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4419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1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docx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完整版

HENsystemofficeroom【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实验实训指导书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企业项目

《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

企业项目

课程类别职业技能课

适用专业农产品质量检测

实训项目数17

实训课时数64

编制单位农科系

执笔唐三定

审定蒋艾青、尹颖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2009年4月16日

实训项目一、检测基本技能训练

1.目的

检测仪器的准备和使用、检测试剂的配制与标定、检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检测结果的计算与检测报告单的填写是农产品检测工作的基础,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2.内容

(1)玻璃器皿的准备与清洗、常用检测仪器的操作、分析天平的使用;

(2)检测试剂的配制与标定;

(3)检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结果计算与检测报告单的填写。

3.材料用具

(1)玻璃器皿、分析天平、检测仪器;

(2)化学试剂、基准物质;

(3)记录纸、报告纸。

4.方法步骤

(1)玻璃器皿的准备

熟悉玻璃器皿的用途,训练玻璃器皿的清洗方法。

(2)分析天平的使用

分析天平的使用、校正及维护。

(3)仪器操作

常用检测仪器的操作与维护。

(4)溶液配制

近似溶液、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5)数据整理

检测数据的记录、整理、计算规则、修约规则。

(6)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单的编制与填写。

5.注意事项

①操作中注意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和操作安全;

②严格按规范操作;

③实事求是地读数和记录。

6.作业

设计试剂瓶的标签;设计检测报告单;写出实习报告。

实训项目二、检测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1.目的

检测样品的采集,是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样品,因此所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采样的过程中要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以确保检测结果和结论的正确性。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农产品检测样品的采集方法。

2.内容

检测样品的采集、贴标和检测样品的保存。

3.材料用具

(1)材料

谷物类、水果蔬菜类、油脂类、乳品类。

(2)用具

采样工具、贮样瓶(盒)、标签纸、记录本。

4.方法步骤

(1)采集检样

先确定采样点数,由整批待检农产品的各个部位分别取少量的样品;

(2)采集原始样品

把许多份检样混合在一起,构成能代表该批农产品的原始样品;

(3)采集平均样品

将原始样品经过处理(混合均匀),按一定的方法(如四分法)和程序抽取一部分作为最后的检测材料;

(4)装瓶(盒)

将采集的平均样品装入贮样瓶(盒),密封;

(5)制作标签

在特定的标签纸上填写样号、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样人等内容:

(6)采样记录

在记录本上记录采样单位、地址、日期、产品批号、样号、采样条件、包装情况、采样数量、现场卫生状况、运输、贮藏条件、外观、检测项目、采样人员、被采样单位负责人(现场代表)等内容;

(7)样品的保存

根据不同样品的特性,在相应的条件下保存。

5.注意事项

①要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确定采样的数量,避免浪费;

②采集的样品要立即进行检测,不能立即检测的要对样品进行制备或预处理;

③标签上的样号要与记录本上记录的样号一致,避免混淆不清;

④作为执法依据的检测样品,必须有被采样单位的人员在标签或密封条上签字认可。

6.作业

制作采样标签,建立采样档案资料;写出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三、感官检测训练

(一)味觉检测训练

1.目的

味觉是可溶性呈味物质溶解在口腔对味感受体进行刺激后产生的反应,酸、甜、苦、咸是味感中的基本味道。

一般情况下,检测人员从滋味的正异、浓淡、持续长短来评价农产品滋味的好坏。

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影响味觉的因素,学会味的识别技术,判定农产品滋味的正常与否。

2.内容

滋味的识别训练、配偶试验法、三点检验法。

3.材料用具

(1)材料

蔗糖、食盐、柠檬酸、硫酸奎宁、谷氨酸钠等呈味物质,蒸馏水

(2)用具

玻璃杯、记录表

4.方法步骤

(1)滋味的识别训练

对于液体样品,喝一小口试液含于口中(勿咽下),做口腔运动使试液接触整个舌头,辨别味道后吐出,用温水漱口,休息5分钟,再品下一个试样。

对于其他样品,应细心咀嚼、品尝,然后吐出,用温水漱口,休息5分钟,再品下一个试样。

(2)滋味的配偶试验法

向评价员(学生)提供5种样品和2杯蒸馏水,共7杯试样,要求评价员选择出与甜、咸、酸、苦、鲜味相应的试样(见表3—1)。

表3—1配偶试验法味觉训练测评表

溶液

浓度[mg(100mL)-1]

评价员的答案

答案正否

%蔗糖

%食盐

%柠檬酸

%的硫酸奎宁

%谷氨酸钠

蒸馏水

蒸馏水

400

130

50

50

无味

无味

A组样品数为5,B组样品数为7,在5%的显着性水平上,要求评价员能正确判断3个,才表明他对味道是有判断能力的。

(3)滋味的三点检验法

向评价员(学生)同时提供几组3个编码样品,其中有2个样品是相同的,要求学生挑出其中的单个样品。

试验时每人领取几组(3个试液杯为一组),由左至右依次品尝,体会感觉,记录品尝结果(见表3—2)。

表3—2三点检验法味觉训练测评表

组号

3个样品的编号

单个样品的编号

答案正否

(4)填写评审结果表,学生交叉评定正确与否,指导教师点评。

5.作业

写出实训报告,要求附现场评审结果表格。

(二)嗅觉检测训练

1.原理

利用受训者的嗅觉器官嗅一系列具有挥发性的农产品,对气味进行描述,并根据不同的气味特征辨别出不同的农产品。

2.材料

①柠檬油、橘子油、薄荷油、水扬酸甲脂;

②香兰素、苯甲醛(均为10%乙醇溶液);

③红糖、五香粉、咖喱粉、胡椒粉、茶叶、茴香粉;

④无水乙醇(

%)。

对于液态嗅味样品,吸取1mL样液置于瓶中,再加9mL无水乙醇(

%),混合即可。

嗅味样品分别放在深棕色瓶内,并且避免试验者看出瓶中样品的颜色和形态,每个样品以随机三位数编号,分置于试验桌上。

3.仪器用具

①深棕色小玻璃瓶12只;

②5mL移液管2支。

4.操作步骤

在白瓷盘中放有12个分别装有柠檬油、橘子油、薄荷油、水扬酸甲脂、香兰素乙醇溶液、苯甲醛乙醇溶液、红糖、五香粉、咖喱粉、胡椒粉、茶叶、茴香粉有编号的棕色小试剂瓶。

从左至右依次拿取试剂瓶,打开瓶盖,使瓶口接近鼻子(不要太靠近)。

用手在瓶口轻轻往鼻子方向扇动,轻轻吸气,辨别逸出的气味。

记录试样的号码、气味描述,并根据气味辨别出样品名称。

如果不能准确写出样品名称,也尽可能对气味进行描述,如柠檬油可描述为橘子皮,柠檬气味;薄荷油可描述为牙膏、口香糖或薄荷味;香兰素可描述为可可味等。

重复以上操作,并记录结果。

5.结果记录

参考的嗅觉试验记录见表3-3

表3-3嗅觉试验记录表

姓名————日期————

第一次

第二次

试液号

嗅觉

气味描述

试液号

嗅觉

气味描述

6.注意事项

①辨别气味时,如果吸气过度或吸气次数过多,都会引起嗅觉疲劳,而嗅觉疲劳又较难恢复,所以应限制样品试验的次数,使其尽可能少。

②初次试验的目的是学会辨别气味的方法,并非要求每次试验的结果都准确无误。

③样品嗅味顺序安排可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连续闻同一种类型的气味会使嗅觉很快疲劳,因此样品顺序应合理安排。

④如果样品量很少或者气味刺激性很强,可以嗅纸片(约100mm长、5mm宽的滤纸)浸入样品,使沾有样品的纸片靠近鼻子,闻其气味。

7.作业

填写记录表;写出实验报告。

实训项目四、蜂蜜相对密度检测

1.目的

相对密度是液态农产品重要的物理常数,各种液态农产品都具有一定的相对密度,当其组成成分或浓度发生改变时,物质的相对密度也随之改变。

检测液态农产品的相对密度,可以检验农产品的纯度、浓度及判定农产品的质量。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液态农产品的相对密度的检测方法。

2.原理

在20℃时分别测定充满同一密度瓶的水及试样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相对密度,由水的质量可确定密度瓶的容积即试样的体积,根据试样的质量与体积即可计算出试样密度。

3.仪器设备

附温度计的密度瓶。

4.方法步骤

(1)检测样品的制备

用移液准确量取待检测蜂蜜10mL,移入100mL的容量瓶,用水反复洗涤移液管,洗液注入容量瓶,直至移液管中的蜂蜜洗净,加水定容至刻度。

此稀释液中每mL含待测蜂蜜。

(2)测定

①密度瓶质量的测定:

将密度瓶洗净、干燥、称量,反复操作,直至恒重。

②密度瓶和蒸馏水质量的测定:

将煮沸冷却至15℃的蒸馏水注满恒重的密度瓶,插上带有温度计的瓶塞,立即浸于(20士)℃的高精度恒温水浴中30min,待内容物温度达到20℃,盖上瓶盖,用滤纸吸去支管标线以上的水,盖好小帽后取出。

用滤纸将密度瓶外擦干,置天平室内,称量。

③密度瓶和样品质量的测定:

将水倒去,用样品反复冲洗密度瓶3次,然后装满制备的样品液,按同样操作。

重复三次。

5.结果计算

式中m0——密度瓶的质量,g;

m1——密度瓶和水的质量,g;

m2——密度瓶和液体试样的质量,g;

d——蜂蜜试样在20℃时的相对密度;

10——蜂蜜稀释的倍数。

6.说明

①计算结果精确到称量天平精度的有效位数。

②在重复条件下获得的三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

7.作业

计算检测结果并写出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五、果蔬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检测(折射仪法)

1.目的

不同农产品在成熟后,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值有一个范围,检测产品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可以判定其成熟度、鉴别产品的品质。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折射法检测农产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方法。

2.原理

在20℃用折射仪测定试样溶液的折射率,从仪器的刻度尺上直接读出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

3.仪器

①WAY—1型阿贝折射仪;恒温水浴;研钵。

②手持糖量测定计。

4.方法步骤

(1)样品制备

汁液丰富的果蔬,可直接榨出果(菜)汁作为检测样液;称取新鲜果蔬样品20~25g,用研钵研成糊状,加蒸馏水10mL,用玻璃棒搅匀,过滤,得到待测液。

(2)测定

①调节恒温水浴循环水温度在(20±)℃,使水流通过折射仪的恒温器。

②用蒸馏水校准折射仪读数,在20℃时将可溶形固形物调整至0;温度准备在20℃时,按表3-4的校正值进行校准。

③将棱镜表面擦干后,滴加2~3滴待测样液于棱镜中央,立即闭合上下两块棱镜,对准光源,转动消色旋钮,使视野分成明暗两部分,再转动棱镜旋钮,使明暗分界线恰在物镜的十字交叉点上,读取刻度尺上所示百分数,并记录测定时的温度。

表3-4折射仪测定可溶形固形物温度校正

温度/℃

可溶形固形物读数

05%10%15%20%25%30%40%50%60%70%

15

16

17

18

19

应减去的校正值

21

22

23

24

25

应加上的校正值

5.结果计算

(1)温度校正

测定温度不在20℃时,查表3-4,将检测读数校正为20℃标准温度下的可溶形固形物含量。

(2)计算公式

未经稀释的试样,温度校正后的读数即为试样的可溶形固形物含量,稀释过的试样,可溶形固形物的含量按下式计算:

可溶形固形物含量(%)

式中p——测定液可溶形固形物含量(质量分数),%;

——稀释前试样质量,g;

——稀释后试样质量,g。

6.说明

①同一试样取两个平行样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②两个平行样的测定结果最大允许绝对差,在未经稀释的试样为%,在稀释过的试样为%乘以稀释倍数(即稀释后试样克数与稀释前试样克数的比值)。

7.作业

计算测定结果并写出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六、玉米种子中水分含量的检测(重量法)

1.目的

水分是农产品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还关乎农产品的安全储藏。

各种农产品水分含量都有各自的数量指标,若水分含量上升或降低1%,无论在质量上还是经济效益上均受到很大的影响。

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检测样品的水分含量,掌握测定方法。

2.原理

农产品中水分一般是指在100℃左右直接干燥的情况下所失去物质的总量。

直接干燥法适用于在95~105℃下不含其他挥发性物质(或含量甚微)的农产品。

3.仪器、试剂、材料

(1)仪器

①内径60~70mm,高35mm以下的称量瓶;

②电热恒温干燥箱。

(2)试剂

①盐酸溶液[c(HCl)=6molL-1]:

量取100mL盐酸,加水稀释至200mL;

②氢氧化钠溶液[c(NaOH)=6molL-1]:

称取24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③海砂或河砂:

取用水洗去泥土的海砂或河砂,先用盐酸溶液[c(HCl)=6molL-1]煮沸,用水洗至中性,再用氢氧化钠溶[c(NaOH)=L-1]液煮沸,用水洗至中性,经105℃干燥备用。

(3)材料

仓储玉米种子。

4.方法步骤

(1)称量瓶称重

将称量瓶清洗干净,置于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加热~1h,取出盖好,

置干燥器内冷却,称量,并重复干燥至恒重。

(2)样品称量

准确称取玉米种子于已恒重的称量瓶中,加盖,精密称量。

(3)干燥

将样品与称量瓶置于95~105℃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干燥2~4h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后称量。

(4)恒重

将样品与称量瓶再放入95~105℃干燥箱中干燥1h左右,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后再称量,反复操作,至前后两次质量相差不超过2mg为止,即为恒重。

5.结果计算

式中X——试样中水分的含量,%;

——称量瓶和试样的质量,g;

——称量瓶加玉米种子干燥后的质量,g;

——称量瓶的质量,g。

6.说明

①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②在复查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

7.作业

按式计算检测结果,写出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七、柑橘果实中有机酸含量的检测(滴定法)

1.目的

柑橘果实中的有机酸以柠檬酸为代表,是总酸度的一部分,是衡量柑橘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量可用滴定法检测。

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产品有机酸的含量和测定原理,掌握测定方法。

2.原理

柑橘果实含酸量的测定,是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根据标准溶液的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酸含量。

3.材料、仪器、用具

(1)材料

成熟的柑橘果实。

(2)仪器用具

分析天平、碱式滴定管、100mL三角瓶、250mL烧杯、200mL和1000mL的容量瓶、10mL移液管、漏斗、滤纸、研钵、脱脂棉、纱布等。

(3)试剂

①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L-1]。

②酚酞指示剂(10gL-1)。

4.方法步骤

(1)样品处理

称取去皮去核的均匀样品20g,置研钵中研成糊状,注入200mL容量瓶中,反复用蒸馏水洗净研钵,洗液一并移入容量瓶,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

摇匀后,用脱脂棉或滤纸过滤到干燥的250mL烧杯中,此为待测的样品液。

(2)滴定

吸取滤液20mL放入100mL三角瓶中,加酚酞指示剂2滴,用氢氧化钠[c(NaOH)=L-1]标准溶液滴定,直至呈淡红色为止,记录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用量。

重复操作3次,取其平均值。

5.结果计算

式中X——样品中总酸的质量分数,%;

V——滴定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1;

K——折算系数。

柠檬酸;

m——样品质量,g。

6.说明

①有些果实容易榨汁,而其汁液含酸量能代表果实的含酸量。

榨汁后,取定量汁液(5~10mL),稀释(加蒸馏水20mL),直接用氢氧化钠[c(NaOH)=L-1]标准溶液滴定;

②换算系数:

以果蔬主要含酸量种类计算,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乳酸;草酸;乙酸。

7.作业

列计算式计算检测结果,写出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八、葡萄果实中含糖量的检测

1.目的

葡萄果实中含糖量的测定,是鉴别葡萄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制备某种加工品和保证质量的重要依据。

因此,含糖量的测定是果蔬原料的主要分析项目。

通过实训,要求学生了解葡萄中糖分测定的基本原理,掌握测定的具体方法。

2.原理

测定果蔬糖分含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还原糖(果糖和葡萄糖)分子结构中有一个半缩醛的羟基存在,它在一定的碱性条件下,能将硫酸铜还原成氧化亚铜的这一特性。

用待测液直接滴定一定容积、已知浓度的费林试剂,反应的终点用次甲基蓝为指示剂,由于次甲基蓝能被碱性溶液中过量的糖还原为无色的化合物,溶液的蓝色即行消失,故终点明显。

3.材料、仪器用具、试剂

(1)检测材料

成熟的葡萄果实

(2)仪器用具

分析天平、水浴锅、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研钵、酸式滴定管、100mL三角瓶、250mL烧杯、100mL、250mL和500mL的容量瓶、10mL移液管、漏斗、滤纸、研钵、脱脂棉、纱布、温度计等。

(3)试剂

①费林试剂甲液。

称取CuSO45H2O,加适量的水溶解,加硫酸,用水稀释至500mL,用精制石棉过滤。

②费林试剂乙液。

称取173g酒石酸钾钠和50gNaOH于适量水中溶解,用水稀释至500mL,用精致石棉过滤。

③标定费林试液。

吸取费林试剂甲液、乙液各,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10mL水,加入玻璃珠2粒,从滴定管加入标准葡萄糖液约,用电炉加热,控制在2min内沸腾,加次甲基蓝指示剂2~3滴,趁热以每2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退去为终点。

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V0)。

标定结果计算:

每10mL费林试液相当于还原糖的量

(mg):

=5V0

④精制石棉。

石棉先用盐酸[c(HCl)=3molL-1]浸泡2~3d,用水洗净,再用氢氧化钠溶液(100gL-1)浸泡2~3d,倒去溶液,再用热的费林试剂乙液浸泡数小时,用水洗净,再以盐酸[c(HCl)=3molL-1]浸泡数小时,以水洗至不呈酸性。

然后加水振摇,使成细微的浆状的软纤维,用水浸泡并贮存于玻璃瓶中。

⑤次甲基蓝指示剂。

10gL-1,水溶液。

⑥标准葡萄糖溶液。

准确称取经105℃干燥过的葡萄糖,置于小烧杯中,加水溶解后,转入到1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

此标准溶液浓度为5mgmL-1。

4.方法步骤

(1)还原糖的测定

①样品的制备。

称取去皮去核的样品20g,置研钵中磨碎,移入250mL的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经10~15min浸提,将样品液过滤于干燥的三角瓶中备用。

②测定

a.粗滴定吸取费林试剂甲液、乙液各,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10mL水,加入玻璃珠2粒,控制在2min内沸腾,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滴加样品溶液,待颜色变浅时,加入次甲基蓝指示剂2~3滴,趁沸以每2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退去为止。

记录样液消耗体积。

b.精密滴定吸取费林试剂甲液、乙液各,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10mL水,加入玻璃珠2粒,从滴定管加入比粗滴定约少~1mL的样品溶液,加热使之在2min内沸腾,并维持沸腾2min。

加入次甲基蓝指示剂2~3滴,趁沸以每2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定到蓝色刚好退去为止,记录样液消耗体积。

③计算

式中

——样品中还原糖(以葡萄糖计)的质量分数,%[或质量浓度,g(100mL)-1];

——还原糖因素,即与10mL费林试液相当的还原糖量,mg;

250——样品处理后的总体积,mL;

V——样品试液滴定量,mL;

m——样品质量(或体积),g(或mL)。

(2)蔗糖测定

吸取上述制备好的样品液50mL,移入100mL的容量瓶中,加18%的盐酸5mL,置于水浴锅中煮沸10min,冷却后加入酚酞指示剂2滴,以40%的NaOH中和,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合均匀后装入滴定管中,用上法测定,并计算蔗糖含量。

计算公式:

蔗糖(%)=(X2–X1)×

式中X1——水解前100g样品中含还原糖的数量,g;

X2——水解后100g样品中含还原糖的数量,g。

(3)总糖量(%)=蔗糖(%)+还原糖(%)

5.说明及注意事项

①还原糖与费林试剂的反应十分复杂,还原糖的氧化产物和反应程度取决于试剂浓度、碱浓度、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等。

因此,测定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并力求平行测定条件一致。

实验要求控制在2min内至沸,可使用高压电炉先调节好火力,同时注意控制总沸腾时间为3min。

②滴定过程中,当次甲基蓝被还原至无色时,表示到达终点。

但当无色的次甲基蓝隐色体与空气接触后又会恢复原来的蓝色,因此整个滴定过程必须在沸腾的溶液中进行,液面覆盖着水蒸气,以避免次甲基蓝与空气接触。

③若溶液煮沸后不呈蓝色,表明样液中含糖量过高,可减少样品量重做。

④费林试剂甲液、乙液需分开贮存,使用时再等量混合,以免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在碱性条件下慢慢分解析出氧化亚铜沉淀,使有效浓度降低。

⑤滴定时,要随时振荡三角烧瓶,避免局部饱和。

同时用木试管夹夹住三角烧瓶,免烫手,免意外伤害。

6.作业

列表记录测定数据,计算测定结果,写出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九、稻米中淀粉含量的检测

1.目的

淀粉在植物中分布极广,绝大多数存在于种子、块根(茎)中。

淀粉是供给人畜热量的主要来源,是食品工业中的重要原料和添加剂。

植物器官中淀粉含量的高低,也是衡量品质的指标之一。

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淀粉含量检测的原理,掌握检测方法。

2.检测原理(以酶水解法为例)

样品经除去脂肪及可溶性糖分后,其中的淀粉用淀粉酶水解为双糖,再用盐酸将双糖水解为单糖,最后按还原糖进行测定,并折算为淀粉。

3.材料、仪器用具、试剂

(1)试验材料

精制稻米。

(2)仪器用具

分析天平、水浴锅、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研钵、酸式滴定管、100mL三角瓶、250mL烧杯、100mL、250mL和500mL的容量瓶、10mL移液管、漏斗、滤纸、研钵、脱脂棉、纱布、温度计、电炉等。

(3)试剂

①淀粉酶溶液(5g·L-1)。

称取淀粉酶,加100mL水溶解,加入数滴甲苯或氯仿防止生霉,贮于冰箱中待用。

②碘溶液。

称取碘化钾溶于20mL水中,再加入碘,溶解后加水稀释至100mL。

③乙醚。

化学纯试剂。

④乙醇。

浓度为(

=85%)。

⑤费林试剂甲液。

称取CuSO45H2O,加适量的水溶解,加硫酸,用水稀释至500mL,用精制石棉过滤。

⑥费林试剂乙液。

称取173g酒石酸钾钠和50gNaOH于适量水中溶解,用水稀释至500mL,用精制石棉过滤。

⑦标定费林试液。

吸取费林甲液、乙液各,置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