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58083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课程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课程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课程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课程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课程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课程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课程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课程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课程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课程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课程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课程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课程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课程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课程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课程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课程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课程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课程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大纲.docx

《课程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大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程大纲.docx

课程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

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普通心理学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课程编号:

学分:

4学时:

44开课学期:

第1学期

预修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

1、[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让学习者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际理论,训练思维方法,培养理论兴趣,为其今后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奠定初步基础。

普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专业的首门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导论和学科性质的界定与澄清、学习、感觉、知觉、意识的不同状态。

普通心理学全面引入和介绍心理学学科中的经典理论思想及其最新发展,涉及心理学的各相关主要领域,力求给学习者呈现一幅完整的心理科学的画面,为今后心理学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程要求]

充分认识心理学特殊的学科性质,甄别心理科学与伪心理学的本质区别,大致了解心理学至诞生以来的发展走向和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掌握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学习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及其研究范式和应用范围;掌握认知心理过程中感觉和知觉部分的有关内容,初步了解认知过程的特点;学习心理学中对不同意识状态的划分,了解这些状态各自不同的特点。

为下学期普通心理学的学习以及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1、[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发展情况和心理学的一些相关历史知识,同时明确心理学的学习重点和对象以及学习的方法等内容。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和难点是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

第一节 心理学发展的短期历史与现状

一、心理学发展的短期历史与现状

(一)哲学背景

(二)唯理论

(三)经验论

二、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一)构造主义

(二)机能主义

(三)行为主义

(四)格式塔

(五)精神分析

三、发展趋势

(一)认知心理学

(二)人本主义

第二节 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学

(二)个体心理系统

1、心理动力

2、心理过程

3、心理状态

4、心理特征

5、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二、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1、描述分析心理现象

2、调控心理活动

3、预测心理活动

三、心理学研究原则、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人道主义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二)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个案法

4、测验法

5、活动产品分析法

6、教育经验总结法

7、谈话法

第二章 感觉与知觉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感觉和知觉的概念、种类及其特征,并知道在教学当中如何运用感知觉的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感觉的发展和知觉的特征;难点是人际知觉。

第一节 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

二、感觉的种类

三、感觉的发展

第二节 知觉

一、知觉的概念

二、知觉的种类

三、知觉的特征

第三节 感知规律在教学的应用

第三章 记忆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记忆的有关知识,并能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初步具备在实践运用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记忆的过程,难点是记忆理论。

第一节 记忆概述

第二节 记忆理论

第三节 记忆的过程

第四节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

第四章 思维与想象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思维和想象的相关理论知识,并知道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象。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思维的基本理论知识;难点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

第一节 思维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思维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 想象的概念和种类

第四节创造性的培养

第五章 情绪与情感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情绪和情感的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学习懂得如何运用情绪和情感的规律做好教学工作。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情绪情感的相互关系及其种类;难点是情感的种类。

第一节 情绪情感的概念

第二节 情绪情感的种类

第三节 情绪情感的品质

第四节 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

第六章 意志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意志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培养意志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中小学生进行意志力培养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意志的过程;难点是意志行动的特征

第一节 意志的概述

第二节 意志的过程

第三节 意志的品质

第四节 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第七章 个性倾向性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需要和动机的相关理论,并通过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个性倾向性的动力作用,从而运用的教育实践。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需要和动机的相关理论;难点是需要的理论。

第一节 需要

一、需要的概念

二、需要的种类

三、需要的理论

第二节 动机

一、动机的概念

二、动机的理论

第三节 影响个性倾向性的因素

第八章 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能力的基本知识,并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知道有关智力测验的相关知识,进而使其形成一定的能力训练方法,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能力的种类及测量;难点是能力的理论。

第一节 能力的概念

第二节 能力的种类

第三节 能力的测量

第四节能力的发展及其培养

第九章 气质与性格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气质和性格的相关知识,并能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把握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征,为将来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气质和性格的测量;难点是气质的理论

第一节 气质

一、气质的概述

二、气质的理论

三、气质的测定

第二节 性格

一、性格的概述

二、性格的种类

三、性格的测定

四、性格的培养

第十章 学习理论概述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理论,其中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学派以及人本主义的相关理论,从而叫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和条理化加工。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布鲁纳和奥苏泊尔的学习理论;难点是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第一节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与程序教学

第二节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第三节 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第四节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第五节罗杰斯的学习观玉非指导性教学

第十一章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的有关知识,并能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并初步具备在实践运用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学习动机理论,难点是学习动机形成与培养。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第三节 学习动机形成与培养

第十二章 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迁移的理论知识和学习迁移的理论,能在学习和工作中改造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使其有利于自身的学习发展。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学习迁移的理论;难点是学习迁移的促进方法和影响学习迁称的因素。

第一节 学习迁移的概述

第二节 学习迁移理论

第三节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第四节 学习迁移的促进

第十三章 学习策略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并能设计和制定在一定条件下学生的学习策略以及训练方法。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学习策略的基本理论知识;难点是学习策略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和训练方法。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第二节 学习策略类型

第三节 学习策略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十四章 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与创造性的培养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般性解决过程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具有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中小学生进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和训练的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与训练;难点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一节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第二节 影响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与条件

第三节 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与训练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十五章 品德形成的心理机制和心理培养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品德形成的心理机制和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培养心理学理论基础,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和矫正学生不良的品德心理。

重点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品德形成过程的心理机制和培养途径的心理学分析;难点是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矫正。

第一节 品德的概述

第二节 品德形成过程的心理机制

第三节 品德培养途径的心理学分析

第四节 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

2、[教学安排]

章节

内容

课时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

感觉与知觉

3

第三章

记忆

3

第四章

思维与想象

3

第五章

情绪与情感

3

第六章

意志

2

第七章

个性倾向性

3

第八章

能力

3

第九章

气质与性格

3

第十章

学习理论概述

3

第十一章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3

第十二章

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3

第十三章

学习策略

3

第十四章

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与创造性的培养

3

第十五章

品德形成的心理机制和心理培养

3

共36课时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黄希庭主编:

《心理学导论》

2、彭聃龄主编:

《普通心理学》

3、叶奕乾主编:

《普通心理学》

五、作业与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和期末闭卷考试

六、审核人签名:

《学校管理学》授课大纲

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学校管理学基本的学科框架——学校管理机构、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活动、学校管理理念四个方面。

理解解决学校管理中谁来管理、管理什么、如何管理、学校管理效能等基本问题。

使学生能用理论分析学校管理实践中的一些管理现象,能对学校管理中遇到的诸如:

校长负责制、学校机构、制度如何建立健全、如何实现教学管理育人和提高质量、如何保障学校管理中所需的人财物等资源等等,能提出相应对策,并能在实践试行之。

教学进度内容安排

第一章绪论(4课时)

一、如何理解管理(重点)

二、如何理解学校管理及其发展

三、如何理解学校管理学,理清其与教育管理学、教育行政学之间的关系(难点)

第二章学校的工作目标(4课时)

一、目标与学校管理

二、学校的教育目标与管理目标

三、学校的目标管理(重点难点)

第三章学校管理的主要原则(4课时)

一、学校管理原则的作用、依据和体系(重点)

二、内外协调,学校社会性、方向性原则

三、教学为主,工作整体性原则(重点)

四、稳定秩序,学校工作计划性原则

五、依靠教师,学校全员积极原则

第四章学校管理工作的内容(4课时)

一、学校管理工作的要素

二、学校中的要素管理(重点)

三、学校育人工作的管理(难点)

第五章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4课时)

一、学校管理过程的特征

二、计划(重点)

三、实行(重点)

四、检查(重点)

五、总结(重点)

第六章学校管理的工作方法(4课时)

一、学校管理方法的意义和特征

二、学校管理的行政、经济和教育的方法(重点)

三、学校管理方法种心理问题

第七章学校管理的组织制度(6课时)

一、学校组织制度的意义

二、学校领导体制(重点)

三、学校内部组织系统(难点)

第八章学校的领导人员(4课时)

一、学校领导管理人员的作用职责(重点)

二、学校领导管理人员的条件(难点)

三、学校领导班子的结构和队伍建设

第九章学校公共关系(4课时)

一、学校公共关系概述(重点)

二、学校公共关系活动对象、内容(难点)

三、学校公共关系的程序原则

田家炳教育学院函授教学大纲

小 学 教育学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性质

《小学教育史》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性课程。

其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进而揭示教育规律。

该课程对师范教育系学生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通过《小学教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由此而形成预见教育发展趋势的能力。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怎样学习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现代教育

第三节 小学教育

第二章学校

第一节学校概述

第二节学校文化

第三节学校管理

第四节学校与家庭和社会

第三章学生

第一节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

第二节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教师

第一节老师的社会地位、作用与劳动特点

第二节教师素质

第三节师生关系

第四节教师资格与教师进修

第五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及其确定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六章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德育

第二节智育

第三节体育

第四节 美育

第七章课程

第一节课程概述

第二节课程的基本范畴

第三节 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第八章教学

第一节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第二节教学的活动的本质与模式

第三节教学原则

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

第五节教学方法

第六节教学手段

第七节小学教学工作的实施

第九章课外活动

第一节课外活动的意义与作用

第二节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第三节课外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十章班主任与少先队工作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少先队工作

第十一章学校咨询与辅导

第一节学校咨询与辅导概述

第二节咨询

第三节心理健康辅导

第十二章教育测验与评价

第一节教育测验

第二节教育评价

第十三章教育法

第一节 教育与法律

第二节 学校中的法律关系

第三节 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

第十四章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节 教育研究概述

第二节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资料的分析与报告

田家炳教育学院函授教学大纲

人 格 心理学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说明:

一、课程性质

《人格心理学》是高等师范学校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属于心理学领域内理论心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应用心理学方向的一门基础课程。

它是哲学、心理学史与数理统计及实验心理学为基础的学科,是理论学科与应用学科结合程度比较高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包括了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行为科学、人类学、社会学、生物学等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

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开展心理学研究工作的基础性工具。

随着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完善,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的结合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以及学习教育和心理学专业课程前提,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的

通过《人格心理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培养其描述、解释与运用人格理论的能力,懂得在社会科学中用质的研究方法与量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为以后的教学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与参考书

(一)使用教材:

郑雪,《人格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二)指定参考书:

1、赫根汉著,何瑾、冯增俊译,《人格心理学导论》,海南人民出版社,1986。

2、珀文著,《人格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陈会昌译,《人格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陈仲庚等,《人格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四、命题与考试

《人格心理学》课程命题以大纲为依据,试题形式分客观题与主观题两大类,客观题主要包括是非题、填空题等,主观题主要包括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考试采用闭卷的形式,卷面总分为100分。

课程总评成绩可结合平时作业情况(期末考试占80%,平时占20%)。

五、教学时间

《人格心理学》课程面授教学时间为51课时。

教学分人格理论讲授与专题研究两大块,一般先讲述理论,在学生理论基础扎实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究。

其中理论占13周,专题研究占4周。

本课程的性质决定了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成为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特点。

要使学员全面系统掌握课程内容,在确保面授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自学环节,要求学员保证一定的时间用于自学,教师要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

内容纲要:

第一章 为什么要学习与研究人格心理学

第一节心理学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现象

二、心理学自身的发展水平

三、人格心理学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巨大。

四、人格心理学中讨论人格障碍的比较多、探讨健康人格的比较少。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定义

一、是当代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唯一从整体上探讨人的认知、需求、感情、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的一门学科,也是当代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唯一探讨人性的一门学科。

二、人格心理学还包括了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行为科学、人类学、社会学、生物学等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

是新世纪的显学之一。

第三节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1937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波特发表名著《人格:

心理学的解释》,标志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第二章 人格的定义

第一节来源

第二节定义

第三节对各种定义的认识

第四节人格研究的基本设想

第五节人格的特征

第三章 人格研究的传统

第一节研究范式

范式(PARADIGM)原指语法中的“词形变化表”,意指表示词形的变化规则,由此引申出模式、模型、范例等含义。

第二节人格心理学的的三种研究传统

 一、人格的临床研究

二、人格的相关取向

三、人格的实验取向

四、三种取向比较

第四章 精神分析学派

第一节 弗洛伊德

一、弗洛伊德生平

二、以无意识为核心的人格结构

三、人格发展阶段论

四、评价弗洛伊德

第二节  荣格

一、荣格的生平与弗洛伊德的关系

二、力比多、等效性原理、熵原理和反相原理

三、人格结构

四、心理类型

五、发展阶段

六、生活目标

七、研究方法

八、人性观

九、评价荣格

第五章 社会文化学派

第一节  阿德勒

一、阿德勒的生平与弗洛伊德的关系

二、自卑、自卑感与优越、补偿

三、研究方法

四、评价阿德勒

第二节  艾里克森

一、艾里克森的生平与精神分析的关系

二、艾里克森的自我概念

三人格发展阶段论

四、研究方法

五、评价艾里克森

第六章 人格特质理论

第一节 奥尔波特

一、奥尔波特的生平

二、奥尔波特对人格的界定

三、一种完备人格理论的标准

四、特质理论

五、评价奥尔波特

第二节 卡特尔

一、卡特尔生平

二、因素分析法

三、特质分类

四、人格发展

五、人格预测

六、评价卡特尔

第七章  人本主义学派

第一节 罗杰斯

一、罗杰斯的生平

二、哲学基础与人性观

三、自我与自我概念

四、健全的人

五、精神治疗

六、教学观

七、评价

第二节 马斯洛

一、马斯洛的生平与第三思潮

二、需要层次理论

三、评价

第八章 认知心理学派

第一节 凯利

一、凯利的生平

二、个体建构系统

三、心理问题

四、评价

第二节 人格的认知研究

一、人格的认知因素因素:

米谢尔的认知――情感模型、认知结构与自我的认知表象

二、应用――认知疗法:

艾理斯的理性情绪疗法、自我指导训练

三、评价――角色建构技能测验

四、认知学派的贡献与批判

五、认知学派的相关研究:

对双性化的再认识、认知的复杂性、抑郁图式和对习得性无助的再认识。

第九章 行为主义学派与学习论的人格理论

第一节 斯金纳与班杜拉

一、斯金纳生平

二、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三、洛特生平与社会学习理论

四、班杜拉生平社会――认知理论

五、应用:

行为矫正和自我效能感疗法

六、评价:

行为观察法

七、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学派的贡献与批判

八、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学派的最新相关研究介绍

第二节 道拉德-米勒个性理论

一、道拉德与米勒的生平

二、学习的四大基础

三、四种冲突

四、挫折-攻击假说

五、童年时代的四个关键训练斯

六、精神病的形成和治疗

七、评价

第十章 潜意识

一、潜意识概念在理论上和方法是的意义。

二、历史回顾

三、例证性现象

四、精神分析的动力潜意识

五、认知潜意识

六、潜意识的动力观和认知观的比较

七、使用自我报告法的含义

  

第十一章 自我概念

一、为什么要研究自我概念

二、简要的历史回顾

三、自我的发展

四、自我结构的三种观点

五、自我和自我加工的个体差异

第十二章 健康人格

一、研究健康人格的背景与意义

二、理论模式

(一)奥尔波特的“成熟的人”模式

(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模式

(三)罗杰斯的“充分起作用的人”模式

(四)弗洛姆的“创造性的人”模式

(五)弗兰克的“超越自我的人”模式

(六)皮尔斯的“此时此地的人”模式

(七)埃里克森的“自我整合的人”模式

第十三章 人格障碍

一、人格障碍概述

二、人格障碍的常见类型与诊断

三、人格机能的适应不良与改变过程的三大理论

第十四章 人格评鉴

一、人格理论与人格评鉴的关系

二、常见的人格测量

三、人格评鉴的类型

四、人格评鉴中的一些问题

第十五章人格的毕生发展

一、传统发展观与毕生发展观的分歧

二、毕生发展的早期研究

三、毕生发展的新近研究

四、发展的潜力和极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