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经重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6146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经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劳经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劳经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劳经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劳经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劳经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劳经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劳经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劳经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劳经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劳经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劳经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劳经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劳经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劳经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劳经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劳经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经重点.docx

《劳经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经重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劳经重点.docx

劳经重点

导论

1.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确切地说,劳动经济学研究雇主和雇员对工资、价格、利润及雇佣关系的非货币因素(如工作条件)的行为反应。

2.劳动力:

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参加有酬劳动的市场性劳动愿望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第1章劳动力需求

1.劳动力需求:

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2.劳动力需求基本假设:

1>.生产技术假设:

可变/不可变

2>.组织目标假设:

利润最大化/令人满意的利润/投资的合理回收

3>.市场环境的变化:

完全竞争/垄断市场/不完全竞争市

4>.劳动力是否同质:

同质/不同质。

3.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在短期,生产的其他要素固定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

劳动的最初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量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TP、AP、MP三条曲线都是先增后减,第一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第三阶段MP为负值;AP与MP的交点为AP的最大值。

两条曲线相交前,AP<MP;相交后,AP>MP。

当MP=0时,总产量取得极大值。

小结:

一、随着雇佣量的增加,每一位新增加的工人在工作中所能够使用的资本份额越来越小。

二、.在以利润最大化为组织目标的假设基础上,企业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需要追求生产函数的最大化,即在忽略了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增加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量,而资本投入的调整时间长于劳动投入的调整时间。

所以:

在短期的场合,为了实现目标,必须增加劳动的投入量,但是,劳动投入量的增加需要遵循边际生产力递减的规律。

4.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1>.边际收入:

产品边际收入(XMR=ΔR/ΔX)是指随着每一单位生产量的增加,总收入的增加部分。

劳动力边际收入(MR=ΔR/ΔL)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力投入,总收入增加的部分。

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

XMR=P;MR=MP*P.

2>.边际成本

产品边际成本是指每单位产量增加时的总成本的增加部分。

(XMC=ΔC/ΔX)

劳动力边际成本是指每单位劳动力投入增加使总成本增加的部分。

(MC=ΔC/ΔL)

竞争劳动力市场下:

XMC=W/MP;MC=W.

总结:

企业获得最大利润时的劳动力的数量由劳动力边际产品收入等于劳动力边际成本的临界点决定。

即MR=MC=MP*P=WXMR=P

5.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行为:

假设改变:

在长期劳动力需求中,资本成为可变的生产要素。

在产量决定后,企业可以在资本和劳动的比例构成上做出调整,选择不同的生产方法。

总结: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原则等价于企业生产均衡的条件:

W/r=MPL/MPK

长期需求曲线就是价格变化后所有可能的均衡点的连线。

当工资率提高时,长期与短期相比,劳动力需求下降得更多;反之,工资率下降时,长期与短期相比,劳动力需求增加得越多.即长期劳动力需求比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大.。

(一)企业长期生产方法的选择

(1)等产量线:

是生产方法分析的一种抽象方法,当产量不同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不同时,众多不同的等产量线形成等产量面。

等产量线特点:

Qa=Qb,Q1

MRTS=|-dK/dL|=MPL/MPK

(2)等成本线:

构成总成本的劳动与资本的不同组合称为等成本线。

C=Lw+Kr,K=C0/r-w/r*L,L=C0/w-r/w*K

工资、资本价格、成本的相对水平在等成本曲线的决定中起决定作用。

等成本线上任何一点表示劳动和资本投入组合的成本都是相同的。

6.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工资的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两种情况,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工资的上升。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种效应,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

替代效应:

指由于工资上升而导致的资本对劳动的替代。

取决于:

等产量曲线的曲率反比;资本的供给价格弹性正比。

规模效应:

指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即生产规模缩小),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

取决于:

工资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生产函数的生产技术。

7.劳动力需求弹性类型(区分即可):

看图说话

类型: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完全无弹性。

(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弹性较小,或无弹性。

(3)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弹性较大,有弹性。

(4)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单位弹性。

(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完全有弹性。

8.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

(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

这些法则说明,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

一、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

二、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

三、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

四、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一),要素替代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短期:

规模效应长期:

替代效应

(技术系数+政策制度)

第一、第二产业需谨慎提升工资

(二)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产品的竞争程度:

经济危机造成东莞代加工厂关门

行业弹性小于单个企业:

地板、壁纸

(三)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大型机械VS小型设备

(四)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第三产业:

解决就业VS保障利益

我国的出口型企业:

短期利润VS长期生存

9.政府的特殊政策与劳动力需求:

(书P36)

一、对特定社会群体采取特殊就业促进政策的经济效果。

二、对特定劳动者的工资补贴的经济效果。

第2章劳动力供给

1.劳动力供给:

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2.劳动力参与率假说:

附加性劳动力参与率假说和

悲观性劳动力参与率假说

1>.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

2>.假设条件:

劳动力被划分为一级(成年男性)和二级(中年妇女);一级劳动力的劳参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灵敏的反应性,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存在着较灵敏的反应性。

3>.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

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的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

因此,二级劳动力的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

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4>.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作为失业者。

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关系:

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统计研究证明,在经济衰退时期,附加性劳动力效应与悲观性劳动力效应同时存在,由于两种效应作用方向相反,所以在经济周期种,劳动力参与率表现为不同的波动情况。

但大多数情况下,悲观性劳动力效应更强一些。

由此可见,二级劳动力是影响经济周期中劳动率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

3.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移动)

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在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4.主体均衡:

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闲暇与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

5.主体均衡实现的过程:

书上68页

寻找均衡点,确定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数量。

均衡条件:

在上图中:

Ui为选择主体的闲暇—收入的无差异曲线,HY为预算约束线。

U2与HY相切于a点,.无差异曲线在点a的斜率等于收入约束线的斜率,所以是工资率等于边际替代率W=MRS

收入约束线的斜率是个人放弃余暇从事劳动从而获得收入的比率即工资率。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余暇替代劳动收入的边际替代率。

6.收入效应: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使闲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对劳动供给负向影响

替代效应:

是指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闲暇替代劳动收入的比率)的改变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工资率提高,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闲暇减少。

对劳动供给正向影响。

作用原理下劳动。

书上70页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小结

①.收入效应对劳动供给具有负向影响,收入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同时发生平

②替代效应对劳动供给具有正向影响,收入约束线发生移动,无差异曲线保持不变。

③工资率的提高对主体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最终取决于主体的余暇-收入偏好。

在劳动率参与决策中替代效应占优势,在有一定收入基础上,收入效应越明显。

第3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割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1.凯恩斯失业均衡的含义:

书上86页

失业均衡的出现说明;

(1)一般均衡不是唯一的,古典均衡只是一个特例,更一般的均衡是像失业这种均衡。

充分就业是诸多均衡点中的一个。

(2)失业均衡不满足变量相等的要求,但是在给定的工资刚性、预期资本效率、利率陷阱等条件下,一定的失业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商品市场和资金市场是较低水平的均衡,是符合个人行为最优的要求的。

均衡、非均衡的原因及规律:

2.劳动力供求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结果(工资水平,就业量)书上90页

1>劳动力供给(S)变动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供给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减少。

2>劳动力需求(D)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

3>劳动力供求双方同时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均衡的破坏可能是供给和需求同时变化造成的,供求双方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而且变化的幅度也可能不同。

3.收敛型蛛网(变化过程,假设前提,结果)。

书上94页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

(一)基本假设

1>、假定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本期,以t表示;执行或实现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下期,以t+1表示。

在t与t+1期间,已经形成的劳动力供给决策不变。

2>假设本期的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资率,分别以Dt和Wt表示本期的需求量和本期的工资率,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Wt=f(Dt)

(1)

3>假设本期的工资率(Wt)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以St+1表示,即本期的工资率Wt为自变量,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St+1为因变量。

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St+1=f(Wt)

(2)

公式

(1)和公式

(2)是动态均衡分析的基础。

Dt推Wt推St+1

(二)基本模型;备注:

为便于分析,假定ED=1

模型一:

ES

模型二:

ES>ED

模型三:

ES=ED

(一)假设前提:

劳动力需求弹性不变,弹性为1。

(二)变化过程

:

第一阶段:

就业量为L1,L1小于均衡就业量Le,劳动需求价格W=W1,W1高于均衡工资率We。

根据W1的工资率决定下期的劳动供给量St+1=L2,即W1=f(L1),St+1=L2=f(W1)。

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在第一阶段以W1的工资率决定劳动力供给决策的供给者执行或实现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期,由于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需求,他们只能说以W2的工资率实现就业,显然W2

第三阶段:

就业量为L2,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为W2,W2

第四阶段:

这个阶段是在第三阶段以W2决定劳动力供给量的人们实现其决策的时期,在此种水平的工资率下,劳动力需求大于劳动力供给,他们能以W3的工资率实现就业,显然W3>We,L3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构成一个本期和下期的循环周期,由于本期工资水平高于均衡工资,就业量低于均衡水平,造成下期劳动力供给增加,工资率降低的波动。

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又构成一个本期和下期的循环周期,由于本期工资水平低于均衡工资率,就业量高于均衡水平,造成下期劳动力供给减少,工资率增加波动。

(三)结果:

在这样的循环变动中,工资率的波动与就业的波动逐渐趋近于均衡点,最终趋向于均衡工资率We和均衡就业量Le。

4.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古典均衡:

古典经济学:

对立的力量即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在量上处于均等状态,即变量均等;决定供求的任何一种力量这时不具有改变现状的动机或能力,即行为最优。

凯恩斯失业均衡:

改变自己,阻碍了价格机制作用的发挥。

自愿失业:

由于工资刚性或有关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使工资率不能随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自由变化。

非自愿失业:

由于产品需求变化导致需求方需求数量调整,对劳动力供给造成数量限制引发的失业。

3.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一)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同质劳动力获得同样工资

(三)充分就业

4.为什么说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非均衡市场?

书上101

(1)凯恩斯失业均衡原因;

(2)瓦尔拉非均衡理论;

(3)自愿与非自愿失业;

(4)劳动力的短期和过剩;

(5)非经济性原因。

5.劳动力市场是典型的非均衡市场的基本原因:

(1)工资刚性,价格机制失灵;

(2)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

(3)劳动力供给除受工资调节外还受个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调节;

(4)信息不足;

(5)过度选择;

(6)制度和政策因素。

第4章劳动时间

1.从劳动供给者的立场看劳动时间:

书上118页

小结:

由于准固定成本(如上下班的时间和成本)的存在,劳动者一般不会选择超短工作时间。

如图所示,由于准固定成本IA的存在,劳动者的收入约束线为IABC,所以会选择比h0更长的劳动时间。

这是对已有供给决策原则的补充。

2.从劳动需求者的立场看劳动时间:

小结:

在企业劳动者人数一定的前提下,最佳的劳动时间长度确定依据:

W=ME(指边际效率)

工资率应控制在平均效率之内。

即W

第6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

1.亚当斯密的工资理论(劳动价格论):

工资确定:

工资按照需求围绕自然价格浮动;

工资增长:

国家财富增长速度;

工资差别:

职业性质和政策原因。

2.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

工资是由投入的最后一个劳动单位所产生的边际产量决定的。

雇主雇用最后那个工人所增加的产量等于付给工人的工资。

四个假设前提:

市场均是完全的自由竞争;每种生产资源的数量假定都是已知的,且顾客爱好或者工艺的状态都没有发生变化;资本数量固定;假定工人具有同等效率没有专业分工。

3.影响工资水平变动的因素:

宏观工资水平变动因素

工资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统计范围内劳动者平均工资的数额。

1>.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工资总额=GDP×分配率

2>社会劳动生产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代表国家或地区创造财富的能力,是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与消费资料的使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供给量密切相关。

3>.国民收入分配比例

恰当确定国民说入的两部分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以及两者的合理使用。

4>.可供分配的个人消费品

产品市场环境

5>.就业规模

安排劳动就业时必须兼顾解决失业问题和劳动生产两个方面;在新增工资经济中,正确安排用于新增劳动者和原有劳动者的工资基金的比例。

2000万/年

6>.人口增长状况

人口增长状况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有影响;对消费基金的使用有影响。

微观工资水平变动因素

(一)企业外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1>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影响

2>政府对企业工资水平调控的影响

(1)“两个低于”的宏观调控决策

“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应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税利为主)的增长幅度;员工实际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应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净产值劳产率为主)的增长幅度”

(2)最低工资制度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

3>物价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

4>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

5>行业工资水平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

(二)企业内部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1>劳动差别因素

(1)岗位

(2)个体劳动差别

2>分配形式:

计时工资低于计件工资

3>企业经济效益

4.补偿性工资差异理论:

一、概念

由于劳动者希望避开令人不愉快的或者危险的工作环境的愿望,会促使提供这种工作条件的雇主支付比正常工作条件下更高的工资,两种工作环境都会得到足量的劳动力供给。

(工作岗位不会因为工资落差而造成供给失衡,都会得到充足的劳动力供给。

二、补偿性工资差别的作用

1劳动力配置(亚当·斯密的观点)

2对劳动者的补偿

三、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的假设基础

1效用最大化追求

2劳动者信息的获得

3劳动者流动;具体补偿性工资额度的验证没有统一标准

第7章工资差别与收入分配

1.职业间工资差别(掌握类别归属即可):

工资差别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状况,此外,劳动者的个人因素和职业的劳动特点等,也会对工资差别产生重大影响。

基本类型

类型一:

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

类型二:

风险补偿性工资差别

类型三:

人力资本补偿性工资差别

2.工资收入不均等程度加剧的原因(掌握关键要点即可):

1>、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带动工资与就业量的增加

主要观点:

技术变革增加了高技能劳动者与非常规体力劳动者的需求数量,减少了事务性工作者的需求数量。

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教育收益率上升的原因。

2>、制度的因素

工会的衰落与名义工资的上升解释了教育收益率上升的部分原因。

靠能力不靠组织

3>、国际贸易因素

国际贸易的发展增加了对熟练工作者的要求,降低了对非熟练工作者的要求。

3.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知道用其衡量就行)书上209页

工资与收入差别程度的度量;

1、洛伦茨曲线

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a/(a+b)

第8章就业与失业

1.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

解决非自愿失业

(一)凯恩斯观点:

1>.存在非自愿失业;工资下降雇佣量会上升?

2>.非自愿失业不能通过削减货币工资来解决;

工资下降,物价下降,工资不变,L需求不增

3>.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

考虑价格情况下的需求

(二)增加有效需求的对策(建议重点背):

1>.摒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政府干预;

2>.放弃节约原则,鼓励消费;

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拉动消费)

3>.实施增加政府开支、发行公债,赤字财政和温和的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加有限需求,应对经济危机,达到并保持充分就业。

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拉动投资)

4>.应该采用增加投资与提高消费“双管齐下”的方法刺激需求,在消费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应主要实行“投资社会化”,由国家总揽投资。

2.结构性失业:

由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起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

特点:

①具有明显的群体性

东北、4050、农民工

1失业周期较长

原因:

(1)经济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变化不匹配;

农业工业化、工业创新化、服务业遍地开花

对策:

努力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

(2)求职者与工作空缺地理位置不匹配;

信息不对称+流动成本高

对策:

信息高速公路、集体人口搬迁、区域政策倾斜

第9章人力资本投资

1.人力资本的含义:

人力资本是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式,表现为能为任何人带来永久性经济收入的能力和知识等。

2.教育投资分析:

书上259页

教育投资净现值

如果NPV>0,教育投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如果NPV=0,接受大学教育没有十分必要;

如果NPV<0,接受大学教育是不经济的,应该立即就业。

个人教育投资分析结论:

(1)其他条件相同,投资后的收入增量越多,那么一项教育投资的净现值就越可能为正,即投资具有经济合理性。

(2)其他条件相同,接受教育的成本越低,就会有越多的人愿意接受教育。

(3)其他条件相同,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愿意投资于大学教育的人就会越多。

3.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一般培训分析;特殊培训分析):

一般培训分析

含义:

指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对其所属企业以外的组织同样具有适用性,即接受一般培训的员工可以借此去其他企业谋职,并获得较高的工资。

结论:

员工在培训期间的边际劳动产品价值低于未接受培训的员工的边际劳动产品价值,而培训以后,情况相反;如果工资率低于边际劳动产品价值,员工可能在接受完培训后就流向其他企业。

在员工为企业服务的年限内,只有当其接受培训的净现值大于零时,他才会接受培训。

特殊培训分析

含义:

指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只对培训的企业样具有适用性,或者能使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提高的更多。

结论:

员工在受过特殊培训后的辞职率要低,一方面是因为承担了部分培训成本,还因为特殊培训的价值不被其他企业所承认。

同样企业也不愿意解雇受过特殊培训的员工,他们的离去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秩序,还需要花费新的成本招聘新的员工。

第10章劳动力市场中的歧视

1.歧视的概念:

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是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精力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2.歧视的分类(劳动力市场前歧视,劳动力市场后歧视):

后市场歧视:

工资收入歧视;就业歧视;

职业歧视

前市场歧视:

人力资本投资歧视

3.个人偏见歧视理论(知道类别归属即可):

①雇主偏见

②雇员偏见

③顾客歧视

4.差额法(了解);

收入歧视的测定方法:

差额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