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0788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docx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

黄云区长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

 

加大统筹力度创新发展思路

既快又好地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黄云

(2006年4月11日)

同志们:

这次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是在全党全国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的特定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及中央、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经验,客观分析当前“三农”工作形势,研究部署新农村建设工作,既快又好地推进我区都市城郊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深刻认识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变化

过去三年,是区委、区政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着力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三年,也是我区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较大攀升、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的三年。

三年来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着力于三个创新、凸现出四个亮点、发生了五个变化”。

“着力于三个创新”:

一是着力于理念创新。

三年来,我区在“三农”工作中不断注入新的观点、新的理念,不断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子。

在“三农”工作的定位上,扭转部分同志忽视“三农”、轻视“三农”的不良倾向,提出“把建设都市城郊型新农村摆在全区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在“三农”的发展方位上,提出我区农业“不求做大、但求做精”,做出亮点和经济增长点;在“三农”工作的方法上,提出跳出农业抓农业,借鉴工业抓农业,应用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农业,既要站在城市的角度研究农村,又要站在农村的角度研究城市,以城市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以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顺应城市化;在“三农”工作模式上,着力构筑西部“点、线、面”立体式开发新格局,形成市场运作、业主主体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框架。

二是着力于工作思路创新。

三年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深刻意识到我区“三农”工作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及时作出了全区“三农”工作正处于重要转型期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举现代都市农业的旗帜,发展精品农业和生态农业,逐步减少农民、逐步演绎农村、逐步降低农业比重,实现农业高起来、农村强起来、农民富起来”的“三农”工作思路。

针对各镇在全区城市化、工业化这两大发展主题下何以大有可为,明确提出了镇域经济发展这个新命题,积极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的形成。

在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七次全委会精神时,适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奋斗目标,这对于做好我区新阶段的“三农”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三是着力于工作方式创新。

三年来,我区着力改变传统的农业农村工作方式,换位思考农业农村工作。

坚持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做好全区“三农”工作的关键,坚持运用市场的力量,着力引进农业开发业主,目前已有一批农业开发业主活跃在我区农村发展的舞台上。

始终把“三农”工作与全区工作的整体推进一并谋划、一并部署、一并落实。

建立了“一街(园区)一镇、以强带弱、优势互补、携手并进”的街镇对接机制,推进城乡互动,东西联动;改变农发资金的安排使用投向,突出农村工作重点和农村发展亮点;改革农村工作考评方式,促进“三农”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凸现出四个亮点”:

一是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初具规模。

把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作为我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着力打造曾家7平方公里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

引进重庆荣达集团、重庆金点公司、西湖实业公司等9家农业龙头企业,成片开发土地8000余亩,种植名贵花卉苗木品种上百个,园区功能分区初展轮廓。

目前,该园区成为西南最大的红叶石兰基地,荣达集团、金点公司成为全市重点花卉景观企业,并有1个项目列为国家重点农业开发项目。

二是镇域块状经济不断壮大。

编制镇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镇域经济的发展空间。

启动实施“强镇、强村、强企”工程,重点抓了井口、回龙坝、青凤工业园和曾家企业安置区建设,引进投资5000万元的三旺集团和投资3000万元的1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填补了我区农业产业化的空白。

三年来,全区GDP超过5亿元的镇由1个增加到4个,超亿元的村由9个增加到20个,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乡镇企业由7个增加到22个,全区镇域经济总量达到286亿元,三年净增163亿元,年均递增32%。

三是歌乐山保护取得成效。

坚决控制开发性项目,限制中低档农家乐和养殖业的发展;实施11.5万亩天然林保护、3.3万亩退耕还林和3000亩的三峡库区周边绿化带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开展以“我植一棵树,绿化红岩山”为主题的全民绿化歌乐山行动,成片绿化荒山4600亩;推进林权制度改革,鼓励重庆华生园、雁山机械厂等企业承租5100亩荒山实施绿化;建立军警民联动的森林防火机制,三年仅发生一起火灾;依法整治关闭中梁镇上百家小型采石场,有效遏止了乱挖乱采的现象,歌乐山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四是扶贫助弱工作成效明显。

三年来,高度重视农村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

建立了对农村贫困农民的直补制度,区财政对全区2400余个贫困农民实行定编额补助;严格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扶制度,对农村计生贫困家庭进行扶助;三年内两次提高村干部待遇,区财政对村干部的补贴每人每年达到5000元,并为农村四职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在全市率先开展进城务工农民服务管理试点,成立全市首个进城就业农民服务中心,增配社区助农员和协勤员,推行居住证一证管理,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在试点工作中创造了“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社会化联动”的经验。

“发生了五个变化”:

一是“三农”地位发生了变化。

全区上下改变了过去“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不良倾向,各级各部门更加重视农业,更加关注农村,更加支持农民,镇域经济发展提速,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全区基本形成共识,新型城乡关系逐步建立。

二是城乡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

财政支农资金大幅度增加,农发资金从三年前的600余万元提高到今年的1300万元;2004年开始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并对退耕还林、撂荒地复耕、再生稻种植实行直补;建立中小企业投资担保中心,加大对乡镇企业和农村重点项目的扶持;对拆迁农民的安置补偿执行政策的上限,并对转非农民由财政补助每人200元的培训费。

三是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变化。

以实施“三强”工程为抓手,引导乡镇企业调整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目前全区工业企业20强中有8家是乡镇企业;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三年共举办12个专业90余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班,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64937人,年均实现劳务总收入3.9亿元。

2005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31元,三年净增1160元,农村经济增长逐步步入到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上来。

四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变化。

拓宽改造凤回路、赖白路、团歇路、北金路和茅山峡公路,新建村水泥路95公里,农村社道268公里,农村路网得到改善,农民出行更加方便。

兴建石马山水库,整治13座病险水库,着手治理水库污染;实施歌乐山供水进村入户工程,解决了歌乐山、中梁镇共7个村4万余人的饮水难问题。

农村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五是社会公共供给机制发生了变化。

高度重视农村社会协调发展,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结束了我区教育、卫生“一区两制”的局面;建设镇级生殖健康服务站,成功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和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机制,推行农村低保制度、困难群体分类救助制度,农村福利服务社会化水平明显提高。

在充分肯定前几年农村工作成绩和农村发展变化的同时,我们要以清醒的头脑和辩证的眼光,基于我区“三农”发展正处于“农业向工业、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转型”的重要判断,正视发展中的矛盾和差距。

我区现实农村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拉大;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任重道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繁重,农村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充分肯定我区农村发展的变化和取得的成绩,不是沾沾自喜,悠然自得,而是说明前阶段工作奠定了继续前进的较好基础,增添我们更好地解决新阶段“三农”问题的信心;正视农村发展的差距,不是对我们所做工作的挑剔和否定,而是要更准确地把握关键和薄弱环节,找准工作的着力点。

农村现实发展水平低,说明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农民增收的难度大,说明未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农村当前还存在的问题多,说明农村工作大有用武之地。

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准确把握“三农”工作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地谋划农村改革,始终立足现代化建设全局推进农村发展,始终贯彻以人为本谋求农民福祉,更快更好地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二、把握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

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集中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全局性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必然选择;是新阶段中央指导“三农”工作新理念、新举措的集成和发展。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是一项重大而长远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必将引导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步入到一个改革与发展的崭新阶段。

当前,我区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时机已经到来,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略的条件已经成熟,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条件。

跳出三农抓三农,依托工业化、城市化带动农村发展,解决农村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

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坚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用新农村建设统领“三农”工作全局,以都市农业、和谐农村、新型农民为取向,以促进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变农村面貌为关键,以倡导乡村文明为重点,以扩大基层民主为保障,以“示范工程”和“便民工程”为载体,集合各方力量,积极探索和走出一条与“一区两高地”整体协调的都市城郊型新农村建设新路。

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坚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贯彻镇域经济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使农村成为全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板块;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使西部新城与东部主城相融合;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建成全市最具鲜明特色和重大影响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民主政治建设,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力争到2010年,把5个示范村初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实现全面小康,28个推进村切实解决农民最迫切的问题,取得重大突破进展。

到2020年,把全区所有行政村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全区农村经济更加发达,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

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坚持五个原则:

一是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全区“三农”工作全局。

市委、市政府对主城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要在全市走在前列,要在全国瞄准东部,要在近期赶超成都”的目标。

为此,我们一定要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全区“三农”工作全局,做到“四个必须”:

必须把握新农村建设“五个新”的精髓实质,即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文明要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必须明确我区“新三农”的基本定位,即要着力发展都市农业、建设和谐农村、造就新型农民;必须坚持新农村建设的地位要特别凸显、投入要加大力度、思路要全面创新、举措要坚强有力;必须使各方面的“三农”工作始终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旋律来展开、来推进、来深化。

二是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新农村建设要找准切入点,那就是以培植产业为核心促农增收。

脱离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农村建设就空洞无物,其他事业的发展就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

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就是要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都市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业,走出一条都市农业发展新路。

三是坚持基本经营制度。

坚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鼓励土地依法有序流转,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土地向规模集中;探索发展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为主的股份合作经济;允许开发业主适当征用部分土地用于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建设;支持农民打好土地利用的时间差,用好村内宅基地置换和占补平衡的政策。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

要围绕农民的需求来谋划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民意愿来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

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调动上,发动农民、相信农民、依靠农民,千方百计唤醒农民,提高广大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通过不懈追求和辛勤劳动,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五是坚持调动各方积极性。

要坚持政府引导扶持、农民为主创建、社会广泛参与,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民的共同行动,形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新农村建设要真正做到“五要五不要”:

即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搞盲目攀比;要民主协商,不搞强行命令;要突出特色,不搞千村一面;要引导扶持,不搞包办代替,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造福广大农民。

既快又好地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推进新农村建设既要坚持农民为主体,也要坚持政府为主导。

不能因为强调政府为主导,使广大农民群众错位,形成“等、靠、要”的不良倾向;也不能因为要求以农民为主体,就忽视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要充分发挥各镇党委、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设计者、指挥者的作用。

同时,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使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二是正确处理好点上与面上的关系。

搞好试点、树立典型、积累经验、完善政策、以点带面,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的农村工作重要方法。

今年我区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示范工程”和“便民工程”,即点上抓示范,面上抓便民。

“示范工程”是全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线和重点,必须出形象、见实效、起表率;“便民工程”以解决农民群众切身的实际困难为目的,以改路、改水、改房、改环境为主要内容。

各镇各部门既要优先考虑“示范工程”实施村的建设,重点安排项目和资金,同时也要考虑面上工作,让广大农民群众得到新农村建设的实惠。

三是正确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通过硬件设施的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力求使农村面貌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显著变化。

同时,更加注重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转变农民生活方式、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上下功夫,切实加强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和文化等社会事业,培育一代新型农民。

要使有形建设和无形建设都得到整体提高,使新农村建设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四是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当前,我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就是要抓好“示范工程”和“便民工程”,办好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

但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长计议,分步实施,逐步推进,才能解决好农业和农村长远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才能不断开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局面。

既快又好地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住“统筹”这个关键。

要摆脱“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定势,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把农村进步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进而统筹规划政策、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

去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意见》。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我们要坚持全区工作“一盘棋”、城乡发展“一体化”、主导产业“一条龙”、经济社会“一齐抓”、三个文明“一起上”的统筹思路,加大“一把手”的统筹力度,实行新农村建设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制度。

既快又好地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好“规划”这个龙头。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规划为先,规划为重,把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道工序。

要有统一的科学规划,有全面系统的整体规划,有科学具体的建设规划,用科学规划引领和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先导作用。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预测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按照规划逐步推进;要站在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的高度,尊重农村的实际和特点,因地制宜,突出农村特点和地方特色,编制出融综合性、科学性、创造性和示范性于一体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农村真正做到有序发展、规范发展、更好发展。

既快又好地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扣“城市化”这个抓手。

加快农村城市化,是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必然取向,也是西部新城建设的客观需要。

我区农村城市化发展,就是要加快建设两个城市组团和三个卫星城。

覃家岗、井口镇及联芳园区,要积极承接东部主城的拓展,并按城市品质来建设,逐步实现与现代化大都市的高度融合,真正把60平方公里的东部主城做强做靓。

陈家桥镇要按西部新城核心区的要求加快建设进度,虎溪镇要与大学城相融合,西永镇要与微电园相融合,土主镇要与物流中心相融合,要把这四个镇100平方公里的西部新城做大做优。

曾家、回龙坝、青木关和凤凰,要努力建设成为与西部新城相匹配、各具特色的卫星城。

歌乐山、中梁镇要建设成生态旅游产业带,歌乐山镇要找准“抗战旅游胜地”的定位,中梁镇要把生态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培育。

我们通过农村城市化、工业化,来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推动我区新农村建设。

三、实施“示范工程”和“便民工程”,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

(一)正确把握实施“示范工程”和“便民工程”的重要意图

在全区启动实施“示范工程”和“便民工程”,是区委、区政府针对新农村建设作出的科学决策和战略部署。

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领会、正确把握区委、区政府这一决策的重要意图。

一要正确理解实施“示范工程”的基本出发点。

我区目前共有87个行政村,各村发展的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

新农村建设本质特性的“五个新”,没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是新不起来的,所有村的新农村建设不可能同时同步,只有突出重点,逐步推进。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今年首批选定了覃家岗镇上桥村,中梁镇茅山峡村,曾家镇清明村、龙安村、虎峰村等5个村来示范,选定了覃家岗镇新立村等28个村来推进。

我们要集成政策、集合力量、集中精力,加大力度推进“示范工程”示范村和推进村建设,尽快出成效、见形象,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以此来带动和激励广大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并通过示范村和推进村建设总结经验、探索路子,带动和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

因此,我们一定要消除实施“示范工程”是搞锦上添花的认识误区,绝不能认为只有富裕村、发展好的村才搞新农村建设,其他村不搞新农村建设,这只是新农村建设先与后的时序问题。

二要准确把握“便民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

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伟大事业,总体上要按照中央五句话、20个字要求来进行建设。

结合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较多,农民还存在吃水难、出行难和环境差等突出问题的特殊情况,今年要加大财政投入,重点实施以改路、改水、改环境、改房等“四改”为主要内容的“便民工程”,修通便民路、吃上放心水、改善人居环境、统一打造风貌,真正方便于民,真正让农民得到好处和实惠。

全区各村要围绕“便民工程”进行建设,重点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突出问题。

各示范村、推进村的“便民工程”按项目申报,区里将给予一定支持。

三要力求“示范工程”和“便民工程”的良性互动。

“示范工程”是我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示范带动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

“便民工程”是我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根本目的是解决农民最急需的突出问题。

在示范村、推进村的建设中,要把“便民工程”作为重要的建设内容来抓,通过“便民工程”的推进来实现“示范工程”的整体发展。

同时,“便民工程”建设要在全区全面铺开,只是重心向示范村、推进村倾斜。

全区没有纳入“示范工程”的村,特别是一些贫困村不能因为经济实力弱、产业基础差、环境条件不好而等待观望、无所作为,也要按照“便民工程”的总体要求,从看得见、摸得着、能干好的实事抓起,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进行建设。

形成“示范工程”与“便民工程”互相促进、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二)确保今年实现“示范工程”和“便民工程”的四个目标

一是高水平完成村级规划。

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龙头和先导,今年新农村建设的第一道工序就是要高水平完成“示范工程”实施村的规划编制工作。

5个示范村的规划由区里组织制定,在4月底以前完成后送市里审定;28个推进村的规划工作由各镇组织制定,在区新农村办公室和规划分局的指导下进行,要在7月底以前完成;其他村的规划编制也要逐步启动,必须在明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

各村级规划要坚持“专业设计、专家评审、农民通过、市区审定”的原则,特别要注重把产业规划摆在各项规划的第一位,选择好具有竞争力的支撑产业;注重与区域内的其他规划相衔接,不能互相矛盾;注重与各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突出鲜明特色;注重立足现有基础,防止大拆大建和加重农民负担;注重尊重农民意愿,规划要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

示范村规划所需费用,在财政今年安排的专项规划费用中解决;推进村规划费用,区里给予适当补助。

二是拉开新农村建设新格局。

示范村、推进村全面拉开建设帷幕,在村容村貌上,通过实施以“四改”为主要内容的“便民工程”,逐步形成“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内外循环、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体系,实现全区病险水库全部销号的目标,基本解决歌乐山、中梁镇目前存在的饮水问题,让农民住上安全、整洁、美观、实用的新居,享有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

在公共事业方面,要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现“两免一补”;建好村医疗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和两委办公室,完善农村文卫设施;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乡风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民主议事制度,达到让农民“义务教育不缴费、基本医疗不嫌贵、老有所养不拖累、文明守法不犯罪”。

三是在局部打造示范亮点。

要加大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力度,今年,示范村建设要初出形态、展现亮点,要在符合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实行边规划、边实施、边完善,将示范区范围内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先行实施。

曾家7平方公里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的建设,要坚持“做特做靓、从高从精”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业主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使其发挥示范带动、资本聚集、科技孵化、多维服务的功能。

今年金点、荣达、西湖、国泰等四个龙头企业要加大投入,快速推进园区建设,尽快展现园区形象。

曾家示范镇要在年内完成园区道路建设和场镇立面整治,示范镇规划模型也要尽快展出。

四是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各示范村和推进村要按照市场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根据各村实际培育支撑农民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村土地向业主集中,建立“基地+公司+农户”模式,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得实惠。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