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6661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docx

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

江西省玉山县七一水库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10大土木实验班王博雅2010102265

一、实习总体概况

实习时间:

2011年11月13日——2011年11月19日

实习地点: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七一水库库区

实习目的:

通过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巩固加深理解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学会野外观察实际地质现象和初步分析地质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实习内容:

1)地质路线的观测,地质点的工作内容,

2)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岩层产状的测定,地质记录及绘图方法

3)不同时代地层的主要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特征

4)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节理的测量与统计

5)对滑坡体及断层作重点分析

6)地下水及物理现象,岩溶地形地貌

7)坝址稳定和渗漏方面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

二、实习地区概况

玉山县七一水库位于县城东北,信江上游主要支流之一金沙溪中游,距城16公里。

地理坐标:

东经118度16分,北纬28度49分。

东为少华棠梨山、茗坞村、东坑村,南与双明乡徐村毗邻,西为陶家山,北邻紫湖乡。

实习地区为低山区和中部平原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

上游接近北部怀玉山,三清山区,低湿多雾,昼夜温差大,高山气候较突出。

中游一带气候温凉湿润,下游与中部平原丘陵区相接,气候温和,光热充足。

降水以亚热带锋面气旋雨为主,为典型的江南梅雨。

七一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24平方公里,流域地形多山,东北高,西南低,山区性气候显著。

库区地质:

老虎滩以上为奥陶纪、志留纪不透水岩石组成,其下分水岭两侧虽有卡斯特(石灰岩)现象,但多被不透水砂、页岩截断联系,成为库水向邻谷渗透的屏障,地下水均高于库水位。

金沙溪源于三清山东北麓平家源,属于山溪性河流,上、中游两岸崇山峻岭,溪流纵横,坡陡流急,河床多为卵石和砂,少数河段有岩石出露,河床较稳定,为峡谷河道,少有开阔的河谷滩地。

坝址以下河床较平缓,两岸广有开阔平原,是玉山主要粮食地区之一。

三、实习地区工程地质条件

(1)主坝地条件坝址处于西峡谷最后段两岸地形较对称,且覆盖物不厚。

组成岩石为下石炭纪砂砾岩与紫红色泥质砂质页岩互层及中石炭纪砂砾岩,石英砂岩与泥质,炭质页岩为互层出现。

其中砂砾岩,砾岩为硅质胶结,性坚硬,力学性佳,而下中石炭纪之页岩性软,劈理发育,岩石多呈片状剥落。

露于地表之页岩性更差,在河床及河漫滩部位之坝基址由5—7米之砂卵砾石组成,左岸面地段上部为粘土及砂卵砾石充填粘土,下部为砂砾石层,为该坝段的主要持力层。

(2)坝基地质构造虽有卡斯特现象,然岩石之抗压强度能满足土坝要求。

同时,地层中无软弱夹层,而岩基之页岩,也因其与坚硬砂岩互层,被砂岩所阻,且倾向上游,风化层较薄,压缩系数少,不会形成软弱滑动面。

因此,主坝基础是稳定的。

(3)副坝地质条件坝址地层因F逆掩断层影响,使之倒超复在中石炭系地层之上,地基组成岩石,主要为志留系灰白,微红色砂岩,粉砂岩,页岩及中石炭系砂砾岩,页岩,部分坝段落于2-3米厚有淤泥粘土层土。

坝基和坝肩岩性软弱,风化破碎极为严重,风化层厚,力学性差。

在构造上,位于倒转向斜南翼中,次一级为背斜之转折端稍偏南翼,岩层倾向下游,坝址落在F在逆掩层上段,且沿垭口有断层通过,并延伸至库内少华山左侧。

四、实习准备

外业工作:

实习开始首先由教师介绍实习地区的地质概要,布置实习内容及地质路线的具体安排,结合边讲课、边实习的现场教学方法,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紧密结合实地、实物进行教学实习,逐步培养同学的独立工作能力,为此,实习期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以教师多讲解,同学观察认识为主阶段;教师少讲解,多提出问题,同学多思考的独立工作阶段;以同学观察分析为主,教师答疑小结,独立工作的阶段。

外业工作有如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

地质路线观测

主要是通过几条地质现象比较丰富的典型路线,使同学观察到主要的地质现象,其内容包括:

①实习地区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和特征,地层的接触关系,风化情况和工程特性等。

②主要的地质构造现象:

如褶皱、断层、节理等。

测定岩层的产状、确定褶皱的类型,研究断层和节理的性质、分布及发育规律等。

③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岩性及分布;本区的地貌特征(山形,阶地、河曲等),查明河谷纵、横剖面情况,研究河谷阶地及其性质,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征等。

④物理地质现象:

如喀斯特、滑坡、冲沟、崩塌等的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

⑤水文地质:

通过井、泉的调查,了解本区不同岩层的透水性和地下水位,查明地下水补给、运动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与河水的水力联系的关系等。

地质点的观测与描述

地质点的选择、位置的确定、地层时代、岩性特征、产状要素的测定、地质构造特征、地质现象观察、地质图的使用,绘示意剖面图及素描图,标本的采集及记录描述等

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问题评价

结合实习地区的建筑物进行参观;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观测、分析与评价。

主要有:

①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

②坝(闸)两岸及河床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

③引水隧洞及泄水建筑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

④电站、厂房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

内业工作:

为了进一步巩固与提高野外实习效果,对收集的实际地质资料,应及时进行分析整理,以便得到全面系统的深入认识。

配合外业主要有以下内业工作安排:

①野外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记录及标本的整理,地质现象的分析,工程地质问题的讨论;节理统计图、实测地质剖面图、地层柱状图的绘制;

②区域地质概要及有关资料的阅读;

③勘测及试验工作的有关资料;

④参观水工等建筑物时记录的有关单位介绍的资料的整理;

⑤按时完成实习作业及阶段小结,做好实习总结报告。

四、七一水库基本情况介绍:

玉山县七一水库位于县城东北,信江上游主要支流之一金沙溪中游,距城16公里。

地理坐标:

东经118度16分,北纬28度49分。

东为少华乡棠梨山、茗坞村、东坑村,南与双明乡大徐村毗邻,西为陶家山,北临紫湖乡。

实习地区为低山区和中部平原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

上游接近北部怀玉山,三清山区,低湿多雾,昼夜温差大,高山气候较突出。

中游一带气候温凉湿润,下游与中部平原丘陵区相接,气候温和,光热充足。

降水以亚热带锋面气旋雨为主,为典型的江南梅雨。

七一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24平方公里,流域地形多山,东北高,西南低,山区性气候显著。

库区地质:

老虎滩以上为奥陶纪、志留纪不透水岩石组成,其下分水岭两侧虽有卡斯特(石灰岩)现象,但多被不透水砂、页岩截断联系,成为库水向邻谷渗透的屏障,地下水均高于库水位。

金沙溪源于三清山东北麓平家源,属于山溪性河流,上、中游两岸崇山峻岭,溪流纵横,坡陡流急,河床多为卵石和砂,少数河段有岩石出露,河床较稳定,为峡谷河道,少有开阔的河谷滩地。

坝址以下河床较平缓,两岸广有开阔平原,是玉山主要粮食地区之一。

七一水库管理局坐落棠梨山脚,具体管理水库运行、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

地形地貌

一、流域地形

流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河源分水岭高程搭1200米以上,河口高程仅为100米左右(均为黄海高程)。

坝址以上流域形状为叶形,平均宽度为7公里,最大宽度为12公里。

上游紫湖口至河源段,崇山峻岭,河谷两岸悬崖陡壁,相对高程150—400米,坡度60—75度;流域中游贲口至紫湖口段为浅山区,河谷两岸有断续平原,山脉走向零乱,相对高度50—200米,坡度约50—65度;坝址以下河谷显著开阔,两岸多为平原,有山脉也有高丘陵,相对高度在100米以内,坡度约为20—40度。

流域上游土层浅薄,多为紫色土,林木茂盛,植被良好,耕地甚少。

中游多为沙壤土,植被稍次于上游。

下游以冲击土为主,耕地较多,是玉山县粮食地区之一。

二、流域地貌

坝址以上,河床狭窄,呈“V”型,两岸台地不对称发育,为一壮年期河谷。

坝址以下,河床开阔平坦,漫滩和台地均很发育。

按成因类型及山的标高,本流域分为3个地貌单元:

(1)侵蚀低山区坝址以上,山峰毗连,绝对标高200—900米,相对标高150—500米。

山脉之分水岭走向:

北西—南东向,山坡高度一般40度左右。

坚硬岩石分布地区,坡度角达60度以上,常形成高山峰和陡岩峭壁,区内冲沟发育,一般冲沟垂直河流与构造吻合,且多呈“V”型。

本区石灰岩自北东—南西向,呈条带状不连续分布,喀斯特地貌颇为发育。

根据其出露形态,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地表型,主要以溶洞漏斗、幽谷、天生桥及喀斯特、洼地等形式出现;二是地下型,主要有溶洞及地下暗河两种形式。

溶洞内常有钟乳石和石笋出现。

老虎滩以上树木茂盛,植被良好,老虎滩至坝址一带树木稀疏,基岩出露良好,山顶及山坡均有残坡积层覆盖。

(2)侵蚀丘陵区主要分布于坝址以下,山丘低矮,山坡平缓。

绝对高程在200米以下,相对高程30—50米。

植被不佳,基岩裸露,极易风化和侵蚀,山顶光秃浑圆,水土流失严重。

(3)侵蚀堆积区主要有漫滩、台地洪积和冰水期堆积扇等形式,分布于沿河两岸反冲出口处,漫滩有沙砾石组成,高出枯水面0—1.0米。

台地分一级台地和二级台地,一级台地,台面平坦,微倾河床,上部为亚粘土,下部为沙砾石,高出正常水面3—6米,主要为农田分布地区;二级台地仅见于伯力坞西山坡附近,台面高出水面7—8米,与一级台地组成内迭台地。

三、山脉与水系

(1)山脉

金沙溪流域分布诸山,均属怀玉山脉。

怀玉山脉,发脉于三清山,横贯县境西北部,是赣,浙,皖三省的天然屏障。

其支脉向东,南走向,沿库区分屹于金沙溪东、西两侧。

三清山位于县城东北,与怀玉一脉相连。

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为怀玉山脉最高峰,因与玉华、玉虚峰“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巅”,故名。

东、西、南三面分属玉山县三清,紫湖,南山诸乡境内,北麓与德兴皈大乡上分水,下分水,蜈蚣岭三个自然村交界。

大桥头岭三清山东南,紫湖乡大桥头(现为川桥村)之西,海拔高程553米,岭南有公路通往浙江省开化县境。

凰岗岭三清山东南,海拔高程720米,南通紫湖乡凤叶,北连紫湖乡川桥,程村。

葛仙公山又名石拂山,葛胜山,三清山之南,海拔919米,与毛坞尖对峙。

南接南山乡中蓬村,白石桥村,北连紫湖乡干坑,仓坂村。

太甲山三清山之南,海拔966.7米,东至七一水库,西尽横街乡峡口,横跨20

余公里,为怀玉山脉主要支脉之一。

据清乾隆《玉山县志》载,“伊尹奉太甲巡于此”,故名。

箬皮尖少华乡东面,海拔702米,因山产箬竹而名,东与浙江省常山县接壤。

少华山太甲山之东,少华乡驻地西北,海拔564米。

一山有少华寺而名。

棠梨山又名鹰背岗,太甲山之东,少华乡所在地,海拔293米,山下为七一水库管理局驻地。

 

(2)水系

流域主要河流为金沙溪。

金沙溪,又名“上干溪”,源于怀玉山脉主峰三清山东北麓的平家源,是玉山县境内五大河流之一,信江上游主要支流。

流域位置县城东北,地理坐标;东经118度02分—118度21分,北纬28度4分—28度59分。

流域西北以怀玉山脉与饶河流域相隔,东面以海拔901.4米的猴古尖与浙江省常山县分界,西面与武安山,玉琊溪毗邻,流域总面积501平方公里,县内流域面积457.3平方公里,七一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324平方公里,占全流域总面积的64.8%。

支流金沙溪源头及流域一带,山多峡谷,溪流纵横,水源丰富,主要支流有:

冰山洞水,源于三清山东麓,南流至金沙,注入金沙溪。

清乾隆《玉山县志》载为金沙溪之源。

贵人坑水,一源小横坑,一源中山源,北向南流,经干坑口流进大湾而入金沙溪。

柘坑水,源于源头,北向南流,经下柘坑,田棚至建设村注入金沙溪。

仓坂水,源出有三;北源八仙洞,称坪溪水;南源小葛岭北麓,经田坑源水。

八仙洞水北向南流至双溪口,与西向东流的坪溪水相汇后,东流经提坞至仓坂,又与南向北流的田坑源水汇合,再东流至张岭,注入库中。

干坑水,源出石佛山,西向东流,经干坑,大叶。

注入库中。

凤叶水,源出凤叶村龙潭,北向南流,经小叶至颜家,注入库中。

洞岩水,源出观音山,西南向东北流,经漏底至洞口,注入库中。

张源水,源出源头,北向南流,经张源,注入库中。

金沙溪水出七一水库后的主要支流有:

球川水,源出浙江省常山县球川,北向南流入玉山县境,经道塘至喻村,注入金沙溪下游。

竹枧水,源出常山县后弄,东向西流,入玉山县境,经梨园,沙岗洲,和尚亭,竹枧至外山,注入金沙溪下游。

樟木水,源出樟水,北向南流,经樟木,外出,注入金沙溪下游。

大岭脚水,源出太甲山,西北向东南流,经大岭脚,山塘,范家,注入金沙溪下游。

大塘水,源出范家,西北向东南流,大塘,大路边,注入金沙溪下游。

流向金沙溪自源头出谷后,由西北向东南流,经金沙,建设,紫湖口,该向南流,经张岭注入七一水库。

出库后,向南流经双明,喻村,外山,四股桥,十七都,至东津桥附近与甘溪(又名“古城溪”)汇合改向西流,在山头淤汇沧溪(又名“八都溪”)而入冰溪。

冰溪由东向西,沿县城流至十里山,与西向东流的玉琊溪汇合,同入信江。

全长66.5公里,主坝坝址以上46.4公里。

特征金沙溪自河源至紫湖口为上游,紫湖口至主坝坝址为中游,坝址以下为下游。

该河属山溪性河流,坡陡流急,平均坡降为3.78%,坝址以上平均坡降为5.87%。

河床多为卵石和砂,上中游少数河段有岩石出露,河床较为稳定,多为峡谷河道,河宽20—60米,少有开阔的河谷滩地,河流蓄水能力较差。

坝址以下河床较平缓,河宽40—100米。

五、野外地质工作方法

1)罗盘的使用方法

地质罗盘仪又称袖珍经纬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

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地质罗盘仪的组成

地质罗盘仪由磁针、长照准合页、短照准合页、圆水准泡、长水准泡、刻度盘等构成。

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为地磁的南、北两极与地理上的南北两极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正北方向不一致,这两方向间的夹角叫磁偏角。

校正时可旋动罗盘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盘向左或向右转动,(磁偏角东偏则向右,西偏则向左),使罗盘底盘南北刻度线与水平刻度盘0--180度连线间夹角等于磁偏角。

经校正后测量时的读数就为真方位角。

目的物方位的测量

  是测定目的物与测者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就是测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子午线顺时针方向到该测线的夹角)。

  测量时放松制动螺丝,使对物觇板指向测物,即使罗盘北端对着目的物,南端靠着自己,进行瞄准,使目的物,对物觇板小孔,盖玻璃上的细丝,对目觇板小孔等连在一直线上,同时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待磁针静止时指北针所指度数即为所测目的物之方位角。

(若指针一时静止不了,可读磁针摆动时最小度数的二分之一处,测量其它要素读数时亦同样)。

  若用测量的对物觇板对着测者(此时罗盘南端对着目的物)进行瞄准时,指北针读数表示测者位于测物的什么方向,此时指南针所示读数才是目的物位于测者什么方向,与前者比较这是因为两次用罗盘瞄准测物时罗盘之南、北两端正好颠倒,故影响测物与测者的相对位置。

为了避免时而读指北针,时而读指南针,产生混淆,放应以对物觇板指着所求方向恒读指北针,此时所得读数即所求测物之方位角。

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

  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测量岩层产状是野外地质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须熟练掌握。

1.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

  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

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

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4.岩层坡角的测定

两个身高相仿的人分别站在要测岩层的两端,透过长照准合页镂空的地方再通过镜子小孔,并旋转罗盘底部的旋钮,从镜子中看到长水准泡居中,读底部白线所指的角度即为坡角。

使用罗盘时的注意事项

1.磁针和顶针、玛瑙轴承是仪器最主要的零件,应小心保护,保持干净,以免影响磁针的灵敏度。

不用时,应将仪器关牢。

仪器关上后,通过开关和拨杆的动作将磁针自动抬起,使顶针与玛瑙轴承脱离,以免磨坏顶针。

  2.所有合页不要轻易拆卸,以免松动而影响精度。

  3.仪器尽量避免高温暴晒,以免水泡漏气失灵

  4.合页转动部分应经常点些钟表油以免干磨而折断。

  5.长时期不使用时,应放在通风、干燥地方,以免发霉。

2)野外地质记录方法

1.野外地质记录要求

详细记录:

进行野外地质观察,必须做好记录,地质记录是最宝贵的原始资料,是进行综合分析和地质研究的基础,也是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之一。

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即看到什么记什么,如实反映,不能凭主观随意夸大和缩小或歪曲。

但是,必须在记录上表示出作者对地质现象的分析判断。

因为这有利于提高观察的预见性,促进对问题的认识的深化。

记录清晰美观,文字通达:

这是衡量记录好坏的一个标准。

图文并茂:

图示表现地质现象的重要手段,许多现象仅用文字是难以说清楚的,必须辅以插图和照片。

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地质现象,包括原生沉积的构造、结构、断层、褶皱、节理等构造变形特征,火成岩的原生构造、地层、岩体及其相互接触关系、矿化特征,以及其他内、外动力的地质现象,要尽可能的绘图表示,好的图件的价值大大超过单纯的文字。

2.野外地质记录内容

日期和天气、实习地区地名、路线、观察点编号及位置、观察目的、观察内容。

其中观察内容包括:

岩石名称,岩性特征,包括岩石的颜色、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和工程特性等。

化石情况,有无化石,化石的多少,保存状况,化石名字;

岩层时代的确定;

岩层的垂直变化,相邻岩层间的接触关系,列出证据;

岩层产状,岸方位角的格式记录;

岩层露出的褶皱状况,岩层所在构造部位的判断,是褶皱的翼部还是轴部等;

岩层小节里的发育状况,节理的性质、密集程度,节理的产状,尤其是节理延伸的方向;

岩层破碎与否,破碎程度,断层存在与否及其性质、证据、断层产状等;

地貌、第四纪(山形、阶地、河曲等),河谷纵、横剖面情况,河谷阶地及其性质,水文地质特征及物理地质现象(如滑坡、冲沟、崩塌等地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

标本的编号,如采取了标本、样品或进行照相等,应加以相应标明;

补充记录。

总的地质构造特征

本区处于下扬子地槽浙西地向斜之西南端,北元靠近波阳地背斜,南部为华夏地块浙闽隆起区,为浙西地向斜和白石桥——球川倒转复向斜之内,因经历过强烈的旋回性地壳运动使岩层形成NE—SW和NW—SE强烈褶皱和断裂,以及相应发育的节理和壁理。

褶皱:

整个区内为白石桥——球川倒转复向斜,轴线方向NE—SW偏向NW,沿轴线方向自白石桥经扇山棚,观音山,梁洞,韩村,路东至球川,在倒转向斜中,又产生一系列次一级褶曲,如区内东南次一级的褶曲有太甲山背斜,里岭脚——茶元向斜,陈家庄——古坑棚倾状背斜,路口——周家坞倾伏背斜和大岭背斜等。

更次一级的褶曲也到处可见。

断层:

按其方向和性质可分两组。

(1)NE—SW向逆断层,主要有洞口逆断层,少华山逆断层,1号副坝逆掩断层,主坝区逆掩断层和大岭逆断层,延伸长1.5—4.5公里。

(2)NW—SE向平掩正断层,主要有贲口至坝址下游平掩正断层,副坝平掩断层,江口——贲口河中游正断层,延伸长2—3公里。

节理:

区内岩层因受历次构造运动及火成岩侵入影响,节理很发育,尤以奥陶系板岩,砂岩和中石炭系砂岩较为明显。

有闭合的,有张口的,张节理一般均由粘土,砂砾,黄铁矿和方解石脉充填。

劈理:

区内劈理很发育,主要出现在奥陶系板岩中,和下石炭纪的性页岩中,页岩呈薄片状,新鲜页岩也多沿劈理石裂开。

新构造运动:

根据河流及冲沟的切割情况,台地类型,灰岩的岩溶溶洞分布特征,区内在新生代以来长期处于缓慢上升,期间并有相对稳定时期,总趋势仍属新构造运动不强烈的较稳定区。

地震:

据<<中国地震资料年表>>载,区内地震出现次数不多,元朝甲戌年(1933年)六月,玉山县出现过一次地震,详情不明。

明朝甲辰年(1502年)发生过一次地震,其震声传数百里。

江西省地震烈度区划图表明,区内属小于6度区。

1958年的调查表明,近百年来未发生过任何地震。

另据国家地震局,福州地震大队1977年1月20日闽震业字第7号文《关于江西省玉山七一水库地区地震基本烈度鉴定意见》称:

“本区处于东西向构造带与新华夏系构造的复合部位,是可能孕育强震的构造背景。

但是,区内新华夏系断裂规模及近期活动强度远不及主体部分;东西向构造带近期活动强度不大,地震活动水平不高,未来可能发生最大的地震将不会大于VI度。

同时,邻近强震危险未来一百年内对本区的影响不会达到VI度。

因此,玉山县七一水库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六、实习内容和过程

2011年11月13日5点14分,我再一次比闹钟响的时间早一分钟醒了,关掉闹钟,起来刷牙洗脸,收拾好毛巾牙刷等等,然后离开寝室,运气真好,一开门就遇到张喆,然后走到2楼毛凯璐追了过来,在大厅里遇到了刚从南楼下来的邓小强,咱们四个人乘着夜色浩浩荡荡的离开了15栋。

月黑风高之时,当全校还在熟睡中,唯有10大土木实验班的人拎着大包小包的在黑暗中向清心广场聚集,没错,我们再一次踏上去江西省玉山县七一水库的道路,开始工程地质实习。

到了玉山的当天下午我们就去了七一水库的右坝,没想到右坝上的起点处就有一个小向斜,左图是那个小向斜,当时已经五点过,天色已暗,不过还是可以看清楚,小向斜的核部展现在我们面前,中间核部是砂岩,下面则是页岩,在这里的确需要退一步才能看出来,当时老师站在离小向斜五米左右的地方问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一下就一窝蜂的冲了上去,结果什么都没发现,然后老师公布了答案,顺着老师的指点我们发现了这是个向斜,原来向斜那么小那么明显,我以前一直以为向斜背斜都是小的几十上百米,大的几公里都有可能,但是那天看到了这个向斜的核部,才有了真实的感觉,其实这个向斜应该也挺大的,只是相当一部分在地表以下,被大坝掩盖了,所以才没有看到,虽然知道了这一点,不过也就等于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修水库水坝等等的地方,地质问题就是相当复杂的,往往几十几百米内就会出现很多个构造…右图是小向斜的另一个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