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5875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6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研Word格式.docx

1.3.1XX县基本情况

南郑县位于汉中市西南部,因“郑人南奔”而得名,汉中大地上的古地名,自东汉起基本上一直为汉中的附郭首县,县域南部与四川省通江县、旺苍县接壤,西与陕西省宁强县、勉县为邻,东与城固县、西乡县毗连,北与汉中市汉台区隔江相望,全县总面积2823平方公里。

东北距汉中城12公里,距省会西安390公里(经佛坪、周至县)。

有跨省公路211省道、宝巴高速、西汉高速、西成客专穿境而过;

距汉中火车站13公里。

近几年来,在农业在结构调整、农产品总量扩张、农民由温饱向小康目标迈进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1.3.2XX镇基本情况

XX镇位于南郑县城以南约9公里,总面积60.2平方公里,28000人。

汉南、汉黄公路从境内总人口通过,交通便利,是陕南有名的茶叶基地,生产的"

秦冠"

牌"

汉水银梭"

、"

南湖特炒"

,曾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暨专利技术金奖和首届全国老年用品博览会银奖。

汉山有储量丰富的花岗石资源,山顶建有汉中电视转播台,风景秀丽,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1.4建设规模及内容

该项目主要改造镇区临街危旧房屋(658户,临街面房屋面积12.1万平方米,临街立面面积5.2万平方米)基础设施:

具体实施东西大街、红湖路、复兴路、老街、菜市巷、余家巷、土门二期、八亩塝步行街、汉山路、南湖路北段、河坝街等11条4.5公里街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主要整治临街建筑物立面风貌658户1200间,整治11条街区架空线路(强弱电)入地4.5公里,拓宽硬化道路4.5公里1.35万平方米,铺设雨水、污水、自来水管网各4.5公里,铺装人行道地砖4万平方米,安装道牙9公里,植景观树2000棵,制安各街区旅游标识牌70处,安装景观路灯300盏,建停车场30亩、农贸市场10亩、公厕300平方米,配套建设绿化、亮化、消防、安防、垃圾收集、旅游、给排水、供电等相关附属工程。

1.5主要建设条件

XX镇成立了文化旅游名镇建设领导小组,投入145万元精心编制了《青树文化旅游名镇建设规划》和《青树文化旅游名镇街区风貌规划》。

2015年投资1.18亿元,实施了青树子新区供水、公厕、211省道改线、青树子古镇一期、红寺湖大孤山旅游开发、文体中心、南湖路立面风貌整治、南湖路旧城改造等4大类8个建设项目,扎实开展了集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按照相关要求全面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营造了建设文化旅游名镇的良好发展氛围。

红湖路、复兴路和东西大街是211省道和青黄公路的集镇过境段棚户区,街区依托公路而建,人口居住比较集中,沿街建筑破败陈旧,参差不齐,风格各异。

加之地势较低,街道两侧给排水设施落后,排水不畅,绿化亮化不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落后,服务功能滞后,一遇雨天,室内进水,无法居住。

加之街道、人行道宽窄不一,基础功能落后,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3、拟建场地条件适合建设:

拟建场地平整、地质条件一般,施工运输方便,对沿途人民群众无安全隐患。

4、项目建设资金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12008.4万元,资金筹措方案为:

申请国家补助7205万元;

自筹资金4803.4万元。

1.6结论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6.1结论

(1)经过对建设项目的背景分析,工程技术方案、经济、环境保护、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结合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本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南郑县青树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可行的,也是十分迫切需要的。

(2)本项目建设施工条件便捷、环境安全,能做到功能适用、建设达标、经济(投资)合理。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XX镇位于XX县城以南9公里,地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南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红寺湖和大汉山的中心地带,总面积60.19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1平方公里,现有常住户2300户,镇区人口1.1万人,驻镇单位9家。

全镇辖18个行政村,148个村民组,2.9万人。

气候湿润,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汉山明珠、汉山樵歌、金顶夕照、南湖春雾等历史人文景观独特;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211省道和宝巴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镇区内设有出入口,是通往川东北的交通枢纽和天汉水城规划的核心区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741米,属浅山丘陵镇,也是南郑西南部的中心城镇和陕南茶叶之乡。

先后荣获陕西省小城镇规划建设示范镇、陕南重点镇、汉中市生态镇、汉中市平安创建示范镇等殊荣。

2013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01亿元,非公经济产值2.6亿元,完成税金2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31元,年接待游客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3亿元,推动了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3年7月,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丰厚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山水、便捷的交通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化旅游名镇。

XX镇巴山环抱,湖水滢绕,山清水秀,物华天宝,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生态环境最好最美的地方之一。

三、四月间全国最美的油菜花海吸引八方游客来到青树,走在春风里,置身大自然,放眼望去,满眼是“金”,仿佛游入了花的海洋。

美不美三湖水,南湖山美水秀,山上绿树成荫,四季常青,形成了青山包碧水,碧水绕青山的自然美景;

红寺湖犹如一个天然盆景,端坐在青山翠峰之中,景色秀丽,神如一幅美丽的长卷山水画,充满了清幽淡雅的韵味;

钟宝寨湖宛如一聚宝盆,环绕于村庄田野间,用她甘甜的乳汁滋养着肥沃的土地。

春来,万紫千红,茶歌香流云;

盛夏,秀色可餐,如诗如画;

秋至,金浪滚滚,橘红醉清风;

隆冬,银装素裹,山川秀美!

镇域西北面的南湖公园位于汉山脚下,湖水迂回于七沟八梁之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形成了青山抱绿水,绿水绕青山的自然美景;

红寺湖风景区位于该镇西南面,是汉中境内最大的生态旅游区;

大汉山为濂、冷二河的分水岭,登山远眺,汉中盆地尽收眼底,是登山、观光、休闲、度假的最佳目的地。

青树镇历史悠久,单日逢集,据县志记载:

清初年间,此处有一棵四季常青的大树,后有人在此居住,故名青树子。

1932年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大转移进川时,途径青树镇,曾在镇内尖山子同国民党地方武装进行了战斗,击退了国民党残余武装分子的进攻,并在此作了一段时间休整,休整期间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革命宣传,受其影响,青树籍青年王华庭等3人随徐向前部队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发展明乐天、余海峰等4人为秘密中共地下党员,洒下了革命种子。

在中共地下党员的秘密倡导和发动下,恢复了原湖北籍进步青年贾自强等人在青树兴办的“自强中学”,由此,随后将学校更名为“复兴中学”,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县政府才统一编为“南郑县第六中学”。

青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历代沿积而成的风尚、习俗、内容纷繁,形式独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其中,风情民俗可以分为交往礼节、生活习俗、婚嫁喜庆、丧葬礼俗和劳动风情,而生活习俗中以住房习俗为主要代表,利用当地的土、石、竹、木资源,修成“土木屋”、“竹木屋”和“石头屋”,劳动风情则以民间艺术为主要代表,如舞龙、彩船、踩高跷、唱山歌、报春、山乡牛马会、美术、音乐、戏曲等。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1935年红军西征后成立的“巴山游击队”的许多军需物资都在青树镇集结,在中共地下党员秘密护送下,运送到了游击队员手中,为巴山游击队的英勇斗争提供了重要的后勤支持,因此,青树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川陕革命老区乡镇,2009年,县政府为纪念红四方面军的英雄事迹,鼓舞后人继承和发扬红军革命精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将从集镇穿境而过的汉南路定为“红军西路”。

近年来,南郑县青树镇党委、政府围绕产业强镇、项目兴镇、旅游活镇、三产富镇的工作思路,以建设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的省级生态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全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城镇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青树古镇为镇域综合集散中心,通过对古街风貌的修复和文化景观要素的整理,提供古迹观光、旅游购物、特色住宿等服务。

南湖路、东西大街、老街道路两侧房屋危旧,布局凌乱,街道给排水设施落后,长期积水,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文化旅游名镇发展。

经多次研究,决定对南湖路、东西大街、老街两侧铺设给排水管道,铺装人行道地砖、修建排洪渠,配建农贸综合市场,安装路灯、植景观树,实施强弱电入地,完善城镇功能,赋予浓厚的商业氛围,打造旅游亮点。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是满足其它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的需要,是实现综合改造城市,提升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XX县XX镇依托省级风景名胜南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红寺湖和大汉山等旅游业以及特色农产品种植及加工业的带动下,镇域经济有了较大增长,地方财政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为加快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步伐,在国家、省、市、县扶持政策的支持下,加大了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注重了城市形象的改善和提升。

特别是,红湖路、南湖路和东西大街是211省道和青黄公路集镇过境部分,是青树镇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大门,依据《青树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建设规划》要求,急切需改善该项目区内的基础设施现状。

因此项目建设势在必行。

2.2.2项目建设是城市规划发展的需要

2013年7月,青树镇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化旅游名镇。

而后青树镇成立旅游文化名镇建设领导小组,投入145万元精心编制了《青树文化旅游名镇建设规划》和《青树文化旅游名镇街区风貌规划》。

南湖路和东西大街是211省道和青黄公路的集镇过境段棚户区,街区依托公路而建,人口居住比较集中,沿街建筑破败陈旧,参差不齐,风格各异。

加之街道、人行道宽窄不一,农贸市场小,建设不规范,选址不科学,基础功能落后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3.1城镇规划情况

城镇性质:

XX镇按照XX县总体规划,依托名镇基础、汉山明珠、汉山樵歌、金顶夕照、红寺湖、南湖春雾等历史人文景观发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发展旅游、农副产品加工、茶叶、中药材、蔬菜、生猪为主,建设旅游、商贸服务业发达的绿色生态型城镇。

3.2城镇建设现状

XX镇历经十多年改造与建设,集镇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总面积60.19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1平方公里,现有常住户3200户,镇区人口1.1万人,驻镇单位9家。

3.3项目建设区域现状分析

红湖路、南湖路、东西大街、老街等11条街区是211省道和青黄公路的集镇过境段棚户区,街区依托公路而建,人口居住比较集中,沿街建筑破败陈旧,参差不齐,风格各异。

加之街道、人行道宽窄不一,农贸市场小,建设不规范,选址不科学,基础功能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

3.4建设规模及内容

主要整治临街建筑物立面风貌658户1200间(单层1200间,平均3层约3600间),整治11条街区架空线路(强弱电)入地4.5公里,拓宽硬化道路4.5公里1.35万平方米,铺设雨水、污水、自来水管网各4.5公里,铺装人行道地砖4万平方米,安装道牙9公里,植景观树2000棵,制安各街区旅游标识牌70处,安装景观路灯300盏,建停车场一处30亩、农贸市场一处10亩、公厕2座300平方米,配套建设绿化、亮化、消防、安防、垃圾收集、旅游、给排水、供电等相关附属工程。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4.1项目建设地点

1、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址均位于XX县XX镇集镇规划区,对红湖路、东西大街、复兴路、老街等11条街区沿街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建,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旅游环境。

2、现有场址利用情况

项目建设地点地势平坦,地上和地下障碍物易处理。

4.2项目所在区域自然环境条件

1、地理位置

南郑县位于陕西省西南边陲、汉中盆地西南部。

地处东经106°

30’~107°

22’,北纬32°

24’~33°

07’之间。

北临汉江,南依巴山。

县域南部与四川省通江县、南江县、旺苍县接壤,边界长度分别为48.7公里、94.2公里、15.8公里;

西与陕西省宁强县、勉县为邻,边界长度分别为37公里、83公里;

东与城固县、西乡县毗连,边界长度分别为79.3公里和39公里;

北与汉中市汉台区隔江相望,边界长度为40公里。

县界总长度为437公里。

县境东西最长直线距离83公里,南北79公里,全县总面积2823平方公里。

县政府驻地周家坪,位于县境北部,东北距汉中城12公里,距陕西省省会西安280公里(经西汉高速公路)。

有跨省公路汉中至南江路(四川)、西汉高速、宝巴高速、西成客专穿境而过;

2、地貌特征

南郑县地处扬子准地台北缘,龙门--龙门大巴台缘隆褶带,汉南米仓台拱区,其构造分为米汉台凸、宁镇台凹、汉中新断凹三区。

在陕西地貌分区中,南郑属陕南山地组成部分。

境内横亘东西的米仓山构成地貌骨架,汉江环绕东北部,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县域由北向南依次为平原区、低山丘陵区、中山区,三种地貌面积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11.8%、22.5%和65.7%。

最低处为圣水镇东部的汉江河滩,海拔484米;

最高点在南部碑坝镇与四川省交界的铁船山,海拔2468米;

相对高度差1984米。

项目拟建地位于南郑县青树镇集镇规划区,属浅山丘陵地区,相对高差较小,无活动断裂及不良地质构造,也不存在不良地质作用,亦未发现新构造运动痕迹,场地地质条件稳定,宜于建设。

3、气象

南郑县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

主要气象资料如下:

年最大降雨量:

971.2毫米

年平均降雨量:

844.3毫米

年平均气温14.8℃

年极端气温-5.7--35℃

最大冻土深度0.03米

最大积雪厚度0.26米

4、场地类别及地震效应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南郑县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40s;

覆盖层厚度大于5米,场地类别属Ⅱ类、属抗震一般地段。

4.3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条件

4.3.1给水

项目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项目供水水源来自集镇给水管网。

4.3.2排水

项目排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及雨水。

项目生活污水通过建设场区内的排水管收集汇入场区地下排污管线,排入集镇污水管网。

项目雨水由场区排水网排入集镇雨水排放系统。

4.3.3供电

本项目用电由青树镇供电所供给,项目依托原有接入点接入。

4.3.4消防

1)外部条件:

消防救援车距本项目10KM,道路畅通;

2)内部条件:

自设消防灭火系统,水源由集镇管网引入。

4.3.5医疗卫生

青树镇中心卫生院就在项目所在地,人员、设施能满足突发事件救援要求。

4.4施工条件

项目区周边水泥、石子、沙子等建筑材料供应充足,可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各类建材均可在本地采购。

同时汉中市本地有几十家施工力量强大的建筑施工企业,各项施工条件能够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4.5选址评价

南郑县青树文化旅游名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及灾害救援道路畅通,拟建场地平整,项目建设期间对沿途群众无重大安全隐患,项目建成后对外部周边房屋无日照、通风、防火、地震倒塌影响,周围无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源,项目选址符合青树镇总体规划要求。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建筑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

本项目是按照国家及省、市、县要求部属,通过新建和改造的方式,完善集镇基础设施,丰富集镇功能。

工程实施过程中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充分考虑现有场地的条件,按照适应集镇总体规划要求,项目的设计应具有适度超前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2、建设项目要与周边建筑物有机结合,统筹设计,确定经济合理的建设方案,保证功能的先进性,并突出青树文化旅游名镇特点。

3、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积极推广并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

5.2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14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

5.3建设规模、内容

主要整治临街建筑物立面风貌658户1200间,整治11条街区架空线路(强弱电)入地4.5公里,拓宽硬化道路4.5公里1.35万平方米,铺设雨水、污水、自来水管网各4.5公里,铺装人行道地砖4万平方米,安装道牙9公里,植景观树2000棵,制安各街区旅游标识牌70处,安装景观路灯300盏,建停车场一处30亩、农贸市场一处10亩、公厕2座300平方米,配套建设绿化、亮化、消防、安防、垃圾收集、旅游、给排水、供电等相关附属工程。

青树文化旅游名镇鸟瞰效果图

青树镇文体中心

 

青树文化旅游名镇仿古街区

青树文化旅游名镇绿化亮化工程

5.4给水

1、水源

本工程水源直接接入镇供水管网给水管。

2、用水量

(1)用水量:

人均用水量按30L/日测算,该片区常住人口7000人,则最高日用水量为210立方米。

3、水质

一般按生活饮用水水质考虑。

4、给水系统

直接接入原给水管网。

采用生活和消防分离给水系统。

5.5排水

1、排水量

(1)污水量:

本工程污水量:

按生活给水量的90%计算,则最高日污水量189立方米。

(2)雨水量:

雨水采用暴雨强度公式:

q=2.6×

(1+1.04LgP)/(t+4P0.518)q20100

2、排水系统

沿街住宅楼、商户及综合市场由单立管通气排水,底层单独排放,污水经室外检查井汇集室外内污水总管,排放市政污水管网。

沿街建筑屋面及综合市场雨水有组织排入集镇雨水排水系统。

3、管材:

(1)室外

①污水管道选用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HDPE),采用承插连接;

直径>200mm选用钢筋混凝土承插管。

②雨水管道选用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HDPE),采用承插连接;

5.6消防

1、设计依据及标准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各有关消防法规的要求。

2、消防措施

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10)等消防技术规范要求执行,强化消防意识,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消防设计应严格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现行各种消防规范,以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建筑防火技术,应贯彻“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方针,积极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做到安全,方便使用,经济合理。

根据规范要求预留消防疏散通道、按规范设置灭火器材,室外消火栓用水量:

25L/S,火灾延续时间2H,一次消防总用水量为144m³

第六章环境保护

6.1环境保护

6.1.1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53号

3、《建筑施工场界噪音限值》(GB12523-2011)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838-2002)

6.1.2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1、大气现状

据现场调查,拟建项目区域内无重大工业污染源分布,空气清新,类比同类山区环境空气质量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

2、水环境现状

项目地处汉江河上游段,其场界东侧距汉江河约3km。

评价区地表水环境应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区标准。

据调查,汉江河沿岸无大中型工业企业和大规模城镇分布,水质清澈见底,类比同类河流,其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区标准,水质良好。

项目区内有灌溉渠两条,由北向南穿过,该水系将成为项目区水系景观的主轴,其水环境将得到有效的改善和保护。

3、声环境现状

项目选址周边无工业噪声源分布,类比调查,项目选址声环境现状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Ⅰ类区标准。

本项目所在区域,空气、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适合本项目的建设,但在设计、建设和使用中要实行环保和污染治理措施,避免造成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6.2环境影响分析及应对措施

6.2.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噪声影响分析

根据类比调查和资料分析,建筑施工机械产生噪声主要为:

挖土机、推土机、混凝土振捣器、运输卡车、电锯等。

防治措施:

为最大限度避免、减轻施工和交通噪声对周围的影响,施工期间所使用的主要施工机械应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并及时维修保养,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各类机械;

对建筑物外部采用围挡,减轻施工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

推土机、挖掘机等设备运行噪声不可避免,因此基础开挖等作业必须在短期内完成,在不影响施工条件下,将强噪声设备分散安放,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高噪声作业尽量安排在昼间进行,避免夜间施工。

2、废气影响分析

在施工中产生的废气污染物主要是砂石料装卸、堆存时产生的粉尘、运输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