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0798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docx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鸿门宴课课练

鸿门宴课课练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礼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难怪项羽愿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沛公居山东时

C.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D.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3.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②客何为者

③大王来何操

④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⑤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

⑧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⑨此天子气也

⑩沛公安在。

A.①⑥⑨/②③④⑧/⑤⑩/⑦B.①⑧⑨/②③⑩/④⑤⑥/⑦

C.①⑧⑨/②③⑩/④⑥⑩/⑤/⑦D.①⑧/②③④⑥/⑤⑩/⑦/⑨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③不然,籍何以至此④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军霸上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A.①/②⑥/③④⑤B.①②⑤/③④/⑥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②④/③⑥/⑤

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军霸上②素善留侯张良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⑤秋毫不敢有所近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范增数目项王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C.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

7.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

B.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陪”,陪同)

D.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约为婚姻 

⑥窃为大王不取也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②④/③/⑤/⑥/⑦B.①⑤/②④/③/⑥⑦C.①/②④/③/⑤⑥/⑦D.①⑤/②③④/⑥/⑦

9.下列加点的“为”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从词性的角度考虑)(  )

①为击破沛公军

②君为我呼入

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④客何为者

⑤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⑥沛公奉卮酒为寿

⑦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⑧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A.①②③/④⑥/⑤⑦⑧B.①②⑧/③④⑥⑦/⑤C.①②③⑧/④⑥/⑤⑦D.①②/③④⑥/⑦⑤/⑧

10.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我国古代的官职名,战国时期“司马”为武职,专门纠察军队队列秩序

B.我国古代,兄弟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C.“参乘”又写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古代四匹马拉的车

D.“再拜”是古代一种相对隆重的礼节,在表示郑重呈献某物或接待某人时,行多次的叩拜礼.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1.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处续写两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项羽是影视剧中热衷演绎的悲剧形象,这一形象之所以为后人议论纷纭,在于其人格魅力、英雄气概和儿女情怀诸方面所表现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从人格魅力来看,项羽虽然德才兼具却盲目自信;  ;  。

此三者,铸就了项羽荡气回肠的悲剧诗篇。

12.用人和纳谏是否得当往往决定着政治斗争的成败。

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将下面这副对联的上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

霸王  ,鸿门放刘邦痛失天下

下联:

沛公  ,乌江围项羽喜得江山。

13.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张良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

“鲰生说我曰: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

”良曰:

“长于臣。

”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

“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1)下列省略句,填补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善(于)留侯张良

B.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C.(其)长于臣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之)谢项王

(2)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用法。

A.素善留侯张良  

B.距关,毋内诸侯  

C.毋从俱死也  

D.臣活之  

E.孰与君少长  

F.吾得兄事之  

G.张良出,要项伯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素善留侯张良  

②不如因善遇之  

③具告以事  

④毋从俱死也  

⑤臣为韩王送沛公  

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⑦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⑧为之奈何  

⑨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⑩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默然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秋毫不敢有所近。

 

三.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4.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

“壮士!

能复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拥:

拿着。

B.刑人如恐不胜

胜:

尽。

C.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军:

军队。

D.樊哙从良坐

从:

跟随。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场面,张良至军门招樊哙是为了提防不测,樊哙对张良的询问,反映了樊哙对沛公命运的关切。

B.樊哙的“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寥寥十字,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其性急、其情切、其心忠,跃然纸上。

C.樊哙闯帐后,按剑而跽,瞠目啖肉,义责项羽。

作者以夸张的语气、漫画的笔触,勾勒了一个霸气逼人的怒目金刚形象。

D.樊哙的言辞,理直气壮,前硬后软,“窃为大王不取也”一句,满足了项羽的沽名钓誉之心,消弭了项羽的怒火和霸气。

(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迫矣!

臣请入,与之同命。

②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③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四.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

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

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

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项羽目之,问为谁。

张良曰:

“沛公参乘樊哙。

”项羽曰:

“壮士。

”赐之卮酒彘肩。

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项羽曰:

“能复饮乎?

”哙曰:

“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默然。

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黥布反时,高祖常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上独枕一宦者卧。

哙等见上流涕曰: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

“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

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屠狗为事        为事:

为职业

B.项伯常屏蔽之屏蔽:

用屏风遮挡着

C.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让:

责备

D.吾适丰沛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B.①暴师霸上,以待大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C.①群臣绛、灌等莫敢入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①高帝笑而起②泉涓涓而始流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

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文《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

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认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解析:

选D D项,“表达了作者认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错。

(5)断句与翻译。

①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②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译文:

  

b.项伯常屏蔽之。

译文:

  

c.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译文:

  。

 

五.诗歌阅读(共1小题)

16.阅读下面三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2)这三首诗的作者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六.语言表达(共2小题)

17.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句式整齐,与前后构成排比句。

《鸿门宴》一文,太史公以传神的笔触,写出了项羽磊落的气概,  ,  ,  ,范增无奈的心情。

18.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句式整齐,构成排比句。

《项羽本纪》是一出有着史诗般气魄的历史悲剧,其中,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豪杰。

《鸿门宴》以传神的笔触,写出了项羽磊落的气概,  ,  ,  ,范增无奈的心情。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礼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难怪项羽愿听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文学常识和文学名著的识记能力.多读、多看、多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积累,对名著名篇的阅读积累要细致,全面,不能只满足于熟悉情节,还要深刻领悟其思想内容,熟悉其表达技巧.

【解答】A.“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错,项庄未能刺杀刘邦,不能理解为他心软、手软,完全是因为有项伯的及时保护。

故选:

A。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沛公居山东时

C.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D.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特殊现象中古今异义词的掌握能力.

【解答】解析:

A项,“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B项,“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C项,“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

D项古今义相同。

故选:

D。

 

3.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②客何为者

③大王来何操

④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⑤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

⑧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⑨此天子气也

⑩沛公安在。

A.①⑥⑨/②③④⑧/⑤⑩/⑦B.①⑧⑨/②③⑩/④⑤⑥/⑦

C.①⑧⑨/②③⑩/④⑥⑩/⑤/⑦D.①⑧/②③④⑥/⑤⑩/⑦/⑨

【分析】考查文言句式

【解答】①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王的叔叔;②宾语前置,调为:

为何,译:

客人是干什么的?

③宾语前置,调为:

操何,译:

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礼物;④状语后置,调为:

于吴会猎,译:

将要同将军在东吴一同打猎;⑤定语后置,调为:

烧溺死人马,译:

烧死淹死的人马很多;⑥状语后置,调为:

于孙将军求救,译:

请允许我向孙将军求救;⑦被动句,为,被,译:

我们现在要被他俘虏了;⑧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

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⑨判断句,也表判断,译:

这是做天子的云气呀;⑩宾语前置,调为:

在安,译:

沛公在哪里?

故选:

C。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③不然,籍何以至此④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分析】考查一词多义

【解答】①意料,动词,译:

可是我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函谷关攻破秦;②神态,名词,译:

过了一段时间,眼睛好像合上了,神态很悠闲;

③这样,代词,译:

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到这地步;④然而,可是,连词,译:

可是我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函谷关攻破秦。

故选:

D。

 

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军霸上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A.①/②⑥/③④⑤B.①②⑤/③④/⑥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②④/③⑥/⑤

【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情况,要认真比对.

【解答】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军”译为“驻扎”;③“目”译为“看;”④“籍”译为“登记”。

名词作状语:

②“翼”,像张开翅膀一样;⑤“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使动用法:

⑥“活”,使…活下来。

故选:

C。

 

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军霸上②素善留侯张良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⑤秋毫不敢有所近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⑦范增数目项王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C.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

【分析】考查词类活用,要熟记词类活用的类型,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解答】①名词用作动词,驻军,译:

沛公驻军在霸上。

②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译:

平时和张良交好。

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活,译:

项伯杀人我救活了他。

④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译:

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他。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近,译:

一丝一毫都不敢接近。

⑥名词作状语,连夜,译:

于是项伯连夜骑马到沛公的军营。

⑦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译:

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

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译:

沛公第二天让一百个随从跟着来见项王。

⑨名词作状语,每天,译:

每天每夜都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有反叛的心呢。

 

故选:

D。

 

7.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

B.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陪”,陪同)

D.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通假字的能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解答】A.正确;

B.正确;

C.“倍”通“背”,背叛;

D.正确;

故选:

C。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约为婚姻 

⑥窃为大王不取也 

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②④/③/⑤/⑥/⑦B.①⑤/②④/③/⑥⑦C.①/②④/③/⑤⑥/⑦D.①⑤/②③④/⑥/⑦

【分析】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时,要结合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句子的意思进行辨析.

【解答】①动词,作为,担任;

②④介词,替,给;

③动词,是;

⑤动词,成为;

⑥动词,认为;

⑦介词,被;

故选:

A。

 

9.下列加点的“为”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从词性的角度考虑)(  )

①为击破沛公军

②君为我呼入

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④客何为者

⑤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⑥沛公奉卮酒为寿

⑦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⑧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A.①②③/④⑥/⑤⑦⑧B.①②⑧/③④⑥⑦/⑤C.①②③⑧/④⑥/⑤⑦D.①②/③④⑥/⑦⑤/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解答本题主要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只有明确不同虚词的用法,然后多加练习,提高对文言虚词的运用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解答】①②⑧均为介词;③④⑥⑦均为动词;⑤为句末语气词,呢;

故选:

B。

 

10.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我国古代的官职名,战国时期“司马”为武职,专门纠察军队队列秩序

B.我国古代,兄弟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C.“参乘”又写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古代四匹马拉的车

D.“再拜”是古代一种相对隆重的礼节,在表示郑重呈献某物或接待某人时,行多次的叩拜礼.

【分析】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古代纪时、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等,需要平时加强积累和识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解答】A项,正确;

B项,正确;

C项,正确;

D项,“行多次的叩拜礼”错。

“再拜”,拜两次,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

故选:

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1.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处续写两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项羽是影视剧中热衷演绎的悲剧形象,这一形象之所以为后人议论纷纭,在于其人格魅力、英雄气概和儿女情怀诸方面所表现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从人格魅力来看,项羽虽然德才兼具却盲目自信; 从英雄气概来看,项羽虽然勇武盖世却政治短视 ; 从儿女情怀来看,项羽虽然重情重义却难舍难断 。

此三者,铸就了项羽荡气回肠的悲剧诗篇。

【分析】仿句类仿写试题,顾名思义就是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解答句子仿写类题目时,要注意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等,符合语句语境,有时候还会特别要求字数相等.

【解答】首先要明确所写内容是有关项羽这一悲剧形象的,然后结合例句内容和句式特点进行仿写.例句在内容上写的是“人格魅力”,仿写内容就要写“英雄气概和儿女情怀”,在句式上要体现出例句“从…来看,项羽虽然…却…”的特点.

答案:

从英雄气概来看,项羽虽然勇武盖世却政治短视 从儿女情怀来看,项羽虽然重情重义却难舍难断

 

12.用人和纳谏是否得当往往决定着政治斗争的成败。

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将下面这副对联的上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

霸王 刚愎自用 ,鸿门放刘邦痛失天下

下联:

沛公 知人善任 ,乌江围项羽喜得江山。

【分析】本题考查撰写对联的能力.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