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与收益理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5124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与收益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成本与收益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成本与收益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成本与收益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成本与收益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成本与收益理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成本与收益理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成本与收益理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成本与收益理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成本与收益理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成本与收益理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成本与收益理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成本与收益理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成本与收益理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本与收益理论.docx

《成本与收益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与收益理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本与收益理论.docx

成本与收益理论

成本与收益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短期成本的概念与分类,利润最大化原则,理解长期成本的概念,了解机会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

6.1成本概述

一、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

1.会计成本

会计成本(accountingcost)是指企业在生产中按市场价格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

会计成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且能够在会计帐目上直接反映出来。

会计成本是过去的支出,所以也称为历史成本,这种成本在企业中是显而易见的,称为显性成本。

例如,企业雇用工人所支出的工资、向银行贷款所支付的利息、租用土地所支付的地租、购买原材料、动力所支付的费用等。

2.经济成本

经济成本(economiccost)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

隐性成本指生产者自有的资金、土地、厂房、人力等生产要素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而支付的总价格。

隐性成本包括生产者所拥有和所使用的资源的成本。

例如,企业自有资金的利息、自有土地的地租、自有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企业所有者自己所提供的劳务的报酬等。

3.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强调了经济学家与会计师分析经营活动之间的重要不同。

经济学家关心研究企业如何作出生产和定价决策。

由于这些决策既根据了显性成本又根据了隐性成本,因此,经济学家在衡量企业的成本时就包括了这两种成本。

与此相比,会计师的工作是记录流入和流出企业的货币。

结果,他们衡量显性成本,但往往忽略了隐性成本。

二、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是指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经济物品时所放弃的其他用途所能产生的最大收益。

也就是说,决策者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为获得某种收入所放弃的其它机会的最高收入。

在理解机会成本时应该注意这样以下四个问题:

(1)机会成本不是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

(2)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而不是其他。

(3)机会成本并不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其他人的选择会给你带来机会成本,你的选择也会给其他人带来机会成本。

(4)运用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时,要考虑二个条件。

一是被配置的资源有多种用途(可以有多个投向);二是资源用在不同用途都不受限制。

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的区别:

第一、机会成本不是企业的实际支出,会计成本是企业的实际支出。

第二、机会成本在会计帐目上反映不出来,又称为隐性成本。

而会计成本能够在会计帐目上反映出来,又称为显性成本。

[例6-1]

某人拥有1万元的资金,可用于以下甲、乙、丙三种用途,所得收入及利润如下表所示。

表6-1甲、乙、丙销售收入及利润情况表单位:

甲用途

乙用途

丙用途

预计各种用途可能获得的销售收入

12000

16000

19000

预计各种用途可以得到的利润

2000

6000

9000

在上表中,把资源用在甲用途得到了销售收入12000,失去了什么?

一是10000元的现金投入,把资源用在甲用途就失去了拥有10000元现金的机会(机会成本为10000元);

二是失去了用在乙、丙用途的机会,即失去了获得6000、9000元利润的机会,这两个机会损失中最大的机会损失是9000元,所以资源用在甲用途的第二个机会损失(机会成本)是9000元。

三、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私人成本(privatecost)是指私人生产者生产过程中按要素市场价格直接支出的费用。

它反映了生产者可以得到的资源的最好替换用途。

通常按照企业所使用的资源的市场价格来计算。

社会成本(socialcost)是指整个社会为某个厂商或某一生产要素投入所付出的成本。

例如,某炼铁厂可能会向附近的河流排放废水,对工厂而言,排放废水的成本仅仅是把废水从工厂输送到河流里所发生的费用;对整个社会而言,会造成社会环境的水污染,社会必须为此支付一笔费用以治理污染,从而构成社会成本。

四、短期与长期成本

在短期中,厂商不能根据他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其中不能在短期内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属于固定成本(fixedcost,简写为FC)。

如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在短期内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如原料、燃料的支出和工人工资,属于可变成本(variablecost简写为VC)。

可变成本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在长期中,厂商可以根据他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不存在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区别。

由此可见,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关于总可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关系的分析都是其中的基本部分,对于短期成本分析只要将其加上固定部分即可,对于长期成本分析,其基本规律更是一致的,只要考虑到同短期关系进一步加以具体化就行了。

短期与长期的区别在于生产规模是否发生变化。

 

6.2短期成本分析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1.短期总成本

短期总成本(short-runtotalcost简写STC)是指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总成本包括总可变成本和总固定成本。

如果以STC代表短期总成本,STFC代表短期总固定成本,STVC代表短期总可变成本,则有:

STC=STFC+STVC

2.短期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short-runaveragecost简写SAC)是指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

它等于短期总成本STC除以产量所得之商,即SAC=STC/Q。

短期平均成本包括短期平均可变成本和短期平均固定成本。

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是可变成本除以产量的商。

短期平均固定成本是固定成本除以产量的商。

如果以SAC代表短期平均成本,SAFC代表短期平均固定成本,SAVC代表短期平均可变成本,则有:

SAFC=STVC/Q

SAVC=STFC/Q

SAC=SAFC+SAVC

3.短期边际成本

短期边际成本(short-runmarginalcost简写SMC)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

如果以SMC代表短期边际成本,△STC代表短期总成本的增量,△Q代表增加的产量,则有:

SMC=△STC/△Q

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是互相联系、密切相关的,而其中短期边际成本的变动又是短期总成本和短期平均成本变动的决定性因素。

二、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

各类短期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变动的规律及其关系,可以通过表5-2所列数字表示出来。

 

表6-2短期成本变动情况表

根据表6-2可以绘制出各类成本的曲线图。

图中横轴OQ代表产量,纵轴OC代表成本。

产量

Q

(1)

固定

成本

SFC

(2)

可变

成本SVC(3)

总成本STC

(4)=

(2)+(3)

边际

成本SMC(5)

平均固定成本AFC(6)=

(2)/

(1)

平均可变成本AVC(7)=(3)/

(1)

平均

成本SAC(8)=(6)+(7)

0

64

0

64

-

-

-

-

1

64

20

84

20

64

20

84

2

64

36

100

16

32

18

50

3

64

51

115

15

21.3

17

38.3

4

64

64

128

13

16

16

32

5

64

80

144

16

12.8

16

28.8

6

64

111

175

31

10.7

18.5

29.2

7

64

168

232

57

9.1

24

33.1

8

64

320

384

152

8

40

48

1.短期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总成本

短期固定成本曲线STFC是一条平行于X轴的水平线,表明固定成本是一个既定的数量(本例为64),它不随产量的增减而改变。

短期可变成本STVC是产量的函数,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其变动规律是从原点出发,随着产量的增加,成本相应增加,也就是说可变成本先是随产量的增加而以越来越慢的速度增加,而后转为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增加。

短期总成本STC线是由固定成本线与可变成本线相加而成,其形状与可变成本曲线一样,且在总变动成本的正上方,只不过是可变成本曲线向上平行移动一段相当于STFC大小的距离,即总成本曲线与可变成本曲线在任一产量上的垂直距离等于固定成本STFC,但STFC不影响总成本曲线的斜率。

因此,固定成本的大小与总成本曲线的形状无关,而只与总成本曲线的位置有关。

总成本曲线也是产量的函数,其形状也取决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总成本的变动趋势与可变成本的变动趋势是一致的。

三种成本的形状如图5-1所示。

 

 

 

2.短期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固定成本曲线SAFC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开始比较陡,以后逐渐平缓,这表示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一直在减少,但开始时减少的幅度大,以后减少的幅度越来越小。

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SAV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二者均是“U”型曲线,表明随着产量的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的变动规律。

平均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上方,开始时平均成本曲线比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下降的幅度大,以后的形状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基本相同,二者的变动规律相似。

如图6-2所示。

图6-2SAFC、SAVC和SAC曲线

3.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和短期平均可变成本

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型曲线,开始时,边际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如图6-3所示。

(1)短期边际成本SMC和短期平均可变成本SAVC的关系

造成SMC曲线和SAVC曲线“U”型的原因都是由于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的递减或递增,也就是边际收益率的递增或递减,但两种成本的经济涵义和几何涵义不同,SMC曲线反映的是STVC曲线上的一点的斜率。

而SAVC曲线则是STVC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SMC曲线与SAVC曲线相交于SAVC曲线的最低点A。

由于边际成本对产量变化的反应要比平均可变成本灵敏得多,因此,不管是下降还是上升,SMC曲线的变动都快于SAVC曲线,SMC曲线比SAVC曲线更早到达最低点。

在A点上,SMC=SAV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可变成本。

在A点之左,SAVC在SMC之上,SAVC一直递减,SAVC>SMC,即边际成本小于平均可变成本。

在A点之右,SAVC在SMC之下,SAVC一直递增,SAVC<SMC,即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

A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即在这一点上,价格只能弥补平均可变成本,这时的损失是不生产也要支付平均固定成本。

如果低于A点,不能弥补可变成本,则生产者无论如何也不能开工。

(2)短期边际成本SMC和短期平均成本SAC的关系

短期边际成本SMC和短期平均成本SAC的关系和短期平均可变成本SAVC的关系相同。

SMC曲线与SAC曲线相交于SAC曲线的最低点B。

在B点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在B点之左,SAC在SMC之上,SAC一直递减,SAC>SMC,即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

在B点之右,SAC在SMC之下,SAC一直递增,SAC<SMC,即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

B点被称为收支相抵点,这时的价格为平均成本,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生产者的成本(包括正常利润在内)与收益相等。

 

6.3长期成本分析

一、长期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long-runtotalcost简写LTC)是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长期总成本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没有产量时就没有总成本。

LTC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表示长期总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在增加。

在开始生产时,要投入大量生产要素,而产量少时,这些生产要素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成本增加的比率大于产量增加的比率。

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生产要素开始得到充分利用,这时成本增加的比率小于产量增加的比率,这也是规模经济的效益。

最后,由于规模收益递减,成本的增加比率又大于产量增加的比率,如图6-4所示。

可见,长期总成本曲线LTC与可变成本曲线SVC的形状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SVC曲线形状是由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率先递增后递减决定的,而在长期,由于所有投入要素都是可变的,因此,这里面对应的不是要素边际收益率问题而是要素的规模报酬问题,LTC曲线是由规模报酬先递增后递减决定的。

二、长期平均成本

1.长期平均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long-runaveragecost简写LAC)是长期中平均每一单位产品的成本。

它等于长期总成本LTC与产量Q之商,即:

LAC=LTC/Q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特征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表明了当资本和劳动都可以变动时可以达到的最低平均总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它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变动,开始时呈递减趋势,达到最低点后转而递增,是一条先下降然后缓慢上升的“U”型曲线。

从图6-5可以看出,五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分别表示不同生产规模上平均成本的变化情况,越是往右,代表生产规模越大,每条SAC与LAC不相交但相切,并且只有一个切点,从而形成一条包络曲线。

之所以这样,就是为求降低成本而选择生产规模的结果。

生产者要根据产量的大小来决定生产规模,其目标是使平均成本达到最低。

在产量OQ1时,要选择SAC1这一规模,因为这时平均成本aQ1是最低的。

以此类推,当产量OQ2时,则要选择SAC2这一规模,这时平均成本bQ2是最低的;当产量OQ3时,则要选用SAC3这一规模,这时平均成本cQ3是最低的,等等。

所以,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就是由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集合而成,从而就表现为一条与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的曲线。

在长期中,生产者按这条曲线作出计划,确定生产规模,因此,这条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又称为计划曲线或包络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区别在于: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无论在下降时还是上升时都比较平坦,这说明在长期中平均成本无论是减少还是增加都变动较慢。

这是由于在长期中全部生产要素都可以随时调整,从规模收益递增到规模收益递减有一个较长的规模收益不变阶段,而在短期中,规模收益不变阶段很短,甚至没有。

3.不同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

以上对长期平均成本的讨论都假设生产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

如果考虑到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则各行业长期平均成本变动的特点又有所不同。

一般可以根据长期平均成本变动的情况把不同的行业分为三种情况:

成本不变、成本递增、成本递减。

(1)成本不变的行业

这种行业中各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不受整个行业产量变化的影响,无论产量如何变化,长期平均成本是基本不变的。

这种行业就是“成本不变行业”。

形成这些行业成本不变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这一行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也就是说,与其他行业相比,它是非常微小的。

这样,它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在全部生产要素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小,从而它的产量的变化不会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

因此,这一行业中各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也就不会由于这一行业产量的变动而变动了。

第二,这一行业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种类与数量与其他行业成反方向变动。

这样,它的产量的变动也就不会引起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从而保持长期平均成本不变。

适用于成本不变的行业一般是一些小商品生产或特殊行业。

(2)成本递增的行业

这种行业中各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要随整个行业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这种行业在经济中属于普遍的情况。

形成这些行业成本递增的原因是,由于生产要素是有限的,所以整个行业产量的增加就会使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从而引起各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增加。

这也就是以前所说的由于外部因素,一个行业扩大给一个厂商所带来的“外在不经济”。

这种情况在以自然资源为主要生产要素的行业中更为突出,如农业、矿业等行业。

(3)成本递减的行业

这种行业中各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要随整个行业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这也就是以前所说的规模经济中的外在经济。

形成这些行业成本递减的原因是,外在经济对这种行业特别重要。

例如,在同一地区建立若干汽车制造厂,各厂商就会由于在交通、辅助服务等方面的节约而产生成本递减。

但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这种成本递减的现象只是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在长期中,外在经济必然会变为外在不经济。

因此,一个行业内的成本递减无法长期维持下去。

三、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long-runmarginalcost简写LMC)是长期中增加每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如果以LMC代表长期边际成本,△LTC代表长期总成本的增量,△Q代表增加的产量,则有:

LMC=△LTC/△Q

长期边际成本也是随产量的增加先减少而后增加的,因此,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也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型曲线,但它也比短期边际成本曲线要平坦。

长期边际成本与长期平均成本的关系和短期边际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一样,即在长期平均成本下降时,长期边际成本小于长期平均成本(LMC<LAC);在长期平均成本上升时,长期边际成本大于长期平均成本(LMC>LAC),在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长期边际成本等于长期平均成本。

这一点可用图6-6来说明。

图6-6中,LMC为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相交于LAC的最低点A。

在A点,LMC=LAC,即长期边际成本等于长期平均成本。

在A点之左,LAC在LMC之上,LAC一直递减,LAC>LMC,即长期平均成本大于长期边际成本。

在A点之右,LAC在LMC之下,LAC一直递增,LAC<LMC,即长期平均成本小于长期边际成本。

 

6.4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一、收益分析

为了说明厂商在各种市场中如何决定产量和价格,需要首先介绍厂商收益及利润概念,以及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1.收益

厂商收益(revenue)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全部货币收入,即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

收益中既包括了成本,又包括了利润。

这里要注意:

收益并不等于利润,不是出售产品所赚的钱,而是出售产品所得到的钱。

所得到的钱中,既有用于购买各种生产要素而支出的成本费用,也有除去成本费用后所余下的利润。

2.收益的分类

总收益(totalrevenue简写TR)是厂商销售一定量产品和劳务所得到的货币收入总额或全部的销售收入。

它等于产品单价(P)乘以销售数量(Q),可用公式表示为:

TR=P·Q

平均收益(averagerevenue简写AR)是指厂商销售每单位产品和劳务所得到的平均收入,它等于总收益除以总销售量,就是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

可用公式表示为:

AR=TR/Q=P·Q/Q=P

边际收益(marginalrevenue简写MR)是指厂商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使总收益所增加的收入。

可用公式表示为:

MR=△TR/△Q

收益是产量与价格的乘积。

所以,如果不考虑价格的因素,收益就是产量。

以P代表价格,则总收益(TR)与总产量(TP)、平均收益(AR)与平均产量(AP)、边际收益(MR)与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TP·P=TR,AP·P=AR,MP·P=MR。

如果假设不考虑价格因素。

则有:

TP=TR,AP=AR,MP=MR

由此可以得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的变动规律与曲线形状和第四章中所介绍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规律与曲线形状是相同的。

二、利润最大化原则

利润是生产活动中一个重要的价值概念,是指生产中获得的总收益与投入的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如果以TR代表总收益,TC代表总成本,π代表利润,则有:

π=TR-TC

当总收益超过总成本时,此超过额为厂商利润;当总成本超过总收益时,此超过额为厂商的亏损。

总收益超过总成本最大时,利润最大;总成本超过总收益最小时,亏损最小。

要注意:

这里所说的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超额利润。

用于企业家才能的成本费用就是正常利润。

按经济学家分析,正常利润是成本的一种。

厂商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利润,就是求得利润最大化。

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为什么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呢?

(1)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MR>MC,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这时,对该厂商来说,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厂商会扩大产量或新厂商进入该市场。

也就是说没有达到利润最大化。

(2)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即MR<MC,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这时,对该厂商来说,就会造成亏损,更谈不上利润最大化了,因此厂商必然要减少产量或退出市场。

(3)无论边际成本大于还是小于边际成本,厂商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

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厂商才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