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7253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docx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课题及方案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

罗圈小学华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理念、教学式、媒体的运用、资料的收集等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通过一两次的全员培训,就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把新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中,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那么如利用校有限的资源对教师进行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摆在农村小学面前的一个课题。

探讨新形势下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重大意义和理论、实践价值。

一面从理论层面上研究“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基本涵,基本特征等,建设“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基本原则;另一面从实践层面研究在新课程理念下,如有效地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研的式等,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容。

在如今的农村小学正面临着这样一些情况:

1、教师结构不合理。

在农村小学,因为历史的原因,很多教师是由代课教师民或是办教师转正而来的。

他们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为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也为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现在他们大多已经退休或是临近退休。

教师超编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老的还没退新的进不来,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重,50岁以上的教师达到50%以上,我校的老年教师的比例也达到了44%。

2、学校的规模小。

尽管学校布局调整的力度不断加大,但因为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学校的学生数在逐年减少,一般乡镇小学每个年级也就两个班左右,要想在年级组开展教研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只以学科为单位进行校本教研活动。

尽管这样有些如英语、信息、音乐、美术等学科还是不能正常的开展活动。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

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2、新课程标准:

可以说,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

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但并不等于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面面的具体规定。

课程标准对某面或某领域基本素质要求的规定,主要体现为在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容,因此,课程标准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容,规定了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

但对教材编制、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如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安排及课时分配、评价的具体法等),则不做硬性的规定。

新课标的制定给予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合理的开发教材、发掘教材的涵。

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校本研训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相关研究综述

目前,全国上下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并对校本教研的形式容等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但大多未形成一种模式。

校本教研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它不是对过去的教研制度的否定,而是对过去教研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校本教研不仅是一种制度,同时也是一种理念、一种策略和一种式。

作为一种理念,校本教研认为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地,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场所。

教师应发挥自为作用,以研究者的姿态去解决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作为一种策略,校本教研要求学校利用现有教研资源,整合多种教研力量,构建学习型组织,形成高效教研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作为一种式,校本教研要求专业人员加强服务,深入学校,与教师形成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教师要加强反思,形成与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式,共同构成新型教研文化。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农村小学在规模小、教师老龄化重的情况下,如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并形成一定的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效开发校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的容

(一)确定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模式

1、集体备课式。

在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时间里,分学科(我校教师是一至五年级循环)对每一册教材进行分析(利用教参中的光盘进行集体分析),让每一位教师对每一单元的容在整个学段中的地位有个整体的认识。

鼓励教师用电子化备课,对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及时地记录在教案中,教师只有在主战场上亲自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磨砺,才会诠释新课程理念,才能探索合适的教学策略。

这种教研模式使教师在教研中必须去深入地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个性化的意见,下一位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出新的教案。

2、同课异构式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是教师教研的主要阵地。

青老携手同上一堂课,进行公开教学,风格各异的教学设计,给全体教师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种教研模式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创新,从不同的教师教学风格中学到东西,促进教师更快的成长。

3、反思评课提高。

反思分为课反思和反思。

课反思是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后,对本节课进行反思,以廖廖数语将自己的体会记录在教案上;反思是结合自己一的经历进行自我反思,并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

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师自我提高途径,因为教师本身只有通过自己主动、认真、深入地去思考、去探讨,才能使自己的分析能力得到锻炼,才能使自己所接触到理论、新理念得到化,也只有这样我们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构建校本教研模式的步骤

用1——2个月的时间组织教师分析教材,并发动教师到各教育上搜索本册教案作为参考。

同年级的课任教师对教案进行整理,并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实施。

在课题实施的一年时间里,以教带研开展我校的教研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同课异构”实践,举办家长开放日,推行家常课、推门课等活动。

将教师教育过程的实录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在教研活动中形成中心发言制:

即确定研讨的专题,由1-2名教师重点准备并且主讲。

教研组先后确定了一系列专题,教师们轮流准备着不同的专题,通过查找资料、学习化,阐述新观点、新理念,与大家共同交流与探讨,达到了抛砖引玉、资源共享、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邀请专家举办科研系列讲座;教师们带来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专家引导、集体讨论、共想对策,把问题化为全新的案带回课堂实践的培训法。

通过专家的引领和共同的探讨,提高自我诊断的能力,由此更新自己的观点,形成新的教育思路。

把教师送出去,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种形式的骨干班,学习先进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在校组织教师观看“农远工程”的录像;开展校的“青蓝工程”老年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互帮互学;抓住和萧山劲松小学结对的契机丰富校本教研的容和形式。

鼓励教师承担实验课题。

我们做法是:

骨干教师每人牵头承担一项市县课题的研究;一般教师均要参加课题组,承担一项课题研究任务,实现了每位教师都从事教学实验研究的要求,促使每位教师走教学上教研道路。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08年3月至6月)

(1)搜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的提纲,并组织力量进行论证。

(2)撰写课题研究的总体案,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容和目标,健全组

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组分工,明确各自职责。

2、实施阶段(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

(1)理论学习。

课题组教师全面收集、查阅有关理论和相关资料。

(2)实践研究。

结合校本教研的开展,提出策略,提高实效,撰写专题论文。

3、总结阶段(2009年7月至10月)

(1)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写出研究报告。

(2)研究成果的及时推广,巩固成果,并做好后续工作。

 

小学课堂提问的预设与调控的有效性实践与研究

罗圈小学华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中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多次“一不留神”的错误提问是造成学生思维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反之,设计精彩的提问,能使学生回味无空,变得思路开阔。

教师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上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恰当的提问是教师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科学预设、适机调控提问,巧妙应对师生问答时出现的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基本功。

透过课堂提问,能够了解一个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态度、人格特质以及教学机智等面的情况和水平。

关于课堂提问的预设与调控的有效性的涵

(1)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种含义:

有效果:

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它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

有效率:

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有效益:

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2)课堂提问的预设有效性是相对于无效和低效提问而言的。

(3)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应该包括:

设计问题、提出问题、等候回答和评价梳理等几个环节。

提问能够起到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启发、引导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归纳能力,提升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扩大学习成果,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诊断,传递教学信息、调控教学节奏以及进行班级管理等面的作用。

二、国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国外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

斯蒂文思(1912)做了一项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他发现他研究的教师们课堂上所提的66%的问题,属于直接从教科书上提取的记忆型的问题。

时隔54年以后,弗洛伊德(1966)的重复研究发现,他所抽样研究的教师们所提的问题中77%的答案要具体的事实。

国有《提高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提问》和《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涉及到数学课堂提问的预设与调控的有效性研究经检索未发现。

所以本课题研究课堂提问的预设与调控的有效性。

三、研究目标:

根据教学容的难度、思维的要求以及学生水平的高低来预设和调控课堂提问的形式与类型。

知识提问:

对一些直观、简单或只是机械地回忆和背诵的问题,只须提问“是”或“不是”,及二选一的提问法

理解提问:

用来检查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学生是能对事实、事件进行描述性归纳类,多用于讲授之后提问法。

运用提问:

预设一个问题情境或简答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提问法。

分析提问:

要求能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面,并找出他们之间的在联系,学生是能介入和比较类的提问法。

综合提问:

要求能把各个知识点结合起来综合考虑问题并回答问题,学生是有创造和预见能力类的提问法。

评价提问:

根据知识设定的标准对问题进行评价判断。

例如:

你认为他俩的解题过程对不对?

哪个的法更好的提问法。

四、研究容:

课题研究将从调研课堂上无效提问现象、分析致因入手,研究课堂“预设提问与调控”的有效性的个案,发掘有效学习的操作点,引领教师积极应用,构建以“有效学习”为主导的教学体系。

立足于科学性、可行性、灵活性和有创意性,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容与式的研究。

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与教学效果的研究,小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科学评价与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完善小学课程评价体系,丰富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生成有效学习的操作要点与基本策略。

四、研究法和过程设计:

1、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操作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自主权。

要充分相信学生,在各个环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满激情,主动活泼地参与学习,得到发展。

“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和实际参与。

”留给学生充裕的实践时间和探索空间,而不是用演示来替代学生的实践。

2、过程性原则:

通过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问题性原则: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用得较多的教学法。

它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已学过的知识;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关注教学容;更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形成独立思维能力;还能通过相互提问,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合作、交流、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阶段:

研究准备阶段(2010.1—2010.6)

1、组建研究队伍。

2、确定研究对象:

3、确定实验班:

4、前测、分析和调研。

5、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案》

第二阶段:

构建目标体系,选择实施法和途径。

(2010.9——2011.1)

第三阶段:

实施阶段,作好观察记录分析收集反馈信息。

(2011.2-2011.6)

第四阶段:

总结整调,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撰写论文、个案分析、研究报告。

五、预期成果:

为了了解《小学课堂提问的预设与调控的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

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

这些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问题,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式。

人们十分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是否是探索性的、自主性的、研究性的学习。

(2)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当代教育研究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

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人格中达成理性与情感意志、科学与人文等面素质的和谐统一。

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六、参考文献:

《课堂观察》毅允郭主编

《生成教学》金洲主编

《教学理论:

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允郭主编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余文森主编

《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旭远主编

 

 

农村小学体育课中游戏教学的运用

罗圈小学华

摘要:

游戏化教学就是整个教学中,根据教学容、性质、任务和学生特点,课前设计好含有游戏构思和游戏动作的活动,课引导或带领儿童主动又有序的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

体育游戏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对农村小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组织更多的富有生活性、情趣性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

同时游戏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保证游戏能够顺利的进行,也要注意游戏的选择,好的游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运用不同的法完成教学目的。

作为农村体育教师,应该针对游戏的发展而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法,在游戏设计、游戏导言、游戏背景和游戏扩展等面,冲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在继承传统教育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让游戏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

关键词: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教学;运用

农村小学生的特点是运动能力强,但对传统的体育课的项目都缺乏兴趣,所以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组织更多的富有生活性、情趣性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的同时,达到教学的目的。

同时也要注意游戏的选择,好的游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没有组织好的话,整个课堂就会变得乱作一团。

一、游戏在农村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农村小学生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一教材容的学习与练习,适时地采用游戏法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练习的力度,而且还对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性主义精神以及坚强勇敢等意志品质,都有显著的作用。

(一)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体育之所以加入游戏的容,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边动手,边动脑,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提升相应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师应在活动中给孩子们更多的思考空间,提出疑问,让孩子们去思考与创造。

如在《美化校园》的游戏中,老师发给同学花草、树木之后,可以稍加提示,让孩子自己去发挥。

使他们的构想、创造、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二)对学生德育具有促进作用思想品德是四有之首,没有好的思想品德,其他的教育都是徒劳。

教育的宗旨在于育人,忽视了品德的培养,便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孩子由于世界观还没有形成,思想可塑性较大。

这就要求用品德教育贯穿游戏之中。

用特定的角色规孩子的言行,让他们有责任感及正义感。

游戏《老鹰捉小鸡》,设计了群鸡搏斗老鹰的场景,大家通过集体合作,共同打败老鹰。

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学会认识凶残的敌人,认识集体的力量,还可以知道团结互助的好处。

体育游戏容健康,在潜移默化的熏中,孩子们培养了高尚的情操。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改变以往教师是主人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教师要放下架子,关心、帮助、尊重儿童。

孩子们可能有很多新鲜、独特的想法,只有让他们发言,课堂才会充满生机活力。

体育游戏更应创造一个和谐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与学生一同参与。

这样教师便无形中把自己的处事式潜移默化地告诉了学生。

二、农村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原则无论什么游戏,都必须具备学生、场地、器材、规则等条件。

如合理的使用游戏,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如针对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去选择体育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组织游戏教学要注意以下原则:

(一)体育游戏应适合农村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一般来说,农村小学生的年龄在6—11岁之间,这时期的他们可谓是不知疲倦的年龄。

多动、喜欢无约束、纪律性缺乏。

对于这些特点,我们在上体育课时,如果只是一味的进行书本教法是没有多大的效果的。

所以,我们要把书本的知识要求转变成游戏式,也就是说用游戏的式达到教学的目标。

如:

在以往50米跑教学中,学生对50米跑感到枯燥无味。

练习中表现出百般无奈,感觉十分疲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我采用了“人球比赛”的游戏后,效果就不同了。

用球作为学生的比赛对象,学生受到强烈的刺激,容易培养兴趣并能持久。

篮球运球教学时,可以用运球追赶比赛,让一个球性较好的学生在前面运球,其他同学运球追赶,追赶上的加小组的得分。

这样既满足了他们好动的心理,又满足他们的集体好胜心。

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二)体育游戏应与教学容紧密联系体育游戏是为体育课教学服务的,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随便使用体育游戏,而置教学容不顾,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

如:

在快速跑教学中,使用了20米的迎面接力;在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使用了“迎面行进间传球接力”的体育游戏。

(三)体育游戏要结合实际,便于教学有些时候,学生的上课的主动性不强,只知道一味的去玩,我们在编排游戏时,应该注意到班级的特点的同时,还要考虑这一游戏是否结合实际,便于教学。

如果要快速跑时,让他们毫无围的乱跑,要发号施令时就非常的困难,甚至教学的效果也就体现不出了。

我们要让他们在不乱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他们,使得他们的积极性高涨,活跃课堂氛围,就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把民间体育游戏带进课堂民间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有鲜明的教育学意义的现代游戏法。

和小伙伴们在空气新鲜、充足的空地上、田埂边玩跳皮筋、捉迷藏、造房子、丢沙包、老鹰捉小鸡、骑竹马、丢手绢、跳竹竿、跳格子等这些充满童趣的游戏,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动手动脑,同时学会了分享、包容、合作及思考,最珍贵的是在游戏中获得了童年最快乐的体验。

(五)体育游戏应为多面服务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

体育游戏对于心理、机体的放松具有独特的功效。

以健康有趣,协调放松,轻松愉快合为一体的游戏性放松活动,能转移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兴奋,使运动器官得到放松与恢复,使学生恢复到较好的身心状态。

因此,在整理活动中,游戏要突出其趣味性的特点,容和形式上做到新颖,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学生摆脱体育活动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紧状态。

在游戏的具体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点,选用和创编一些带有舞蹈动作的游戏和以放松为主带有智力竞赛的游戏。

还可以利用教学器材进行游戏化动作。

如“器材快速归位”、“组字”、“摆图案”等游戏,既有利于组织,又进行了整理活动,并包含了育人因素,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具有一定的“兴趣保留”结束体育课,以较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其它课程的学习。

三、体育游戏教学采用的教学法在游戏选择时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农村的学生都是自己玩自己的,很多人在生活中都缺乏和同伴和与人的交流,缺乏自信,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而离开家庭后,则会产生较强的焦虑和不安全感,甚至导致性格的孤僻。

有些时候他们的游戏兴趣也不是很高,所以体育游戏教学法的选择对于教学的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法:

(一)角色任务法在活动中让他们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师的表扬。

从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确认,让他们对该运动产生兴趣。

如“运球接力”“看谁传得快”等等。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经常得到表扬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自信心使向的性格变得开朗,豁达。

养成善于与人相处的性格特征,对活泼调皮的学生,通过在群体活动中犯规受到的指责来修正他们的行为,自然养成有秩序,守纪律的作风。

对他们的出色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

使其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这样通过完成游戏的角色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从中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评价,以此来认识自己和自己与群体的关系,逐渐克服以个人为中心的习惯和离开家庭后的狐独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性格。

(二)逐渐增加难度的新奇游戏法好奇是学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好奇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且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原始动力。

学生对事物产生了好奇感,常常想亲自体验。

这样在不自不觉中就在学习了。

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多采用新异有趣的教学法,并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来引导他们保持对活动的兴趣,如“三条腿走路”“推车”“捕鱼”等。

遵从学生好玩的天性,教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学习参加集体活动的式,在克服自身和自然障碍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承受外来冲击和打击的锻炼,并产生积极情感,通过遵守游戏规则和服从裁判来逐渐了解群体活动的各处规则,学会自己克服困难和解决矛盾的法。

(三)自由发挥法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多彩。

在体育项目中有些项目比较枯燥。

针对这些项目,体育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法完成体育活动,教师再在其基础上加以引导,对他们的进步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表扬。

使其对自己的能力加以肯定,建立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这就有助于学生对本来枯燥泛味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集体荣誉法集体荣誉是一种团体精神,团体精神对团体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予一定难度的活动,容如“舞蹈”、“攻守堡垒”等等。

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以后又多次分组,打乱学生的组合,使多数学生都有取胜的机会。

在为小集体努力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集体团结气氛的感染,在同伴的鼓励和影响下,当发现自己的小集体处于不利地位时,那种渴望胜利和荣誉的心理及做出努力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学生不自不觉就会对活动产生兴趣。

这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积极意义。

四、上好体育游戏课应注意的问题为了保证体育游戏课上得生动活泼,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除了有针对性的游戏容和密组织教学法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组织纪律性放在第一位一堂好的课必须有好的纪律作为保证,在上课时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游戏的全过程。

要强调组织纪律性,运用游戏法时,要强调执行规则的自觉性。

如:

在迅速将队伍排列整齐,宣读游戏的规则,在要分队、分组游戏时应合理的进行分组,落实好每组的组长进行协助管理。

特别是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投掷项目,一定要按照规则。

不按序次或不按规则进行,就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或造成混乱局面。

(二)注意观察学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