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57613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33 大小:11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3页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3页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3页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3页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3页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3页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3页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3页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3页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3页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3页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3页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3页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3页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docx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导学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导学案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第1课 雅典城邦的兴起

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

一、雅典地理

1.位置:

阿提卡半岛、比雷埃夫斯港。

2.地形:

有小块的平原。

3.物产:

盛产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

二、城邦国家的雏形:

1.时间:

公元前9—前8世纪。

2.标志:

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

3.社会成员:

贵族和平民。

三、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1.贵族政治:

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公民大会。

2.债务奴隶制:

贵族通过高利贷和土地兼并等方式使平民沦为“六一汉”直至债务奴隶。

3.平民暴动:

公元前632年,平民武装一度占领雅典卫城,最后被镇压,但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难点】

试简要分析早期雅典城邦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

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疑点】

与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

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背靠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

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

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

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地理环境的复杂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样性。

近海地区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鱼、制盐和经商谋生。

山地的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

只有占据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从事农业。

这种多样化的适应方式和狭小的地理空间,从远古起,就使希腊人的商业航海贸易发达起来。

这种地理环境,又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的出现。

如果说在大平原地区,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如古代埃及、中国,以及印度,从而将每一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体制之下,那么希腊这种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块的山地半岛,就不便于做到这一点。

这就是造成希腊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易错点】

【人物】

荷马,古希腊盲诗人。

公元前873年生。

相传记述公元前12—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及有关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叙事代表作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

据此,他生活的年代,当在公元前10—前9、8世纪之间。

人们对这三个世纪历史的了解主要是根据荷马所写《荷马史诗》,因此,这一段历史上被称为“荷马时代”。

工商业发展

一、工商业发展

1.前提:

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农业生产提高。

2.表现:

手工业取得较大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3.影响:

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形成,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展开了反对贵族专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难点】

关于雅典工商业奴隶主的形成及其在早期雅典社会的作用。

(1)形成:

①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雅典的农业、手工业、造船业都取得较大进步,木器加工、纺织和制革等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与之相适应,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②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沿海地区的一些平民通过经营工商业发财致富,有些贵族也开始经营工商业。

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经常使用奴隶劳动,形成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2)作用:

①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地中海、黑海沿岸经商,不仅出口雅典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还经营其他地方的产品,赚取了丰厚的利润,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②成为梭伦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

随着经济实力的日益壮大,工商业奴隶主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越来越不满,展开了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他们一方面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山地派”的激进要求,主张进行温和的社会改革。

【疑点】

认识希腊地理环境对希腊工商业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影响

(1)地理环境对希腊工商业发展的影响。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

一般来说,耕地缺乏和土地贫瘠限制了粮食的生产,而冬季多雨、夏季干热的季风气候有利于葡萄和橄榄的生长。

为了维持生计,希腊人通过海外贸易出口葡萄酒、橄榄油、陶器等物品以换回粮食。

另外为了解决人口不断增长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希腊人还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活动。

优越的航海条件为这些海外活动提供了极大便利。

洋是希腊人联系外部世界的大通道,是维系古希腊文明发展的生命线。

海外贸易活动促进了希腊商品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地理环境对希腊民主政治的影响。

希腊山多地少、湾多岛多的地理位置使希腊形成众多的城邦国家,城邦国家的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

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首席执政官梭伦

一、工商业发展

1.前提:

公元前8世纪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农业生产提高。

2.表现:

手工业取得较大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

3.影响:

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形成,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展开了反对贵族专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难点】

关于雅典改革的必然性。

(1)改革是雅典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雅典,由于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还把持着长老会议,使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形同虚设,再加上贵族对平民的种种盘剥,许多平民自身甚至其全家都有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日趋尖锐,被称为“山地派”的平民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随着雅典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他们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越来越不满,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他们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政治权利。

反对贵族专权成为雅典“海岸派”和“山地派”的共同目标,改革呼声日益强烈。

(2)改革是雅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尖锐的社会矛盾,导致了雅典社会的动荡,这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平息矛盾,结束动荡,这就需要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

(3)雅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使雅典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

由于雅典的社会动荡、经济发展迟缓,雅典附近的梅加腊等城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已赶上并超过雅典,梅加腊甚至占领了雅典的出海门户萨拉米斯岛,沉重地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

通过改革,加快平息雅典的动荡,加快雅典经济的发展,成为雅典有识之士特别是工商业奴隶主的强烈要求。

【疑点】

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

1.政治:

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雅典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2.根本原因:

随着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反对贵族专权,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3.外部原因:

梅加腊等周边城邦的发展构成对雅典的威胁,萨拉米斯岛的丧失为梭伦改革提供了历史机遇。

4.疯诗人事件、萨拉米斯岛的收回等,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为改革提供了可能性。

【易错点】

梭伦改革——改革特点

1.改革理念:

节制、中庸、公平、平等和谐。

2.打击对象:

奴隶主贵族。

3.改革获益:

平民。

4.影响:

奠定了雅典民主化政治的基础。

5.性质:

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人物】

梭伦(Solon,约前640年—前558年),出身于雅典萨拉米斯岛的一个贵族家庭,年轻时因家道衰落,外出经商谋生,足迹遍及希腊许多城邦及小亚细亚等地。

在多年的经商游历过程中,梭伦考察了各种社会制度,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结交了许多名流贤士,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下层平民的疾苦。

在此期间,梭伦树立起振兴城邦的政治理想。

 

第2课 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颁布“解负令”

1.颁布“解负令”的内容

(1)废除债务;释放因债务卖身的平民、废除“六一汉”制度;规定土地最高限额;制定“遗嘱法”等。

(2)应对贵族反对措施:

依靠平民支持改革;调整改革措施。

2.颁布“解负令”的评价

(1)不足:

允许贵族保留祖传土地,保持优越经济地位。

(2)影响:

限制了土地兼并,扩大了公民基础,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难点】

“解负令”颁布的原因

(1)在雅典,贵族掌握了大部分财富,他们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的方式盘剥平民。

(2)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及其家属面临着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

(3)贵族的压榨,激起了平民的反抗,社会矛盾的激化,使雅典社会动荡,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疑点】

“解负令”颁布的基本内容

(1)废除所有债务,禁止借贷以人身作抵押。

(2)由于欠债而卖身为奴的公民,一律释放。

(3)因欠债而被卖到外邦做奴隶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

(4)废除“六一汉”制度,因债务而被抵押的土地一律归还原主,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

【易错点】

“解负令”颁布的历史影响

(1)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

(2)另一方面,雅典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的债务奴隶、平民、贵族都成为享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的雅典公民。

(3)但雅典并未废除奴隶制,来源于奴隶市场、海外掠夺或战争俘获的非债务奴隶仍然大量存在。

确定财产等级制度

确定财产等级制度

1.目的:

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2.标准:

按财产分四个等级。

3.权利义务:

等级越高,权利越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

4.结果

(1)没有带来真正的平等。

(2)重新划分了国家的政治权利。

(3)动摇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

(4)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难点】

关于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认识。

(1)确立该制度的必要性,进入公元前6世纪,依靠工商业强大起来的新兴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对无法参与政治强烈不满。

工商业奴隶主要求打破“平原派”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

(2)目的:

为了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

(3)原则:

以财产的多少作为划分等级的依据。

(4)方法:

规定雅典所有公民每年的总收入全部折合成农产品计算财产,按财产的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

(5)各等级的权力:

各等级的权利不同,第一等级可以担任一切官职;第二等级可以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可以出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有选举权而无被选举权,无权担任公职。

另外,雅典的各级官职都是无津贴制或很少津贴,这种制度也限制了无财产或财产少的人出任公职。

【疑点】

关于各等级的义务

各等级的义务也是不同的,第一、二等级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与军装(盾、盔、甲、剑),不需提供马匹。

由于当时军队的主力是重装步兵,所以第三等级人数最多;第四等级有义务提供轻装步兵(自带棍棒)或一般水手(不用自备军备)。

城邦所有的公用开支分摊,也随等级的高低增减。

【易错点】

对财产等级制度的评价

由于确定财产等级的标准是财产的多少,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权利就越大,因此,这一制度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但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可以凭借自己的私有财产,跻身于城邦政权。

这就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与政治权利的途径,这是历史的进步。

建立“四百人会议”

国家权力机构改革

1.目的:

进一步打破贵族专权。

2.措施

(1)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利机关。

(2)组建“四百人会议”。

(3)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机关。

【难点】

梭伦改革措施的作用

(1)颁布“解负令”的作用:

抑制贵族土地兼并;废除债务奴隶,扩大公民基础;雅典走上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

(2)确立财产等级制:

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工商业奴隶主分享政治权力,地位提高;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动摇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基础,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重组国家权力机构:

恢复公民大会、设立四百人会议、公民陪审法庭等国家权力机构的改革措施,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政权的世袭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加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

(4)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扩大下层平民就业机会,壮大雅典城邦实力,使雅典成为古代希腊最繁荣的工商业城邦。

【疑点】

全面把握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贡献。

(1)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公民大会是古希腊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主要职权是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并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

梭伦改革的最大进步之处就在于将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员扩大到了包括第四等级在内的所有公民,这就打破了公民大会作为贵族政治的附属品的局面,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是雅典政治民主的一大进步。

(2)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四百人会议”的设置在雅典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起到了打破世袭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的作用。

(3)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梭伦改革首创陪审法庭制度,是司法民主化的重要措施,是公民“参与审判”权利的表现,是雅典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民陪审法庭有审查任何诉讼案件、起诉已判决案件的权利。

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

这就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

(4)废除了许多严刑峻法,制订了一些新法律。

在梭伦改革前,雅典行使的《德拉古法典》以严酷著称,对偷窃水果、懒惰等过失都要判处死刑。

人们指责它不是用墨水所写,而是用血写的。

梭伦改革了这一酷刑,规定除杀人罪外其他罪犯都不得处以死刑。

任何公民皆有权提出控告。

这是古代雅典尊重人权的一个表现。

【易错点】

梭伦改革前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变化反映出什么本质问题?

有何意义?

(1)长老会议(由贵族组成)到公民大会。

(2)本质上反映了雅典的贵族政治开始向民主政治转变。

(3)是近代西方代议制、分权制等民主政治体制的源头,首创了陪审员制。

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第3课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梭伦出走与僭主政治的建立

1.梭伦出走

(1)根本原因:

梭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

(2)主观原因:

梭伦坚持民主信念,不愿建立个人独裁的僭主统治。

2.僭主政治的建立

(1)原因:

梭伦出走,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①平原派:

企图恢复旧秩序。

②山地派:

要求进一步改革。

③海岸派:

拥护梭伦政策,但要求强有力的政府,稳定秩序。

(2)建立:

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凭借武力建立僭主政治。

(3)意义:

以独裁形式保护了梭伦改革的成果,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难点】

梭伦改革的局限性

(1)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

(2)氏族制度残余依然存在,贵族势力没有被彻底清除,他们凭借血缘门第,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没有实现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合理要求;同时,贵族凭借优越的经济地位,拥有更多的政治权力,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操纵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的选举。

(3)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4)实质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疑点】

贵族政治、僭主政治、民主政治的比较

(1)贵族政治:

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国家由世袭的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

(2)民主政治:

统治阶级中大多数人享有管理国家权力的政治制度。

(3)僭主政治:

指用武力夺取政权而建立的个人独裁统治。

夺取政权后,大都装扮成平民群众的保护人,领导他们对付贵族的任何不公道的损害,实行一些有利于平民的政策,然而政权则不向平民开放。

僭主政治是从贵族政治到民主政治的过渡形式。

【易错点】

僭主政治的建立及评价

(1)原因:

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

平原派企图恢复旧秩序。

山地派要求进一步改革;海岸派拥护梭伦政策,但要求强有力的政府,稳定秩序。

(2)庇西特拉图凭借武力建立僭主政治,继续改革。

措施:

打击贵族势力;提高平民经济地位;发展工商业。

(3)对僭主政治的评价:

庇西特拉图在山地派支持下,以独裁形式进一步推行民主政治进程,保护了改革成果。

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不同于东方的君主制,是平民政治的特殊形式,符合雅典社会的发展方向。

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1.克里斯梯尼推行改革

(1)时间:

公元前6世纪末

(2)内容

①以10个地域部落代替旧的4个血缘部落。

②建立“五百人会议”,控制国家权力。

③设立十将军委员会。

④制定陶片放逐法。

(3)影响:

进一步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2.伯利克里推行改革

(1)公元前5世纪,

(2)内容:

①取消高级职官的财产限制。

②发放工资津贴。

③进一步改革国家政权机构。

(3)影响:

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难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1)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

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2)克里斯梯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

促进雅典民主政治形成。

(3)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

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疑点】

从梭伦改革到伯里克利改革,最终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你得到哪些启示?

(1)说明符合社会现实需要的完善的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制度保证;

(2)说明改革是克服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3)说明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它往往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4)说明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适应社会需要作出变化;

(5)改革是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

【易错点】

【人物】

克里斯提尼(公元前6世纪)

古希腊雅典城邦著名政治改革家。

公元前509年联合平民推翻贵族统治,并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又一次实行社会改革:

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它日后成为雅典最重要的国家行政机关;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前者各部落各选1人组成,轮流统帅军队,同时在政治上起重大作用。

后者用于放逐危害国家的分子,防止僭主政治再起。

改革肃清了氏族制的残余,标志着雅典一个多世纪以来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性

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

1.产生局限的原因:

中庸的原则导致改革的不彻底。

梭伦改革的目的是消除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因此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改革措施带有折中色彩(中庸),使改革带有历史局限性

2.局限的表现:

(1)以基于财产的不公平取代基于出身的不公平。

梭伦以财产确定公民不同的政治权利,富有的第一、二等级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公民没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

(2)改革不彻底,保留了氏族制度残余。

旧势力没有被彻底清除,贵族比平民拥有更多的政治权利和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下层人民的要求也没有很好地满足,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3)本质上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虽然雅典公民形式上享有平等权利,但享有公民权的人在其人口中只占十分之一;雅典民主仅仅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难点】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

1.形成条件

(1)雅典民主政治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把城邦的公民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以在城邦问的激烈竞争中保持独立;对外则是夺取异邦的财富和奴隶。

(2)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

公民集体中的大多数是小农和小作坊主,他们同时也是军队的支柱,出身高等级的官吏必须重视他们的情绪和呼声。

2.主要特征:

(1)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

(2)体现小国寡民的特色;否定血缘关系,以财产和地域等取代血缘作为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

(3)真正享有民主的只是少数人。

3.局限: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自由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的权利。

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于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遥不可及。

此外,下层公民为生活奔波劳碌,常常无暇顾及城邦的政治生活。

虽然,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在当时维护城邦统治的激烈竞争中保持独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该民主政治也不是万能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民主政治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随之雅典也走向衰落。

【疑点】

比较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论证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进程。

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

废除债务奴隶制,扩大公民基础,奠定民主政治的基础;确立财产等级制,动摇了贵族政治基础,为民主政治开辟道路;

把雅典分成十个地域部落,以地域组织代替氏族血缘组织,使所有公民有机会参加政治事务;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权力;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常设机构,打破贵族垄断政治局面;

建立五百人会议和使十将军委员会,进一步削弱了贵族势力;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促进司法民主化。

实行陶片放逐法,防止僭主政治东山再起,推动民主政治确立。

结论:

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进一步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另一种观点认为:

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民主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在雅典确立了民主体制;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

【易错点】

简要分析梭伦改革的特点。

梭伦充当了“调停者”的角色,走的中间路线。

他站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立场上,为维护雅典的长久稳定和发展,一方面削弱保守的氏族贵族势力,又不使其受到不当损失;另一方面扶持平民阶层,但又不使过分强大。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社会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商业日趋活跃。

(2)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新的阶级力量的产生。

(3)上层建筑的改革:

为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战争的需要:

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

(4)百家争鸣:

背景:

经济发展;社会大变革;宽松的文化氛围。

表现:

“诸子百家”。

法家学说:

诸侯国变法的思想武器。

【难点】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变法改革的潮流。

(1)春秋末期,封建生产关系出现,且逐渐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但封建经济的发展受到奴隶制残余的阻碍,

(2)封建经济的发展使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掌握政治权力。

(3)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进行要求各国国君通过内政改革增强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这种形势下,各国相继出现受到国君支持、由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变法,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

实际上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也是各国针对社会转型所作出的应对。

【疑点】

战国时期的社会有哪些新特点?

首先,从政治格局来看,进入战国以后,几个强大的诸侯国的政权都已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手中,他们运用政权的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

在变法改革的过程中,各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建立起来。

其次,在经济领域中,井田制最终崩溃,地主所有制占了优势,封建生产关系确立下来,由于生产关系比较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再次,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是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继续,但其性质、作用都与争霸战争有所不同。

最后,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急剧变革,思想文化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促进了我国古代思想学术的繁荣,后代的许多思想学说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

【易错点】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经济:

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

政治:

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

文化;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军事:

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