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8436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5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9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9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9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9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9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9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9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9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9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9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9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9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9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9页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9页
亲,该文档总共10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docx

新教版双语班六年级下册汉语部分教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双语六年级汉语

教学计划

本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双语班学生强化汉语学习编写的。

六年级上册,共十六课

第一课孩子与蜗牛

第二课爱的力学

第三课大地上的灯盏

第四课鲨鱼

第五课采访国旗班战士

第六课父亲的儿子

第七课神秘的小坦克

第八课穿衣服的科学

第九课圆圆和方方

第十课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第十一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第十二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十三课蚯蚓和垃圾

第十四课做客喀什

第十五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十六课诺言

根据课改的具体要求,每节课前使用导入新课的方法,使用问答法等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不怕回答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因材施教,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帮助,指导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本教材是按每课7课时安排的,课文一词语一课时,课文一一课时,练习一课时,交际活动,写话练习一课时,课文二词语一课时,课文二一课时,练习二一课时共七课时授完。

以听说读为主,适当加大写的训练。

 

第一课孩子与蜗牛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7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想象能力,富于幻想,能对生活中的事情展开想象翅膀。

2.通过课文学习,识读22个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

妙不可言,恰巧,走样,缺乏,逗,爬,依旧,生动,胖。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子:

(1)你要是没有一双好眼睛是看不到的。

(2)蜗牛的眼睛小得像针尖儿,就是最好的视力也要认真地眯起眼睛,才能看个大概。

(3)那一刻我很惭愧自己想象力的缺乏,尽管我经常在课堂上教孩子怎样想象。

4.通过课文和词语学习,积累词语,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字,词,句。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法,合作法,自主学习,启发式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培养想象能力,富于幻想,能对生活中的事情展开想象翅膀。

教具:

词卡,图片,小黑板。

教材说明:

课文一叙述了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蜗牛的眼睛很小,同时还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把蜗牛的眼睛画得很大,赞扬了孩子所具有的超强想象力。

课文二讲述了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通过孩子们的想象变得异常生动。

两篇课文都围绕着想象力这一主题,认为想象力对于人来讲是重要财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

难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本课的重点词造句。

教学方法:

引导法,自主学习,讲解法、合作法

教具:

词语卡片

一.导入:

1.提问导入:

你们见过蜗牛吗?

蜗牛有没有眼睛?

它的眼睛大还是小?

(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学习孩子与蜗牛。

2.板书课题:

孩子与蜗牛(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

(老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3.齐读课文。

(老师注意听)

三.学习词语

(1)认读词语

1.板书词语(学生书空)

2.领读,生跟读,齐读

3.去掉拼音读词语(老师听)

4.打乱顺序读(老师进行评议)

5.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

(1)妙不可言---形容非常神奇美妙,无法用语言表达。

(2)恰巧---正好,正巧。

(3)走样---走形,变形。

(4)缺乏---缺少

(5)逗---引逗

(6)爬---手脚着地向前移动。

6.板书重点句子(学生齐读)

四.巩固复习

1.组词:

样()逗()爬()恰()

洋()豆()抓()拾()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

作业:

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一课孩子与蜗牛词语

词语

词组句子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讲解课文,学习句子

课时目标: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本课句型。

教学方法:

引导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具:

小黑板、词语卡片

一.朗读课文导入

1.齐读课文(老师注意听)

2.认读词卡(学生开火车读,老师进行评议)

二.讲解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

读通句子,找出文中人物。

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并提问。

(1)四年级的那个女孩是怎样介绍蜗牛眼睛的?

(2)“我”是怎样观察蜗牛的眼睛的?

得出了什么结论?

(3)为什么说孩子们的有些发现不一定有什么意义,但一定是很有趣味的?

指名回答并进行评议。

4.请男生读第二段并提问。

(1)一年级的小孩画了一副什么画?

(2)“我”对那个小男孩的画是怎么看的?

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

5.请女生读第三,第四段并提问。

(1)“我”悄声对他说什么?

(2)孩子是怎么回答的?

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

6.齐读最后几段并提问。

(1)“我”为什么很惭愧?

(2)通过课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三.句子学习

1.黑板上板书三个句型的句子。

2.学生读句子并思考。

3.老师讲解句型。

(1)你要是没有一双好眼睛是看不到的。

“要是”表示假设,和“如果”相似,多用于口语。

例如:

我要是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该多好。

(2)蜗牛的眼睛小得像针尖儿,就是最好的视力也要认真地眯起眼睛,才能看个大概。

“要是”表示肯定的假设,与“如果是,假如是”的意思相同。

例如:

你这样说,就是老师也帮不了你。

(3)那一刻我很惭愧自己想象力的缺乏,尽管我经常在课堂上教孩子怎样想象。

“尽管”表示,转折的意思,一般放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像本句一样放在其后,突出后一句的意思。

例如:

他还是没有接受我的建议,尽管我说了很多遍。

3.学生模仿造句,师生进行评议。

4.学生写句子。

四.巩固复习。

1.表演课文。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一课孩子与蜗牛课文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

能够正确、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难点:

独立完成练习词语练习、句子练习。

教学方法:

练习法、合作学习法讲解法

教具:

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老师进行评议)

2.听写词语(老师巡视)

3.齐读课文(老师注意听)

二.听力练习

听录音判断。

指名判断,师生进行评议。

三.词语练习

1.选择带点词语的恰当解释。

让四名学生开火车完成,集体订正。

2.用指定的词语完成词语。

五名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四.句子练习

讲课文时一块儿讲完。

五.巩固复习

听写词语。

作业:

练习1,2.

板书设计:

第一课孩子与蜗牛练习

1.用“恰巧,自在,特地,逗,爬”等词语完成句子。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交际活动,写话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

1.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难点:

2.完成本课的写作练习。

3.会观察身边事物并会描述出来。

教学方法:

启发法,引导发,谈话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

有关生活中乐于助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

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一幅动物图,并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画的动物。

(学生先画,再说一说)

二.交际活动:

1.展开想象的翅膀,看谁的想象最丰富?

(1)看看天上的云,你把它们想象成什么?

(2)观看晚上的星星和月亮,你把它们想象成什么?

(3)看看大山,草原,河流,展开想象,把他们介绍给同学们。

(四人一组讨论,派代表说一说)

三.写作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某一事物,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它描述出来。

2.学生写。

3.老师巡视指导。

4.指明读。

5.师生进行评议。

四.巩固复习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管理班集体?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并派代表说一说)

作业:

写话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课孩子与蜗牛写作练习

“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写观察的某一事物”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课文二心的翅膀

初读课文,词语学习

课时目标: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

教学方法:

讲解法、引导法

教具:

词语卡片,有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第一段的故事,让学生接着编故事。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心的翅膀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

(老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3.齐读课文。

(老师注意听)

三.学习词语

1.学生说出从文中找出的词语,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2.领读,生跟读,齐读

3.去掉拼音读词语(开火车读,师生评议)

4.打乱顺序读(老师订正)

5.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

6.板书重点句子(学生齐读)

四.巩固复习:

组词组。

()生动仅仅()借助()一致()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

作业:

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一课课文二词语

词词句

语组子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课文二心的翅膀

讲解课文

课时目标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

讲解法、引导发

教具:

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卡(开火车读,师生评议)

2.听写词语(老师巡视指导)

3.齐读课文

二.讲解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

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3.带着以下问题指明读课文。

(1)“我”为什么觉得这个故事很有趣?

(2)狐狸认为白天是谁叫来的?

(3)“我”把这个故事的开头讲给哥哥听后,哥哥是怎么回答的?

(4)那个胖胖的小男孩说了些什么?

(5)课文最后那个小女生说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师生进行评议。

三.巩固复习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第9页)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懂得了什么?

作业:

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一课课文二心的翅膀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

1.能够正确完成课后练习。

难点:

2.学生自学拓展阅读内容。

教学方法:

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文,听写词语,认读词卡。

(老师巡视指导)

二.做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老师念,学生开火车判断。

(2)师生一起订正。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指名回答,师生进行评议)

三.拓展阅读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并明白睡觉时为什么会做梦。

作业:

听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一课课文二练习

 

课后反思:

第二课爱的力学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7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

2.通过课文学习,识读33个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

显著,先天,模仿,惊慌万分,惊慌失措,安然无恙,清醒,全然。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子:

(1)即使是一粒小小的石子,你也别想稳稳接住。

(2)你站在高楼下面接孩子真实太危险了,万一………

4.通过课文和词语学习,积累词语,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字,词,句。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法,合作法,自主学习,启发式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爱心的认识,使学生学会感受爱,并去爱身边的人,爱世上美好的一切。

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具:

词卡,图片,小黑板。

教材说明:

课文一叙述了一位力学专家不顾自己的安危,舍身救女儿的故事。

课文二叙述了在汶川地震中袁文婷老师舍身营救学生的故事。

两篇课文都是通过对舍己救人行为的描述,歌颂了为他人献出大爱,甚至自己生命的高尚品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

难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本课的重点词造句。

教学方法:

引导法,自主学习,讲解法、合作法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说说,你的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来学第二课:

爱的力学

2.板书课题:

爱的力学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

(老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3.齐读课文。

(老师听)

三.学习词语

(1)认读词语

1.板书词语(学生书空)

2.领读,生跟读,齐读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词语(师生进行评议)

4.打乱顺序读(师生进行评议)

5.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

(1)显著---明显

(2)脑子---大脑

(3)先天---生来就有的

(4)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5)中弹---被子弹打中

(6)落体---因受重力作用从高处往下掉的物体

(7)箭步---一下子蹿得很远的脚步

(8)惊恐万分—非常慌张害怕

(9)惊慌失措---慌张得不知该怎么办

(10)安然无恙---平安,没有危险

(11)清醒---清楚,明白

6.板书重点句子(学生齐读)

四.巩固练习

用下列词语造句:

清醒,模仿,惊恐万分

惊慌失措,安然无恙。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

作业:

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二课爱的力学词语

词词句

语组子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讲解课文,学习句子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出现的句型,会造句。

难点: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本课的句型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爱心的认识,使学生学会感受爱,并去爱身边的人,爱世上美好的一切。

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学方法:

引导法,自主学习,讲解法、合作法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一.朗读课文导入

1.齐读课文

2.认读词卡(师生评议)

二.讲解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

读通句子,找出文中人物。

2.分组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3.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1)力学专家是怎样提醒自己的学生的?

(2)他正在实验室里做力学实验时,发生了什么事?

(3)他的女儿在说什么?

(4)看见爸爸妈妈跑来了小女孩又干了什么?

(5)力学专家是怎样就自己的孩子的?

(6)他醒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和孩子怎么样了?

(7)力学家最后说了些什么?

(8)怎样理解“在亲情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

(9)你觉得力学家是个什么样的父亲?

指名回答并进行评议。

三.句子学习和句子练习

1.黑板上板书两个句型的句子。

2.学生读句子并思考。

3.讲解句型。

(1)即使是一粒小小的石子,你也别想稳稳接住。

这是一个任指条件句,用两个疑问代词对应连接,前一句提出一个假设条件,后一句说明其结果。

例如:

小熊从不挑食,给什么就吃什么。

(2)你站在高楼下面接孩子真实太危险了,万一………。

表示假设关系复句,“即使…..也”前一部分表示假设的条件,后一部分表示这一假设推导出的结果。

例如:

即使是一针一线,我们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

4.学生模仿造句,师生进行评议。

5.学生写句子。

四.巩固练习

表演课文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二课爱的力学课文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

能够正确、独立完成课后练习。

难点:

独立完成练习词语练习、句子练习。

教学方法:

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

词语卡片,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开火车读)

2.听写词语(老师巡视指导)

3.齐读课文

二.听力练习

听录音选择正确答案。

指名选,师生进行评议。

三.词语练习

1.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

让五名学生开火车完成,集体订正。

2.把成语补充完整。

(让三名学生完成,师生进行评议)

四.句子练习和课文练习

讲课文时一块儿讲完。

作业:

练习1,2。

板书设计:

第二课爱的力学练习

1.用“提醒,相撞,抢救,焦急,护卫”完成句子。

2.把成语补充完整。

惊恐()()()()失措

安然()()

第四课时

交际活动,写话练习

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

重点:

1.以课文为材料,通过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难点:

2.会写以“父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教学方法:

启发法,引导发,谈话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你觉得力学家是个什么样的父亲?

讨论完了派代表讲给同学们听听。

二.交际活动

小组讨论:

1.从日常的小事中,谈谈你感受到的父爱和母爱?

学生讨论完了派代表说一说。

2.亲人的关爱给你什么力量?

学生讨论完了派代表说一说。

三.写作练习

1.引导学生写以“父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先思考再写。

3.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读。

5.师生进行评议。

作业:

写作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二课交际活动,写话练习

 

第五课时

课文二永远的青春

初读课文,词语学习

课时目标: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

教学方法:

讲解法、引导法

教具:

词语卡片,有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用多媒体图片展示汶川地震的场景,下面我们通过阅读,感受在地震发生时,一个教师用生命救助学生的故事。

2.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永远的青春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

(老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3.齐读课文。

三.学习词语

1.学生说出从文中找出的词语,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2.领读,生跟读,齐读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词语(师生进行评议)

4.打乱顺序读(师生进行评议)

5.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

(师生进行评议)

6.板书重点句子(齐读句子)

四.巩固练习

1.造句:

夺,欢喜。

2.解释词语:

(1)剩下---(剩余)

(2)揪---(紧紧地抓)

(3)全然---(完全)

(4)掀---(抬起)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认识了哪些词语?

作业:

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二课课文二词语

词词句

语组子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讲解课文

课时目标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教学方法:

讲解法、引导发

教具:

词语卡片、小黑板

.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词卡(师生进行评议)

2.听写词语(老师巡视指导)

3.齐读课文

二.讲解课文

1.带着以下问题开火车读课文。

(1)地震发生时,袁老师和她的学生正在干什么?

(2)袁老师是怎样救同学们的?

(3)为什么有些同学不往外跑?

(4)袁老师为什么没有听大家的劝阻?

(5)袁老师是怎样用生命救孩子的?

(6)从哪些地方看出袁老师的高尚品质?

(7)从袁老师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自由回答并进行评议。

三.巩固练习

讲述课文内容。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二课课文二永远的青春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练习

课时目标:

重点:

1.能够正确完成课后练习。

2.使学生明白吃完饭后为什么特别想睡觉。

难点:

1.学生自学拓展阅读内容。

教学方法:

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课文,听写词语,认读词卡。

(师生进行评议)

二.做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老师念,学生开火车判断。

(2)师生一起订正。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上课文时一块儿讲完)

三.拓展阅读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读并明白吃完饭后为什么特别想睡觉。

作业:

听写词语。

板书设计:

第二课课文二练习

课后反思

第三课大地上灯盏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7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老师在我们成长中的作用,学会尊重老师,热爱老师。

2.通过课文学习,识读26个词语,重点掌握下列词语:

崎岖,摆弄,照料,坚持,主张,贯通。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学会运用下列句子:

(1)不巧,没有赶上未班车。

(2)为了能顺利考上高中,我把时间看得特别宝贵。

4.通过课文和词语学习,积累词语,提高汉字书写能力和词语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字,词,句。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课我们可以采用引导法,合作法,自主学习,启发式教法等方法启发学生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学习领袖和伟人的精神和品质,立志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通过汉语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教具:

词卡,图片,小黑板。

教材说明:

课文一叙述了“我”在安葬了母亲之后,傍晚就赶往学校,一路上恐惧,疲劳。

正在孤立无助时,得到了老师的帮助与鼓励,这使我终身难忘。

课文二讲述了苗苗采访季羡林先生,从季老那里得到很多好的学习建议。

两篇课文都围绕着老师这一主题,歌颂了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会组词造句。

难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本课的重点词造句。

教学方法:

引导法,自主学习,讲解法、合作法

教具:

词语卡片

一.导入:

1.老师不仅引导我们走入知识的海洋,而且在生活上给予我们许多关爱。

说一说老师在学习,生活方面对你的关爱。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我们来学有关老师的的故事。

2.板书课题:

大地上的灯盏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同桌合作自由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新词。

(老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课文并进行评议。

3.齐读课文。

三.学习词语

1.学生说出找出来的词语

2.老师板书词语

3.领读,生跟读,齐读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词语(师生进行评议)

5.打乱顺序读(师生进行评议)

6.讲解词语,学生组词造句。

(师生进行评议)

(1)崎岖---山路不平

(2)大胆---有勇气

(3)安葬---埋葬

(4)救星---比喻帮助别人脱离苦难的集体或个人

(5)摆弄---反复拨动或移动

(6)照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