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下学期期末押题卷八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5863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下学期期末押题卷八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下学期期末押题卷八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下学期期末押题卷八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下学期期末押题卷八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下学期期末押题卷八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下学期期末押题卷八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下学期期末押题卷八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下学期期末押题卷八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下学期期末押题卷八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下学期期末押题卷八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下学期期末押题卷八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下学期期末押题卷八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下学期期末押题卷八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下学期期末押题卷八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

《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下学期期末押题卷八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下学期期末押题卷八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下学期期末押题卷八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

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下学期期末押题卷八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下学期期末押题卷(八)--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试题预览

期末押题卷八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社区体育活动是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锻炼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在公共行政力量的支援下,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在社区体育活动中,社区居民可以自发自愿地以各种方式自由灵活地组织在一起,充分运用公共自然环境和全民共享的体育设施(包括社区内学校设施)进行具有生活娱乐性和低竞技性的体育健身活动。社区体育是国家城市发展日趋成熟以及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伴随体育的大众化而来的就是它的社区化,即由国家统一办体育,推演到整个社会,各个社区都在兴办全民体育,提升社区体育场地的容量和质量,开展形式与内容丰富多样的健身活动,吸引社区内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人员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它能够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构建和谐的居民社交关系,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推进了《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摘编自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体育发展》)

材料二:

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约为三分之一,中国正大力推广全民健身专项行动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郑宇):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数据表明,影响健康60%以上的因素是行为和生活方式。体育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科学的身体活动可以预防疾病,愉悦身心,促进健康。日前,《健康中国行动(—2030年)》在全国展开,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行动。

国家体育总局对全民健身活动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3.9%,其中20~69岁居民经常锻炼率仅为14.7%,成人经常锻炼率处于较低水平,缺乏身体活动成为多种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为普及公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让科学运动走进公众的生活,中国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专项行动,并制定了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郎维介绍:

“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0.86%和92.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及以上和40%及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达到1.9平方米及以上和2.3平方米及以上。”

中国努力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自2009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条例》以后,明确了每年的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中国的许多城市建设了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城市慢跑步行绿道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让想健身的群众有适当的场所。同时,有关部门一直在大力推广普及广播操和工间操健身制度。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副司长邱汝女士说:

“力图通过这种活动,提高老百姓健身的意识,弘扬我们体育的文化、健身的文化,让老百姓养成自觉健身的意识和自觉健身的习惯。在此,我们也希望号召全国各界的朋友们,每天做两遍广播操,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好处的。”

近年来,在公园、体育场、马路上,随处可以见到跑步健身爱好者的身影,马拉松、徒步等运动也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而手机计步、微信运动等小程序、APP也成为“网红产品”。太极、瑜伽、健身、马拉松等,已成为部分中国人生活的一种方式。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对预防和改善超重、肥胖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运动需要遵循科学规律,如何科学运动、适度健身,降低在健身过程中受伤的风险?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厉彦虎说:

“运动要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

适度、柔和、均衡、循序渐进、个性化,这是科学运动的五大基本原则。健身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儿童和成年人、老年人运动方式、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包括运动频率有所不同,需要通过科学的评定,指导科学健身。”

 

材料三:

美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已有100余年,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美国政府推出“健康公民”计划,增加城市社区体育中心的数目是其主要指标,城市社区每万人修建一英里野营、自行车或健身路径,每2.5万人建一个公共游泳池,每千人建造一个4英亩的开放式休闲公园。美国国会还通过了“土地与水资源保护法”,要求政府每年投资7.8亿美元修建公共体育设施,并批准了在城市社区建设步道和自行车道的计划。可见,政府的资金投入为发展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美国的很多社区中均建有公共的休闲公园,这是公共运动场和休闲公园的综合。社区里还有社区体育中心,有各种样式的体育设施,能够进行多种活动,它们可以被社区居民全天免费或低价享用。

中国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在社区体育建设方面,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的修建,加强社区体育公园建设,不断增加社区居民健身活动场地。以广东省为例,早在年,广东省就制定了《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设立了12个试点单位。到年,广东省已修建社区体育公园2025个。在使用与管理方面,以属地为原则,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由有资质的组织负责管理与服务。社区体育公园市政公共设施纳入当地市政公共设施养护管理体系,由财政出资,保障社区体育公园的维护和正常使用。而市民在发现社区体育公园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故障时,也应及时向政府管理部门反馈。可以说,社区体育的发展不但使居民能够就近就便开展健身活动,而且在市民与政府之间建立了一条“相互沟通的纽带”。

(摘编自李冬等《国内外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经验及启示》)

1.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区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运动方式,就地就近,方便了居民的生活;有政府支持,形式多样,满足了居民的各种健身需要。

B.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偏低,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的人数比例偏低,所以推广《全民健身条例》势在必行。

C.居民运动健身方式很多,其中跑步健身、参加马拉松、徒步运动的人数最多,所以手机计步、微信运动等小程序受到人们的喜爱。

D.居民在运动健身时,要遵循五大基本原则,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健身方式,不要盲目跟风,降低在健身中受伤的风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项混淆时态。“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各种健身需要”错误,材料一“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锻炼需求”是社区体育活动的目的,目前还没有完全实现。B项理解错误。“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的人数比例偏低”错误,原文“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0.86%和92.17%”,意思是现在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但应该接近于这个标准。C项推断错误。原文“在公园、体育场、马路上,随处可以见到跑步健身爱好者的身影,马拉松、徒步等运动也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而手机计步、微信运动等小程序、APP也成为‘网红产品’”只是告诉我们运动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了,不能说是人数最多,因为后文“太极、瑜伽、健身、马拉松等,已成为部分中国人生活的一种方式”说明人数也不少。

2.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下列不属于社区体育活动的一项是(3分)()

A.在社区体育馆举行家庭羽毛球比赛。

B.居民到社区内私营健身房训练拉力。

C.青少年自发组织到社区学校踢足球。

D.社区老人在小区广场上练习太极拳。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及运用。A选项所涉及场地分别是“社区体育馆”,符合材料一中的“运用公共自然环境和全民共享的体育设施”,其活动是“家庭羽毛球比赛”,符合材料一中的“娱乐性和低竞技性特征”。C选项“自发组织”符合材料一的“自发自愿地以各种方式自由灵活地组织在一起”,“社区学校”符合材料一中的“公共自然环境和全民共享的体育设施(包括社区内学校设施)”。D选项所涉及场地是“小区广场”,符合材料一中的“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的公共性特征,其活动是“练习太极拳”,符合社区体育活动特征。而B选项“私营健身房”在材料中没有涉及,且不符合“公其自然环境和全民共享的体育设施(包括社区内学校设施)”等特征,不在“公共行政力量的支援下”,故选B。

3.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区体育是伴随着社会转型和城市化的发展成熟而产生的,它的发展需要依赖国家力量而由各社区自行兴办并管理。

B.中国许多城市建设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等健身场地设施,就是要提高老百姓健身的意识,弘扬体育文化、健身文化。

C.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健康公民”计划等多项举措,促进社区体育发展,提供公共体育设施,居民享用时不完全免费。

D.中国居民很多都想通过体育运动来提升个人健康水平,但如果不懂得科学运动、过度健身,就会给身体带来损害。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和评价文章观点的能力。B项张冠李戴,“中国许多城市建设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城市慢跑步行绿道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目的是让想健身的群众有适当的场所。“大力推广普及广播操和工间操健身制度”的目的才是要提高老百姓健身的意识,弘扬体育文化、健身文化。

4.请结合材料一内容,给社区体育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答案:

:

__社区体育是指由社区的居民在社区范围内就近组织和参加,运用公共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项目达成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低竞技性的体育健身活动。__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本主要信息和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下定义的解题思路,然后结合文本提取相关信息。根据材料一提取关键要素:

“全体社区成员”“社区为区域范围”“公共自然环境和全民共享的体育设施”“生活娱乐性和低竞技性的体育健身活动”。首先确定句子的主干成分“社区体育是……体育健身活动”,然后把提取的要素按对象、范围、设施、意义进行有效排列,组成句子的定语成分,做“体育健身活动”的定语。注意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5.根据材料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的调查结果”,请给“全民健身运动”提几条合理化建议。(6分)

答案:

:

__从政府来看:

①加大政策支持,投入资金修建多种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提供全民健身运动的场所。②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各种健康知识,推动全民健身专项活动,提高民众健身意识。

从民众来看:

①积极参与运动,加强自身体育锻炼,参与国家、社区推广的各种体育健身活动。②选择科学运动,要遵循科学运动规律,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适度健身。(每点2分,答三点给满分,意思相近即可)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观点的探究。根据题干要求,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全民健身活动状况的调查结果”,我们分析出几点不足:

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比例偏低;居民国民体质合格比例有待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大;运动方式不科学等。根据这些不足一一提出建议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①夕阳斜照着流水,碧绿的江面上摇曳着耀眼的金光,成瑶无心去看这些,她兴奋的脸蛋在晚霞中映满了光彩。“二哥,别看嘉陵江了,你听我说嘛!

②“你说吧。”成岗的目光正望着远处的一片红岩,不肯移开。那是中共办事处住过的地方,有名的红岩村。

③“二哥,我跟你说嘛!

许多同学都要走了……”成岗回头看着妹妹,从那双认真的眼光中,他发现这个少女已经不再是咿呀的乳雏,她已成长为一只练羽的海燕,只待一声春雷,就要冲向暴风雨!

成岗略带几分激动。

④“真的!

到农村去,马上就要出发。”妹妹说得很兴奋,一双晶亮的眼睛珍珠般地闪耀着,她渴望去参加农民起义,参加武装斗争,到山上打游击,过那种充满浪漫色彩的战斗生活。可是看到哥哥一直没有回答她的话,少女明澈的眼光很快就变得暗涩了:

“你一定又说我年轻不懂事,不让我去……”

⑤成岗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妹妹的心事他已经猜透了,但他并不急于插话。“二哥,我们班上走了三个,最近还要走……我多么希望……”“希望总是有的。但是希望不是幻想。”

⑥成瑶看了看二哥,她不太满意这种抽象的回答。她忽然想起了什么,话头一转:

“哟,我的书包咧?

我的书包咧?

”一边叫着,一边慌慌忙忙地离开了阳台。很快就转来了,带着神秘的语调说:

“专给你带回来的!

只许你一个人看!

⑦成岗从书包里翻出一叠粉红色的打字纸,“《挺进报》?

”他迟疑了一下,沉下脸问:

“把这拿回来干啥?

”“给你看的。”成岗摇摇头,声音里带着妹妹难以理解的责难:

“谁叫你带回来的?

”成瑶惶惑地望着成岗。她满腔的热情,被迎头的冷水浇灭了。

⑧成岗指着《挺进报》严厉地说道:

“这东西以后不准带回家来,给人发现了可不是好玩的事!

”妹妹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激动地反驳着:

“我没有碰到危险!

”“你太冒失了。”成岗摇了摇头,“这不是勇敢而是冒险!

难道你没有看见到处都在搜查《挺进报》?

车站、码头,到处都有特务!

⑨“危险?

我是冒失鬼?

”妹妹的脸蛋气得失去了血色:

“怪不得人家说你当了厂长就变了!

你——胆小,你——害怕,你——不敢和过去的朋友来往!

你……好,好!

我不连累你……”

⑩泪珠沿着她痛苦的面颊往下涌流。地曾经那那样信任、尊敬二哥,可是现……她难过了,失望,从成岗手里夺回《挺进报》,几下撕得粉碎,一把塞进书包,转身冲进自己的小屋,失声痛哭……

⑪微带寒意的薄雾渐渐散开,远处的山峦在晨曦中显现出起伏的淡影,迎着初升的旭日,鸟儿清脆地叫着,飞向远方。在一块伸向江岸的悬岩上,成瑶已经坐了好久——昨晚上她睡得不好,噩梦缠绕着她:

时而仿佛是大哥回来了,说要带她到延安去,时而是华为(重庆大学生,双枪老太婆的儿子)周身流血、和她同关在警备司令部,审问他们的正是那个特务魏吉伯;时而又挤在船上,二哥和她一道,那份《挺进报》被别人发现了,她藏来藏去,不知怎的老是在书包里。天还没有亮,她就被梦中追上船来的戴黑眼镜的特务惊醒了。

⑫最近以来,她的心境很不平静,狂热的心使她特别容易兴奋,也容易激动。和二哥闹别扭的事,早就像阳光下的乌云一样散去。成瑶感到内疚和羞愧:

自己按着书包,心里还咚咚地跳着,怕特务检查,反而说二哥是胆小鬼!

二哥的话并没有错啊,勇敢不是冒险。她又渐渐回想到过去:

是二哥给刚学扎发辫的自己,讲八路军抗战,讲敌后游击队,讲毛主席和延安……上高中那年,二哥有天深夜才回家,一进门,就悄悄告诉自己,在飞来寺中苏文协,他真的见到毛主席了,看见毛主席和周副主席从他面前走过,他忘记了还有特务监视的危险,禁不住高声喊着“毛主席万岁!

”还有那一回,二哥半夜里回来,满脸鲜血,二哥不准她声张,洗净了血污,第二天照常去上班,却说是夜里走路自己跌伤了的。还有二哥生日那天,煮好了面,他却不回来,妈妈说:

“呃,又是在车间。”果然在车间里找到了他,满身油污,和工人一起干活。回家的路上,她高兴地告诉他:

“二哥,你多么像个工人!

怪不得别人都说你这个厂长没得一点架子。”可是二哥的脸色立刻阴沉下去了。以后,再也看不到他和工人在一起……

⑬许多往事的联想,使成瑶激动地感到自己忽然聪明了,猜到了许多事情:

她自己不是也保守着秘密,没有把参加新青社的事告诉二哥吗?

二哥一定和自己一样,担负着秘密的工作任务,也许,他和大哥一样,是个最勇敢的共产党员!

⑭从对岸开航的早班渡轮靠了岸。过一会儿,轮渡划子又呜呜地叫了两声,开向对岸。这时天色大亮。成瑶想着也许二哥正等着她咧,是该回家的时候了。

(摘选自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6.下列对小说选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⑤段成岗用“希望不是幻想”表明态度:

他并不希望成瑶跟她的同学们到农村去。

B.第⑨段二哥对成瑶的批评使她失去了理智,以至于口不择言,说了很多违心的话。

C.第⑪段“立刻阴沉”,是因为成瑶的话使成岗意识到没有厂长架子可能带来的危险。

D.选文在刻画兄妹二人时各有侧重,前者侧重叙其革命经历,后者侧重写其心路历程。

答案:

C

【解析】A项,曲解文意,错在“他并不希望”这个地方。结合第⑤段成岗的话“希望不是幻想”,这其实是暗示妹妹光是想象没有用,要到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去必须要用行动,因此他其实内心是希望妹妹去的。B项,曲解文意,错在“说了很多违心的话”这个地方。第⑨段二哥希望成瑶不要冒失地把《挺进报》带回家。成瑶由于不理解哥哥对她的批评,便直接说道,“这样很危险,你——胆小,你——害怕,你——不敢和过去的朋友来往!

你……好,好!

我不连累你……”,这些并不是违心的话,而是她年幼不懂哥哥要求理性、隐蔽战斗的重要性的道理。D项,分析不当,错在“前者侧重叙其革命经历”这个地方。从选文:

成岗指着《挺进报》严厉地说道:

“这东西以后不准带回家来,给人发现了可不是好玩的事!

”以及“二哥半夜里回来,满脸鲜血,二哥不准她声张,洗净了血污,第二天照常去上班,却说是夜里走路自己跌伤了的”等语句看出主要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成岗在地下工作中的沉着冷静、理智成熟的作风,而不是“革命经历”。

7.下列对小说选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③段主要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成岗对妹妹正在成长为一名革命者的欣喜。“练羽”是指她尚待历练成长。

B.文中插叙成瑶做噩梦的情节,旨在展现成瑶在复杂斗争环境下的焦虑与困惑,丰富了人物形象,补充了小说内容。

C.文中多处运用环境描写,“夕阳斜照”“旭日初升”“天色大亮”的时间变化,对人物心理有暗示作用。

D.文章大量运用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成瑶,第④段中两处有关眼神的描写,生动传达了她由兴奋到失望的情绪变化。

答案:

B

【解析】B项,对人物的心理分析有误,文中插叙成瑶做噩梦的情节,从侧面反映出了她的些许焦虑紧张和不安,但并没有“困惑”,从梦境的内容来看都是与特务作斗争,后文也有她的领悟:

自己不是也保守着秘密,没有把参加新青社的事告诉二哥吗?

二哥一定和自己一样,担负着秘密的工作任务,也许,他和大哥一样,是个最勇敢的共产党员!

说明她对参加的革命工作并不困惑。

8.小说中多次提到的“书包”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答:

__①推动情节发展。书包里的《挺进报》引发兄妹争执,造成成瑶对二哥的误解,而梦中的书包也让成瑶模糊意识到自己的冒失,进而理解了二哥的斥责;②丰富人物形象。找书包、梦书包、按书包等情节反映了作为学生的成瑶警惕性不足的特点,也衬托了成岗作为革命者的成熟沉稳和高度警觉。__

【解析】首先“书包”是个事物名称,在文中起着串联故事情节的线索作用。文章第⑥段“找书包”,第⑪段“梦书包”,第⑫段“按书包”。这样写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丰富了人物形象。正是由于成瑶年轻、单纯,缺乏革命斗争经验,引发了兄妹俩的语言交锋,也正是由于哥哥批评她冒失,不懂斗争策略,所以才有她晚上梦中“护书包”的情景。而通过对她的刻画,从侧面反映了哥哥在革命工作中的成熟、冷静、干练。

9.小说在叙述时交替使用了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答:

__文章通过全知视角对兄妹二人进行了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二人的冲突,其间又交替使用限知视角,先是以成岗的眼睛观察成瑶的成长变化,后以成瑶的心理活动(噩梦及回忆反思等)讲述自己和成岗的经历等,两种视角的交替使用,使叙事角度灵活多样,使叙述的对象更加生动立体,展示了成瑶逐渐成长成熟的形象特点,也丰富了成岗勇敢、坚毅、睿智的革命形象。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先要找出文章使用全知视角的语段和有限视角的语段。全知视角主要集中在第七、八两个自然段,兄妹俩为《挺进报》一事发生冲突,语段以全知视角,详细地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了刻画。比如:

成岗从书包里翻出一叠粉红色的打字纸,“《挺进报》?

”他迟疑了一下,沉下脸问:

“把这拿回来干啥?

”“给你看的。”成岗摇摇头,声音里带着妹妹难以理解的责难:

“谁叫你带回来的?

”成瑶惶惑地望着成岗。她满腔的热情,被迎头的冷水浇灭了。全知视角的存在,使人物的呈现更有镜头感、立体感。而有限视角比如具体刻画成瑶的心理活动,对二哥批评她的不解到后面的反思、领悟,充分地塑造了她在革命斗争实践中的成长、成熟。两种视角的交替使用,既使得叙述方式灵活多样,又丰富了文中人物形象,也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稍长,宏远端亮有祖风。英宗登极,拜中书左丞相。先时,近侍传旨以姓名赴中书铨注者六七百员,选曹为之壅滞。拜住奏阁之,注授一依选格次第,吏无容奸。刑曹事有情可矜者宽恕之,贪暴不法必不少容。帝常谕左右曰:

“汝辈慎之,苟陷国法,我虽曲赦,拜住不汝恕也。”延佑间,朔漠大风雪,羊马驼畜尽死,人民流散,以子女鬻人为奴婢。拜住以兴王根本之地,其民宜加赈恤,请立宗仁卫总之,命县官赎置卫中,以遂生养。拜住每以学校政化大源,似缓实急,而主者不务尽心,遂致废弛。请令内外官议拯治之。有言佛教可治天下者,帝问之,对曰:

“清净寂灭,自治可也。若治天下,舍仁义,则纲常乱矣。”帝并善之。至元十四年,始建太庙于大都,至是四十年,亲享之礼未暇讲肆。拜住奏曰:

“古云礼乐百年而后兴,郊庙祭享此其时矣”。帝悦曰:

“朕能行之。”预敕有司,以亲享太室仪注礼节,一遵典故,毋擅增损。二年春正月,始备法驾,拜住摄太尉以从,致斋大次,行酌献礼,升降周旋,俨若素习,中外肃然。冬十二月,进右丞相、监修国史。帝欲爵以三公,恳辞,遂不置左相,独任以政。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三年春二月,将进《仁宗实录》,先一日,诣翰林国史院听读。首卷书大德十一年事,不书左丞相哈剌哈孙定策功,惟书越王秃剌勇决从容。谓史官曰:

“无左丞相,虽百越王何益?

录鹰犬之劳,而略发踪指示之人,可乎?

”立命书之。其它笔削未尽善者,一一正之,人皆服其识见。

(选自《元史·列传二十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B.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C.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D.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佳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答案C

【解析】“平章政事”是个官职名,不能分开,故而排除B项;“召用”的宾语是“老臣”,所以在“老臣”后断开,从而排除D项。“优其禄秩”是召用老臣的待遇,对他们的俸禄和品秩进行优待,故在“优其禄秩”后断开,从而排除A项。“议事中书”是“议事(于)中书”的省略;“不次用才”的意思是不按固有的次序选拔人才,即提倡破格重要人才,所以“不次用才”前后要断开,这一处只有C项断得正确。“唯恐少后”意思是只是担心误了人才的选拔,“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选贤与能的具体表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纲常,“三纲五常”的简称,由汉代董仲舒提出,是传统儒家的伦理观念和行为准则。

B.郊庙是指古代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此处有特指前文“太庙”之意。

C.左相即左丞相,与右丞相同属皇帝身边的重要官职。从文中看元朝当以右丞相为上。

D.实录是记载皇帝在位时期重要史实的编年体史书。《仁宗实录》所记为当朝皇帝的国事。

答案:

D

【解析】D项,错在“《仁宗实录》所记为当朝皇帝的国事”这个地方,从文中“英宗登极,拜中书左丞相”等文字可知:

“当朝”皇帝为英宗,而不是“仁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拜住公正严明,严格铨选制度。任中书左丞相时,他奏请搁置了积压官署的六七百人名单,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