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5905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

鄂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案

1、海上日出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作者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图文结合,感受海上日出的全过程。

2、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体会其壮美景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的动态过程,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中景象。

2、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大自然中,每时每刻都会创造出美好的事物。

日出便是我们身边经常都可以看到的事物。

那么,是否有人真正做过生活的有心人,去仔细观察过日出这一平凡而又美丽的景象呢?

2、学生描绘自己看到过的日出景象。

3、你们看日出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4、谈话:

谁看过海上日出?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指导看图,练习说话

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幅图,瞧瞧图中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同桌互说

3、全班交流:

(第一幅图描绘了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时的情景,图的下方全是海水。

太阳比较接近海面,红而圆,没有夺目的亮光。

第二幅图描绘了太阳被云遮住时的景象。

三、初读课文,质疑定向

1、自由小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型,将文与图进行对照。

然后想想:

作者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2、学生自主学读

3、全班交流(作者具体描述了晴朗天气下和有云时的海上日出)

4、快速浏览课文,用笔划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5、总结质疑(为什么作者说: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

6、课文最后一段是作者发出的感叹,除了这一段,还有哪一段没有写日出的景象?

(第一自然段)

7、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8、学生交流体会

9、齐读第一自然段

10、教师小结:

作者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

明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四、板书设计

1、海上日出

天气晴朗

伟大的奇观

有云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2—5自然段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全过程,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之美,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2、学习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

3、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丽的。

昨天,我们跟随着巴金爷爷,一起初步领略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作者为什么会称这是伟大的自然奇观。

2、板书课题

3、提问:

请大家想一想课文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天气晴朗、有云时的景象)

二、学习“晴天看到的日出景象”部分

1、导入:

作者在晴天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2、师范读课文,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2、3自然段)

3、学生谈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并谈自己的感受。

4、提问: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和记叙晴天日出景象的?

(事情发展顺序)

5、用笔勾画出表示日出前天空景色变化的词语。

6、出示两句话,体会这两句话的好处。

(1)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2)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7、理解“目不转睛”、“知道”的含义以及在文中说明了什么?

(说明作者通过多次细致的观察,了解了日出前天空、云霞的变化规律)

8、指导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9、默读第3自然段,讨论太阳升起的颜色、亮光有何变化?

(颜色:

红得很、红得可爱、深红

亮光:

没有亮光、夺目的亮光、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10、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11、读描写太阳跃出海面的两句话,体会用“负着”、“一纵一纵”、“冲”、“跳”等词语的好处。

12、体会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这段课文,学生练读,指名有感情朗读。

13、按照板书,试着复述晴天日出的景象。

三、学习“有云时日出景象”的部分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云层薄时日出景象,再讲给同学听。

2、云层厚时,作者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默读课文,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成两幅画。

3、指名说这样画的原因。

4、指名读这段课文,思考看到有云情况下的日出有何感受?

四、总结扩展

1、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作者能感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晴朗的天气,还是有云的天气,太阳都能最终冲破云霄,给世界以光明,所以这样感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美的热爱。

2、日出日落其实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作者把很平常的事物写得细致传神,变化万千呢?

(由于作者善于观察并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多方面地展开描写)

3、作者运用语言有什么特点?

出示小黑板:

比较带点词语的意思有何不同?

(1)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疼。

(2)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3)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4)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亮光”指黑暗中的一点或一道光;“光亮”指明亮,亮的程度较强烈;“光彩”指很亮很有光泽;“光芒”指向四面八方发射的强烈光线。

4、试背课文

五、板书设计

1、海上日出

知道(多次观察)

天气晴朗:

红而不亮负纵(按顺序观察)

伟大的奇观

云层薄躲进云里

有云时:

云层厚透出重围

 

2、夕照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裹上、泻下、红润、杰作、一截、燃烧。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感受夕阳西下那种如诗如画的美。

3、运用本课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准确地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训练写话能力。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图文结合学习。

2、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夕阳西下时那种如诗如画的美,学会欣赏美的自然景物。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日落的全过程,体会其如诗如画的美。

教学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想象夕照的景物是什么样的。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受夕阳西下那种如诗如画的美。

2、仔细观察图画,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这课作者又把我们带入了夕阳西下的神奇世界之中。

2、你注意观察过夕照吗?

是什么样的?

当时心情怎样?

二、观察图画,练习说话

1、出示课文插图,回顾以前学习过哪些观察方法

2、按一定的顺序描绘图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鼓励学生展开适当的联想。

3、同桌互说

4、指名全班交流

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作者写了夕阳的哪些景色,并用笔画出读不懂的地方。

2、学生自主学读

3、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4、提问:

作者写了夕阳下的哪些景色?

文中哪些段落写的是夕照景象?

5、指导理清文章脉络

一、(1-2)写我有机会尽情地欣赏如诗的夕照。

二、(3-7)写夕照时的景色。

三、(8)夕阳消失,迎接一个新的黎明。

6、质疑问难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通过读这一段,你们知道了什么?

(地点——小屋、周围的环境——一排整齐的红砖瓦房,挺拔的钻天杨)

2、小结:

这两个自然段写因小屋的窗子朝西开,便有机会尽情地欣赏那迷人的夕照,及小屋周围的环境)

3、指导感情朗读第一段

五、板书设计

2、夕照

尽情欣赏:

地点:

小屋窗朝西

周围环境:

红砖瓦房钻天杨

夕照时

迎接新的黎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3—8自然段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夕阳西下时那种如诗如画的美,学会欣赏美的自然景物。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运用本课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准确地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训练写话能力。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作者写了夕照的哪些景色?

2、导入:

那么,作者是怎样将夕照下的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的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抓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思考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和记叙的?

(事情发展顺序)

2、默读课文,勾画出夕阳西下时表示颜色变化的词句。

(从色彩变化让学生体会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

(1)太阳被裹上了橘黄色

(2)太阳的脸开始泛出微红

(3)可爱的脸渐渐变红,变红

(4)太阳则变得越发的红

3、课文中把夕阳都比作了什么,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然后,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学习伙伴听。

4、学生边自由读,边勾画,师巡视

5、指名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6、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踩碎”、“溢”等重点词语)

7、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作者有什么感受?

(一种感慨,一种激动在作者的心中油然而生。

作者为大自然的神奇而感慨,为夕照迷人的景色而激动,表现了作者欣喜并为之欢呼的感情。

8、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9、理解“我知道,此时它已经……美丽的黎明。

”(看完夕照的美景之后,作者内心有说不出的喜悦,这句话就是当时心情的流露。

三、总结扩展

1、作者为什么能把平常的事物写得这样细致传神呢?

(由于作者善于观察,并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文中采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来表达的;而且赋予丰富的想象)

2、讨论:

读了《海上日出》和《夕照》,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它们都从变化出发进行写作。

但《夕照》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将夕照写得生动、形象,充满趣味,使得无限好的夕阳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尤其是最后一句又令人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而《海上日出》则采用白描手法,写出朝阳的伟大,日出的壮丽,给人以热烈的追求、以无比的信心。

3、按板书复述课文内容

4、自由背诵

四、板书设计

2、夕照

橘黄调皮

微红小姑娘脸上害羞的红云

变红大石榴

越发的红燃烧的烈火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

2、学习怎样借助课文中的注释理解诗中的内容,培养学生联系诗句理解词语内涵的能力。

3、通过诗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

1、图文结合学习,充分发挥想象力

2、学生自学自悟,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诗中的情或理,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初步感受能力

2、开拓学生视野,让他们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感悟、品味诗中表达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望天门山》

教学要求:

1、学习《望天门山》,借助课文中的注释理解诗中的内容,培养学生联系诗句理解词语内涵的能力。

2、通过《望天门山》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比赛:

看谁背古诗背得又多又好?

2、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

诗中大概描写的是什么?

2、自由读《望天门山》,注意读准字音,尽量读出诗的韵味。

3、指名读,检查学生的音准情况

4、再描述诗中描绘的景象

三、自学古诗,体会意境

1、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诗句没有注释的还可以查字典理解。

(3)小组讨论,议一议是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可发挥想象)

2、四人小组自学古诗

3、汇报自学情况

(1)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

中断:

从中间断开

回:

回旋,打转

日边:

天边,指太阳升起的地方。

提问:

你们采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诗中的词语?

(2)将诗句多读几遍,在脑中形成画面,再试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来的地方悠悠驶来。

4、指导朗读

(1)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突破难点,加强能力训练,同时培养欣赏美的情趣。

(2)指导停顿,读中表达情感

(3)配乐朗读

四、课外拓展

1、试着将诗中描绘的情境画出来。

2、朗读,背诵《望天门山》

五、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要求:

1、学习《题西林壁》,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联系诗句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

2、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蕴涵的哲理。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指名背诵《望天门山》

2、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这首古诗,这首诗赞美了雄伟的长江。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

3、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早年中进士,以文章知名。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作品大都挥洒自如,明快豪放。

他以诗为词,扩展了词的领域和表现手法,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有《东坡全集》。

二、整体感知,自学古诗

1、听范读,整体感知这首诗的内容。

2、指名读,检查预习情况是否音准。

3、出示自学提示:

(1)结合书中的注解,自读理解诗句的意思。

(2)连起来想一想,整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

(3)体会诗中蕴涵的哲理。

(4)有感情朗读

4、学生自学,四人小组交流

5、汇报自学情况

(1)理解“侧”、“不识”等词

侧:

从侧面看不识:

不认识,不清楚

(2)连起来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倒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巍然耸立的险峰。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的样子各不相同,就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眼界受到限制,看不见庐山全貌的缘故啊!

6、讨论:

从《题西林壁》一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7、指导朗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

(3)齐读

三、扩展总结

1、背诵两首诗

2、任选一首默写

四、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成岭成峰各不同(观)

不识只缘(感)

(当局者迷)

4*迷人的张家界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句,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景色。

二、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词句。

2、有感情朗读有关语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景色,增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张家界迷人的自然风光。

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张家界的有关情况吗?

(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加以介绍)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

(1)张家界怎样迷人?

(2)张家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二、自学课文,品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想一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张家界的迷人?

(2)3—6自然段开头一句话起什么作用?

(3)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划出来,读一读

2、学生自学

3、四人小组学习交流

4、全班交流:

(1)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写的。

(2)课文先描绘了张家界迷人的奇山、秀水,然后讲这里珍稀的动植物和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

奇山(2、3、4)、秀水(5)、珍稀动植物和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6)

(3)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山峰?

(4)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来的?

说说首句话的作用。

(提示全段的主要内容,其中第六自然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5)总的来说张家界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具有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美学价值:

自然山水的美

科学价值: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

5、指导感情朗读

三、扩展训练,总结全文

根据课文的描述,选一个景点画一画,并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四、板书设计

奇山(群峰金鞭岩黄狮寨)

4*迷人的张家界秀水(金鞭溪)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动植物

积累运用一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让学生从小对对联有所了解。

2、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

3、背诵对联,积累语言。

4、阅读短文,理解内容。

5、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读自悟2、有感情朗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语言文字的情感。

2、通过阅读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阅读,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所表述的内容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读读背背

2、阅读《大理三塔》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懂对联,积累语言文字。

2、理解短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读读背背”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写景的文章与诗歌,作者优美的语言大家记住了多少呢?

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听。

2、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一些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3、出示小黑板,自由朗读

4、指名读

5、全班齐读

6、学生小组交流句子的意思

7、指名汇报

8、指导朗读

9、比赛背诵,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二、学习《大理三塔》

1、自由读短文,了解文中主要写什么?

2、读课后问题,了解阅读要求:

(1)看图,朗读课文,说说大理三塔各是什么样的?

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2)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3、学生独立自学

4、全班交流:

短文是按照空间顺序描写的。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祖国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6、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7、准备口语交际的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小小导游员

教学要求:

1、当一名小小导游员,向游人介绍家乡的风景和名胜,介绍风景或名胜时,按照顺序,抓住特点。

2、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3、使学生实实在在地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提问: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同学们,你的家乡在哪里呢?

2、谈话:

家乡是生养我们的地方,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可能还有着数不胜数的名胜。

你能给前来参观的客人当一回导游吗?

这次导游的任务就是向游人介绍家乡的风景或名胜。

二、自主思考,总结要求

1、同学们,想一想,要当好一名小小导游员,有哪些条件?

2、学生思考汇报

3、教师总结:

说话要求:

(1)用普通话,大大方方地介绍

(2)按照游览的顺序介绍清楚

(3)讲出风景、名胜的特点

(4)讲出对家乡的热爱,为家乡感到自豪的感情

听话要求:

(1)认真听

(2)可以随时向导游提问

三、尝试联系,合作交流

1、学生自由准备,列出说话提纲

2、四人小组交流

3、推选优秀的同学上台介绍,其他同学认真听

4、其他同学提问或补充

5、互相评议

四、评选结果,总结情况

五、板书要求:

见“要求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