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考测验考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609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考测验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考测验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考测验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考测验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考测验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考测验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考测验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考测验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考测验考试.docx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考测验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考测验考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考测验考试.docx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考测验考试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考测验考试

 

 

————————————————————————————————作者:

————————————————————————————————日期: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考试题姓名:

学号:

班级:

题型

填空

单选

简答

计算

设计

得分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基础科学。

2、物理课程资源,是指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用于实现(课程目标)

的各种条件。

3、教学方法是指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

4、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应该从基本仪器的使用、(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故障的排出、三个方面着手

5、物理概念不同于人们在生活经验中形成的日常概念,它是观察、(实验)与(科学思维)的产物,它具有确定的(内涵)与(外延)。

6、物理规律是通过(科学探究)过程而得出的,用于物理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述,具有(近似性)、(局限性)。

7、练习教学必须统筹安排,要有计划性(目的性)和连贯性。

8、物理复习教学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9、物理实践活动教学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物理教学形式,是在教师引导下有学生自主进行的(实践性)物理学习活动。

10、教师备课是一份十分细致的工作,具体可概括为(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遵循原则不包括(A)。

A、实用性B、时代性C、基础性D、选择性

2、科学的推理按照思维过程的不同可分为归纳推理、(D)类比推理。

A、过程推理B、完全推理C、数学推理D、演绎推理

3、新课程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室课程资源,以下(A)不属于实验室课程资源。

A、教学设计及教案B、实验器材与试验资料

C、光学投影媒体与影视录像D、实物模型与挂图

4、以下原则中不属于中学物理教学原则的是(C)

A、科学性原则B、生动直观性原则

C、形象性原则D、启发积极思维原则

5、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讲授法、实验法(B)基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A、说话法B、探索发现法C、总结法D、推理法

6、建立物理概念的主要策略不包括(C)。

A、认知冲突策略B、发展学生原有认识的策略

C、活化概念策略D、概念形成策略

7、物理规律教学的基本环节不包括(A)。

A、总结归纳,发现问题B、创设情境,形成问题

C、实施探究,促进建构D、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8、拓展性物理练习的形式不包括(D)。

A、情景化问题联系B、评价性问题联系

C、实践性问题联系D、实验设计联系

9、物理复习教学的基本方法具体分为系统归纳复习法和(C)对比联想复习法。

A、讨论复习法B、阅读复习法

C、实验复习法D、针对复习法

10、常用的收集评价证据的方法不包括(D)。

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验法D、过程法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15分)

1、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实验的主要作用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2、常见的物理练习形式有哪几种?

 

3、详述物理复习的方式及教学要点?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1.如图2—7所示,AO是质量为m的均匀细杆,可绕O轴在竖直平面内自动转动。

细杆上的P点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圆柱体接触,圆柱体靠在竖直的挡板上而保持平衡,已知杆的倾角为θ,AP长度是杆长的

,各处的摩擦都不计,则挡板对圆柱体的作用力多大?

(提示:

用中学物理新课程中的隔离法解答)

 

2、质点由A向B做直线运动,A、B间的距离为L,已知质点在A点的速度为v0,加速度为a,如果将L分成相等的n段,质点每通过

的距离加速度均增加

,求质点到达B时的速度。

(提示:

用中学物理新课程中的等效法解答)

 

3、如图11—8所示,电源ε=12.0V,内电阻r=0.6Ω,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R0(R0=2.4Ω)串联,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适当位置时,滑动变阻器的发热功率为9.0W,求这时滑动变阻器aP部分的阻值Rx(提示:

用中学物理新课程中的作图法解答)

 

五、设计题(任选一题,共计15分)

1、如果你去应聘教师时,面试环节抽到了《简谐运动》说课一题,为了使你表现的很好而顺利通过,你将从哪几方面进行说课?

 

2、如果一个非师范类的同学问你教学设计与教案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你将会从哪几个方面更形象更全面的解释给他。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考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基本结构相互作用2、课程目标3、途径手段

4、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5、实验科学思维内涵外延

6、科学探究近似性局限性7、目的性8、巩固知识培养情感9、学生活动实践性10、备内容备教法

二、项选择题

1、A2、D3、A4、C5、B6、C7、A8、D9、C10D

三、简答题

1、答:

物理实验的作用重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情感。

2、答:

常见的物理练习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判断选择联系。

(2)思考问题联系。

(3)实验设计联系。

(4)推理论证联系。

(5)计算问题联系。

3、答:

物理复习的方式及教学要点有

(1)平时复习,平时复习是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随时进行的复习,如引入新课的复习,巩固新课的随堂练习,课后练习。

(2)阶段复习,阶段复习是在教学一定阶段后进行比较系统的复习包括整章复习,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及总复习。

四、计算题

1、解析:

求圆柱体对杆的支持力可用隔离法,用力矩平衡求解。

求挡板对圆柱体的作用力可隔离圆柱体,用共点力的平衡来解。

 

以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2—7甲所示,根据力矩平衡条件:

mg

cosθ=F

l,解得:

F=

mgcosθ。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杆对圆柱体的作用力与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再以圆柱体为研究对象,将力F正交分解,如图2—7—乙,在水平方向有:

mgcosθsinθ=

mgsin2θ即挡板对圆柱体的作用力为

mgsin2θ。

2、解析:

从A到B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由于加速度均匀增加,故此运动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而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不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但若能将此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效代替,则此运动就可以求解。

因加速度随通过的距离均匀增加,则此运动中的平均加速度为:

a平=

=

=

=

由匀变速运动的导出公式得:

2a平L=

解得:

vB=

3、解析: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作aP两端的Uap—I图象,因图上任意一点的Uap与I所对应的矩形面积是外电路电阻Rx的输出功率,从而由已知Rx的功率求出对应的Rx值。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U=ε-Ir得:

Uap=12-(0.6+2.4)I=12-3I,作Uap—I图象如图11—8甲所示,由图可分析找到滑动变阻器的发热功率为9W的A点和B点,所以Rx有两个值:

Rx1=90Ω,Rx1=90Ω

五、设计题

答:

我选择第一次,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详细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和处理

1、主要内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分析2、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及其确立依据3、重点难点确立及其依据

(二)说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1、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用方法

(三)说学法

1、出现障碍及其原因2、指导学生掌握何种学习方法

3、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创设教学环境和条件

(四)说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2、新课的讲解3、知识的应用4、反馈练习5、归纳总结6、布置作业

(五)说效果

1、说“落实”2、说“成败”3、说“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