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2143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25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5页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5页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5页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5页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5页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5页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5页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5页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5页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5页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5页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5页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5页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5页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5页
亲,该文档总共1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1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docx

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13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含答案

2019-2021年三年高考生物真题及模拟题分类汇编

专题13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

一、单选题

1.(2021·湖南高考真题)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的动态模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食草动物进入早期,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

B.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C.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与植物和食草动物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有关

D.过度放牧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答案】B

【分析】

1、分析图形:

食草动物与植物属于捕食关系,根据被捕食者(先增加着先减少)、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进行判断:

二者的食物链之间的关系为:

植物→食草动物。

2、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详解】

A、早期食草动物进入草原生态系统,由于空间、资源充足,又不受其他生物的制约,所以食草动物的种群数量的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增长,A正确;

B、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即该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

而图中a点的纵坐标对应的数量为该食草动物的最大数量,所以环境容纳量应小于a,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食草动物过多会导致植物数量的下降,食草动物数量的下降又会导致植物数量的增多,属于典型的负反馈调节,C正确;

D、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过度放牧使得草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致使草原退化,D正确。

故选B。

2.(2021·广东高考真题)“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

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A.黄鸟种群B.生物群落

C.自然生态系统D.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C

【分析】

1、种群: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2、群落: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3、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诗中描写的有葛藤、黄鸟、灌木等生物,同时山谷包括了生活在其中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故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C正确。

故选C。

3.(2021·广东高考真题)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

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C

【分析】

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详解】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题干中描述了146种水鸟,体现了物种多样性,而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等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综上所述,C正确。

故选C。

4.(2021·河北高考真题)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典型湿地

季节性湿地

中度退化湿地

严重退化湿地

湿地特征

常年积水

季节性积水

无积水

完全干涸,鼠害严重

生物多样性指数

2.7

2.4

2.1

1.5

鸟类丰富度

25

17

12

9

注:

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

A.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最为复杂

B.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

C.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

【答案】D

【分析】

分析表格数据,随着湿地退化,退化程度越严重,积水越少,并且生物多样性指数和鸟类丰富度都下降。

【详解】

A、严重退化的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而且鸟类丰富度也最低,故食物网结构最简单,A错误;

B、丰富度是物种数目的多少,鸟类死亡率增加会使种群密度下降,不会导致物种数目减少,B错误;

C、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错误;

D、湿地具有可以蓄水调洪、补充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因此湿地的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D正确。

故选D。

【点睛】

5.(2021·浙江高考真题)我省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繁茂,自然资源丰富,是高校的野外实习基地。

设立该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治酸雨B.保护臭氧层C.治理水体污染D.保护生物多样性

【答案】D

【分析】

(1)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

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其中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3)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详解】

自然保护区是在原始的自然状态系统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人为地划定一个区域,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对那里的生态系统加以严格的保护。

设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具体措施之一,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6.(2020·海南高考真题)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余下部分称为净初级生产量。

表为4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实例。

类别

玉米地

荒地

湖泊I

湖泊II

太阳能利用率(初级生产量/入射太阳能)

1.6%

1.2%

0.4%

0.1%

呼吸消耗率(呼吸消耗/初级生产量)

23.4%

15.1%

22.3%

21.0%

净初级生产效率(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

76.6%

84.9%

77.7%

79.0%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与玉米地相比,荒地的太阳能利用率低,净初级生产效率也低

B.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

C.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

D.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

【答案】A

【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

光能利用效率最高的是总初级生产量/总入射日光量的值最大的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转化为净初级生产量比例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生产者呼吸消耗量/总初级生产量的值最小的生态系统。

【详解】

A、玉米地的太阳能利用率高于荒地,而玉米地的净初级生产效率却低于荒地,A错误;

B、若入射太阳能相同,上述4个生态系统中,制造有机物质最多的是玉米地,因为玉米地的太阳能利用率最高,B正确;

C、由实验数据可知,两个湖泊中植物的呼吸消耗率与玉米地的大致相等,但明显高于荒地,C正确;

D、两个湖泊中有很多的水生植物,而这些植物接受的太阳能需要穿过水层,据此可推知两个湖泊的太阳能利用率低,与太阳光穿过水层时损失了部分能量有关,D正确。

故选A。

【点睛】

7.(2020·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答案】B

【分析】

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是一类生物和处于不同营养级层次上的另一类生物之间的关系;所有绿色植物都位于食物链的起点,它们构成第一营养级,即生产者营养级;一般来说,营养级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就越少;能量从植物到植食动物或从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

【详解】

A、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每传递一次损失一大半,从一个营养级传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只有约10%,所以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少,A错误;

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属于生产者营养级,B正确;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生物,C错误;

D、能量从植物到植食动物或从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不同食物链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相同,即使在同一条食物链中,不同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也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B。

8.(2020·全国高考真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消费者没有参与碳循环的过程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C.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

【答案】A

【分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详解】

A、消费者能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无机物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参与了碳循环,A错误;

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能将无机环境中的无机碳转化为含碳有机物,是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重要途径,因此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B正确;

C、土壤中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将有机物中的碳转化为无机物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是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重要过程,C正确;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正确。

故选A。

9.(2020·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营养级数量越多,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就越低

B.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就越多

C.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量越大,各级消费者的体型就越大

D.营养级所处的位置越高,该营养级所具有的总能量就越多

【答案】B

【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起点: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2、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4、过程:

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路:

呼吸作用散失、被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

5、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详解】

A、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的高低与营养级数量无关,A错误;

B、净生产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生物量实际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所以,呼吸消耗量在同化量中所占比例越少,生物量增加就越多,B正确;

C、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量越大,各级消费者的体型不一定越大,C错误;

D、食物链越长,在能量流动中损失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所处的位置越高,该营养级所具有的总能量就越少,D错误。

故选B。

10.(2020·海南高考真题)海洋污染已成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海南管辖的海域面积大,保护好海洋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性污染物排入、海上活动和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

B.赤潮和水华的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有关

C.海洋污染使海洋生物死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D.红树林生态修复是保护沿海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

【答案】B

【分析】

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性污染物排入、海上活动和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海洋污染物主要包括生物性污染物,如传染性病菌和病毒,有毒污染物,放射性污染物,塑料以及其他固体废物;海洋污染的严重后果之一是赤潮,这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

【详解】

A、海洋污染主要来自陆源污染物排入、海上生产活动(如采油、航运)以及直接向海洋倾倒废物,A正确;

B、赤潮发生与人类活动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有关,而水华属于淡水富营养化,B错误;

C、海洋污染导致很多海洋生物死亡,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

D、红树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修复是保护沿海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D正确。

故选B。

11.(2020·北京高考真题)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我国生物安全防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引起了全社会对生物安全形势的高度关注。

以下选项中不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的是()

A.人类及动植物中可能爆发的重大疫病

B.保护沿海滩涂红树林中的生物多样性

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环境发生改变

D.收集我国公民及生物资源的遗传信息

【答案】B

【分析】

本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引,考查考生对生物安全的认识,涉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生态环境、生物技术的安全性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的作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及人类的影响,以及生物技术可能带来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然后分析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

A、人类及动植物中可能爆发的重大疫病,会影响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A不符合题意;

B、保护沿海滩涂红树林中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B符合题意;

C、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对生物圈的稳态也会造成严重威胁,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C不符合题意;

D、收集我国公民的遗传信息,可能会造成基因歧视,带来许多不公平的社会问题,遗传信息的滥用还会导致社会和政治事件的发生,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2020·浙江高考真题)氟利昂大量逸散到大气层中会直接导致()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形成

C.水体污染

D.温室效应

【答案】A

【分析】

氟利昂被广泛地作为各种喷雾器的雾化剂、除臭剂和制冷剂使用,大量氟利昂逸散之后最终将会到达大气圈层上层,并在强紫外线的照射下通过化学反应使臭氧量减少。

【详解】

A、臭氧层的作用是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由分析可知,氟利昂会使大气圈上层的臭氧量减少,使臭氧层遭到破坏,A正确;

B、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B错误;

C、水体污染是指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等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江、河、湖、海变质造成的污染,C错误;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收到严重干扰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现象,D错误。

故选A。

13.(2020·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酸雨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B.人口在地球上可以不断地增长

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人类活动会影响臭氧层的稳定

【答案】B

【分析】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人类、生物和环境共处于生物圈中。

人类正面临三大全球生态问题:

人口、环境和资源。

悉心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详解】

A、酸雨能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A正确;

B、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食物的生产也是有限的,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就是设法降低出生率,做到自我控制,最终使全球人口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B错误;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C正确;

D、最近30多年的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正在干扰和破坏着大气圈上臭氧层的自然平衡,D正确。

故选B。

14.(2019·天津高考真题)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

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B.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

D.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

【答案】C

【分析】

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共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3、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中有些是利用信息传递作用。

【详解】

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如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性物质,可以吸引天敌捕食昆虫,这体现了化学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A正确;由于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因此,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Bt56蛋白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若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会减少,而Bt56基因表达未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会增加,C错误;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能够抑制烟粉虱的数量增长,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明确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共同进化的含义和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再根据题意作答。

15.(2019·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

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

【答案】B

【分析】

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包括:

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等,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详解】

臭氧层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A选项正确;人类活动曾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灭绝,B选项错误;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故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C选项正确;自工业革命后,主要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严重干扰,D选项正确。

故错误的选项选择B。

16.(2019·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树造林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B.全球气候变暖可减缓永冻土融化

C.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影响农业生产D.大气中CO2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A

【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

①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②北方干燥地区将会进一步变干;③预测2030年海平面将会上升20cm,我国沿海盐场和养殖场将基本被淹没或破坏;④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将发生变化,产量也会下降;⑤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广大区域内冻土公路、铁路和民用建筑的破坏。

【详解】

植树造林增加了对CO2的吸收,可减缓全球气候变暖,A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广大区域内冻土公路、铁路和民用建筑的破坏,B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C错误;大气中CO2的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导致全球变暖,D错误。

故选A。

【点睛】

识记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2019·海南高考真题)下列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外来物种入侵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

B.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都是由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

C.水葫芦引入我国后对一些淡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D.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

【答案】B

【分析】

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因为缺乏天敌,环境适宜而引起其数量疯长,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可能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提高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两面性。

【详解】

外来物种入侵,如水葫芦疯长,会对当地群落的演替产生严重的影响,A正确;淡水湖泊中出现的水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导致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引起,B错误;水葫芦引入我国后数量疯长,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入侵植物进入适宜其生长的地区可能呈J型增长,会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D正确。

故选B。

18.(2019·北京高考真题)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

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

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

22.30

1.70

浮水植物b

8.51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答案】C

【分析】

由图可知,植物a单位水体面积氮的吸收量最大,植物c单位水体面积P的吸收量最大,a、b、c均为生产者。

【详解】

三种植物中,a对N的吸收量最大,c对P的吸收量最大,故为达到降低自然水体中的N、P的最佳效果,应该投放植物a和c,投放后生物的种类有所增加,会改变群落的水平结构和食物链的数目,而这两种植物吸收N、P,其种群密度会增大,但不会改变群落中能量流动的方向。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因此,本题答案选C。

19.(2019·全国高考真题)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答案】A

【分析】

1、生态金字塔包括三种类型:

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

2、能量金字塔是以能量为单位构成的生态金字塔;数量金字塔是以数量为单位构成的生态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是以生物量为单位构成的金字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