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0763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优秀教案

8 池子与河流

【课前解析】

关注教材:

《池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不同的态度。

池子享受无忧无虑、清闲自在的生活,认为人世间忙忙碌碌太辛苦、不值得;河流则立志做一条“伟大的河流”,认为人生就应该奔流不息,保持清洁,给人们带来利益。

他们的命运截然不同:

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池子却一年年淤塞,最终完全干枯了。

寓言揭示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的道理,教育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关注结构:

整首诗一共10小节,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8)是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展现了池子与河流不同的人生态度:

池子懒惰、贪图安逸、得过且过;河流则志向远大,勤奋努力。

第二部分(9--10)揭示了池子与河流各自最终的命运,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池子却年年淤塞,最终完全干枯了。

关注写法:

本课写作特点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将人物对话变成简练的诗歌形式,以小节的形式对比呈现了池子与河流的不同境遇和不同结局。

一、将两者每天的生活写照进行对比。

河流每时每刻都在滚滚滔滔,忙忙碌碌,奔流不息。

而池子每天享受着无忧无虑、清闲的生活。

二、将两者的生活态度、价值观进行对比。

在池子的生活观念中,舒服最重要。

整天自我沉浸在无所事事中,沾沾自喜,简直可笑至极。

然而河流谨记并遵循“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这个自然规律,“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他不竭的动力在于奉献,他为此感到“光荣无比”。

三、将两者的命运进行对比。

“可怜的池子”一年年淤塞,直至完全干枯。

而“河流至今长流不断"。

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也就不言而喻了。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滔、涯”等8个生字,理解“行吟诗人、推究、哲理”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进行朗读。

3.了解课文内容,能明白寓意,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1.分角色进行朗读。

2.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明白寓意,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想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

同学们,说说你见过的池塘或者河流是什么样子的?

说一说池塘与河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自由发言。

预设:

它们同样都是水,但是池塘的水是静止不动的,而河流的水是奔流不息的。

2.揭示课题:

同水不同命,那它们彼此会羡慕对方的人生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俄国寓言大师克雷洛夫的《池子与河流》去看一看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8池子与河流

4.介绍作者克雷洛夫

出示课件1.2.3: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储备来导入课题,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一遍。

出示课件4:

2.学习生字词

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

字词识记得如何呢?

来吧,牛刀小试一下。

(1)我会认

1正字音:

学生自读两遍,再指名读。

师随机正音。

②师:

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呢?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借助字源识记汉字“循”。

(内容见课件)

汇报交流,学生介绍识字小妙招:

预设:

运用形声字的特点归类识字:

滔、遵、碌、验。

③辨字形:

从字形上进行区分,比较记忆。

(如:

遵一尊脸一验滔一蹈绿一碌)

④读词语:

生字宝宝藏到了词语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学生开火车朗读。

有困难的可以请老师或同学帮助。

出示课件5.6.7.8:

(2)解词语:

理解“行吟诗人、推究、哲理、淤塞”的词义。

出示课件9.10:

(设计意图:

关注生字教学,启发学生学会归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学生练读文中重点词语为落实朗读教学做充足准备。

三、分角色朗读,初识观点

1.自读课文,找一找:

哪几个小节是池子说的话?

哪些是河流说的话?

出示课件11:

2.自读课文9、10小节,想想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出示课件12:

3.和同桌分角色朗读池子和河流的对话,试着体会角色情感。

4.研读1—6小节“池子的观点”

(1)自由读1—6小节,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在池子眼中,河流“这样的生涯”具体指什么?

预设:

(内容见课件)

(2)小组交流,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提示:

抓住重点词语“总是、一会儿……一会儿、沉重,长串、数也数不完”理解。

预设:

我体会到了河流的忙碌和辛劳。

出示课件13.14:

(3)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池子是否喜欢河流这样的生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预设:

(内容见课件)

(4)从这些语句中,你认为池子是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

池子只想过舒服的日子,不求上进。

预设:

池子只追求安逸的生活,得过且过,没有远大的志向。

相机板书(得过且过贪图安逸)

(5)学生再次朗读1—6小结,感受池子的懒惰。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课件15.16:

5.研读7—8小节“河流的观点”

(1)思考:

“这个自然规律”具体指什么?

河流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尊敬?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梳理河流的生活态度。

预设:

河流对生活是积极乐观的。

预设:

他总是奔流不息,想着为人们做贡献。

预设:

他不像池子那样懒惰,他有远大的志向。

相机板书(胸怀大志奔流不息乐于奉献)

出示课件17.18:

6.分角色朗读1—8小节,体会“池子”和“河流”不同的生活态度。

7.自由朗读课文,和同桌合作完成学习单,体会池子和河流的特点。

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19.20:

(设计意图:

通过同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品中逐步体会作者的观点,了解对比这种写作方法。

四、衔接生活,辨析观点

1.教师过渡:

出示课件21:

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

我赞同河流的观点,人要勤劳,积极进取,奋勇争先。

因为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预设:

我也赞同河流的观点,因为“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并会逐渐磨灭;”懒惰只能使人一无所为,一无所有。

2.“池子”和“河流”各像生活中的什么样的人呢?

预设:

(内容见课件)

3.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池子和河流这样的人吗?

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

我们班就有几个特别聪明的同学,但他们的聪明都不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上网玩游戏上,所以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差。

预设:

我觉得杜一涵就是一个像河流一样的人。

学习一丝不苟,作为班长以身作则,同学们有困难总能伸出手热情地帮忙,和她在一起就心里就像有一缕阳光照进来,心里感觉暖暖的。

出示课件22:

4.联系生活,感悟道理:

出示课件23:

学生讨论,老师巡回聆听指导。

预设:

我们应该像河流一样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教师小结:

这首寓言诗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满足,赞美了河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以虚度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为自己短暂的生命增光添彩。

相机板书(不可虚度年华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为生命增光添彩)

(设计意图:

在理解内容,体会人物内心追求的基础上,联系生活感悟寓意,获得正确的认知。

引导学生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师:

《克雷洛夫语言》共203篇,均以诗体写成,他在寓言中运用和提炼了大量反映反映俄罗斯人民智慧的童话和谚语,如《大象当官》《猴子和眼镜》等,读一读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寓言像一首动听的歌,即发人深省,又催人奋进;像睿智的老者,能给人智慧的启迪;像一面镜子,能给人形象的借鉴;像明媚的阳光,能给人温暖的力量。

出示课件24:

五、课后作业

1.把自己懂得的道理和同学交流,并说一说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去做。

2.阅读课外读物《克雷洛夫寓言》。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用诗的形式写成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人物个性鲜明的对话,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不同的价值观。

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虚度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指向“粗知文章大意”的教学目标。

略读课文承担的另一个功能,是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首先出池子与河流的图片,让学生围绕“生活中他们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展开讨论,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1)“池子”喜欢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2)“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

等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通过表格的梳理,学生对于“池子”和“河流”由于不同的做法、志向,而产生的不同的命运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

为后面寓意的理解打好了基础。

3.延伸文本、体会道理。

永远奔流不息的河流将会受到人们的尊敬,而无忧无虑的池子早晚会被人遗忘。

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样的人?

在你生活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

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自觉受到感染和熏陶。

启发学生不像池子那样贪图享受,安逸生活,要像河流那样勤劳,不怕艰辛,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应该让学生迁移学法,采用前几课学过的“以读促悟、联系生活谈看法”等方法,巩固所学,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还缺乏感悟之后的品读,还缺少教师应有的引导。

比如,人物的对比,生活中典型的类似人物等,教师应借机深入指导。

8* 池子与河流

教材分析:

 

这则寓言故事,以对话为主,情节完整,叙事生动,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文章教育我们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学情分析:

 

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寓言这种题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学习本课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懂故事大意。

 

3、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寓言故事给人的启示。

   

4、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重点难点: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寓言故事给人的启示。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预习。

(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 播放课件图片:

我要的是葫芦,守株待兔,刻舟求剑 ,陶罐和铁罐。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图片都是哪些故事里面的内容?

 

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都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请生说。

 

3、教师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

(出示课件)然后导入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课件。

 

①找出课文一共有多少小节并标上序号, 

②找出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③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读效果,赶走字词“拦路虎”。

 

①出示本课生字词语课件。

 指名读,男女生开火车读,齐读。

 

②创设青蛙过河游戏,生字闯关。

 

教室里来了一只青蛙,它想和同学们做个游戏。

如果同学们能把这些带字的荷花认正确,闯关成功。

青蛙就能过河。

你们敢闯关吗?

 生读闯关开始,然后师评价。

 

3、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互动课堂 出示课件 

①默读课文1至8小节,找一找哪些关键词能看出池子的观点,请用 “〇” 圈出来,哪些关键词能看出河流的观点,请用 “〰“划出来,并读一读带有这些词的句子。

 

②同桌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各是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关键词。

 

3.同桌合作讨论,师指名生回答问题。

 

师生总结出池子的观点:

要过无忧无虑清闲的生活。

河流的观点:

要过奔流不息的,忙碌的生活。

 

4、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①指名分角色读。

 

②让生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

 

5、读最后两小节,看看文中河流和池子分别有着怎样的结局,想一想文中的最后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作为小学生的你们应该怎么做?

 

①指名读,齐读。

 

②引导学生了解池子和河流不同的命运。

结局是河流长流不断,池子干枯。

 

③引导学生齐读最后一节,思考其中的道理。

 

④分析角色 

从河流身上我学到了,我们只有不断进取,才能更好发挥自己的才能。

从池子身上我们明白了,只顾享受眼前的安逸,不勤奋,会一事无成。

 

四、小组交流,探讨寓意。

 

引导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的道理:

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贪图安逸,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活增添光彩。

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五、出口成章品人生。

 

结合本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我们应该怎么做。

 

①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②教师指导学生 

③总结:

 

河流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

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不被时代淘汰。

 

六、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池子:

安闲 无忧无虑 完全枯干 

池子与河流 利用才能积极进取 

河流:

忙碌 滚滚滔滔 长流不断 

《池子与河流》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由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展开叙述,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

如“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引导学生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样的人?

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作为小学生的你们应该怎么做?

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自觉受到感染和熏陶。

8* 池子与河流

《池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不同的态度。

池子享受无忧无虑、清闲自在的生活,认为人世间忙忙碌碌太辛苦,不值得;河流则立志做一条“伟大的河流”,认为人生就应该奔流不息、保持清洁,给人们带来利益。

他们最终的命运截然不同:

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池子却一年年淤塞,最终枯干。

这个寓言揭示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的道理,教育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课文配有三幅插图,分别描绘了河流和池子的样子:

河流“滚滚滔滔”“奔流不息”;池子则“青苔铺满”“芦苇遮掩”,水底的沙石已裸露出一部分,呈现出日渐干枯的模样。

插图直观地展现了两个角色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命运,图文对照,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音,认识本课生字。

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对比池子与河流的看法,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可以在初读课文后进行集中识记,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大部分生字是形声字,可以提示学生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展开学习。

2.阅读教学

本课以人物对话为主,教学中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池子与河流不同的性格特征。

一是比较池子和河流的做法有什么不同,池子只“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任凭人世间忙忙碌碌,我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可见池子终日过得安逸清闲,无所事事;而河流则“总是滚滚滔滔”“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还有小划子啊小船,简直数也数不完”,可见河流过得忙碌、辛劳。

二是比较池子和河流的志向有什么不同,体会出池子只求得过且过,无忧无虑,贪图安逸;河流则胸怀大志,奔流不息,给人们带来利益。

三是比较池子和河流的命运有什么不同,河流至今长流不断,受到人们的尊敬;池子则已完全枯干,被人们遗忘。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读懂故事内容。

3.表达运用

读懂故事蕴含的道理,进而延伸到对生活的认识。

本课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判断:

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理由是什么?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池子或河流这样的人吗?

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将阅读中的感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

(1)同学们,你们见过池子与河流吗?

你们喜欢池子还是河流?

(课件相机展示相关图片)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作家克雷洛夫写作的一篇关于池子与河流的寓言。

池子与河流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则寓言吧!

(板书课文题目)

2.了解作者。

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

克雷洛夫(1769—1844),俄国著名寓言作家、诗人,代表作品有《狼和小羊》《杂色羊》《蜜蜂和苍蝇》等。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识字读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①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多读几遍。

②了解诗歌有多少节。

③诗歌的主人公是谁?

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字,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②学习本课会认的字。

本课生字大多为形声字,如“滔、涯、碌、遵、循、验”,可以提示学生借助形声字的规律展开学习。

“遵、尊”两个字学生很容易混淆,可以进行形近字的比较、区分。

尊:

表示地位或辈分高;敬重;尊崇的意思,如“尊亲、尊敬”。

遵:

表示依照的意思,如“遵照”。

(3)再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2.整体感知。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根据提示,借助下列关键语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池子喜欢的生活,河流遵循的自然规律,最后河流与池子的结局。

(2)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点名回答,再归纳总结。

池子喜欢清闲、无忧无虑的生活,河流遵循水要动了才能保持清洁的自然规律,最后河流长流不断,池子却一年年淤塞了。

板块三 对比角色,明确寓意

1.对比池子和河流的不同点。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找出池子和河流的相关语句,做上记号。

(2)课件出示表格,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4)教师出示课件,补充归纳。

每天过着怎样的生活

遵循怎样的规律

结局

个性特点

池子

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不用为大船和木筏操心;小划子有多重也用不着想

享受无忧无虑的清闲生活;任凭人世间忙忙碌碌,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

完全

枯干

懒惰

不思进取

贪图安逸

河流

总是滚滚滔滔;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

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不顾自身的安逸;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长流

不断

勤奋

乐于奉献

勇于进取

2.感悟寓意。

(1)通过比较,你更赞成池子还是河流?

为什么?

(2)小组派代表发言,学生评议,互相补充。

我更赞同河流的意见。

因为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多做贡献才会受到尊敬,这不仅是河流的道理,对于我们做人做事也很有指导意义,我们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这个道理。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类似池子和河流的人物,并点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些人物的看法。

(4)作者想通过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诗歌的哪一节告诉了我们这一道理?

找一找,读一读。

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

3.小结:

池子与河流对生活的不同观点与态度,造就了不同的结局,作者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满足,赞美了河流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以河流为榜样,积极进取。

板块四 课文总结,巩固提升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2.总结:

池子与河流的故事,何尝不是我们生活的缩影?

在安逸的生活面前,有多少人被磨平了斗志,安于现状,最后被社会淘汰。

现实告诉我们:

只有珍惜时光,积极进取,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拥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1.与文本对话。

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读透文章的内容,并从朗读中有所收获,在学生通读课文后,教师宜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自己的思路。

如,“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

“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河流”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河流”遵循的自然规律是什么?

让学生与课文零距离对话。

2.拓展延伸。

在了解课文寓意后,应引导学生思考:

“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样的人?

在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你想做一个怎样的人?

用这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自觉受到启发。

8《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应”,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理解课文讲述的勤快才能永远进步的道理。

【教学重点】

会认本课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应”,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理解课文讲述的勤快才能永远进步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拜读一篇外国寓言故事。

2.走进作者

克雷洛夫(1769—1844):

俄罗斯作家,全名是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

克雷洛夫一生写了203篇寓言,他的作品生前就被译成十多种文字,而现在则已有五六十种,成为与伊索、拉封丹齐名的寓言作家。

二、学习字词

1.出示会认字、易读错字和多音字,引导学生识记。

2.理解词语。

三、初读感知

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

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3.说一说: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畅所欲言。

四、问题探究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质疑的问题和批注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交流;

2.出示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

池子和河流各代表什么样的人?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汇报,教师明确:

(1)池子和河流各代表什么样的人?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核心问题)

(2)“这是怎么回事?

”池子对她的邻居河流说道,“我什么时候看见你,你总是滚滚滔滔!

亲爱的姐姐,你难道不会疲劳?

通过池子的疑问写出了河流总是滚滚滔滔的特点。

(3)“我差不多老是看见,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还有小划子啊小船,简直数也数不完。

写河流忙碌的生活。

(4)“你几时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涯?

要是换了我,说句老实话,我可真要愁死啦!

我的命运有多好,比起来,你我相差竟这么大!

由河流的忙碌的生活过渡到写池子的生活!

(5)想一想

(6)仿写

(7)“固然,我并不出名,我没有出现在地图上,像你那样蜿蜒地贯穿全国,也没有行吟诗人为我弹琴歌唱。

——这一切其实都是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