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6305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8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优秀教案

◎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

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

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记叙了儿童的生活。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如何称大象的故事;《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在画被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一封信》记叙了露西想念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妈妈睡了》里的妈妈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睡着了,孩子觉得熟睡的妈妈很美丽。

字词句

◎认识66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会写32个词语。

◎能正确辨析与运用同音字。

◎了解“弹钢琴”等词组的结构特点。

◎学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学习制作积累卡,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词句,初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阅读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试着讲讲故事。

◎能针对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背诵积累古诗《小儿垂钓》。

◎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口头表达

◎选择自己的一件手工作品,能按照顺序介绍制作的过程。

◎认真聆听别人的介绍,能够边听边记住主要信息。

书面表达

◎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

学习“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

1.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之一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本单元课文中有许多人物对话,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人物的语言:

◎关注人物的情感变化。

◎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生活体验,体会人物的心情。

◎通过分角色朗读进行比较和感悟。

内容

曹冲称象

玲玲的画

一封信

妈妈睡了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三

合计

课时

2

2

2

2

1

3

12

4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学习第4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人文主题

通过对比官员们和曹冲称象的方法,激发学生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知道曹冲称象的过程和办法好在哪里。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重难点相关课件、一杆带有秤砣的秤的实物。

课时安排

两课时

预习要求

1.按要求完成重难点本课预习卡的内容。

2.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标出自然段序号。

课时目标

1.认识“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11个生字,会写“底、称、秤、杆、柱”5个字,会写“一同、柱子、一边、到底、秤杆、力气”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比,体会“到底”这一词语表达的意思。

读懂官员们称象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插图,引发思考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观察:

这个小孩叫曹冲,七岁。

观察大象和曹冲,你有什么发现?

过渡:

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曹冲却只是七岁的小孩儿。

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曹冲称象》,看看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出这个庞然大物的重量的。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中七岁孩童和庞然大物大象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事件“称象”,引发学生对“怎么称”的思考。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认识“曹、称”两个生字。

(1)用手指课题中的“曹”字,提问:

你身边有姓“曹”的人吗?

你是否在同学或其他人的名字中见过这个字?

(2)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称”,请学生仔细观察,再范写“称”字。

提醒:

注意左窄右宽,右边“尔”的撇和点要穿插到左边的禾木旁中。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发现书写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展评。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称象过程

1.过渡: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你们见过称大象吗?

快去读读课文,看看曹冲是怎么称大象的。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要读准生字的读音。

2.指名读课文。

注意纠正“得、杆、秤”等字的读音,指导学生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这句话比较长,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3.启发思考:

课文一共写了几种称象的办法?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总结:

一共两种办法,官员们想的办法和曹冲想的办法。

4.提问:

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官员们称象的办法?

哪个自然段写了曹冲称象的办法?

三、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大象的样子

1.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2.请学生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3.出示生字卡片“员、根、柱、议、论、重”,贴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交流:

(1)你见过哪个生字?

在哪儿见过?

(2)哪个字不认识?

提出来,请大家帮助你记住它。

预设1:

学生提到“柱”字时,教师课件出示柱子的图片,讲解:

我国古代的柱子多数是木头制造的,所以是木字旁。

①课件出示大象图片,提问:

文中写大象腿“像四根柱子”,和柱子的图片比一比,你有什么感受?

②课件出示“四根柱子 ____根____”,引导交流:

你还可以这样说一说吗?

③引导观察:

观察图片中大象的样子,想一想:

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其他部位长得像什么呢?

引导交流:

文中写大象“身子像一堵墙”,观察教室里的墙,比一比,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

这头大象确实长得又高又大!

这句话写得非常生动形象,大象仿佛就在眼前一样。

预设2:

学生提到“议论”时,课件出示句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①引导交流:

仔细观察“议论”这个词,猜猜这个词的意思和什么有关。

②提问:

联系上下文,你认为“议论”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呢?

4.课件出示句子: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1)提问:

联系课文,说一说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

(2)拓展:

用“到底”这个词语说一句话,表达想进一步追究的意思。

设计意图:

识字与学文相结合,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识记,把字的音形义紧紧结合在一起,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体现了随文识字的规律,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优化了识字效果。

四、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官员们想的办法

1.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官员们想的称象办法。

2.指名读官员们的话。

(1)课件出示句子:

有的说:

“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①引导交流:

你见过秤吗?

②出示一杆秤的实物。

讲解:

这就是一杆秤,“杆”是个量词,比如可以说“一杆枪”。

“秤”是称物体重量的器具。

课件出示图片,提问:

你在哪里见过这些秤?

③学生观察一杆秤的实物。

提问:

官员们提到的秤应该是这样的,你知道哪个是“秤杆”,哪个是“秤砣”吗?

④引导实操:

请一名同学亲自动手称一称这本书的重量,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他是怎样称这本书的,然后说一说。

设计意图:

理解官员们用大秤称象的办法,是一个难点,也是比较两种称象办法的前提。

本课采用“实物观察——现场操作——梳理过程”的思路,帮助学生明白用大秤称象的过程,弄明白这一点,也便读懂了另一个官员的反问,读懂了曹操的“直摇头”,为感受曹冲的聪明做好铺垫。

全课重视请学生讲发现谈想法,旨在能对应单元学习重难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点拨:

用这种办法称书的重量,先要把书放在秤盘上,然后把秤提起来,移动秤杆上的秤砣,直到恰好到达平衡的位置,看砣绳所对应的秤杆上的读数,就知道这本书有多重了。

如果用这样的秤称大象,“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再把大象赶到大秤上,最后把大秤提起来称重量。

你认为这种办法可行吗?

(2)课件出示句子:

有的说:

“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提问:

你同意官员的说法吗?

(学生回答)所以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是什么意思?

你可以换个词说说吗?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指导朗读:

这段话既是问句又是长句,在读好停顿的基础上,还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要上扬,最后一句要读出曹操很不满意的语气。

教师相机范读。

五、观察交流,练写“底、秤、杆、柱”

1.教师指导“底”字的书写。

(1)出示“底”字,请学生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发现。

教师示范书写并提醒:

“氐”的一横收笔在横中线上,向右上略倾斜。

斜钩要舒展,与左边的撇平衡。

(2)学生试写一个,观察比较,再写一个。

2.学生自主练写“秤、杆、柱”3个字。

(1)请学生观察这3个字,交流发现:

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右宽,左边偏旁书写的时候最后一笔都要变形,此外“杆、柱”都是木字旁。

3个字右半部分书写要点:

“平、干”的长竖都要比左边木字旁的竖略低;“主”的最后一笔长横穿插到木字旁右下方。

(2)学生描红一个,观察比较,再写两个。

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订正重难点本课预习卡,互相听写本课重难点词语。

2.朗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认识“线、止、量”3个生字,会写“做、岁、站、船、然”5个字,会写“出来、船身、石头、地方、果然”5个词语。

2.学习第4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通过对比,体会“才”这一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回顾课文内容

1.出示上节课学习的11个生字的卡片,请学生认读。

(也可以将本课学习的“线、止、量”3个生字的卡片一并出示,了解学生是否认识)

2.教师有意将“重”字放在最后,过渡:

是啊,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4自然段,详细地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二、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1.学生读句子,说动作。

(1)学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

(2)让学生画出写曹冲称象办法的句子,数数一共有几句话。

(3)指名读第1句。

提问这句话有几个动作。

(板书:

赶、画)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提问:

观察图片,你知道船舷在哪里吗?

(4)指名读第2句。

提问,这句话有几个动作?

(板书:

赶、装)

引导思考:

课文中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

教师讲解:

“止”是一个象形字,本义是“脚”,你看甲骨文的“止”多像一只脚啊!

后来演变成金文形体(手指第二个),又变成小篆形体(手指第三个),最后变成楷书的写法。

“止”的本义是“脚”,后来演变为表示“停止”的意思。

(5)指名读第3句。

提问:

这句话有几个动作?

(板书:

称)

2.学生理清曹冲称象的顺序,说词语。

(1)熟读曹冲的方法,给课后习题第二题内容排序。

小组汇报。

教师相机板书:

赶象上船;在船舷上做记号;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称石头的重量。

(2)启发思考:

可以用哪些表示顺序的词语将这几句话连在一起呢?

找一找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3)交流:

你还能说出其他像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语吗?

预设:

先、接着……

3.学生看操作,说过程。

(1)引导质疑:

读一读曹冲的称象办法,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预设:

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呢?

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教师拿出装有水的玻璃缸、小木船、玩具象(或有一定重量的东西)、小石块、秤等实物,亲手操作。

①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有水的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

②“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③把“大象”拿出,往“船”上装小石块,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设计意图:

曹冲称象的办法是教学重难点,表面看似清晰简单,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

所以此环节设计了让学生“读句子,说动作——排顺序,说词语——看操作,说过程”的学习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明晰和理解。

尤其给学生提问质疑的机会,并采用现场实验的办法,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这一办法背后的思维转化和科学知识,深刻感受到曹冲的才智过人。

④称一称“船”上石头的重量。

小结:

在船舷上画线,是因为要知道大象使船下沉到哪里。

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是要让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一样,深度一样说明重量一样。

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大象的重量了。

大象又高又大,古代又没有像现代这么先进的科学技术,曹冲的办法确实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现在,你们明白曹冲的办法了吗?

这里面还包含着许多知识呢。

(2)课件出示:

课文中提到两种称象的办法。

一个是官员们的办法,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杆称,用这杆秤称象。

另一个是曹冲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任务:

谁能按照步骤把曹冲称象的过程说一说?

同桌之间互相练习,注意用好“再、然后”等词语,让表达更有序。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

要求: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一评他说得怎么样。

三、对比两种称象的办法,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1.学生齐读第5自然段。

(1)指导朗读:

“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果然”这个词表示事情结果果真如曹冲所料,所以读这句话要带着对曹冲佩服的语气,谁来试一试?

(2)出示字卡“重”和“量”,交流:

这是词语——“重量”,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重量?

2.启发思考,课文里官员们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你觉得哪个办法好?

这个办法好在哪里?

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点拨:

曹冲想到用石头的重量代替大象的重量,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还让大象丝毫无损,大家也要学习曹冲遇到事情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品质。

四、写字写词

1.出示“做、岁、站、船、然”5个字,请学生观察这5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选择一个最想让老师范写的字。

预设1:

“然”字。

提示书写要点:

“然”字的四点,要拉开适当的距离,首尾两点稍大些。

右上“犬”字,最后一点不能忘记。

教师边提示边范写。

预设2:

“做”字。

提示书写要点:

中间的“口”要写得小一些,反文旁的长撇穿插到“口”的下方,捺要舒展。

教师边提示边范写。

2.学生描红一个,观察比较,再写两个。

3.学生迁移书写其他生字。

提示学生注意书写要点:

“岁”上半部分要写得扁一些,下半部分横撇的撇要写得舒展;“站”左边的提要写得短,右下的“口”要写得稍微大一些;“船”左边舟字旁的横要写得短,注意右边不出头,右边的竖弯不带钩。

4.学生描红一个,观察比较,再写两个。

5.练写“出来、船身、石头、地方、果然”5个词语,注意写好“船”和“然”字,并选用其中两三个词语写句子。

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完成重难点本课随堂练。

2.搜集有趣的名人小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为了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先通过看幻灯片了解称象的过程,再换一些连词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使学生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到文字,最后消化为自己的语言。

为了加深学生对称象过程的印象,充分利用学生爱动手、爱观察、爱表现的特点,将演示与读文结合,培养合作探究、实践操作、语言表达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学生的认知,从中受到启发,激起对曹冲的喜爱。

在设计拓展延伸环节方面,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不足之处,在学生认识生字之后,应注意生字的巩固理解,生字与学文应相联系。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围绕“儿童文学”这一主题,精选了四篇广为流传的小故事。

通过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让我们在阅读中充分感受到了童真、童趣,充分体悟了儿童的情感世界。

这易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曹冲称象》一文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故事。

有人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让官员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最后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妙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文意在通过朗读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懂得当一个问题从习惯的角度无法解决时,应换一个角度去寻求办法,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玲玲的画》一文讲的是一个叫玲玲的小姑娘的故事。

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她在爸爸的启发下,将一块墨渍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狗,最终使画更好了。

本文意在告诉我们遇事不慌张,应该多动脑筋,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培养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封信》一文叙述了一位叫露西的小姑娘给她的爸爸写信的经过。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现,还运用了儿童化的口语,使文章鲜活而真实。

《妈妈睡了》一文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所感。

将一幅宁静、温馨的画面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深厚的母子之爱。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做手工”。

通过制作一件手工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而叙述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则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三》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几个内容,通过对字音、字形、词句、文章等的学习,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知识与能力

1.会认59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

2.掌握“朝”“重”“结”“发”等多音字,能区分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3.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在造句、写作中学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并积累有启发性的句子。

2.抓住精彩的关键的词句进行理解、赏析,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

将这些手法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阅读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美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词,正确书写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学会累积和运用。

教学难点

1.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阅读课文,进行专项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其感悟美好的情感。

1.结合法。

以“读”为主,将识字、写字与朗读背诵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正音”“读中悟境”“读中悟情”“读中积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自主学习法。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识字、讨论、质疑、明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

《曹冲称象》2课时

《玲玲的画》2课时

《一封信》2课时

《妈妈睡了》2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语文园地三2课时

4 曹冲称象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用“一边……一边……”造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结合图片和课文内容,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3.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曹冲称象的过程,学习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指导学生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教学难点

1.结合课本中的图片,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步骤,说说他的方法好在哪儿。

2.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优秀品质。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

腿像四根柱,身如一面墙,耳朵像蒲扇,鼻子弯又长。

2.揭示答案:

大象(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3.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

谁能说一说大象长什么样儿?

如果让你称象,你该怎么办?

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七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

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期魏王曹操的儿子。

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曹冲称象》。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曹、柱、重、杆、秤、线”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称、议、论、砍、止、量”这些生字时,可以通过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员、根”这些生字时,可以通过形近字相对比的方法。

形近字对比示例:

员(队员)   圆(团员)

损(损坏)

根(树根)  跟(跟随)

狠(凶狠)  恨(悔恨)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称”的“禾”作部首时,最后一笔变为点。

“柱”的左部捺变为点,“主”三横分布均匀,末横宜长些。

“杆”的左边捺变为点,右边最后一笔略长,且为悬针竖。

“秤”的笔画较多,注意左右迎让。

“岁”的“山”略扁,下面横撇的撇要长于第四画。

“站”左边的“立”最后一横变成提。

易错提示:

“底”第三笔是撇,不能写成竖提。

“做”的右部是“攵”(反文旁),不能写成“夂”(折文旁)。

“船”的右边是“舟”,但横画不出头。

“然”上部的左边不要写成了“夕”。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禾:

称(称一称)——秤(秤杆)——移(移动)

木:

柱(柱子)——杆(一杆秤)——树(树木)

(4)书写练习:

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在文中标出)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明确:

(1)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

(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

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写曹操带官员们去看象,官员们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

写官员们和曹冲各自的称象办法。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

写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本文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

2.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讲了件什么事?

(1)朗读指导:

用平缓的语气来读。

(2)这一自然段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确:

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人物、事物。

时间:

古时候;人物:

曹操和他的儿子、官员们;事物:

大象。

(3)提问:

说说“高兴”的含义。

明确:

“高兴”指愉快而兴奋。

(4)思考问题:

曹操为什么高兴?

他高兴的结果是什么?

明确:

原因:

因为别人送了曹操一头大象,所以他很高兴。

结果:

他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5)词语拓展。

①“高兴”的反义词。

②表示“高兴”的成语。

“高兴”的反义词示例:

生气 悲伤 烦闷 悲痛 痛苦

表示“高兴”的成语示例:

兴高采烈 欢天喜地 眉开眼笑 洋洋得意 乐不可支 喜出望外 眉飞色舞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一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并标出了课文的自然段,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和物。

那么,他们见到大象时会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呢?

我们将在下一节课揭晓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称重 石柱 船底 一杆秤 做事 岁月 站立 然后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七岁曹冲称出大象重量的事。

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弄清楚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2自然段,在学习过程中完成重要词语的理解、运用和拓展,包括近义词和反义词。

(1)朗读指导:

定准高兴的基调,语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

(2)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大象有什么样的特点?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