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因素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8249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区位因素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位因素分析.docx

《区位因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位因素分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位因素分析.docx

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因素分析

(一)区位因素分类:

1、自然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海陆、纬度)、地形地势、气候、河湖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

2、人文区位因素:

交通、市场、技术、劳动力(数量、素质)、基础(历史、农业基础)、与工业协作、信息、政治(政策)、宗教、军事等。

(二)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1、综合性原则。

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影响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自然区位因素和人文区位因素中的各因素,以寻求最佳区位,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2、可持续原则。

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

三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是具体布置运作、综合评价的基本出发点。

生态的可持续是基础,它强调工农发展要与资源、环境协调;经济的可持续是条件,工农业生产布置后既要生存发展,有增长数量,更要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效益、节能节料,清洁生产;社会的可持续是目的,工农业发展要促进就业,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

3、主导性原则。

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是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

如装配工业区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

商品粮主导是廉价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主导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是水源;南疆长绒棉花主导是昼夜温差大。

4、因地制宜原则。

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制宜,因不同的经济环境制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区区位,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

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布置的基本方法。

如“珠三角”区位具有中国南方“门户”的位置——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区位具有中国中部“中心”的位置——“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区位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宜。

5、因时制宜原则。

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例如,某个工业地域的繁荣、衰弱等皆由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引起的。

又如,钢铁工业分布的历史演变为:

早期趋于煤矿产地,因能源的利用率低;晚期趋向于铁矿产地,因能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现代趋向于市场、临海分布。

即前期为煤铁复合型,后期为临海型;现代高科技自动化生产工艺的运用,使其对工人的技术素质要求大大提高。

再如,劳动密集型工业来,大约每十年“飞”一下,在“二战”期间主要在美国,20世纪50—60年代主要在日本,70年代主要在亚洲“四小龙”,80年代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90年代主要在中国沿海省份,21世纪初主要在中国的中部省份(即中部的崛起)。

(三)区位问题类型

类型1:

评价区位选择是否合理

如设问:

读图分析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类型2:

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

类型3:

分析某类最佳工业区位的选择

类型4:

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图6-5

看行业兴衰,观地区盛衰演变。

从动态角度观察某类或某地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视角。

例如,钢铁工业布局就依次走过了从接近煤产地→接近铁矿地→接近交通便利地的演变(港口)。

例如:

(2004年全国文综卷)阅读下列材料和图6-5,分析回答:

到20世纪50年代,辽宁省已成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

辽宁省蕴藏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抚顺有“中国的煤都”之称。

(1)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并指出这个时期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2)简述近年来该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解析:

关于工业区位原理的分析,可以抓住影响工业的区位要素(位置、资源、能源、交通、技术、劳动力、资金、政策等),选择相关的要点进行说明,本题图中显示的信息有矿产资源、水运条件,结合当地劳动力、技术条件进行分析。

另外,现在需要关注的是东北地区某些矿产地出现了资源枯竭问题,这是老工业基地面临的困境之一。

答案: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有丰富的铁、煤等矿产资源,便利的水陆交通,辽河水源,劳动力资源或辽河平原的农业资源;矿产资源

(2)省内的煤炭资源枯竭是面临的问题,交通运输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等都使工业发展有了新的机遇。

类型5:

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区域特征的了解和把握程度。

日常复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如以农业为例:

(1)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2)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3)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4)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5)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但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四)答题要点

区位优选的核心是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说明主体区位需求的满足程度。

(五) 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生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农业类型或作物

自然条件

农业类型或作物

自然条件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

林业

山地或丘陵

畜牧业

干旱、半干旱地区

渔业

湖泊或水库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甜菜

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地区

棉花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水稻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地区

苹果

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表解与举例如下:

举例

主导因素

推论

古巴的甘蔗

热量

其他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国家

河西走廊的粮、棉

灌溉水源

其他内陆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

上海郊区的乳牛场、蛋鸡场

城市发展

其他城市郊区的副食品基地

美国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和农场经营专业化

科技进步

其他发达国家

丹麦乳畜业

城市及市场需求

西欧其他各国

美国东南部蔬菜、花卉基地,我国南方蔬菜基地

交通运输条件、保鲜冷藏技术

世界范围内的区域专业化生产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判断

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地价高低:

一般说来,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所以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禽蛋、蔬菜等。

②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值大小。

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棉粮等。

③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蔬菜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④产品对运输的迫切要求。

鲜花需要保鲜,鲜奶易变质,因此,花卉、乳牛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3)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自然因素:

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产量;

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生产;

土壤(肥力、盐碱性)——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

              水源(灌溉条件)——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2.人文因素:

因素

影响

实例

市场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订单农业”的发展;城郊乳、肉、禽、蛋、菜、花农业生产基地的发展

交通运输

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农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及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世界大市场逐步形成。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粮食输出国;阿根廷、丹麦、新西兰等国成为世界主要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东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政策(收购指导价)

影响作物种类、播种面积、产量

收购指导价高,单产低的地方也可种植;

收购指导价低,单产高的地方才可种植

劳动力

数量的多少、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

云南昆明附近发展“彩色农业”(花卉业)具有地价低、劳动力廉价而丰富的优势

科技

通过机械化、良种化、化肥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过程影响农业的发展

①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高度;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

②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如北美单产高,非洲单产低

③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可使农作物全年播种、全年收获;智能机器人从事农业生产

生活习惯

 

西藏居民的食物中,青稞的需求量很大,所以西藏种植青稞的比重较大

(4) 农业区位分析

      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

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不足:

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2、商品谷物农业

      典型地区:

东北地区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

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

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3、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

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

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足:

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4、畜牧业

      典型地区:

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

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

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不足:

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5、乳畜业

      典型地区:

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种植业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

      

(2)社会经济因素:

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捷。

      6、大牧场放牧业

      典型地区: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2)社会经济因素: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7、混合农业

      典型地区: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分析区位因素:

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广人稀

     8、郊区农业

      典型地区:

上海市郊区农业

      分析区位:

(1)自然因素:

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消费量大;交通方便;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

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5)农产品生产的区位选择

⑴在小比例尺平面图上—从农产品的生产特点、质量要求和营销的特殊需求条件来分析

A、米袋子问题。

——从商品粮(余粮)多来分析。

例如:

试分析鄱阳湖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条件?

——余粮多,稻米生产的特殊需求来分析。

①地势平坦,易机耕。

②气候优越,水热丰富,单产高。

③劳力充足而廉价。

④国家政策扶持。

B、菜篮子问题。

例如:

珠江三角洲(市郊地区)花卉、蔬菜生产区位分析。

——花卉、蔬菜的生产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另外花卉、蔬菜对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的要求。

分析回答为:

①市场广阔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面向港澳、东南亚。

②交通方便;③水源方便;④劳力廉价。

⑤保鲜技术先进。

⑥地势低平,土地肥沃。

C、钱袋子问题例如:

分析陕西中部黄土高原地区“苹果”生产的区位优势条件——苹果是非主食,是辅助食品——市场要好;质地要求“脆”——水份适中、“甜”——昼夜温差大、“色丽”——光照充足;施肥、整枝、疏花、护果——耗劳多;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一旦栽培有中长期的收益    故答为:

①品质优良,市场广阔;②地处我国平原向高原、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适中,品质甜、脆、粉红、个大;③劳力廉价,土地低廉,成本低;④土疏松肥沃;⑤符合“退耕还林”工程需求,有国家政策、资金扶持;⑥有利于水土保持。

⑵大比例尺平面图上的区位选择。

有两种类型

A、图上的城市是面状分布的,商品农业是为城市服务的。

依据农业的单位土地利用产值和对市场要求的急近程度,从远到近,依序布置——①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园;②水果产区;③粮食产区;④乳肉畜蛋区;⑤蔬菜区、花卉临河、水产靠水。

B、图上的城市是点,有等高线的,商品农业多考虑为发达地区服务。

农业区域开发利用方向以土地的生态条件特点为思维重点。

山区的高坡及水源区以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为主;山区的缓坡以水果栽培为主。

高原、南方草山草坡以畜牧业为主。

平原以种粮为主。

国道两旁以商品蔬菜为主。

(3)认识区位分析的主体对区位分析特别重要性,主体对区位的需求主要包含两方面:

主体对自然环境的需求;主体对社会环境的需求。

如:

乳畜业一为对市场的需求,二为对多汁牧草的需求。

茶叶生产一为对多云雾的需求,二为对酸性土壤的需求。

旅游休闲业一为对环境的需求,二为对市场信息的需求。

如:

(A)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①气候湿润多雨;②排水良好的坡地;③酸性土壤的需求。

   (B)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

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C)尼罗河三角洲(中亚、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沙质土壤,有利根系的发展,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秋季雨水少,大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D)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自然条件)②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E)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

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

旱涝灾害频繁。

   (F)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

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G)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自然条件恶劣;③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H)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

①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②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

   (I)美国、印度的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中国,其原因是:

①美国、印度平原占国土面积大。

干早区面积相对较小;②中国平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J)城市郊区农业(上海市郊区农业:

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区位:

自然因素:

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消费量大;②交通方便;③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④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

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K)我国东北商品谷物农业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相同点:

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 稀。

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

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为主;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专业化水平不同;④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L)为什么说江南丘陵的梯田顺应了自然规律?

①丘陵地区坡度较小,开垦梯田后,既没有造成 环境污染,也没有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②开垦梯田后.既充分利用了地形、光热等自然资源,又使农业得以充分发展。

(6)世界部分国家的农业生产概况

国家

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主要农业区

农业生产特点

日本

水稻:

平原地区

果树、茶:

丘陵地区

沿海及河流冲积平原区

耕地少,现代化程度高,小农经营,精耕细作,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发展,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

印度

水稻:

东北部及沿海平原

小麦、甘蔗:

恒河平原

棉花:

德干高原中西部

黄麻、茶:

东北部

恒河平原

耕地面积广,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茶叶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

埃及

长绒棉:

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

尼罗河冲积平原及三角洲

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灌溉便利,有利于长绒棉的生产;长绒棉的产量占世界一半左右,是著名的出口商品

德国

北部平原:

小麦、黑麦、马铃薯、甜菜

南部山地、高原:

葡萄、烟草、水果、啤酒花

乳畜业区在北部沿海;种植业区在中南部

南北两地地形差异大,农业有较大差异;耕地劳力都不足,侧重于机械化和生物技术

英国

小麦:

东南部平原

乳畜业:

西部、西北部山地

东南部平原

以乳畜业和园艺业为主,农业不占重要地位,机械化水平高,粮食不能自给

俄罗斯

伏尔加河、顿河流域分布着小麦、甜菜、马铃薯、向日葵,以北分布着亚麻

伏尔加河、顿河流域

耕地面积大,订分布在东欧平原的中、南部;谷物产量不稳定,需大量进口

巴西

咖啡、甘蔗、香蕉、剑麻、大豆、可可、柑橘、玉米,都分布于国土的东南部沿海

东南部沿海平原

农业发展较快,机械化水平较高,农畜产品出口较多,咖啡、甘蔗、香蕉、剑麻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7)我国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比较

类 型

名称和分布

特 点

九大商品粮基地

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

生产条件和基础较好

江淮地区

增产潜力较大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粮食商品率较高

五大商品棉基地

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海平原、南疆

夏季高温,光热充足的温带地区,收摘时天气晴朗。

糖料作物基地

甘蔗

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

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

甜菜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温带地区)

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油料作物基地

花生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重要性居首位的油料作物

油菜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有“北移南迁”的趋向。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出口农产品基地

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

产品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主要农产品是花卉、蔬菜、水果和塘鱼等

(8)世界和我国的粮食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1.世界粮食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①世界粮食问题的内容及实质

内容:

一方面占世界大多数的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人民营养不足,特别是缺粮严重的中非、西非、东非等国家,本身没有能力更快地增产粮食,也没有足够的外汇大量进口粮食。

另一方面是少数发达国家粮食“过剩”,商品粮积压严重。

粮食问题的实质是贫困问题。

②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一:

粮食生产地区分布不平衡和国家间分配不均,是产生粮食问题的根源

第二:

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依然存在

第三:

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仍较落后,国家贫困,人口增长过快

③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第一:

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

第二:

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应该长期注意此问题

第三:

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1. 我国粮食问题及解决途径

①粮食问题:

受自然条件影响,我国粮食总产量不稳定;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农业种粮积极性不高;人口规模大,人均粮食占有量低;世界粮食价格对国内粮价的冲击大。

②解决途径:

一靠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靠科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三靠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9)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过大,畜牧业、渔业、林业比重偏小。

目前,我国已加入WTO,农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粮食生产,因此需要借鉴国外农业现代化经验,进行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实行农业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2.根据农业区域比较优势,调整品种结构

(六)工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1.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

(1)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可分为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土地、水源、矿藏等)、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市场、交通等)、社会条件(劳动力、政府等)几个方面,它们因地、因时而异,不同程度地影响和作用于工业区位。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同。

某类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区位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那么这类工业的区位选择就以其主导因素为指向。

2.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工业的区位因素会不断的发生变化。

(1)原料、燃料方面,资源的使用年限,替代材料或新资源的变化,可能使原材料、燃料指向减弱,市场导向加强。

(2)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可能对运费、市场区位产生影响,在交通枢纽如铁路、公路、河港、海港等位置出现新兴工业城市。

(3)劳动力工资水平可能随经济发展而变化,导致一些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转移,寻找新的区位。

(4)在科技方面,科技条件和劳动力素质对一些跨国公司的企业扩展及区位影响越来越大。

(5)信息能达性、工业集聚程度也成为众多企业选择的区位因素。

3.工业的区位选择

(1)考虑工业规模和污染特点,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布置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设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有严重污染的大型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置时要考虑风向,应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已知当地最小风频的地区,工厂宜布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尽量布局在河流下游或海边。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要远离农田或居民区。

(2)从经济效益角度看,工业区位选择在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质优价廉、市场近且庞大的地区,以便能以最小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的利润。

但这样理想的条件在一个地点是难以俱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