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40352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第八周教案.docx

语文第八周教案

十木兰诗(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2.借助注释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

3.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这首民歌。

【重点难点】

文言词汇积累;理清故事情节。

【知识链接】

1.作家。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祖籍太原,编有《乐府诗集》等。

2.作品。

《木兰诗》出自《乐府诗集》。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祖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满怀激情地记叙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

【导学过程】

1、自主学习。

(一)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

理解大意。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可汗()()鞍鞯()()燕山()辔头()戎机()胡骑()金柝()朔气()红妆()战袍()唧()机杼()倩()溅()啾()姊()云鬓()著()霍霍()()

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二)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大意。

1.疏通文意

(1)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问女何所忆(     )愿为市鞍马(    )北市买长鞭(    )胡骑(   )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著我旧时裳(     )安能辨我是雄雌(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合作交流。

1.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理清故事情节。

(1)用4——8字概括每节大意.

第一、二节:

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节:

                  ; 

第四节:

十年征战生活; 

第五节:

                  ; 

第六节:

                  ; 

第七节:

比喻作结,解答奥密。

 

3.《木兰诗》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

全诗可分为几部分?

各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从《木兰诗》中找出表现木兰作为女孩子的生活和感情的语句。

四、背诵课文。

五、积累。

1.文言词语积累。

如:

通假字对镜帖花黄    帖:

tiē 贴,贴上。

火伴皆惊忙    火:

huǒ 伙,伙伴。

实词

旦辞爷娘去   旦:

早晨愿为市鞍马   市:

东市买骏马   市:

市场木兰当户织   当:

对着

关山度若飞   度:

过赏赐百千强   强:

有余

2.按要求默写。

(1)《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                       

(3)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家人喜迎木兰归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比喻的修辞赞颂木兰机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反思】

十木兰诗(二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能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重点难点】

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作用;感受北朝乐府民歌语言精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特点。

1、合作探究。

1.本诗写木兰从军的全过程,全诗共写了几件事?

哪些详?

哪些略?

这样的详略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

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5.“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表现出木兰的什么精神品质?

 

6.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7.学习完课文木兰给你怎样的印象?

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2、精读精练。

阅读诗歌第六节,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三、课外阅读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少习射(少年时)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D.易男装(穿)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皆次当行()数()建奇功

3.区别一词多义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6.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

四、拓展迁移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

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总结反思】

 

一五孙权劝学(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4.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知识链接】

《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

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十九年。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史上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比美。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导学过程】

(一)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卿今当涂掌事()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6.及鲁肃过寻阳()()

7.卿今者才略()8.非复吴下阿蒙()

9.即更刮目相待()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二)解释人称的用法。

1.卿今当涂掌事()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非复吴下阿蒙()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查词典解释画线的字。

1.但当涉猎()2.见往事耳()3.孰若孤()

4.蒙乃始就学()5.士别三日()6.肃遂拜蒙母()

(四)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A.把B.被C.用

2.即更刮目相待()A.立即B.就是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A.于是B.却C.只,仅仅

4.结友而别()A.并且B.但是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五)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

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

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

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

二、合作探究

1.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2.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目标3)

5.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目标3)

三、精读精练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

①谓:

②若:

③益:

④遂:

2.释句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释: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释:

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①孙权:

②吕蒙:

③鲁肃:

4.用原文回答

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四、拓展提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任末好学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

“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

临终诫曰: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负:

②题:

  ③易:

④终: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依林木之下(有时)B.以记其事(书上的)

C.更以静衣易之(指任末)D.虽死犹存(还,仍然)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并用“/”划出第②句的朗读节奏。

  ①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译为:

_______________

  ②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译为:

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直线的句子具体表现了任末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5.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

  6.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总结反思】

二十口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2.正确朗读翻译全文,重点理解表示时间的词语;3.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其作用;4.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其作用。

【知识链接】

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赤岭后畲(现驷岭村)。

他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举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中进士,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山西左参政道。

他小时家境清贫,长大后心高志远。

其博学善文,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湖舫集》、《过渡诗集》、《回雁草》、《口技》等,其中《口技》至今仍为初中语文课文。

《荔枝话》是一篇记述荔枝的科技小品文,不仅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农业经济方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他的这些著作都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

口技是民间的表演技艺,是杂技的一种。

古代的口技实际上只是一种仿声艺术。

表演者用口摹仿各种声音,能使听的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之一。

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后边,俗称“隔壁戏”。

且其中还有腹语术。

运用嘴、舌、喉、鼻、等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如火车声、鸟鸣声等,表演时配合动作,可加强真实感。

一、自主学习

(一)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的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本文的作者是朝的。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屏障()呓语()齁声()曳屋许许声()()几欲先走()

(三)解释加点的词。

京中有善口技者()施八尺屏障()众妙毕备()会宾客大宴()

众宾团坐()夫叱大儿声()宾客意少舒()虽人有百手()妇抚儿乳()奋袖出臂()但闻屏障()其夫呓语()

(四)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词性。

1.众妙毕备以为妙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宾客意少舒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坐寂然坐屏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手有百指指其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既而俄而少顷一时未几)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儿醒,大啼。

3.当是时,妇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齐发,众妙毕备。

4.()夫齁声起,妇拍儿变渐拍渐止。

5.()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六、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二、合作探究

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2.文中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极其简单的道具,其用意是什么?

3.全文是如何以“善”字统领全文的?

七、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

1.《口技》一文中“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毕业典礼B.毕生精力C.丑态毕露

2.“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莫名其妙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

3.第一段写什么内容?

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

4.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

5.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

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6.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原文填空:

⑴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

⑵文中写口技表演的以假乱真、惊慌欲逃的语句:

⑶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侧面烘托口技人表演技艺高的句子是什么(写出两句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第二自然段写品技表演的顺序是、、、

⑹写听众情绪随着表演而起伏变化的句子是

⑺真切地说明拍儿声由小到大的句子是

⑻写宾客如亲临火灾现场的句子是

【总结反思】

 

二十口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4.通过想象,关键抓住口技表演的艺术构思,深入思考,体会文章的精彩片断。

【重点难点】

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会宾客大宴……释: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释:

3.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释:

4.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释:

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释:

6.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臂出袖,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释:

二、合作探究

1.思考:

①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

②“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说明了什么?

2.注意掌握第一段中重点词句。

3.文章的第2、3、4这三个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

(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

第二个场景:

第三个场景:

(2)作者按什么顺序描摹的?

描摹了哪些声音?

4.这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其他方面吗?

如果有,请一一找出来。

三、精读精练

课内语段阅读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给加点字注音

犬吠____几欲先走____

2.释词

间____奋____

俄而____战战____

3.理解填空

文段中描写火烧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众人灭火之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这两类声音是同时发出的,从文中“____”一词可以看出。

4.“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离席”与“几欲先走”为什么不矛盾?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

6.用“‖”划分层次,并说明理由。

四、拓展提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煞是奇怪:

只是两片顽铁,到她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

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

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

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生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

哪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

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

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

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

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她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无坞春晓,好鸟乱鸣。

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为是。

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1.指出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唱了十数句之后,……不禁暗暗叫绝。

()

②满园子里便……都听得见。

()

2.找出文段中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生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这句话是怎样写声音的?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初看傲来峰……愈险愈奇!

”这句话是怎样描绘声音的?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本文和《口技》描绘声音的手法有什么相同点?

 

【总结反思】

三十狼(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比较流利地熟练地朗读课文

2.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3.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4.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重点难点】

1.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2.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知识链接】

简介作者及作品: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是短篇小说集。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

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缀行___大窘___苫蔽成丘___弛担___

目似瞑___意暇甚___尻尾___假寐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

(1)自后断其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