.202

099

颌下间隙感染

1、以颌下区为中心红肿,上起自下颌骨下缘,下至上颈部,前至颏部,后达胸锁乳突肌,下颌骨下缘因肿脓而消失或不明显。

2、需借助穿刺抽脓,诊断有无脓肿形成。

一般检查常规。

抗炎治疗。

7~10

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咀嚼、语言功能恢复正常。

全身及局部症状减轻

K12.209

099

颏下间隙感染

1、颏下正中区肿胀,自下颌骨颏部至舌骨以上。

2、有吞咽疼痛。

3、化脓时可触及波动感。

一般检查常规。

抗炎治疗。

7~10

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咀嚼、语言功能恢复正常。

全身及局部症状减轻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

要点

治疗

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K12.201

099

舌下间隙感染

1、患侧舌下区肿胀,舌向上抬起并被推向健侧。

舌运动受限。

2、吞咽疼痛,言语障碍。

一般检查常规。

抗炎治疗。

7~10

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咀嚼、语言功能恢复正常。

全身及局部症状减轻

K12.210

099

口底蜂窝织炎

1、口底广泛肿胀,舌明显抬高,可呈“重”舌状。

舌运动受限。

2、吞咽障碍,并可有呼吸困难。

3、全身症状症状严重。

4、如为厌气性感染(口底坏死性蜂窝织炎),全身中毒症状更重。

局部肿胀发展迅速,皮肤暗红,可呈板样硬或于皮下触及捻发音。

一般检查常规。

抗炎治疗。

7~10

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咀嚼、语言功能恢复正常。

全身及局部症状减轻

K10.202

099

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1、常有牙痛史。

2、发病急骤,全身症状较重,发热、寒颤,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

3、局部肿痛明显,常涉及半侧面部,并引起耳颞部反射性疼痛。

4、患侧多个牙甚至成排牙拙动,龈沟可有溢脓。

牙槽突,前庭沟部红肿,上颌者可涉及腭部。

5、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6、下颌骨骨髓炎可出现下唇麻木。

上颌骨骨髓炎时眼眶区周围肿胀,可在内眦部附近穿破、溢脓。

7、一般在发病2周后X线平片才能见到骨质改变。

1、一般检查常规。

2、X线摄片检查。

急性期抗炎治疗:

如有骨膜下积脓时应及时切开引流,拔除病源牙。

35~42

病源牙已处理。

全身及局部症状已消失。

全身及局部症状减轻。

病源牙已处理。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

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K10.202

099

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1、可有牙疼,局部反复肿痛、流脓史。

2、面部轻度肿胀。

口内或面部瘘管,长期溢脓,自瘘管口可探及粗糙骨面或活动死骨。

3、多个牙拙动,龈沟溢脓。

4、X线平片显示骨质吸收或死骨形成。

1、一般检查常规。

2、X线摄片检查。

慢性期保持引流通畅,继续抗炎治疗;死骨分离后及时取出死骨。

28~35

症状消失,创口或瘘管基本愈合,病源牙已处理。

症状缓解,但创口或瘘尚未愈合。

K10.202

099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

1、多见于年轻人,为低毒性感染。

2、发病缓慢,常见在下颌角区逐渐肿胀膨隆。

3、皮肤无明显急性炎症,触之较硬,轻度压痛,多数无瘘管形成。

4、X线平片可见明显骨皮质增生、骨质质致密度现象,少有死骨形成。

1、一般检查常规。

2、凝血酶原时间。

3、X线摄片检查。

1、抗炎治疗。

2、有死骨形成时手术清除死骨。

35~42

症状消失,创口愈合。

症状缓解。

K10.202

099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1、有放射线治疗史。

2、发病缓慢,常发生于拔牙或损伤后,伤口不愈合。

3、早期有持续性疼痛,伴有颌周软组织感染症状,继而穿破溢脓,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病程长,周身情况差。

4、死骨周界不清,不易分离。

5、X线平片示骨密度减低,伴有结构改变的骨小梁。

严重时可见显著的脱钙及骨吸收。

1、一般检查常规。

2、凝血酶原时间。

3、X线摄片检查。

1、抗炎治疗。

2、有死骨形成时手术清除死骨。

35~42

症状消失,创口愈合。

症状减轻。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A18.003+

(M90.084*)

007

颌骨结核

1、有结核病史。

2、好发于青少年。

3、发病缓慢,无牙痛史。

好发于下颌角、上颌骨与颧骨及眶下缘邻近部。

4、无急性化脓性感染征象,可有瘘管形成,溢出少量稀薄脓性分泌物,常有低热及血沉增快。

5、X线平片可见骨质破坏,有小死骨形成。

1、一般检查常规。

2、凝血酶原时间。

3、X线摄片检查。

1、抗结核治疗。

2、手术治疗(病灶清除术)。

28~35

症状消失,创口愈合。

症状减轻,但创口未愈合。

K10.202

099

放线菌病性颌骨骨髓炎

1、有半年接触史。

2、面颌部局部皮肤充血或叶紫红色,炎性浸润块破溃后,有多处瘘管形成。

3、脓液中常有浅黄色颗粒状放射状菌丝(硫磺颗粒)。

4、X线平片显示骨质破坏,周围骨质呈反应性新骨增生,可见不规则的骨质缺损。

1、一般检查常规。

2、凝血酶原时间。

3、X线摄片检查。

1、抗感染治疗、高压氧治疗。

2、手术治疗(切开引流,刮除坏死组织,切除死骨)。

42~56

症状消失,伤口愈合。

症状减轻但伤口未愈合。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

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K11.501

099

涎腺结石

1、可有导管阻塞,唾液排出障碍症状。

进食时受累腺体肿大、疼痛,进食后症状逐渐减轻。

2、可扪及较大的导管结石。

3、并发炎症者,腺体肿大并有压痛。

导管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4、X线平片可显示结石。

1、一般检查常规。

2、凝血酶原时间。

3、X线摄片检查。

手术治疗:

1、切开取石术。

2、腮腺切除术。

3、并发感染时先抗炎治疗后再手术。

21~28

症状消失,结石已去除。

症状好转,但仍有结石。

K11.403

099

涎瘘

1、多有涎腺区外伤或手术等病史。

2、腮颊部或颌下区有瘘口,常有清亮液体流出,进食时明显增多。

3、碘油造影显示导管系统完好,腺体充盈者为腺体瘘;腺体及近端导管不显影者为导管瘘。

4、可注入亚甲兰,显示涎瘘情况。

1、一般检查常规。

2、碘油造影。

1、外流涎液量少,可用药物减少涎液分泌,并加压包扎待瘘口自愈。

2、不能闭合者,作窦道切除。

如导管完全断裂者作端端吻合。

如导管有缺损,可用口腔粘膜再造导管。

3、如吻合、再造导管困难者,作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切除术或结扎导管使腺体萎缩。

21~28

瘘管消失,进食时无唾液外流。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

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K07.602

100

颞颌关节脱位

1、有张口过大史。

2、口不能闭合呈开口状态。

语言不清、咀嚼困难。

3、下颌轻度前伸,前牙呈开合、反合。

耳屏前空虚凹陷,而在颧弓下可能触及移位的髁状突。

一般检查常规。

1、手法复位。

2、如脱位较久,或患者为合作,则应在局麻下复位。

或用肌肉松弛剂后复位。

3、复位后应以包扎法限制张口活动两周。

4、对习惯性脱位者应作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必要时可行关节结节加高术或其他有关外科手术治疗。

21

髁状突复位,张口、闭口及咀嚼、语言功能恢复。

颌间挛缩

1、多有口腔颌面部炎症或外伤史。

张口困难逐渐加重。

2、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甚至完全不能张开。

口内或面颊部触诊时,常可发现有瘢痕条索将上下颌骨连结在一起。

3、髁状突动度减弱,但常可触及冲击感。

4、X线平片一般显示颞颌关节结构正常。

1、一般检查常规。

2、凝血酶原时间。

3、X线摄片检查。

手术治疗。

21~28

张口度在2.5cm以上,创口愈合。

张口度小于1.5cm且创口愈合不良。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K07.603

100

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

1、可追溯出颏部外伤或局部炎症史,以后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张口困难。

2、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甚至牙关紧闭。

触诊时患侧髁状突的动度及冲击感消失或减弱。

3、儿童期发病者出现面颊部畸形。

下颌过小,颏部后缩,前牙可呈扇形排列。

单侧者患侧丰满,健侧扁平,颏部偏向患侧。

患侧下颌骨角前切迹较深。

4、X线摄片显示关节间隙模糊、狭窄,或关腔消失,关节凹与髁状突骨质融合成一片或团块状。

1、一般检查常规。

2、凝血酶原时间。

3、X线摄片检查。

1、手术治疗(高位截骨)。

2、截骨间隙应塞入筋膜、嚼肌、硅胶帽等。

3、术后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术后10d鼓励患者作张口运动。

坚持半年左右。

用肌肉填塞者,应在术后两周开始张口练习。

28~35

假关节成形术后,创口愈合,张口、闭口功能恢复,张口在2cm以上。

张口度改善,但小于1.5cm。

K10.807

099

腭穿孔

1、有腭部外伤或手术史。

2、较大穿孔者在含水,漱口时水可自鼻孔溢出,闭嘴鼓气时鼻孔漏气。

3、腭部有孔洞与鼻腔相通。

1、一般检常规。

2、凝血酶原时间。

3、X线摄片检查。

手术治疗。

28~30

穿孔封闭、创口愈合。

仍有穿孔,但已缩小,或做赝复体覆盖穿孔。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

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K07.601

100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1、主要症状有局部疼痛,张口运动异常(张口受限,偏斜或过大等)及弹响。

但具体表现不一。

2、翼外肌功能亢进:

张口时有弹响,但无疼痛。

时常张口过大,下颌中线偏向健侧。

3、翼外肌劳损:

局部疼痛,张口受限。

张口稍大即痛,闭口咬紧时不痛;张口时下颌中线偏向患侧。

下颌向健侧侧向运动时痛,痛点在上颌结节后外上方及乙状切迹深部。

4、关节盘后垫损伤:

闭口咬合痛明显,而张口时不痛。

张口不受限,咬硬物不痛。

可伴有耳部症状。

常有后牙缺失,前牙深覆合,垂直距离过短等。

压痛点在耳屏后。

5、关节囊损伤:

张口痛、咀嚼痛。

下颌向患侧侧向运动时痛。

6、外颌肌群损伤:

张口受限、张口痛,闭口咬紧更痛。

咬硬食时痛,外颌肌群局部压痛。

7、髁状突后移位:

以弹响为主要症状,出现于开口初期及闭口末期。

少有疼痛。

常伴有后牙缺失,深覆合等垂直距离过低的情况。

1、一般检查常规。

2、凝血酶原时间。

3、X线摄片检查。

4、关节腔造影或作关节镜检查。

1、限制张口度,改正不良的咬合习惯,避免硬食。

2、采用关节后间隙或翼外肌封闭疗法、理疗针灸、氯乙烷局部喷雾或氦氖激光治疗以及镇静,解痉药物治疗。

3、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作抗风湿疗法,局部注射可的松等药物。

4、矫形治疗,以改变牙列的不正常咬合关系。

如牙合垫以提高牙合间距离,改变髁状突的位置。

5、症状较重久治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摘除关节盘,或髁状突高位截除术。

21~28

症状消失,张口正常。

主要症状减轻。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

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S02.802

162

牙槽骨骨折

1、有外伤史。

2、常伴有唇组织与牙龈肿胀及撕裂。

3、摇动一牙,可见邻近数牙随之移动。

4、局部咬合错乱,可伴有牙损伤。

5、X线平片显示牙槽突骨折线。

1、一般检查常规。

2、X线摄片检查。

1、牙折后,视情况作牙髓治疗或牙体修复。

2、牙松动及牙槽骨折断者可用牙弓夹板固定。

3、不易保留的受伤牙应及早拔除。

4、尽力保留与骨膜和软组织相连的牙槽骨碎片,将其塑捏成形复位。

上颌骨血供丰富,可能存活,有利于后期镶牙。

5、个别脱位牙,如条件许可,经抗生素溶液浸泡洗涤后,再作移植术。

28~56

骨折愈合,咬合功能恢复。

骨折复位,无异常活动,咬合关系恢复。

S02.602

162

下颌骨骨折

1、有外伤史。

2、面部下1/3可有淤血、肿胀、畸形。

3、张口活动受限,咀嚼、语言功能障碍,下颌联合区粉碎性骨折可出现呼吸窘迫。

4、骨折端移位,有异常动度。

5、骨折线部位牙龈撕裂,出血。

6、咬合关系错乱。

髁状突骨折者前可显开合状态。

7、X线平片可显示骨折部位及其移位情况。

1、一般检查常规。

2、凝血酶原时间。

3、X线摄片检查。

1、创口处理:

软组织清创缝合;骨折线上的牙及松动的牙应拔除。

2、骨折的固定:

尽早恢复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并用牙弓夹板固定;制作石膏帽时,不宜衬棉垫过多以防松动失效;作切开恢复时,可选用金属丝、微型钢板或加压钢板作内固定;亦可采用其它固定方法。

3、药物治疗:

预防感染、活血化瘀、强筋壮骨、促进愈合。

28~56

骨折愈合,咬合功能恢复。

症状减轻,骨折基本复位,咬合关系未完全恢复正常。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

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S02.403

162

上颌骨骨折

1、有外伤史。

2、出现咀嚼、语言等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呼吸窘迫。

3、面部肿胀,可出现畸形,如面中部塌陷,面部变长,失去对称等。

4、可有框周皮下及眼结膜下瘀血及口鼻腔出血。

5、可有框下区麻木感、复视、眼球塌陷、眼球运动受限甚至视力障碍等症状。

6、骨折端有异常动度。

7、咬合关系错乱,常因折断上颌骨下垂致后牙早接触,前牙呈开合。

8、X线平片可显示骨折线部位及移位等。

1、一般检查常规。

2、X线摄片检查。

3、CT检查。

1、伤后及时处理,最迟不超过伤后一周。

2、新鲜骨折用手法复位,恢复上、下牙的正常咬合关系。

3、已有部分纤维性愈合,或因骨折片相嵌、内陷等可通过上下颌的夹板和颅颌固定装置,和用橡皮圈作弹性牵引。

4、陈旧性骨折作切开复位、用石膏帽或金属丝作悬吊固定。

28~56

骨折愈合,咬合功能恢复。

症状减轻,骨折端未完全复位,咬合尚不理想。

S02.402

162

颧骨及颧弓骨折

1、有外伤史。

2、面部肿胀、畸形。

两侧不对称,患侧颧突或颧弓部塌陷。

3、可有张口受限。

4、颧骨骨折可有眶下区麻木及暗部症状,如复视、眼球运动受限等;亦可有患侧鼻出血。

5、X线平片可显示骨折部位等情况。

1、一般检查常规。

2、凝血酶原时间。

3、X线摄片检查。

1、对无明显颧部塌陷和功能障碍者,无需进行骨折的特殊处理。

2、对有畸形面无功能障碍者,应作复位处理。

3、眶底缺损过大,则需要取自体骨或其他移植物重建眶底。

28~56

骨折愈合,功能恢复。

症状减轻,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

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S01.802

160

软组织开放伤

1、有外伤史。

2、局部有伤口暴露,软组织肿胀。

1、一般检查常规。

2、凝血酶原时间。

1、非火器伤,伤后无论几天,只要无明显感染,都要清创缝合,如有明显感染,应控制感染后再缝合。

2、火器伤要在24h内缝合,超过24h应作延期缝合或二期缝合。

3、感染的伤口或裂开的伤口,可拉拢作定位缝合;如不能缝合,也要将移位组织瓣放回原位。

特别对眼睑,鼻翼、口唇要求作正确的定位缝合。

4、颊部全层缺损,首先应尽可能缝合粘膜和皮肤,关闭穿通口;如缺损较大,直接缝合将引起组织移位畸形和日后发张口困难者,应将缺损四周粘膜与皮肤缘相互缝合。

5、耳廓或鼻翼之游离组织,在数小时以内者可用抗生素溶液洗涤后,再缝回原处。

6、涎腺损伤,应尽力控制感染使其及早愈合,如早期发现导管断开,应用抑涎剂如阿托品,管腔内放入细塑料管引流,再作端端吻合;严重损毁伤的腮腺组织,可结扎其近心端导管断口;使腺体萎缩,以免形成涎瘘。

7、颌下部及颈部伤,应特别注意引流,如有脓肿应及早切开。

8、舌部受伤应及早缝合,以防与口底或下颌骨内侧创面粘连。

缝合宜用粗线。

缘距要宽,避免因水肿而致伤裂开。

7~14

伤口愈合。

症状减轻,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

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

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S01.803

160

口腔颌面部异物

1、有外伤及致伤物打击史。

2、可见致伤物入口(或瘢痕),但无出口,呈盲管伤。

3、后期者,伤口可经久不愈,或有反复肿胀、流脓史,或遗留瘘口。

4、不同部位的异物可出现相应的症状或功能障碍,如嚼肌部异物可有张口受限。

5、X线平片可显示金属异物之大小,数目及所在部位。

B型超声、CT、MRI等影像检查有助于显示其他质地的异物。

1、一般检查常规。

2、凝血酶原时间。

3、X线摄

片。

4、CT、MRI

或超声检查。

手术治疗。

10~14

异物已被摘除,伤口愈合。

尚有异物存留,但无症状。

K13.005

099

先天性唇裂

1、与生俱来的唇部裂隙,可单侧或双侧,裂隙程度不一。

Ⅰ度唇裂:

仅有红唇裂开。

Ⅱ度唇裂:

红唇和部分白唇裂开。

Ⅲ度唇裂:

自红唇至鼻底完全裂开。

2、鼻部畸形,患侧鼻孔较大,鼻翼塌陷,鼻尖及鼻小柱歪向健侧。

1、一般检查常规。

2、凝血酶原时间。

手术治疗:

设计点线准确,切口整齐,潜行分离充分,缝合时唇瓣对齐平整,无张力。

应选用保留自然唇弓外形,尽量减少牺牲组织的手术方法;双侧唇裂亦应遵守相同原则。

90

手术切口愈合愈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