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5574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docx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docx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总结

大丽高速公路23合同段特别制定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在本项目范围内开展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

根据制定《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治理目标、治理范围和主要内容、主要措施、实施步骤,现将我项目部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进行总结。

一、治理措施

(1)、制定治理目标

通过明确工作目标、内容、责任,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工程处根据治理目标,细化了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质检处对涉及结构物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严格执行投标文件和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试验室加强试验检测工作,为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治理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

根据治理的总体目标,制定了阶段性工作目标,使得总体目标的实现有了更加明确的阶段性任务,使得治理工作循序渐进地开展开来。

(2)、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小组

为加强领导小组,切实推动治理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项目部成立了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李德友

副组长:

张金谷、余涛、张双铨

成员:

夏季友、蔡利辉、梁春禄、赵燕娜、普伟、李俊、毕先华曹兴泉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领导小组对本项目进行监督指导工作。

在领导小组的督导下,强化了各部门的职责和执行力。

   1.工程处职责:

加强现场服务和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涉及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交底;施工管理应做到精细化,层层落实责任人.

2.试验室职责:

加强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管理。

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出现疑点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3.质检处职责:

质检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对涉及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必须严格按质量标准执行,对混凝土质量通病易发环节要加强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明确现阶段的治理重点

在领导小组的精心规划下,制定了治理的重点如下:

1、材料堆放场地、拌合场、钢筋加工场、预制场的规范建设;

2、主要结构物混凝土的集中拌合;

3、钢筋混凝土工程的钢筋加工、布筋、绑扎和安装;

4、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振捣和养生;

5、结构物混凝土的强度;

6、构造物的外观、小型构造物结构尺寸;

7、预应力张拉、压浆。

二、治理过程

(1)加强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1、确保原材料质量。

加强水泥、钢筋(钢绞线)、集料等进场检验,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刻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规范原材料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筋(钢绞线),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2、慎重选用外加剂。

选用外加剂要熟悉其品种性能;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

必须准确控制掺加剂量,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3、严格控制配合比。

严格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保证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模板质量要符合要求,制作安装必须牢固;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和漏振;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预应力混凝土张拉要实行强度和龄期双控,孔道压浆必须确保密实。

5、加强施工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

有针对性地开展施工作业人员技能培训,使之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落实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切实做到层层交底,确保工程质量.

6、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及协作队伍的管理。

明确权责,严格奖罚,进一步提高各职能部门及协作队伍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稳步提高。

(2)落实各种治理措施

1、材料堆放场地、拌合场、钢筋加工场、预制场规范建设

(1)所有场地(含施工工点)应设立标准规范的标牌,内容包括:

管理机构、项目概况、操作规程、安全事项等。

场地内材料要竖立清晰的标志标牌,标明规格、产地、合格证、购置日期、使用目的等。

(2)细集料堆放场地、钢筋加工场应建遮雨棚,场地应硬化并确保厚度,避免硬化场地被损坏。

(3)集中拌合的材料料仓隔墙应有足够的高度,保证不串料。

2、钢筋施工质量

(1)钢筋和钢筋骨架加工要规范,钢筋不得露天堆放,不得直接堆放在地上,应有支垫。

(2)钢筋布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按照施工图控制布筋的间距,保证钢筋绑扎质量。

(3)钢筋骨架吊装要准确到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倾斜和移位。

(4)桥梁构件等外露钢筋应采用水泥涮浆或塑料薄膜包裹等措施,防止钢筋锈蚀。

3、混凝土集料、水泥和拌合用水

(1)集料的各项指标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不得采用不合格的集料。

(2)不同来源的集料不得混合或储存在同一料堆,也不得交替使用在同类的工程中或混合料中.

(3)细集料提倡使用颗粒坚硬、强度高、耐风化的天然砂.

(4)强度为C40及C40以上的混凝土,应采用碎石,同时骨料质地应均匀坚固,粒形和级配良好。

(5)用于拌制混凝土的水泥应采用信誉好、质量优的大型厂家所生产的水泥,提倡使用罐装水泥。

(6)要保证混凝土拌合用水的清洁,严禁采用含有杂质及油脂等影响混凝土强度的水源.

4、模板制作、安装、拆除

(1)模板宜优先使用钢模板,钢模板宜采用标准化的组合模板,每块模板的面积宜不小于2。

0m2,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模板支撑必须牢固、可靠。

(2)浇筑混凝土之前,模板应涂刷脱模剂,外露面混凝土模板的脱模剂应采用同一品种,不得使用废机油等油料,且不得污染钢筋及混凝土的施工缝处。

(3)模板板面之间应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连接点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4)模板在拆除时,应拆除得当,按顺序拆除,保证拆模质量,不得损坏混凝土。

5、混凝土的拌合、运输

(1)结构用混凝土必须采用集中拌和,罐车运输。

(2)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保证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3)拌合料仓分隔处应有足够的高度,以防止上料仓中的不同集料串料。

 6、混凝土的浇筑

(1)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

(2)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3)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

(4)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振动器振实,振捣应符合现行施工规范的有关要求,严禁振捣时触碰钢筋.

7、混凝土的养生

(1)梁板应采用自动喷淋养生等先进养生方法,确保砼质量。

(2)混凝土养护用水的条件与拌和用水相同,应采用合格的清洁水。

8、预应力张拉、压浆

(1)预应力筋、锚具和压浆的原材料、浆体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2)制孔管道应采用定位钢筋固定安装,且安装牢固,接头密合,弯曲圆顺,不漏浆。

(3)浇筑混凝土时严禁振捣器触碰预应力管道或预应力筋。

(4)预应力张拉后应及时压浆,压浆应采用真空压浆工艺.

三、经验总结

对于公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砼质量通病,通过本次治理活动的实施,我项目部有效地避免了很多砼质量通病的发生,大大的提高了砼的施工质量。

现将几种常见的通病治理经验总结如下:

(一)混凝土出现蜂窝

1、质量问题及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ﻫ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子、碎石、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粗骨料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粗骨料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ﻫ(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ﻫ(6)钢筋较密,使用的粗骨料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施工接缝处未进行处理就继续浇筑混凝土.

3、防治的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

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

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混凝土浇筑间隔过长时应对施工缝进行处理后再继续浇筑。

(2)小蜂窝:

洗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后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混凝土出现麻面

1、质量问题及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未进行打磨或粘附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ﻫ(4)模扳脱模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ﻫ(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防治的措施ﻫ

(1)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胶带纸、泡沫胶等堵严,模扳脱模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ﻫ

(2)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三)混凝土出现孔洞

1、质量问题及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ﻫ2、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掉入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架空。

3、防治的措施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应采用小石子混凝土浇灌,分层振捣密实,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杂物等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ﻫ(2)将预埋件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

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修补。

(四)混凝土浇筑时出现露筋

1、质量问题及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ﻫ2、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ﻫ(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ﻫ(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ﻫ(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3、防治的措施ﻫ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

2或1:

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五)混凝土浇筑时出现缝隙、夹层

1、质量问题及现象

混凝土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ﻫ2、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未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两层混凝土施工间隔时间过长;

(3)施工缝处混凝土浮屑、泥土、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4)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5)桩柱交接处未凿毛处理。

ﻫ3、防治的措施ﻫ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浮屑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将接触面凿毛,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ﻫ

(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六)拆模后出现缺棱掉角

1、质量问题及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ﻫ2、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ﻫ(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模板未涂刷脱模剂,或涂刷不均。

ﻫ3、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2)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

2或1:

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七)混凝土表面平整度不好

1、质量问题及现象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ﻫ2、产生的原因ﻫ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ﻫ

(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3、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要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八)混凝土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1、质量问题及现象

同批混凝土构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ﻫ2、产生的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ﻫ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ﻫ(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5)混凝土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3、防治措施ﻫ(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季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2)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九)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板筋位置不当引起、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

这些裂缝虽属非结构受力因素所引起的,但现浇板裂缝既影响美观,而且裂缝不仅会影响抗渗效果,也易造成水分侵蚀钢筋,影响使用耐久性。

现场浇注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1)严格按图施工,加强旁站管理,保证钢筋的有效高度.钢筋安装到位后,混凝土浇注隐蔽前,要保证板筋有足量的符合要求的垫块,负筋有满足设计要求高度的足量支撑,制止原始的、由现场人员,凭感觉“护筋”的做法,既要保证板筋有符合要求的保护层,又要满足负筋的有效高度。

(2)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

浇注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

同时,对水泥砂浆地面,也要严格按施工顺序操作,并加强养护,经常使地面处于湿润状态,也能有效地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

⑶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

特别是很多混凝土工程,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浇注,更要严格控制砂的细度模数及含泥量.混凝土用砂应采用中粗砂,如砂粒过细,砂的含泥量超过标准,不仅会降低强度,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这是因为泥的膨胀性大于水泥膨胀性的缘故。

(十)预应力结构张拉、锚固、压浆控制不严

1、病害成因及表现ﻫ⑴、仪器设备误差大,张拉设备在使用前没有经过核准或者标定检验不准确。

 

⑵、钢铰线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存放,表面有锈蚀、油污等物质,影响钢铰线质量。

⑶、操作人员素质不高。

ﻫ⑷、材料质量不过关。

⑸、施工工艺不标准.

⑹、监督检验不到位。

 ﻫ⑺、预应力钢筋位置不准确。

ﻫ⑻、波纹管不畅导致压浆不实,孔道内出现空洞。

 ﻫ⑼、压浆强度低,孔道内填充不饱满,产生预应力钢筋的锈蚀。

2、预防处理措施ﻫ⑴、严格控制预应力筋的矢高,特别是反弯点的高度,一般可采用钢筋横档支撑绑扎加以固定。

⑵、浇捣混凝土时,不得因振捣器的插入振动和混凝土的流动改变预应力筋、承压板的位置及其相互垂直的状态。

 ﻫ⑶、所有张拉设备应经法定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方可使用,其油压表刻度应清晰、分辨率高,油管路接口处不应漏油,以免由于张拉设备本身缺陷造成张拉控制力的错误。

张拉设备应由经专业培训有一定经验的技术工人专人操作管理,正式张拉前,用现场测试仪进行校核,防止设备标定错误或其它意外情况.ﻫ⑷、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预应力筋的张拉是制作预应力构件的关键,必须按规范有关规定精心施工。

张拉时构件或结构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空心板混凝土强度大于C50),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 。

 

⑸、严格按张拉工艺要求进行分级加载,稳压持荷。

⑹、端部锚垫板必须与预应力筋中心线垂直对中,位置正确并固定牢固,封堵端部必须严密,以确保端部砼震捣密实及严防水泥浆渗入锚垫板内,此道工序须与各工种密切配合,以确保工程质量。

⑺、张拉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我标段16米空心板预应力钢绞线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标准强度fpk=1860MPa,公称直径Φs15.2mm(7Φ5),公称面积Ay=140mm2,弹性模量Ep=1.95×105 MPa)和有关规范执行张拉程序为0→初应力→105%δcon(持荷2min)→0→δcon(锚固)(δcon——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张拉中,实际伸长量在计算伸长量94%

张拉采用双控,即应力控制和伸长量控制.张拉达到设计值后,钢绞线的伸长值与计算值误差应控制在±6%以内. 

⑻、施工中如因千斤顶工具式夹片摩损造成夹持不紧,出现滑丝,处理方法为压力机立即回油,更换工具式夹片,检查锚具锥孔与夹片间是否有杂物,清除锚垫板喇叭口内混凝土,重新张拉.如果仍有滑丝现象,则应对钢绞线、锚具进行重新检测,对千斤顶油压表进行重新标定,确保今后万无一失.

⑼、由于波纹管破损而漏浆,造成钢绞线与混凝土握裹,引起摩擦力过大.处理方法为,采用反复多次张拉并持荷一段时间,以克服摩擦力过大的影响,预制T梁时应注意及时清孔。

ﻫ⑽、由于孔道摩擦阻力而使伸长量偏小。

处理方法为,在开始张拉时把钢绞线拉到5.0MPa,再回油至油压表读数为零,然后分级张拉,并按规范要求进行超张拉,这样得出的张拉伸长值满足设计要求。

ﻫ⑾、张拉过程中随时观测梁的上拱度和梁体的侧向变形,避免梁体变形过大而产生裂纹,并及时观测各项数据。

ﻫ⑿、张拉顺序ﻫ选择合理的张拉顺序是保证质量的重要一环.当构件或结构有多根预应力筋(束)时,应采用分批张拉,此时按设计规定进行,如设计无规定或受设备限制必须改变时,则应经验算确定。

张拉时宜对称进行,避免引起偏心。

在进行预应力筋张拉时,可采用一端张拉法,亦可采用两端同时张拉法,采用两端张拉时则两端的操作人员要配合默切,要尽量同步进行,必要时可将领先的一端暂停加压,操作改为持荷,待落后的一端跟上来后,再同步张拉.当采用一端张拉时,为了克服孔道摩擦力的影响,使预应力筋的应力得以均匀传递,采用反复张拉2~3次,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ﻫ 采用分批张拉时,应考虑后批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对先批预应力筋的影响;即应在先批张拉的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中增加, 先批张拉的预应 力筋的控制应力 应为其中-先批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 —设计控制应力(即后批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预应力筋弹性模量—混凝土弹性模量-张拉后批预应力筋时在已张拉预应力筋重心处产生的混凝土方向应力

⒀、孔道压浆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孔道压浆工作,以防锈蚀,增加结构的耐久性。

压浆用的水泥浆,除应满足强度和粘结力的要求外,应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较小的干缩性、泌水性。

应采用标号不低于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宜为0.4~0。

45左右。

对于空隙大的孔道可采用水泥砂浆灌浆,水泥浆及水泥砂浆的强度均不得小于20N/mm2。

为增加灌浆密实度和强度,可使用一定比例的膨胀剂和减水剂.减水剂和膨胀剂均应事前检验,不得含有导致预应力钢材锈蚀的物质。

灌浆前孔道应湿润、洁净。

对于水平孔道,灌浆顺序应先灌下层孔道,后灌上层孔道。

对于竖直孔道,应自下而上分段灌注,每段高度视施工条件而定,下段顶部及上段底部应分别设置排气孔和灌浆孔。

灌浆压力0.5~0。

7MPa为宜。

灌浆应缓慢均匀地进行,不得中断,并应排气通畅。

不掺外加剂的水泥浆,可采用二次灌浆法,以提高密实度。

最好采用真空压浆。

⒁、注浆采用水泥砂浆,经试验比选后确定施工配合比。

实际注浆量一般要大于理论的注浆量,或以锚具排气孔不再排气且孔口浆液溢出浓浆作为注浆结束的标准。

如一次注不满或注浆后产生沉降,要补充注浆,直至注满为止。

注浆结束后,将注浆管、注浆枪和注浆套管清洗干净,同时做好注浆记录.

⒂、压浆用的水泥应是新出厂的,标号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⒃、压浆前应检查灌注通道的管道状态是否通畅,对孔道应在灌注前用压力水冲洗。

⒄、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压浆,压浆应缓慢、均匀、连续进行.ﻫ⒅、每孔道应一次灌成,中途不应停顿。

⒆、加强预应力结构张拉后管道压浆的施工管理和控制.管道压浆的机械设备、灰浆质量、工艺过程必须完好准确,加强对压浆过程的旁站监督,重点检查压浆的充实度和饱满度。

(十一)小型预制构件粗糙

1、病害成因及表现

⑴、工艺控制不严,导致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气泡等质量通病普遍存在. 

⑵、原材料进场不符合要求,把关不严。

ﻫ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