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7210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贺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西贺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西贺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西贺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西贺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广西贺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广西贺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广西贺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广西贺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广西贺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广西贺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广西贺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广西贺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广西贺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贺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广西贺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贺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贺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docx

广西贺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广西贺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卷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答题结束后,请上交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

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

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

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

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

除此之外。

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

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

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B.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日渐形成它的特色。

C.汉朝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注重三纲五常之教和孝道之教,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和汉代相比趋向衰落,“九品中正”取士制度的影响,造成“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渗透。

2.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所以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朝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和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的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

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

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

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

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

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

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

”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

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

“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

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

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

”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

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

母亲的预感是对的。

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

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

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

我对不起母亲!

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

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

“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

‘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

’”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

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

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

这点我做得很好。

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

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

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

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

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

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

“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

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

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

“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

我父亲是长子。

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

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

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

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

“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

”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

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

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

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

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

母亲说:

“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

当时我十七岁。

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

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

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到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C.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

D.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5.文中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5分)

6.本文是源自作者心扉的声音,夹杂着对自己过去无知的负疚和对母亲感恩似的怀念。

《我只欠母亲》像一面警钟在敲响,给我们深刻的震撼。

请联系自身说说你的感受。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五年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从不足1万公里,延长到2.2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60%以上,“四纵四横”高铁网基本成型,成为了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

五年间,中国铁路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吉隆坡至新加坡高铁、莫斯科至喀山高铁等多个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纵观国内,依靠高速铁路的助力,压缩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区域间的沟通交流,让老百姓感受到了由高科技所为铁路带来的巨大成果,体验到了新时代经济动脉所焕发出的无限活力。

诸如,宝兰高铁的开通运行,穿越陕西关中、甘肃天水、定西等贫困地区,结束了陇中和陇东南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为沿线天水地区的苹果种植户带来了新的机遇。

放眼世界,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深入推进,中国高铁的版图已经扩展到了亚、欧、非、美等五大洲数十个国家。

为世界各国踏上相互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和平共发展之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蒙内铁路的通车运行,圆了肯尼亚的百年梦,更为铺起东非“铁路大动脉”构建了开端工程。

(《中国高铁:

破茧成蝶撩起惊世之舞》2017年6月8日东北新闻网)

材料二:

中国目前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可以挑战任何竞争对手。

目前,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

列车覆盖时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约16亿公里,经验最丰富。

施工成本和效率方面,中国企业更具优势。

据测算,国外企业修建高铁平均成本为每公里0.5亿美元以上,中国只需约一半,且中国企业的工期短,施工效率又是外国企业的一倍以上。

成本低,标准却更高。

安全性能上,中国标准与欧洲标准基本一致,施工标准远高于欧标。

中国企业施工中用到的钢筋、水泥等材料等级和用量都偏高。

中国铁路装备最大的优势,一是性价比高,二是交货能力强。

性价比高,并不是“故意低价换市场”。

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对成本的控制力。

中国铁路的配套产业完整,包括上下游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发达,这是一般国外厂商无法做到的。

中国产品交货及时,工人劳动效率高。

同样一列车,国外制造要18-22个月,我们最多12个月。

(摘编自《2016-2021年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材料三:

台媒称,中国高铁的名号已在世界打响,就连美国加州州长也二度赴华取经;2017年6月5日,美国加州州长布朗继2013年后,第二次搭乘中国高铁。

布朗对中国高铁赞誉有加,“我是高铁的忠实爱好者,也是高铁在美国坚定的提倡者,很愿意看到加州参与中国‘一带一路’的建设,将尽一切力量促其实现。

”“我很喜欢坐火车,除了可以阅读、与人交谈,更可起身走动,而且火车速度很快,非常方便。

”布朗更开玩笑表示,希望能从加州搭乘高铁到中国。

早在2010年,当时的加州州长阿诺就曾造访杭州,期望了解高铁的服务、融资状况,以利促进加州人文、产品交流以及地区发展。

虽然美国有高速列车“阿西乐特快”,但其最高时速仅240公里,平均时速110公里,远低于中国高铁300公里以上的时速。

此外,美国铁路的准点率最高仅到75%,和中国高铁“零误差”的佳绩相比逊色许多;落后的设施、乌龟般的速度,导致多数美国人不考虑当地火车。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重在说明,2012年来,中国高铁在国内国际的快速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丰硕成果。

B.材料二展示了中国高铁的各种优势,说明中国高铁具有行业市场前瞻性与较好的投资战略规划。

C.材料三用具体的整合,充分说明了作为中国名片的高铁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影响力和诱惑力。

D.上述三则材料,虽然切入角度不同,表述重点有异,但都传达出中国高铁良性发展的信息。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中国高铁的发展,采取的是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条腿已经在国内气势昂扬地迈开,另一条腿则正大步迈向国际。

B.蒙内铁路的通车运行,使得肯尼亚人对道路的期盼得以梦想成真,同时,它对东非“铁路大动脉”构建也起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C.中国高铁完整的配套产业,增强了对成本的控制力,形成中国高铁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中国高铁性价比高于国外企业。

D.布朗认为乘坐高铁能阅读、交谈、起身走动,与汽车飞机相比高铁有其自身的优势,并提出了从加州建高铁到中国的构想。

E.因能力所限,现阶段中国高铁在海外的发展,只能服务于“一带一路”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部分国家建设。

9.从材料看,为什么美国加州州长会在2017年再度赴华取经中国高铁?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荆轲者,卫人也。

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

盖聂曰:

“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使者还报,盖聂曰:

“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

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太子曰:

“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

”田光曰:

“敬诺。

”即起,趋出。

太子送至门,戒曰: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

“诺。

”偻行见荆卿,曰:

“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

“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

①争道:

争夺博局上的格道。

②嘿:

同“默”。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目:

瞪视

B.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称:

合适

C.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去:

前往

D.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过:

拜访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12.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它成于唐,盛于宋。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D.《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用古体诗词的形式写的一首现代诗歌,词中“看”这一动作,其对象包括:

万山、层林、漫江、百舸——这是远眺和近观,长天的鹰、水底的鱼——这是仰视和俯瞰,“红遍”“尽染”“碧透”则是展示物象的广度、深度、透明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5分)

②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5分)

(2)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题扇

(明)徐祯卿

渺渺太湖秋水阔,扁舟摇动碧琉璃。

松陵不隔东南望,枫落寒塘露酒旗。

注:

松陵:

苏州的乡镇,现称吴江。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5分)

A.这首诗对仗工整,正体现了近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

B.“渺渺”一词显示出“秋水”的宽广,这一句是静态的描摹。

C.“扁舟摇动碧琉璃”一句中“摇动”一词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而“碧琉璃”的比喻,使我们想象出湖水的澄碧。

D.这首诗写的是扇上之图景,实中有虚,神韵自成。

E.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明快,充满了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

15.请简单描绘扇面中应有的景物,并说说它呈现出怎样的意境?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3分)

A.第31个教师节的晚上,我们学校举行了庆祝会,在载歌载舞中,大家尽享天伦之乐。

B.“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

”那些曾经指点江山的国际政治人物不会被历史所遗忘,他们的一举一动依然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C.时势造就英雄,每个纷乱的历史时代总会产生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D.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3分)

A.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B.我国的科技整体水平正在从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加速转变,从以跟跑为主向跟跑、并跑、领跑三者共存的新阶段发展。

C.一条名为《我是谁》的1分30秒视频被广泛转载,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打广告,网友纷纷点赞,认为暖心接地气。

D.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用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感染,而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③①⑤②④⑥  B.③④②①⑥⑤ C.②③①④⑤⑥ D.②③⑥④①⑤

20.观察下面的漫画《乌鸦喝水》,简述漫画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6分)

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诗人艾青以诗歌的形式深情地歌咏了保姆大堰河给予“我”的无私的母爱,季羡林用散文的形式深情地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愧疚之情,而当今很多人喜欢在母亲节或其他节庆时用短信的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请根据下列短信的内容和句式特点,将其补充完整。

(5分)

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

母亲您是伞,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母亲您是豆荚,我们是豆荚里的豆子;。

4、作文。

(60分)

生活似乎在重复,其实生活也在改变,无论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将在变化中成长,只是我们不易察觉,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人和环境,也许你会有很多别样的感受。

请以“改变”为话题作文,标题自拟,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选择题答案:

1B  2D  3D4C  7 B   8AC    10C     11C12 B   14AE17A   18D  19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