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优秀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343634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优秀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优秀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优秀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优秀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优秀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优秀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优秀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优秀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优秀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优秀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优秀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优秀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优秀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优秀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优秀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优秀版.docx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优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优秀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优秀版.docx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教案优秀版

《池子与河流》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认识克雷洛夫寓言的特点。

2.能将故事中的角色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故事中的角色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池子与河流的观点,更赞同哪个?

教学过程

一、以例悟法,深入自读

1.导入新课。

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都是寓言故事,有的是文言文,有的是现代文。

你们知道吗?

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板书课题,齐读。

2.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出示词语:

滔滔木筏抛开生涯蜿蜒贯穿贵妇人垫上

胸膛应验

①采用多种方式检查认读词语。

②理解重点词语。

结合注释理解“生涯”,出示木筏的图

片,理解“木筏”。

(2)分小节,接读课文。

(3)课文前后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预设:

前半部分写池子与河流的不同观点、不同态度;后半部分写了它们不同的命运。

3.研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主人公

做法

志向

命运

池子

河流

4.交流汇报。

5.学习池子的话。

(1)哪些小节是池子说的话?

(2)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

(3)池子为什么要河流抛弃原来的生活?

(4)池子过着怎样的生活?

6.学习河流说的话。

(1)哪些小节是河流说的话?

(2)河流是怎样回答池子的?

(3)河流受人尊重,为什么?

7.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个?

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你会对他说什么?

预设:

“池子”比喻那些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人。

(板书:

池子贪图安逸不思进取)

预设:

“河流”比喻那些永不满足,负重前进,永远创造快乐和幸福的人。

(板书:

河流永不满足负重前进)

6.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出池子自负、得过且过、不以为然的语气,读出河流坚定的意志、伟大的气势。

二、图书拓展,自主阅读

1.自主阅读图书三下1中的3篇文章,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内容。

文章篇目

主人公

故事内容

代表怎样的人

我的看法

《狐狸和鹤》

《狐狸和葡萄》

《鹰和蜜蜂》

2.学生凭借学习单学习,讨论。

教师巡视。

三、交流汇报,分享收获

1.学生凭借学习单汇报交流。

2.教师引导评价。

3.学生选择精彩的语句展示朗读。

四、拓展阅读

课后继续阅读图书三下1中的文章《知了和蚂蚁》《肚胀的狐狸》《牛和苍蝇》。

板书设计

池子与河流

池子贪图安逸不思进取

河流永不满足负重前进

8* 池子与河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

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交流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了本文能够认识到:

只有勤奋、奋斗不息的人才能取得成就,相反则一事无成。

【教学重点】

理解池子和河流的观点,明白其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学了本文能够认识到:

只有勤奋、奋斗不息的人才能取得成就,相反则一事无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说说你对池子和河流的了解。

她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

直接交流学生常见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二、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2.说说池子和河流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3.你喜欢池子还是河流?

为什么?

设计意图:

自读自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合作探究。

1.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池子和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2.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3.河流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4.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

5.池子和河流分别代表生活中的哪一类人?

(二)交流。

1.指名朗读。

2.池子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所以她让河流放弃那种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

(板书:

安逸 清闲)

3.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而且年年用盈满和清澄的水,带给了人们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

(板书:

奔流不息)

4.“自然规律”指生命是需要转动的,水一样如此,是需要不断流动的,这样才能保持生机。

5.“池子”比喻那些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人。

“河流”比喻那些永不满足、负重前进、勇于创造快乐和幸福的人。

设计意图:

根据提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并能联系生活,找到它们所代表的人群。

四、课堂小结。

读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人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板书设计】

8* 池子与河流

池子       河流

安逸 清闲奔流不息

8*池子与河流

教学目标 

1、学会“滚滚滔滔、生涯、贵妇、忙忙碌碌”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

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故事的寓意。

明白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通过了解文中池子和河流的各自观点,明辨是非并体会诗歌的寓意。

 

教学方法:

启示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三篇寓言故事,他们分别是哪三篇?

一起回答。

 

《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 

2、我们知道《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

而《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都是白话文。

那我们来看看今天的课文,它跟之前学习的寓言有什么不同呢?

 

它是一首现代诗。

以诗歌的形式呈现。

并且这首诗用了拟人的手法,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3、说的非常好,那么就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寓言诗?

 

课件出示:

什么是寓言诗?

 

寓言诗即为具有寓言性质的诗歌。

它是用诗的语言来讲述故事,并寄寓一定的道理、教训,具有浓厚的教育意味和色彩。

 

二、预习检测 

1、预习检测——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课件出示:

滚滚滔滔  生涯   贵妇  忙忙碌碌   遵循  尊敬  应验 

2、预习检测——固定搭配(举手填一填) 

(    )的货船   (    )的泥土   

(    )的生活   (    )的河流  

三、默读课文 

1、出示自读提示:

圈出新字生词,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标出小结,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结?

诗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2、听课文朗读,正字音,数小结,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

要告诉我们什么?

 

3、从课文中找出写道理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读一读。

 

四、合作研学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出示问题):

   

(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这样的生涯”?

怎样的“生涯”?

 

(2)河流所提到的“自然法则”指什么?

 

(3)河流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2、组内朗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3、小组汇报展示 

(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这样的生涯”?

怎样的“生涯”?

 

因为它觉得“河流”的生活太累,负重太多。

 “这样的生涯”是指?

 

(是指河流整日忙忙碌碌,不知疲倦地流着,身上负载着船只、竹筏。

) 

具体在课文中的哪里体现?

(1、2小节)读一读1、2小节,有感情的朗读。

 

池子认为“河流”的生活太累,负重太多。

那他的生活是怎样的?

在哪里体现?

 

(课文5、6小节)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

 

(2)河流所提到的“自然法则”指什么?

 在课文第7小节:

“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

” 读一读第7小节。

 

(3)河流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我用源源不断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 想一想:

河流给人带来的利益是什么?

 

激流发电    淡水饮用    灌溉田地 

小结:

因为河流放弃了自身的安逸,而且年年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给人们带来利益,所以受到人们的尊敬。

说明有用的人才值得被尊敬。

 

五、写法总结——对比、照应 

读一读第4小结,第9小节,说一说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对比、照应:

(解析:

第4小节中,池子把自己与河流进行对比。

河流出现在地图上蜿蜒的贯穿全国。

诗人为他歌吟,乐者为他抚琴。

池子承认自己没有河流有名气。

但他不羡慕河流。

因为他认为这一切都是空的。

第9小节中把池子与河流的不同结局进行了对比。

看谁的观点正确,谁的观点错误。

这一节也照应了上文中河流的预言。

) 

六、回顾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这则寓言故事采用诗歌的形式,通过写池子与河流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以及它们不同的结局,启示我们:

不可荒废年华,不要贪图眼前的安逸,要积极进取,不断追求和探索,为社会多做贡献。

 

七、作业——小练笔 

如果在池子干枯之前,突然意识到河流是对的,将可能对河流说些什么呢?

发挥你的想象,试着写一写吧!

 

八、板书设计 

8*池子与河流 

池子   清闲       完全枯干 

河流   滚滚滔滔      长流不断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奋斗!

做有用的人!

8* 池子与河流

《池子与河流》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池子与河流之间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不同的态度。

池子享受无忧无虑、清闲自在的生活,认为人世间忙忙碌碌太辛苦,不值得;河流则立志做一条“伟大的河流”,认为人生就应该奔流不息、保持清洁,给人们带来利益。

他们最终的命运截然不同:

河流至今长流不断,而池子却一年年淤塞,最终枯干。

这个寓言揭示了“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的道理,教育人们不要贪图安逸、虚度年华,应当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课文配有三幅插图,分别描绘了河流和池子的样子:

河流“滚滚滔滔”“奔流不息”;池子则“青苔铺满”“芦苇遮掩”,水底的沙石已裸露出一部分,呈现出日渐干枯的模样。

插图直观地展现了两个角色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命运,图文对照,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音,认识本课生字。

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对比池子与河流的看法,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的道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可以在初读课文后进行集中识记,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大部分生字是形声字,可以提示学生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展开学习。

2.阅读教学

本课以人物对话为主,教学中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池子与河流不同的性格特征。

一是比较池子和河流的做法有什么不同,池子只“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任凭人世间忙忙碌碌,我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可见池子终日过得安逸清闲,无所事事;而河流则“总是滚滚滔滔”“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还有小划子啊小船,简直数也数不完”,可见河流过得忙碌、辛劳。

二是比较池子和河流的志向有什么不同,体会出池子只求得过且过,无忧无虑,贪图安逸;河流则胸怀大志,奔流不息,给人们带来利益。

三是比较池子和河流的命运有什么不同,河流至今长流不断,受到人们的尊敬;池子则已完全枯干,被人们遗忘。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读懂故事内容。

3.表达运用

读懂故事蕴含的道理,进而延伸到对生活的认识。

本课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判断:

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理由是什么?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池子或河流这样的人吗?

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将阅读中的感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

(1)同学们,你们见过池子与河流吗?

你们喜欢池子还是河流?

(课件相机展示相关图片)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作家克雷洛夫写作的一篇关于池子与河流的寓言。

池子与河流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则寓言吧!

(板书课文题目)

2.了解作者。

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

克雷洛夫(1769—1844),俄国著名寓言作家、诗人,代表作品有《狼和小羊》《杂色羊》《蜜蜂和苍蝇》等。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识字读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①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多读几遍。

②了解诗歌有多少节。

③诗歌的主人公是谁?

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字,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②学习本课会认的字。

本课生字大多为形声字,如“滔、涯、碌、遵、循、验”,可以提示学生借助形声字的规律展开学习。

“遵、尊”两个字学生很容易混淆,可以进行形近字的比较、区分。

尊:

表示地位或辈分高;敬重;尊崇的意思,如“尊亲、尊敬”。

遵:

表示依照的意思,如“遵照”。

(3)再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2.整体感知。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根据提示,借助下列关键语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池子喜欢的生活,河流遵循的自然规律,最后河流与池子的结局。

(2)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点名回答,再归纳总结。

池子喜欢清闲、无忧无虑的生活,河流遵循水要动了才能保持清洁的自然规律,最后河流长流不断,池子却一年年淤塞了。

板块三 对比角色,明确寓意

1.对比池子和河流的不同点。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找出池子和河流的相关语句,做上记号。

(2)课件出示表格,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4)教师出示课件,补充归纳。

每天过着怎样的生活

遵循怎样的规律

结局

个性特点

池子

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不用为大船和木筏操心;小划子有多重也用不着想

享受无忧无虑的清闲生活;任凭人世间忙忙碌碌,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

完全

枯干

懒惰

不思进取

贪图安逸

河流

总是滚滚滔滔;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

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不顾自身的安逸;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

长流

不断

勤奋

乐于奉献

勇于进取

2.感悟寓意。

(1)通过比较,你更赞成池子还是河流?

为什么?

(2)小组派代表发言,学生评议,互相补充。

我更赞同河流的意见。

因为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多做贡献才会受到尊敬,这不仅是河流的道理,对于我们做人做事也很有指导意义,我们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这个道理。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类似池子和河流的人物,并点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这些人物的看法。

(4)作者想通过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诗歌的哪一节告诉了我们这一道理?

找一找,读一读。

才能不利用就要衰退,它会逐渐磨灭;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它就一无所为。

3.小结:

池子与河流对生活的不同观点与态度,造就了不同的结局,作者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满足,赞美了河流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以河流为榜样,积极进取。

板块四 课文总结,巩固提升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2.总结:

池子与河流的故事,何尝不是我们生活的缩影?

在安逸的生活面前,有多少人被磨平了斗志,安于现状,最后被社会淘汰。

现实告诉我们:

只有珍惜时光,积极进取,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拥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1.与文本对话。

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读透文章的内容,并从朗读中有所收获,在学生通读课文后,教师宜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自己的思路。

如,“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

“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河流”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河流”遵循的自然规律是什么?

让学生与课文零距离对话。

2.拓展延伸。

在了解课文寓意后,应引导学生思考:

“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样的人?

在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你想做一个怎样的人?

用这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自觉受到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