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7851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docx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

历史ⅰ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B.被分封的诸侯有为天子镇守疆土、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等义务

C.被分封的诸侯国待遇存在区别

D.形成了“周王——诸侯——士——卿大夫”的等级序列

2、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表达原始民主色彩

3、(2018年广东江门高三调研文综)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

“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  )

A、所任官职名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

4、据周朝礼制规定,天子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

后来鲁国大夫用六十四人奏乐舞蹈。

孔子对此非常愤怒: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这反映了(  )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

5、(2018届山西大同调研)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周与鲁的关系是(  )

A.依附B.兄弟

C.平等D.大宗与小宗

6、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以下不一定能成为相对血缘关系范围的大宗是(  )

A.周天子的嫡长子、嫡长孙

B.卿大夫的嫡长子、嫡长孙

C.诸侯的嫡长子、嫡长孙

D.诸侯正妻所生育的儿子

7、(2018届湖南衡阳六校联考)直到近代,新安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

其主要原因是(  )

A.宗法传统的影响B、封建政府的提倡

C.小农经济的稳定D、儒家思想的流传

8、(2018年广东广州高三调研文综)由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可以得出的正确判断是当时(  )

A.国家管理制度非常落后

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矛盾

C.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管理国家

D、国家政权由严密趋向松散

9、(2018年广东中山一中测试)观察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0、(2017年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一质检)据《礼记》记载:

“天子之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

A.严格的等级制度

B、天子生活奢侈

C.政治地位越高生活水平越高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

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

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

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

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

“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1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我国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富,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

“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那么。

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

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

“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

”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

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年广东广雅中学期中)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实行中外朝制度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2、(2017年广东湛江二中高一期中)“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陛”是台阶,称人“陛下”表示谦卑,意思是我不敢直接靠近你,只能站在台阶下和你说话。

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表达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  )

A.皇位世袭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D、“家天下”

3、(2018年广东肇庆二模文综)到了秦、汉统一,由封建转为郡县,古人称“化家为国”,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却变成了国家。

这里“化家为国”指的是(  )

A.分封制的瓦解B、郡县制的实行

C.封建制度的确立D、郡国并行制的实施

4、(2017年广东中山一中阶段测试)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

“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反映了(  )

A.皇权至高无上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C.秦律严苛细密D、丞相大权独揽

5、(2018年福建厦门期末)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6、《韩非子·物权》中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表达“要在中央”政治构想是(  )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7、(2018年山东日照期末)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那么可能犯大不敬之罪。

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

此制度旨在(  )

A.维护皇权独尊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D、凝聚血脉亲缘

8、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

A.维护了国家统一B、发展了社会经济

C.防止了外敌侵略D、加强了民族团结

9、“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方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方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

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郡县制

10、已故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以下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

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D、宗法制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这是因为古代的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一年的政事。

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嬴政”,就把“政月”改为“正月”。

“正月”的“正”不再读“政”而读作“征”了。

而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

于是把楚地改为“荆”。

材料二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

“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的小故事说明了什么核心问题?

试就此总结皇帝制度的特征和本质。

1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材料二 廷尉李斯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那么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材料三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请回答:

(1)丞相与李斯分别主张实行什么制度?

理由各是什么?

(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

理由是什么?

(3)请你说说郡县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届江西六校联考)据《隋书·百官志下》,门下省置给事郎之职,“置员四人,从五品,审读奏案。

”《资治通鉴》在评述唐朝中央机构时写道: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那么门下当行驳正。

”以上材料说明(  )

A.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因权力的分割面临瓦解

B.隋唐时期,中央强化了对各部门的监察力度

C.门下省取得了三省政治结构中的枢纽地位

D.各种权力之间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牵制和监督

2、(2018年江苏南通期末)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

这一制度是指(  )

A、郡县制B、科举制C、察举制D、行省制

3、(2017年浙江温州八校联考)有学者认为:

“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

它所表达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最“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

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D、学而优那么仕

4、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科举制度(  )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5、(2018年广东江门高三调研文综)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

A.分封制、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一省制

6.(2017年广东梅州东山中学期中)下图是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实质问题的选项是(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分散相权而加强君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7、(2018年广东惠州调研)皇帝和大臣讨论如何选拔人才。

大臣主张,应该只问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不要计较他们的家世背景。

皇帝反对大臣的说法,强调历时长久的世家才是培养人才的沃土,这件事最可能发生在哪一时期?

(  )

A、秦汉B、魏晋南北朝

C、宋元D、明清

8、汉朝设刺史,明清设按察使司,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

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9、《贞观政要》载:

宰相入朝议事,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

”据此,“谏官”任职的机构是(  )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御史台

10、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元朝凡有重大军事,那么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省的各自职能是什么?

(2)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12、(2018年江苏无锡期末)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那么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

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

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魏、晋时代……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四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

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比较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

(3)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战国至隋朝选官制度的演变表达了哪一历史趋势?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年北京文综)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

以下表述准确的是(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2、(2017年上海单科)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

以下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3、(2017年广东中山一中阶段测试)黄宗羲言: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

”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A.汉高祖B、唐高祖

C.宋高宗D、明太祖

4、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

秦始皇说:

“我首创了一套沿用了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

”唐太宗说:

“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

”明成祖站起来说:

“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雍正帝说:

“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咱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

”他们的言论()

A.都符合事实

B、都与史实不符合

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5、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

这种制度是指()

A、秦代三公九卿B、唐朝三省六部制

C、元代行省制度D、明代的内阁制

6、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B、参知政事C、枢密院D、军机处

7、自秦汉以来我国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8、(2017年湖北孝感统考)学完《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选项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9、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10、(2017年广东汕头期末)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

这些规定()

A.说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二】非选择题

11、观察以下图片: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分别是中国古代中央的什么政治制度?

其最根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当时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做了哪些改革?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2、(2017年安徽名校联考)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

郡县的长官,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太宗时)彦博曰:

“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

孔子曰:

有教无类。

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

”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

——《资治通鉴》

材料三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

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做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1)根据材料一,结合当时背景指出,在地方长官的任用方式上,春秋时期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此变化有何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

(3)明代的封建专制统治者采取了哪些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

对中国国家社会形态的走向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1、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实行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周王以下依次为:

诸侯、卿大夫、士。

2、B

3、D解析:

按西周分封制规定,功臣、先朝后代、王室子弟有接受分封的可能。

商鞅由于在秦国变法的功劳,被分封于商地。

4、D解析:

由材料可知反映的是通过礼乐的规定来显示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即生活礼仪具有政治色彩。

5、D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封弟周公”说明周公是分封的对象,而周王是分封者,周王是大宗,鲁国是小宗。

6、D解析:

宗法制下大宗是由嫡系长子长孙继承的,嫡系非长子长孙不能为大宗。

7、A解析:

宗法制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此题中材料“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正反映了宗法制的这些特点。

8、C解析:

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故A、B、D三项不正确,选C项。

9、C解析:

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定,只有嫡子的长子才有资格继承王位,庶子的所有后代都不能继承王位。

10、A解析:

从材料分析可知:

拥有“豆”数量的多少,显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从天子到大夫各有严格的规定,这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制度。

11、

(1)古代帝王的后代、功臣、王族等。

(2)原因:

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与分封制,二者互为表里,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而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宗法制和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统治。

因此,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12、

(1)主要原因:

受宗法制的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

作用:

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

(2)作用: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的统一。

(3)家谱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D解析:

A项是经济措施,C项是西汉实行的制度,D项中的中央集权制包含了皇帝制度,应选D项。

2、B解析:

从称呼可以看出皇帝的专权与独裁,其特点是皇权至上。

3、B解析:

周朝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以血缘关系作为纽带维护国家的运转;秦朝实行郡县制,以官僚政治代替血缘关系实行统治,故称“化家为国”。

选B项。

4、A

5、B解析:

根据材料“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和相关所学,九卿主要为皇帝、皇室服务。

分析各选项,A、D两项说法与材料无关;C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此题选B项。

6、C解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反映的是秦始皇加强中央政府权力,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中央政府权力,选C项。

7、C解析:

“维护皇权独尊”仅局限于对皇帝名字的避讳,所以A项不正确;从对于避讳制度的解释可以看出“尊老”,但没有任何爱幼的表达,故B项不正确;避讳制度对“凝聚血脉亲缘”没有帮助,故D项不正确;避讳制度强调的是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