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读书心得_3篇(共9页)54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60387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的读书心得_3篇(共9页)54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语的读书心得_3篇(共9页)54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语的读书心得_3篇(共9页)54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语的读书心得_3篇(共9页)54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语的读书心得_3篇(共9页)54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论语的读书心得_3篇(共9页)54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论语的读书心得_3篇(共9页)54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论语的读书心得_3篇(共9页)54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的读书心得_3篇(共9页)5400字.docx

《论语的读书心得_3篇(共9页)54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的读书心得_3篇(共9页)5400字.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语的读书心得_3篇(共9页)5400字.docx

论语的读书心得

  论语的读书心得篇1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

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

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平时,总喜欢看一些纯文类的书籍、目的也是想净化自己的心灵,荡涤内心的浮躁,但这种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转移较之于自内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从容实则&;其远差矣。

&;能将一部《论语》经典讲得深入浅出,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造诣。

在&;君子之道&;章节,作者对君子进行了精辟讲解。

但书中有个观点让我费解,&;君子的社会角色是变通的、与时俱进的。

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所为背后的动机。

他们是社会的良心。

&;用动机而不是用行为判断人,这是早已被唾弃的谬论,让人联想起卫道、道德杀人等不雅字眼,作者放在自己钟情的君子身上所为何来?

历史上心怀悲悯手举利刃和流着眼泪杀人的人着实不少,莫非他们也是君子?

不知该敬佩还是同情作者,一位《论语》的信徒,却无心快语道破了&;君子&;的伪善本质。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

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

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

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

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国》更好一些,她的语言没有易中天那样幽默,但绝对值得思考。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

从盘古开天地这种变化最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说:

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宇宙观,再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来,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

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

&;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

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论语的读书心得篇2

  今天心血来潮,翻了翻给女儿买的课外优秀读物《论语》。

  当看到下面这一条颇受启发。

  子张学干禄。

子曰: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

  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文就是:

  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

孔子说:

&;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有疑问就保留,谨慎地说出无疑问、有把握的事,就能减少错误;多看看,保留疑问,谨慎地实行无疑问的事,就能减少后悔。

说话少出错,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的机会就在其中了。

&;

  想想自己,从事学校中层领导几年了,活没少干,事没少做,成绩也没少出。

可是人际关系及上下级关系处得就是不怎么样。

有时候总结原因是自己没有能力,有时候埋怨自己不会处事。

有人说,做得多就错得多。

当今天看了孔子教导弟子的话之后,我才知道,工作只凭热情是不够的,人要善于倾听和观察。

人长着眼睛和耳朵是做什么的呢?

绝对不是摆设,眼睛和耳朵是大脑的前锋侦探,大脑司令部根据先锋反馈的消息再指挥嘴或手等做出语言或行动。

  耳朵的作用就是&;多闻阙疑&;,多方面听取意见,然后经过大脑的全面思考和正确判断,确定无疑问有把握的方案,再&;谨言&;,而无把握的方案,就可以弃之不言,谓&;其余&;。

  眼睛的作用就是&;多见阙殆&;,多方面了解借鉴曾经出现过的类似的有过失和问题的事件,反馈给大脑司令部作出分析和反思,确定无疑问的路子,再&;慎行&;,而无把握的路子,或者经别人验证不可行的路子,就成为&;其余&;之列了。

  孔子说,只有这样,你说错话,做错事的机率会很少,你后悔的次数也很少,这样就&;禄在其中矣。

&;

  看孔子的取舍观多有道理,人就是要善于借鉴利&;前车之覆做后车之鉴&;。

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善于听取众人的意见而做出明智的选择。

这样才会不做或少做后悔事。

  读到下面这句时,也感到汗颜。

  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倪(换车字旁音为倪),小车无軏,(音为越)其何以行之哉?

&;

  熟话说,一诺千金。

反省自己行事,有些事情是没有讲信用的。

首先那次去易三小学,说好了,把投稿地址发给那个小学的教导主任的,可是回来之后,把那个邮箱和电话不知道放哪儿了,找不到了,所以一直也没有发。

心里很是愧疚。

可是等后来找到邮箱的时候,那个投稿地址的文件又不知道放哪儿了。

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很愧疚。

一定得做到。

  再想到那次布置学校教师学生做手工制作的事情,有的班级做得很认真,像此类的活动,一定要评比,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可是由于自己工作拖拉,没有认真的评选,也没有及时地总结,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以后对此类事情要引起重视。

必须明确规定方案的前提下再去做,让别人知道做的结局怎么样,有布置有检查,才能落到实效。

  论语的读书心得篇3

  《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很深远,仔细品之,总会从中发掘出很多适用、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告诉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做人、交友和处世。

  《论语》并不只是中国众多古典文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我觉得中国配得上圣贤之称的也就只有孔子了。

也许只有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才能够表达对孔子的无限的崇敬之情。

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爱好古典文学之士,从孔子的出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孔子在《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子曰: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也不失言(《论语》卫灵公篇)&;。

按照孔子说的意思就是:

如果你见到一个没悟性或者这人太差,你追着、赶着跟他说话,那对不起,你话多了。

所以他说,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一个聪明的人,他不会错过那些可教之人,但是他也不会对牛弹弹琴,追着可不教之才多话。

所以也不失人,也不失言是对的。

对于这方面,我们应该做一个客观的分析,孔子的这句话是在<卫灵公篇>,讲的是人与人交往的道理。

  弟子问孔子说:

&;老师,以德抱怨何如?

&;子曰:

&;何以报德?

&;一个人已经以德报怨了,那他还拿什么抱人家的恩德呢?

当别人对你好时,你该怎么办呢?

&;以德抱怨&;不可取,但&;以怨报怨&;也不可取,因为怨怨相报何时了?

还是&;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如果有他人有负与你,对不起你了,用你的正直、耿介对待这件事,但是要用你的恩德,你的慈悲、去回愦真正给你恩德和慈悲的人。

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

人生有限,生也有涯。

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訉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是说,为人子,为人弟者,在家里孝敬父母,在外面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且守信用,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做到这些后,还有多余的精力,就在去学习文献的知识。

很好的阐述了躬行与学文的关系。

说明了做人要以德为先。

也就是《论语》中说的&;仁&;,我们今天说的德乃为人之根本。

道德实践也是学,与文献知识是一脉相承的。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曾经问过老师说:

&;老师啊,敢问君子,一个君子的状态什么样呢?

&;老师回答得很简单,四个字,叫做&;不忧不惧&;。

这就是君子了?

太简单了吧?

那老师又反问了他一句说:

&;内省不疚,何忧何惧啊?

&;一个人如果自我反省,内心没有歉疚,上不愧苍天祖先、下不愧子女父母,那么自己的内心有什么可内疚的?

老百姓讲一句话说: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这就是一种生命的坦然。

孔子说,如果在当今社会,外在有如此多纷扰的声音,我们偏偏困顿于一派喧嚣之中,但是叩问内心,无忧无惧,这容易吗?

这还不够做一个君子吗?

所以其实我们不要以为说君子就一定要兼济天下、建功立业,于社会士工,做出大辉煌的人才配这个称号。

其实一个君子首先面对的是自己的心,有一份生命朴素的坦然。

这对于今天的人来讲,可能很艰难,因为我们面临的每一个时刻都在变化。

这种变化会让我们充满了迷思。

  孔子有一句话:

&;事君数(念4),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数,写出来是数字的&;数&;,也就是过于密集的意思。

&;事君数&;,指一个人在工作上对你的领导的态度:

对你的上司老板,你对他有言必从,不管是夜里三点还是五点,他叫你就到,所有的事情你从来不违背。

你想我这么对他,他应该对我特别好吧?

错!

他会认为你的人格没尊严,离你招致羞辱不远。

这叫&;斯辱矣&;。

因为他觉得你是仰望他的。

我们有一句谚语说得好。

当一个人在仰望他人的时候,其实他自己在跪着。

你怎么样可以不仰望?

就是你自己站起来。

所以其实你对什么人都不要做到数。

你去这样失去自我的尊严去伺候领导,那最后会招致羞辱。

朋友呢?

大家觉得朋友之间无所谓了吧?

多好都没关系。

有一些男朋友说,我去我哥儿们家,我经常喝得酩酊大醉,我在他们家可以把他的冰箱翻得乱七八糟,他家和我家一样。

有些女朋友,一跟老公吵架了去找闺中密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什么样隐私都对人讲。

那闺中密友就出主意,说你离开这个男人吧,你离婚算了。

其实这样的朋友都一定好吗?

孔子说:

&;朋友数,斯疏矣。

&;朋友要走到这么近的时候,就是疏远的开始。

为什么呢?

因为人与人之间,永远要以个体生命的独立尊敬为前提,包括父母对孩子。

  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处世中,我们要学习孔子那种&;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宽容之心;学习那种&;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的谨慎;学习那种&;耻其言而过气行&;的行为方式。

让我们也学会先人的&;事父母,能竭其力,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爱仁之心;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的好学精神;&;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豁达、朴素与和谐;学习那种&;常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的诚信精神;体会到&;未若贫而乐,有道而正焉&;的快乐。

总之,让我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