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10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十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4586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10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十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版学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10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十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金版学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10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十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金版学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10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十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金版学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10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十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金版学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10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十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金版学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10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十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金版学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10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十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金版学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10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十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10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十doc.docx

《金版学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10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十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10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十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版学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10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十doc.docx

金版学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第10单元单元过关检测十doc

单元过关检测(十)

第十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时间:

40分钟分值:

90分)

1.(10分)下图甲、乙是微生物接种常用的两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是利用__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图乙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微生物接种。

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接种工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对这两种接种工具进行灭菌和消毒的方法依次是________和酒精消毒。

(2)接种操作为什么一定要在火焰附近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种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细菌时为什么进行倒置培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采用上述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解,其接种方法是________(填“图甲”或“图乙”)。

解析:

图甲和图乙分别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接种工具分别是接种环和涂布器。

由于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存在着无菌区域,因此接种常在火焰附近进行。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会产生水,对微生物的生长造成影响,故需要倒置培养。

答案:

(1)平板划线 稀释涂布平板 接种环 涂布器 灼烧灭菌

(2)火焰附近存在着无菌区域

(3)避免培养过程产生的水分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4)图乙

2.(12分)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是极为重要的酶制剂。

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出了能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筛选过程如下图所示。

(1)进行②过程所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

微生物筛选培养过程,为了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器皿进行________处理,整个过程中需要进行______操作。

(2)培养基一般要含有细菌生存所需的水、无机盐、碳源和________。

(3)部分嗜热菌在Ⅰ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________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不同菌落周围形成大小不同的透明圈,应挑出________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上。

(4)分离细菌时通常用固体培养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器皿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处理,整个接种过程中需要进行无菌操作;培养基的成分一般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本题是要选择能产生耐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所以能产生淀粉酶的细菌会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依此可挑选出的相应的菌落。

答案:

(1)稀释涂布平板法  灭菌 无菌 

(2)氮源 (3)淀粉酶 透明圈大 (4)固体培养基容易形成固定的菌落,便于进行筛选

3.(14分)(2016·孝感模拟)

(1)育种工作者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使花粉粒发育为单倍体植株。

下列过程是采用水稻的花药进行培养的步骤,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

―→

―→

①选取发育至____________期的水稻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法,某些植物的花粉不易着色,需采用______________法。

②通过花药培养产生单倍体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花粉通过____________阶段发育为植株,另一种是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____________,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

③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激素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请解释细胞不离体便不能长成完整植株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然香料的主要来源是动物和植物,因此人们常从植物中提取。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植物原料和有效成分的不同,各种物质有具体的提取方法。

玫瑰精油易挥发,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法提取,提取橘皮精油一般采用________法。

②鉴定胡萝卜素粗品时,可用____________法,点样应该____________,才会形成细小的圆点。

分析结果时,判断标准样品点与萃取样品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选取在单核期的水稻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有醋酸洋红法,某些植物的花粉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

通过花药培养产生单倍体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花粉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为植株,另一种是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激素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细胞不离体便不能长成完整植株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玫瑰精油易挥发,可采用蒸馏法提取;提取橘皮精油,为防止原料焦糊一般采用压榨法。

鉴定胡萝卜素粗品时,用纸层析法,点样快速细致才会形成细小的圆点。

分析结果时,根据层析后的色带点数判断标准样品与萃取样品。

答案:

(1)①单核 醋酸洋红 焙花青—铬矾 ②胚状体 愈伤组织 ③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两空顺序可以颠倒) 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①蒸馏 压榨 ②纸层析 快速细致 层析后的色带点数

4.(14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

研究人员用有机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有机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

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有机化合物A可以为“目的菌”生长提供所需____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性培养基。

(2)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异化作用类型为________型。

(3)转为固体培养基时,常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此过程中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_____,操作时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灭菌。

(4)某同学计划统计污水池中“目的菌”的总数,他选用10-4、10-5、10-6稀释液进行平板划线,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个培养皿。

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设计此对照实验的目的是证明___________过程中是否被杂菌污染。

解析:

(1)由题中关键信息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A中含有碳元素和氮元素,可以为“目的菌”生长提供所需碳源和氮源,这种培养基称为选择性培养基。

(2)由于振荡培养既可以使微生物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又能增加培养基中的溶解氧,因此可以推测培养的微生物异化作用类型为需氧型。

(3)平板划线法接种的工具是接种环,可采用火焰灼烧的方法灭菌。

(4)微生物计数时既要设置重复,又要设置对照,设置对照的目的是防止培养基制备不合格,方法是不接种或接种无菌水。

答案:

(1)碳源和氮源 选择 

(2)需氧 (3)接种环 灼烧 (4)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或接种无菌水的培养基) 培养基制备

5.(14分)菊花是一种良好的观赏植物,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科研人员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实现某些珍稀菊花品种的快速繁殖。

(1)进行组织培养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制MS固体培养基的母液时,无机物中的大量元素应浓缩________倍。

配制好的培养基在分装后需进行________处理。

(2)接种前,外植体的消毒一般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药剂。

由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________,由愈伤组织形成丛芽的过程称为________。

(3)在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丛芽增殖的影响时,研究人员设计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6BA属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NAA属于生长素类似物)。

①据实验结果分析,6BA的浓度在________mg/L时,丛芽的增殖倍数随之相应增加;当6BA浓度一定时,NAA浓度越______(填“低”或“高”),丛芽的增殖效果越明显。

②若要进一步诱导丛芽生根,新配制的培养基与诱导丛芽增殖的培养基相比,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植物组织培养所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配制MS固体培养基的母液时,无机物中的大量元素应浓缩10倍,微量元素浓缩100倍。

配制好的培养基在分装后需进行灭菌处理。

(2)接种前,外植体的消毒一般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两种药剂。

由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由愈伤组织形成丛芽的过程称为再分化。

(3)①由表中数据可知,6BA的浓度在0.1~2.0mg/L时,丛芽的增殖倍数随之相应增加,当6BA的浓度大于2.0mg/L时,丛芽增殖倍数减少;比较表中6BA浓度相同的两组实验,均为低浓度的NAA时丛芽增殖倍数较大,说明6BA浓度一定时,NAA浓度越低,丛芽的增殖效果越明显。

②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与诱导丛芽增殖的培养基相比,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MS培养基各成分用量减半并增加了NAA的用量。

答案: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0 灭菌

(2)体积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 脱分化 再分化

(3)①0.1~2.0 低

②MS培养基各成分用量减半 NAA用量增加

6.(14分)请回答下列有关“胡萝卜素提取”的问题。

(1)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法。

以下为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

胡萝卜→粉碎→干燥→A→过滤→B→胡萝卜素。

其中,A过程叫________,B过程叫________。

(2)在胡萝卜颗粒的加热干燥过程中,应严格将________和________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图甲为提取胡萝卜素的装置示意图,请指出图中一处错误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是胡萝卜素粗品鉴定装置示意图。

该鉴定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法。

图乙中⑤为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点样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图乙的胡萝卜素的结果示意图中,A、B、C、D四点中,属于提取样品的样点是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一般用萃取法提取。

(2)新鲜的胡萝卜含有大量的水分,在干燥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温度太高、时间太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

答案:

(1)萃取 萃取 浓缩 

(2)温度 时间 (3)应避免明火加热,而采用水浴加热 (4)纸层析 样品原点 快速细致并注意保持滤纸干燥 (5)B和C

7.(14分)为对我国特色水果杨梅进行深加工,某厂进行了杨梅酒和杨梅醋的研制,基本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问题:

(1)在制备杨梅酒过程中,为了提高杨梅的出汁率,在压榨前可加入一定浓度的纤维素酶和________酶。

甲罐顶上弯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发酵一定时间后,观察到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2)甲罐中的主要微生物是________,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若要检测是否产生了酒精可用________________(试剂)进行检测。

(3)在制备杨梅醋过程中,乙罐内先填充经________处理的木材刨花,然后加入含________菌的培养液,使该菌附着在刨花上,再让甲罐中发酵完毕的杨梅酒流入乙罐进行杨梅醋发酵,杨梅醋的pH可通过控制杨梅酒的________来调节。

(4)若甲罐中的杨梅酒全部流经乙罐制成杨梅醋,则乙罐中CO2的产生量是________。

A.甲罐的两倍     B.与甲罐的相等

C.甲罐的一半    D.几乎为零

(5)在杨梅酒和杨梅醋发酵的整个过程中,某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上图,该物质是________。

解析:

(1)在制作杨梅酒之前首先要将杨梅进行榨汁,杨梅的细胞壁会影响出汁率,而杨梅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榨汁前可加入一定浓度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以提高杨梅的出汁率。

甲罐顶上弯管内加入水可以防止空气进入。

发酵罐内的气泡是酒精发酵产生的CO2,当发酵罐内液面不再有气泡冒出时,说明发酵基本完毕。

(2)酒精发酵的主要微生物是酵母菌,主要营腐生生活,因此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若要检测是否产生了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测。

(3)由图可知,在制备杨梅醋过程中,刨花起到固定醋酸菌细胞的作用。

在填充木材刨花前,需要对其进行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污染,加入刨花后才能加入含醋酸菌的培养液,使醋酸菌附着在刨花上。

杨梅醋的pH主要取决于发酵液中醋酸的含量,因此可通过控制杨梅酒的流速来调节醋酸发酵产生的醋酸量,达到调节杨梅醋pH的目的。

(4)醋酸发酵的过程中无CO2的生成。

(5)图中物质先增加后稳定最后减少,分析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过程可知,酒精是酒精发酵的产物,在醋酸发酵过程中被消耗,符合图中变化规律。

答案:

(1)果胶 防止空气进入 气泡冒出

(2)酵母菌 分解者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3)灭菌 醋酸 流速 (4)D (5)酒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