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四稿全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5625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四稿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四稿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四稿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四稿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四稿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四稿全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四稿全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四稿全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四稿全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四稿全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四稿全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四稿全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四稿全文.docx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四稿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四稿全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四稿全文.docx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四稿全文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第四稿)全文

关键词:

 NT-proBNP 临床应用 共识

前言

  1988年日本学者TetsujiSudoh首次从猪脑内分离得到一种具有强力的利钠、利尿、扩血管和降压作用的多肽,命名为脑钠肽或称钠尿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1)。

以后的研究表明,包括BNP在内的一组多肽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发展产生(ANP,BNP,CNP,DNP,VNP和Urodilatin等),称为利钠肽(NP)家族。

其功能是维持循环系统的容量、渗透压和压力调节的稳态。

BNP主要存在于心室隔膜颗粒中,其分泌有赖于心室的容积扩张和压力负荷增加。

作为心功能紊乱最敏感和最特异的指标,BNP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最早在ESC慢性心力衰竭指南2(2001年),继而在美国ACC/AHA慢性心力衰竭指南3(2005年)中推荐将血液BNP水平测定作为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指标。

2008年ESC的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指南4和2009年AHA心力衰竭指南5对此作了进一步的推荐。

NT-proBNP和BNP同属利钠肽家族,均用于临床检测。

虽然两者有相同的生物学来源,但生物学效应和临床意义不完全相同。

心肌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含134个氨基酸的B型利钠肽原前体(pre-proBNP),随后形成含108个氨基酸的BNP前体(proBNP),后者在内切酶的作用下裂解为含有76个氨基酸、无生物活性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含有32个氨基酸、有活性的B型利钠肽(BNP)。

BNP的清除主要通过与BNP清除受体结合,而NT-proBNP则主要由肾小球滤过,因此其血浓度受肾功能影响大于BNP。

BNP半衰期短(22分钟),体外稳定性差,而NT-proBNP半衰期较长(120分钟),体外稳定性强,在心衰患者中的浓度较BNP高,在有些情况下更有利于心衰的诊断。

在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产生的重组人B型利钠肽(rhBNP)进行治疗时,测定NT-proBNP不受干扰。

美国在2004年和2008年分别发表了BNP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和国际NT-proBNP专家共识6,系统阐述了BNP和NT-proBNP的生物学和临床应用特点。

BNP和NT-proBNP检测在本世纪初先后进入我国,十年来已经为各级医院和医师广泛用于临床实践,成为心血管病尤其是心力衰竭诊断十分有用的生物标志物。

我国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和2010年《急性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1也推荐将NT-proBNP和BNP用于心衰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有关NT-proBNP的应用,国内尚无系统的专家共识,2008年12月16日由胡大一教授和黄峻教授主持在上海举行了NT-proBNP共识的专家研讨会,就国内外有关资料和观点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本建议书系在此次专家研讨会的基础上吸取国内有关专家的意见多次修改而形成,旨在为国内同道提供目前有关NT-proBNP临床应用的背景和现状,旨在进一步规范和优化这一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一.NT-proBNP检测方法及其参照值1.NT-proBNP检测方法及其注意点

1.NT-proBNP检测方法及其注意点

  目前临床上用于NT-proBNP测定的方法有多种,其中FDA批准使用的检测系统包括:

RocheproBNPⅠElecsys,E170;RocheproBNPⅡElecsys,E170,601,2010;Siemens(Dade)DimensionRxl,StratusCS,DimensionVISTA;OrthoClinicalDiagnosticsVitrosECi;ResponseBiomedicalRAMP;bioMerieuxVIDAS;MitsubishiKagakuIatronPathfast;NanogenLifeSignDxpressReader等。

国内电化学发光法采用Roche公司的Elecsys2010电化学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相应试剂盒。

与其它测定方法相比,其检测线性范围更宽,精密度更好,测定结果在各种不同的温度下都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适合临床不同的需求7。

对于床旁检测(PointofCaretesting,POCT)测定NT-BNP而言,因其方便快速地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能帮助医生更早制订治疗策略并节省治疗费用;作为中心实验室的扩展,能够增加检测能力并减轻实验室检验人员的压力;管理人员也能更合理地使用资源。

NT-proBNP的检测基本不受体位改变和日常活动影响,且不存在日间生理学波动,故无需固定体位和时间,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既可以选择血清也可以选择血浆(POCT方法还可用全血),但EDTA抗凝血浆较血清或肝素血浆检测结果低10%~13%。

抽血后宜尽快送检、尽快检测,但NT-proBNP离体后稳定性远好于BNP。

25℃可稳定3天,4℃稳定5天,-20℃或以上至少可以稳定6个月。

2.正常人NT-proBNP的影响因素及其参考值

研究显示,影响正常人血NT-proBNP水平的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肥胖和肾功能。

美国FDA和Roche公司建议正常人群NT-proBNP的参考值为:

75岁以下者<125pg/ml,75岁或以上者<450pg/ml。

健康女性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男性,其机制尚不清楚。

欧洲对男、女性有不同的参考值,即男性:

50岁以下者<84pg/ml,50岁以上者<194pg/ml;女性,50岁以下者<155pg/ml,50岁以上者<222pg/ml。

NT-proBNP水平在肥胖人群中比非肥胖人群中低,其机理尚有争议,但其差别程度尚不足以影响正常参照范围的界定。

随着肾功能的减退,血中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

普通人群的NT-proBNP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相反关系,此与NT-proBNP主要通过肾脏清除有关。

伴随增龄而产生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年龄与NT-proBNP关系的主要机制之一,其对NT-proBNP正常参照值的作用已经在年龄校正的参照值中得到体现。

这些生理学的影响因素在NT-proBNP用于心血管病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以及藉以指导治疗时必须加以考虑。

除了生理因素之外,地域和种族差异也可能影响NT-proBNP的参照值,在分析检测结果的意义时也需要注意。

目前有研究显示中国正常人群的参考值略低于欧美人群的水平。

北京、上海和青岛体检健康人群的调查显示8-10,年龄、性别和肾功能对NT-proBNP水平的影响与国外结论相似。

3.小结与摘要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的线性范围宽,精密度好,测定结果在各种不同的温度下都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适合临床不同的需求。

NT-proBNP的检测基本不受体位改变和日常活动影响,一日之中和日间生理波动小,故无需固定体位和检测时间(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NT-proBNP逐渐增高。

健康女性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男性。

NT-proBNP水平在肥胖人群中比非肥胖人群中低。

因此,在确定正常人群的参考值要加以考虑。

我国正常人群正常参考值略低于国外人群数值。

二.NT-proBNP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研究证实,无论是新发的急性心力衰竭,还是慢性心衰的病情恶化,NT-proBNP水平均会显著上升,其幅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平行;病情缓解或有效治疗后回降,但难以完全恢复到健康人水平。

这些发现构成了NT-proBNP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鉴别诊断、预后评定和指导治疗中的应用依据。

1.NT-proBNP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在早期临床观察发现心衰患者血中NT-proBNP水平升高后,随后的临床研究侧重观察因急性呼吸困难到急诊就诊的患者侧重观察NT-proBNP水平在心衰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1)新西兰Christchurch研究11(2003年)显示,急性心衰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原因所致的急性呼吸困难(COPD,肺炎,哮喘,肺癌并发症,肺栓塞,间质性肺病等)患者。

(2)西班牙Barcelona研究12(2004年)与新西兰的研究结果相同,显示NT-proBNP检测用于诊断急性心衰病因很有意义。

并提出双截点策略,即NT-proBNP值253pg/ml以下可“排除”急性心衰(即测值低于此则急性心衰所致呼吸困难的可能性很小),以及NT-proBNP值973pg/ml以上可“诊断”急性心衰(即测值高于此则急性心衰所致呼吸困难的可能性很大)。

(3)PRIDE研究13(2005年)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发现,指出急性心衰患者的NT-proBNP水平远高于非急性心衰引起的呼吸困难者(4,435pg/ml比131pg/ml),NT-proBNP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平行,NT-proBNP是急性心衰最强的预测指标。

该研究得出用于评价急性心衰的最佳截点,300mg/L以下用于排除诊断,阴性预测值99%;超过900pg/ml可诊断急性心衰,阳性预测值为79%。

与表面健康人群的情况不同,用于急性呼吸困难人群时,NT-proBNP的最适截定点不受性别的影响。

(4)为了进一步明确与年龄相关的最佳截点,ICON研究14(2006年)将上述研究综合分析,指出NT-proBNP用于诊断心力衰竭的最佳截点为1,243pg/ml。

由于年龄对其有明显的影响,随后据对不同年龄组分层,分别采用450pg/ml、900pg/ml和1,800pg/ml为截点(表1),可以将总体阳性预测值提高至88%,并不降低总的敏感性或特异性。

这样虽然比单一截定点策略更复杂,但使NT-proBNP用于年轻心衰患者的敏感性增高,老年心衰诊断的特异性提高。

应用年龄分层后,存在肾功能损害时无需再作进一步的调整,除非偶尔有年轻患者存在显著的慢性肾脏疾病。

体重对NT-proBNP诊断截点的影响在采用年龄分层的截点后也无需再作调整。

表1.鉴别急性呼吸困难者心衰病因的NT-proBNP的最佳截点14(按年龄分层)

年龄(岁)

最佳截点(pg/ml)

“诊断”心衰

<50

450

50-75

900

>75

1800

“排除”心衰

非年龄依赖性

300

应注意以上研究有特定的适用范围,由于鉴别的对象不同,此截点也不能直接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鉴别诊断(见后文)。

目前尚无适合我国患者的NT-proBNP最佳截点。

国内有研究报告15-16最佳“排除”截点(分别为300pg/ml和50pg/ml)和较合适的诊断截点(900pg/ml),但都强调排除截点比诊断截点更可靠。

国内对NT-proBNP截点的研究尚未作过年龄分层研究和其它因素对截点影响的研究,急需大样本的前瞻性观察。

NT-proBNP介于“排除”和“诊断”急性心衰截点之间的区域为“灰区”或“中间值”。

虽然按年龄分层的NT-proBNP截点可减少灰区值出现的可能,但仍有20%左右的急诊呼吸困难患者难以避免。

许多心衰以外的疾病(如心肌缺血、房颤、感染/炎症性肺部疾病、肺癌和其它导致右心室压力升高的心脏病包括肺动脉高压或肺栓塞)都可能是检测值处于“灰区”的原因。

在急性心衰引发的呼吸困难,灰区值更多见于症状较轻的心衰(NYHAII级)、舒张性心衰、以及体重指数增高者。

对NT-proBNP处于灰区者时,应当结合传统的临床指标,如有无咳嗽、是否已经接受利尿剂治疗、有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既往心衰史等。

2.NT-proBNP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对以急性呼吸困难来急诊就诊的患者,NT-proBNP的检测有助于判断其近期和远期预后,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均有帮助。

(1) 住院期预后

国内阜外医院报告17采用奥地利Biomedica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和美国BIO—Tek、ELx800型自动酶标仪检测804名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其中366例为收缩性心衰)入院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以评价住院期间死亡风险。

结果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死亡风险越大。

血浆NT-proBNP是失代偿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2)近期预后

ICON研究14报告了NT-proBNP对急性心衰近期预后的判断能力。

该研究中720例就诊于急诊室的急性心衰患者中,就诊后76天内死亡者的就诊时NT-proBNP水平(中位数10,426pg/ml)显著高于存活者(中位数4,873pg/ml)(p<0.001)。

预测76天内死亡的最佳截点为5,180pg/ml。

(3)远期预后

PRIDE研究13显示急性心衰患者中,就诊后一年内死亡风险与就诊时NT-proBNP水平相关(中位数3,277pg/ml),显著高于存活者(299pg/ml,p<0.001)。

将此队列按NT-proBNP的十分位数细分,发现患者病死率于972pg/ml处明显上升。

进一步的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1年内死亡的最佳截点为1,000pg/ml(986pg/ml)。

3.NT-proBNP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治疗监测中的作用

NT-proBNP水平还可用于住院期间心衰治疗的疗效评价,有数据显示18连续检测NT-proBNP对判断住院期预后有价值。

NT-proBNP水平升高的各种病理情况很不一致,同一个体也有显著的生物学变异,建议用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变化的百分比作为是否有效的依据。

急性心衰治疗后NT-proBNP较治疗前下降达30%较为合理;如果没有基线时NT-proBNP水平的信息,也可将急性期治疗的目标定为NT-ProBNP<4,000pg/ml 19。

如果治疗后患者NT-proBNP水平未下降,则需加强治疗措施和出院后监测。

4.小结与建议

l     无论是新发生的急性心衰,还是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血中NT-proBNP水平均有非常显著的上升,上升的程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在病情缓解或有效的治疗后回降。

l     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胸片、超声心动图和实验室检查发现,就诊时检测NT-proBNP对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是否为急性心衰有很大帮助。

l     采用“双截点”策略:

如就诊时测定NT-proBNP低于300pg/mL,则该患者急性心衰的可能性很小(“排除”截点);如高于相应年龄层次的截点(50岁以下,50~75岁和75岁以上者分别为450、900和1,800pg/ml),则该患者急性心衰的可能很大(“诊断”截点)。

如检测值介于上述两截点之间(“灰区”),可能是程度较轻的急性心衰,或是非急性心衰原因所致的NT-proBNP轻增高,(如心肌缺血、房颤、肺部感染、肺癌、肺动脉高压或肺栓塞等),此时应结合其它检查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鉴别诊断。

l     急性心衰患者就诊时和治疗后的NT-proBNP水平具有重要的预后(预测近期或远期心血管病死亡或心衰加重住院)价值,NT-proBNP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l     急性心衰治疗有效者NT-proBNP水平迅速降低。

因此,建议在患者就诊时(治疗前)和治疗后病情稳定时作NT-proBNP的系列检测,如治疗后NT-proBNP下降30%以上,则考虑患者预后良好。

如无治疗前NT-proBNP检测数据,则<4.000ng/ml也可作为治疗后预后得到改善的指标。

四.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指导中的作用1.NT-proBNP在有症状的初诊患者中辅助诊断评价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症候群,以往无理想的诊断金标准,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胸片而综合确立。

九十年代后,NT-BNP和BNP因其与心功能关系密切被认为是心衰检测中的客观指标。

目前认为,慢性心衰患者NT-proBNP水平增高的程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存在相关性:

NYHA分级越高、LVEF越低,NT-proBNP增高越显著。

(1)“排除”心衰

国外一些研究22探讨了应用NT-proBNP水平评价来门诊就诊的有症状提示心衰的患者的价值,一致认为,NT-proBNP可作为排除心衰的指标,对门诊患者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

排除心衰的最佳范围在100~160pg/ml之间,可以达到92%~100%的阴性预测值,此时保留的阳性预测值为15%~76%(取决于该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

(2)“诊断”心衰

慢性心衰的“诊断”截点难以确定,这是因为慢性心衰患者的NT-proBNP水平总体低于急性心衰,需要做出的鉴别诊断较多,包括各种可以伴有NT-proBNP不同程度增高的非心衰疾病,如慢性肺部疾病、肺动脉高压、高血压、心房颤动等。

临床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它检查手段的结果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008年ESC《欧洲急性与慢性心衰诊疗指南》提出,心衰诊断应遵循相关流程,推荐在临床检查、心电图、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基础上检测NT-BNP和BNP,其中NT-proBNP<400pg/ml者可除外心衰,NT-proBNP>2,000pg/ml者可诊断,而NT-proBNP介于400pg/ml和2,000pg/ml之间者诊断不确定,需做进一步的鉴别诊断。

2.NT-proBNP在慢性心衰预后判断和危险分层中的应用

NT-proBNP对慢性心衰预后价值的证据首先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心衰研究24,研究显示NT-proBNP高于中位数者,意味这在以后18个月随访期间发生的失代偿性心衰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风险较高。

Val-HeFT试验中25发现,慢性心衰患者入组时的NT-proBNP每增加500pg/ml,病死率增高3.8%,心衰住院率增加3%。

NT-proBNP是主要的独立预后因素。

我国的研究也显示NT-proBNP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预后有预测作用,是预测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27-29。

患者入院即检测NT-proBNP还有助于远期风险的评估30。

血浆NT-proBNP浓度>20,000pg/ml者死亡的相对危险性是<20,000pg/ml者的48.8倍。

对于慢性心衰患者,任何时间单次测定的NT-proBNP均有助于危险分层。

但重复测定会提供更多的预后信息,还可监测心衰的进展。

在慢性心衰患者中,NT-proBNP的预后判断价值通常优于其他的生物标记物,如内皮素、肾上腺髓质素、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去甲肾上腺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将NT-proBNP与心肌损伤标记物(如肌钙蛋白)及影像技术相结合,能获得较NT-proBNP更多的预后信息。

3.NT-proBNP检测指导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监测和治疗

临床观察显示,有效的心衰治疗(包括ACE抑制剂、ARB、利尿剂、螺内酯、运动疗法和CRT)会伴随NT-proBNP水平的降低,现认为心衰治疗应设定要达到的NT-proBNP靶目标,有可能减少心血管事件,此即“NT-proBNP检测指导下的心衰治疗”,但目前该领域临床试验结果并不一致。

(1)Christchurch新西兰预试验32显示将门诊心衰患者(NYHAII-III级,LVEF<40%)随机分组,接受NT-proBNP水平指导下的治疗或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指导下的治疗,前者接受的治疗方案逐步加强,直至NT-proBNP达到靶目标(<1,691pg/ml)。

显示NT-proBNP指导组的联合终点(心血管死亡、住院或心衰失代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9对54,p=0.02)。

两组间生活质量、肾功能或心衰症状无差别。

(2)TIME-CHF研究33旨在比较老年心衰患者对NT-proBNP指导策略或症状指导下的治疗的结果。

显示NT-proBNP指导组的患者经过治疗,NT-proBNP达到正常上限的两倍(75岁以下者<400pg/ml,≥75岁者<800pg/ml),较症状指导组全因住院率和生活质量均无明显改善。

但NT-proBNP指导组患者因心衰住院率低,主要见于75岁以下的患者。

而75岁以上的患者未见从NT-proBNP指导的治疗策略中获益。

(3)BATTLESCARRED研究34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强化临床治疗组和NT-proBNP指导下的治疗组。

治疗12个月后,强化临床治疗组或NT-proBNP指导治疗组全因死亡情况接近,均较普通治疗组减少50%。

75岁以下者,NT-proBNP指导组在3年内病死率均低于普通治疗组;而对75岁以上者未显著增加患者得益。

(4)PRIMA试验35纳入了345名住院伴有NT-proBNP增高(≥1,700pg/ml)的心衰患者。

与其它试验不同,该试验未排除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在治疗心衰后NT-proBNP水平下降≥10%(>850pg/ml)时,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NT-proBNP指导下的治疗或临床指导治疗。

在NT-proBNP指导治疗组,并不是对所有患者采用统一的NT-proBNP靶目标,而是要求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出院时或随访2周后(取决于哪个更低),决定其NT-proBNP水平的靶目标。

在随访期间(中位数23个月),两组患者生存天数和未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别。

两组间病死率亦无显著差别。

但NT-proBNP指导治疗组内NT-proBNP治疗达标的患者心血管获益(无住院生存率及死亡率)优于临床指导治疗组的患者

5.小结与建议

l  慢性心衰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胸片等各项检测的综合评价结果,NT-proBNP可以作为辅助检查指标,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l  总体上,慢性心衰患者血中NT-proBNP水平高于正常人和非心衰患者,但增高程度不及急性心衰。

l 慢性心衰患者NT-proBNP水平增高的程度与临床心功能分级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存在相关性:

心功能分级越高、LVEF越低,NT-proBNP增高越显著。

LVFE降低的收缩性心衰,其NT-proBNP水平总体上也低于LVEF正常的心衰。

l     我国目前尚无较大病例数的比较研究,因此建议采用2008年ESC《欧洲急性与慢性心衰诊疗指南》推荐的慢性心衰NT-proBNP排除和诊断截点:

NT-proBNP<400pg/ml者慢性心衰可能性甚小,NT-proBNP>2,000pg/ml者慢性心衰十分可能,而NT-proBNP介于400pg/ml和2,000pg/ml之间者诊断不确定,需做进一步的鉴别诊断试验。

并强调,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多指标的鉴别诊断。

不宜将NT-proBNP作为唯一的诊断依据。

l     NT-proBNP水平是慢性心衰最强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并适用于不同程度的心衰患者。

在慢性心衰,重复检测NT-proBNP更有助于判断远期预后,因此建议用于每一位患者的预后评价。

l     NT-proBNP治疗监测方面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绝大多数治疗监测研究的入选患者已处于心衰终末期,疾病本身就有很高的病死率,这也是难以出现阳性结果的原因。

我国尚未有NT-proBNP治疗监测方面的研究,建议今后能进行相关研究。

五.NT-proBNP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缺血可迅速激活心肌的利钠肽系统,导致NT-proBNP分泌增多。

其机制涉及多方面,其中缺血使心室舒缩功能障碍引起心肌牵拉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心肌缺血缺氧也能刺激NT-proBNP的产生。

其它因素还包括心率增快、血管收缩、抗利尿作用、心肌肥厚和细胞增生等。

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的NT-proBNP

ACS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增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心梗范围和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程度成正比。

ACS后NT-proBNP水平与心脏事件有关的报告36最早见于1998年,研究对象主要是STEM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