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8189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docx

《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docx

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

集体备课检查、学习记录

年级

高一

学科

地理

时间

06年10月9日

地点

(2)

备课组长

尹有存

参加人员

尹有存、张立伟

缺席人员

主讲人

张立伟

主题

2.3大气的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及大气运动的分类。

②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及产生的地理意义。

③使学生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产生的原因及风向的由来。

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地理事物的观测判断能力。

德育目标:

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点:

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三、教学难点:

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四、教学用具:

地图册、图表、小黑板等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 图表分析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大气环境,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的抽象思维力。

1、引言首先点出三个问题:

一是大气运动的重要意义;二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三是大气运动的分类。

2、通过阐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说明大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垂直运动又导致同一水平上气压的差异,从而导致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3、‘城市风’产生的原因,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4、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以及几种作用力产生的原因。

5、在几种不同作用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风向变化情况:

第一,高空: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第二,近地面: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斜交;

第三,海平面:

形成高低压中心,旋转辐合或辐散。

(南北半球)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哪里?

(太阳辐射)

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又来自哪里?

(地面辐射)

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获得的太阳辐射相同吗?

(不同)

高低纬度间大气获得的热量相同吗?

(不同)

热胀冷缩是大气十分显著的物理特性,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的大气存在着热量和温度的差异,必然引起大气的运动。

大气到底是怎样运动的呢?

 [讲授新课]

(板书)一、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生自学课文第36页第一段(输送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引起各种天气变化)

(板书)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板书)三、大气运动的分类:

      上升

垂直运动 下沉   引起天气变化

水平运动————风(热量和水汽的输送)

(板书)四、热力环流

学生自学36页相关内容,并结合图2.9分析。

图2.9第一幅,在地表性质均一,温度一致情况下,ABC三地的空气密度和等压线随高度的变化均是一致的。

(学生观察,教师点拨)

  第二幅,在地表性质均一,但A地受热,BC两地冷却情况下,ABC三地的空气密度和等压线随高度的变化有什么新的改变。

(学生观察,教师点拨)

A地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第三幅,于是,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

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这就使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于是,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提问]1、大气有上升或下沉运动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地面的增温或降温导致)

2、大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与天气现象有何联系?

大气的上升运动往往形成阴雨天气。

大气的下沉运动,往往形成晴朗天气。

3、城市与郊区之间也存在着热力环流-城市风,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了解城市风的出现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阅读教材”寻找答案,帮助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

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

气压差异又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板书)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学生自学课本36-37页课文,并观察分析图2.11)

了解:

冷热不均-气压差异-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风。

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概念: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在此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

2、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的形成过程,见图2.12(学生观察思考,教师点拨),最终,风的方向与等压线平行。

初始状态时,空气质点垂直于等压线运动(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但是,当风一旦形成,马上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向高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近地点始终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始终是垂直于运动方向之右侧,所以便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状态,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作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吹的稳定的风。

通常把这种稳定的风叫地转风。

3、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的形成特点(图2.13,学生观察思考,教师点拨)在近地面的大气层里,大气的运动需要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

因为摩擦力永远和运动方向相反,即与风向相反,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又在运动方向右侧90度,所以,摩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的合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达到平衡时,风是斜穿等压线吹的。

一般摩擦力的影响可达离地面1500米左右的高度,在这范围内的风向都斜穿等压线。

摩擦力愈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摩擦力愈小,其夹角愈小。

4、学生观察分析图2.14,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

提问:

高压中心控制区与低压中心控制区大气的运动有哪些特点?

在北半球近地面大气中,低压中的空气,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高压中的空气,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

南半球正好相反。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提问:

高压中心控制区天气有什么特点?

(天气晴朗)

低压中心控制区天气又有什么特点?

(常出现阴雨天气)

课堂小结:

大  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

气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的        大气垂直运动

运  热力环流  大气水平运动

动             高空 风向平吹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近地面 风向斜吹

           海平面实际 风向旋转

2.4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名称。

2.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3.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阅读“三圈环流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

2.通过观察“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阅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难点

(1)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而南北移动。

(2)东亚和南亚夏季风的形成原因。

3.疑点

(1)气压带风带为什么随太阳直射点而南北移动。

4.解决办法

(1)在讲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时,可先让学生看书、讨论,然后再采用边听老师讲边跟老师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重点知识。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在讲这个问题时,教师要先讲明三圈环流形成的前提条件:

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却不公转。

可实际上地球不仅自转而且公转,公转的结果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因此造成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不会停止不动,而是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讲明形成条件后再让学生看图加以理解。

(3)讲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时,要先讲明三圈环流的形成是在地表均一的条件下形成的。

实际上地表却不是如此,尤其是北半球海陆分布复杂,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则使同纬度的海陆出现不同的气压值,所以造成气压带风带的断裂。

讲这段内容时可用设问法。

(4)在讲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后,再讲东亚和南亚夏季风的形成原因,则起到了巩固练习的作用。

所以可让学生自己来讨论分析,教师起辅助作用即可。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看图分析讨论并回答问题:

如在讲热力环流、三圈环流的形成时,可采用让学生看书讨论的形式理解知识。

2.填表分析研究问题:

如在讲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同纬度陆地海洋的温度、气压的影响时,教师可打出一张投影片,让学生看表格找答案,使学生能更仔细地看书,找出知识的前后联系。

3.绘图理解问题:

如在讲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时,可在学生看书的基础上,让学生边听教师讲边跟教师画图,并用地理特有的语言来表述问题。

把抽象的内容变为形象的符号,易于学生理解知识。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大气运动的概念及作用,知道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2)理解低纬环流圈中的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过程,理解低纬信风带的形成原因。

(3)理解中纬环流圈和高纬环流圈中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过程,理解中纬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形成原因。

(4)记住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和位置。

(5)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联系。

(6)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观察“赤道与极地间的环流”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阅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分析理解低、中、高纬环流的形成过程和气压带风带的原因。

(3)通过阅读“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阅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使学生掌握冬夏各气压中心的分布。

(5)阅读“东亚和南亚的夏季风”图,理解大气环流对世界各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3.德育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图表,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用图的能力。

(2)通过阅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3)通过学生看书自学回答问题,近一步提高综合概括能力。

(二)整体感知

在讲新课之前,先播放一段从卫星上拍摄的表现全球大气连续运动的录像,直观地表现大气运动的规律性,使学生对本节 内容先有一个形象的了解。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新课导入]:

[板书]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第四节 全球性大气环流

[问]: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各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

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直接原因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

[教师]:

实际上在地球上存在着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板书]:

一、大气环流

1.大气环流的概念、作用:

[问]:

大气环流的作用是什么?

(看书回答)

[教师]: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状况,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全球大气是如何运动的呢?

为了简化起见,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板书]:

2.热力环流:

(看课本第43页“赤道与极地间的环流”图,并回答图后的问题)

(看书回答:

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极地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使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所以,高空的空气由赤道向极地流动、近地面的空气由极地向赤道流动。

[教师]:

以上情况的出现,只局限于地球不动、地表均匀,形成的是单圈环流。

但实际上赤道与极地间的这种闭合环流是不存在的,因为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大气一开始运动,马上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现以北半球为例,说明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大气运动的情况。

[板书]:

3.三圈环流:

(1)低纬环流:

(看课本“三圈环流”示意图及相关文字)

[问]:

①低纬环流圈形成的纬度范围?

②在赤道和北纬30°的地面气压高低的状况及形成的原因?

③在北纬30°和赤道的近地面间形成的盛行风向及风带名称?

④在赤道和北纬30°的地区是否容易形成降水?

(学生看书讨论并回答:

1.在赤道和北纬30°之间。

2.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北纬30°的地面形成高压的原因是:

来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成自西向东的方向,在北纬30°附近的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3.信风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北信风。

4.赤道地区为上升气流,易造成降水,北纬30°地区为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

(教师与学生共同画低纬环流的形成图)

[板书]:

(2)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

[问]:

①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的纬度范围?

②在北纬60°和北纬90°的地面气压高低的状况及形成的原因?

③在北纬30°-60°和北纬60°-90°的近地面间形成的盛行风向及风带名称?

④在北纬60°与北纬90°的地区是否容易形成降水?

(学生回答后,教师与学生共同画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的形成图)

[教师]:

中纬环流形成于北纬30°-60°之间,高纬环流形成于北纬60°-90°之间。

北纬90°由于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极地高气压带,北纬60°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它的形成与来自副高和极地高气压带的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有关。

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后,暖轻的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

它上升到高空后即向南北分流,致使北纬60°附近的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在北纬30°-60°之间盛行从副高吹来的西南风,形成西风带;在60°-90°之间盛行从极地高气压带吹来的东北风,形成极地东风带。

因为在北纬60°有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形成锋面,所以容易产生降水。

北纬90°因为盛行下沉气流,因此不容易产生降水。

[教师]:

由此可看出,北半球不同纬度的地区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带,并盛行不同方向的风。

在南半球,同样也存在着低、中、高纬三个环流圈,但由于受不同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环流的方向与北半球不同。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南半球的半球图,让学生到黑板上标注出各纬度形成的气压带,及各气压带之间盛行的风向。

(学生讨论并画图:

回答风带和气压带的名称)

[板书]:

4.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看课本第48页“全球年降水量的纬度变化与大气环流图”)

[教师]:

全球各纬度地区的年降水量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出现与当地的大气环流有密切的联系。

[问]:

①全球在哪个纬度带附近降水较多?

受哪个气压带的影响?

②全球在哪个纬度带附近降水较少?

受哪个气压带的影响?

(学生看书回答:

赤道、南北纬60°附近多,受赤道和副极地低气压影响。

南北纬20°-30°和90°附近少,受副高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影响)

[教师]:

所以说,当某地受低气压带控制时降水量较多,受高气压带控制时降水量较少。

[问]:

受哪些风带的影响易产生降水?

[教师]:

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共同点是从较高纬吹向较低纬的,这样会使气流的温度升高,不易产生降水;相反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易产生降水。

[教师]:

这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形成是在地球自转但不公转、地表均一的情况下形成的。

但实际上,地球不仅自转,而且公转,地表也不均一,所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会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 变化而南北移动。

[板书]:

5.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

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看课本第45“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图)

(学生看书讨论回答:

1.春季和秋季,直射赤道。

2.夏季,直射北回归线。

3.冬季,直射南回归线)

[问]:

①当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时,是什么节 气?

此时太阳直射点在什么位置?

②什么季节 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此时太阳直射点在什么位置?

③什么季节 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

此时太阳直射点在什么位置?

(看书第46页“7月、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问]:

①在7月图中,副高的位置为何分布在北纬30°以北的地区?

②在1月图中,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位置为何分布在北纬60°以南的地区?

(学生讨论:

①此时太阳直射点北移到北回归线,副高也随之北移。

②此时太阳直射点南移到南回归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随之南移。

[教师]:

上述气压带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

但由于地表是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冬季或夏季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就使气压带和风带局部断裂,分割成一些高低气压中心。

使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

[板书]: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差异:

(让学生填写出下面表格中的内容)

[教师]:

因此可看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会影响到海陆气压的分布从而破坏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带状分布。

(看课本第46页“7月、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问]:

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哪个气压中心所切断?

为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

被亚洲大陆的低压切断。

因为夏季陆地气温高,所以副高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问]:

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哪个气压中心所切断?

为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

被亚洲大陆的高压切断。

因为冬季陆地气温低,所以副极地低气压带只能保留在海洋上。

[板书]:

2.冬夏海陆主要的气压系统:

[问]:

南半球副高的分布与北半球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学生看图回答:

南半球副高的带状分布比北半球明显,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大,海陆性质差异小。

[师]:

冬、夏季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它们随季节 而南北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的影响。

(看课本第48页的“东亚和南亚的夏季风”图)

[问]:

①夏季为什么在陆地上形成低气压、海洋上是高气压?

②为什么东亚形成东南季风?

为什么南亚形成的是西南季风?

(学生回答)

[教师]:

南亚吹西南季风的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造成的。

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到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右偏,成为西南季风。

[板书]:

3.季风的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

[教师]: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地表又不均匀,导致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和产生局部断裂,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使全球的天气和气候变得更为复杂。

(看课本第47页“副高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四)总结、扩展

六、布置作业

1.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及位置。

2.从气压分布图中说明冬、夏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上高低气压的分布。

3.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七、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第四节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大气环流

1.大气环流的概念、作用

2.热力环流

3.三圈环流

(1)低纬环流

(2)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

(4)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5)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

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差异

2.冬夏海陆主要的气压系统

3.季风的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