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173205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3.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位因素分析方法.ppt

区位因素分析专题,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指某地理事物的位置或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区位概说,人类活动都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三大因素影响。

其中自然条件是基础,技术条件是保障,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区位分析应注重三个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主要因素的原则(一般35点)。

新教材中引进并强化了“区位”这一部分内容,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城市区位的分析与选择,构成了教材人文地理部分的主体内容,所占份量大,为命题者所青睐。

再说,区位分析这部分内容,是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运用这些理论能解决现实生活中许多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另外,区位问题的考核能有效的考查出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区位问题是“重点内容重点考,重点内容年年考”,但其考查重心,每年都有一些变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工业”区位分析每年重点考,“农业”区位也出现较多,“城市区”、“城市带”、“交通线”区位都已有涉及。

其它诸如“交通点”、“海港”、“商业区”等区位分析涉及较少。

考点点击,类型:

评价区位问题是否合理如设问:

读图分析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一、区位问题考查设问类型,类型:

评价区位问题是否合理此类题型大都以简答、描述、论证等形式命题【例】(年新课程卷第题)()读图分析工业区的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分),【评析】此题看上去貌似平常,却暗藏许多玄机,“高起点,低落点”,“题在书外,理在书内”,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发现信息、提取信息、判断理由、描述论证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判断理由:

根据地形(谷地)及文字提示(黄河沿岸某城市),判断出此城市为兰州,从而推出此地常年盛行西北风,再根据指向标判断,石化工业区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会造成城市大气污染;位于河流的上游;位于河流谷地,工厂废气不易扩散。

类型2:

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一、区位问题考查设问类型,从教材上看,分析某类(农、工、商)区位布局的因素,应是人文地理部分的核心内容。

(2004年全国文综)(3)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的区位因素,并指出这个时期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根据题目中文字提示及图示信息,可依次得出答案:

评析:

这是一道呼应东北振兴热点的题目.通常说来,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可考虑:

原料铁、燃料煤,大量工业用水,铁路、水路等运输状况,劳动力数量、素质,消费市场的远近,农业基础,历史基础,社会协作等。

显然,辽宁钢铁、机械工业属于煤铁复合型,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原料(煤铁)。

1、煤铁(图示)有丰富的铁、煤矿产资源;,2、东北密集铁路网(隐含条件)便利的运输;,3、辽河水源、水运;,5、城市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4、辽河平原(隐含条件)农业资源丰富;,类型:

分析某类最佳区位的选择,一、区位问题考查设问类型,这是应用层面的能力要求,如选择农场(如小麦区、玉米带)、企业厂址、工业区、城市功能区的最佳区位等。

【例】()完成该城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绿地区与图中字母标示位置搭配,以示合理的区位选择。

()将该城市水厂、污水处理厂、重型机械厂和印刷厂分别与图中相应数字符号搭配,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

(分),【评析】这类设问与第一种类型设问从内容上存在相通之处,一个是区位布局定了以后作出评价,一个是布局之前作出区位选择,其解题的思维过程是相通的。

这类题目,宏观上要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大效益相统一着手,微观上要从理清每种工业区(企业厂址、农业区、城市区)的区位影响因素,对症下药。

D,B,类型4:

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看行业兴衰,观地区盛衰演变。

从动态角度观察某类或某地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视角。

例如,钢铁工业布局就依次走过了从接近煤产地接近铁矿地接近交通便利地的演变。

(港口),(2004年全国文综卷)

(2)简述近年来该省(辽宁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6分),【简析】为什么今天要提出振兴东北?

原因是东北这一老工业基地衰弱了。

为什么会衰弱呢?

是该地的工业区因素发生变化所致。

【答案】省内的煤炭资源枯竭,交通运输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等都使)工业发展有了新的机遇。

类型5:

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对区域特征的了解和把握程度。

日常复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如以农业为例:

东北平原优势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而制约因素主要是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优势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

类型5:

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有利条件是光热充足,制约因素是降水稀少,水源缺乏。

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充足,但洪灾较为严重,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优势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单产高,质量好;制约因素是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类型6:

不同区域的区位因素的对比分析与评价,试“比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国东北部城市群的发展条件。

试“比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美国五大湖城市群的发展条件。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对外联系。

气温适中,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河网密布,河湖众多,径流丰富,为城市工农业生产与生活提供充足水源和较好的航运条件。

交通便利,位于长江三角洲,位于中部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长江与京杭运河,五大湖,矿产资源与能源缺乏,丰富的煤铁资源,二、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1、分清区位分析的对象某个区域的区位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2、掌握区位分析的要素自然区位要素如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区位要素如市场、交通、资源、劳动力、科技、政策等,二、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3、明确区位分析的要求全面分析:

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主导因素分析:

指在各区位要素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对比分析:

分析找出两地的相同与不同因素。

4、理清区位分析的要点交代位置、分析自然区位、分析社会经济区位,三、区位问题考查和应试对策,策略一:

抓住主干知识,完善知识体系,策略二:

重视分析方法,构建思维模型,针对高考中常见的五种设问角度,解决各类区位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全面性:

分析一地的区位因素时,一定要有综合的思维、全面的眼光。

以农业为例:

2.主导性:

上述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评价,农业区位的决策,在结合具体区域进行评价时,不可能是面面俱到,关键是针对区域特点抓主导因素,抓住了主导因素,也就回答了问题的实质。

3.动态性:

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

例如,某个工业地域的繁荣、衰弱等皆由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引起的。

如何运用知识和方法,去应对高考新的试题情景,进行迁移分析。

技巧1充分利用题中已有的信息1.从题目中给出的材料或图形中,尽可能多地挖掘、获取有效信息,“从题目中来,到答案中去”。

2.另外,还有一类题目“从材料中”或“图示条件下”等限定语,此时除充分发掘“材料”、“图示”的内涵外,千万注意不要任意突破答题范围。

策略三:

学会知识迁移,掌握答题技巧,技巧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高考题所提供的新情景一般都是课本以外或考生陌生的,这样有利于考查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应变能力。

这就要求考生要能充分应用知识迁移,通过对比、联系、延伸等方式把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上去。

策略三:

学会知识迁移,掌握答题技巧,技巧3运用地理术语描述答案论述和论证能力是高考文综测试的一项重要能力。

学生答题时表现出来的术语使用情况、表达水平也是体现学生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答题时要注意地理术语的使用,日常复习要注意一些描述性语言的积累。

例如,评价农业区位因素时,自然因素方面的评价性有水热条件丰富与否、水资源充足与否、土壤肥力高低等;人文因素的评价性语言如交通是否便利、市场是否广阔、科技水平的高低、劳动力数量的多少及素质高低、工业是否发达等。

策略三:

学会知识迁移,掌握答题技巧,试从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分析武汉市发展的条件,试从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分析”武汉市发展的条件,一、自然因素1、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联系。

(地形)2、武汉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气候)3、武汉市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丰富,为城市工农业生产与生活提供充足水源,并有大量人流与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河流)二、经济因素1、靠近大冶铁矿,发展钢铁工业(自然资源)2、交通发达,不仅有发达的内河航运,同时京广线与汉丹线穿过,带动了武汉市的发展。

(交通)3、近年来武汉发展高科技,拟建成我国的“光谷”之一,旅游业也日益发达,三峡工程的建设更为武汉发展注入活力。

(科技、旅游)三、社会因素1、武汉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政治),策略四:

掌握区位分析的要素,影响区位的因素大体分为: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

区位分析时要把握好这两个方面,深入分析其各要素与所要分析的地理事物的联系,再抓主要方面重点进行分析。

区位分析的要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位置要素自然区位要素社会、经济区位要素,

(1)自然因素(光、热、水、土)。

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产量;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生产;土壤(肥力、盐碱性)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水源(灌溉条件)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农业区位选择,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需求:

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

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

(商品农业、外向型农业)3)劳动力:

数量、素质。

4)工业、城市的发展:

城郊农业的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地价呈递减状况。

5)科技:

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

(我国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北纬22;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6)政策:

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

2.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并获得最大的效益。

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一般应考虑:

(1)从农业生产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

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明显的依赖性,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因地制宜,尤其要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

(2)从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

不同农业类型对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的要求不同。

(3)从土地价格、农业生产成本、不同农业的单位产值和农产品的特性等因素考虑。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1).良种的培育或耕作技术的进步:

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如橡胶、双季稻、小麦)2)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

使之适于发展农业(地形、水分、光照)注意:

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2)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1)市场:

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城郊农业的发展,苹果种植规模变化)2)科学技术: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4.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与我国重要农业区的比较、分析与借鉴

(1)亚洲的水稻种植业与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1)突出两大优势:

一是优越的气候条件,即季风气候区的雨热同期;二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三是科技水平低。

3)对策:

一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结构,实施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副业综合发展;二是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向商品农业经济;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2)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比较与借鉴。

(1)了解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共同之处:

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相似。

(2)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特殊区位条件分析:

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农业科技、农工商一体化(即经营专业化)等。

(3)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分析:

大面积垦荒地、肥沃的黑土等。

(4)借鉴之处:

大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有竞争力;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综合效益。

1)我国内蒙古牧区与潘帕斯草原相似的自然条件分析。

2)阿根廷在发展牧牛业领域所做的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3)我国牧区存在的问题:

“靠天养畜”、生态破坏、载畜率低、效益低等。

4)借鉴:

人工草场建设;放牧方式;牧区交通条件与加工体系的发展。

(3)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与我国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分析。

(2)我国南方地区农业资源的多样化以及生产结构的单一性。

(3)借鉴:

生态农业体系,南方丘陵山区应建设良好的林地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多样化经济,南方丘陵山区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等多种经济;市场灵活性,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特色农业。

(4)混合农业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

(2008年全国文综)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56题。

5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6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B,A,城市市场,(2008年北京卷)读图3,回答9-10题。

9.该作物A.种植期的早晚取决于气候条件B.灌浆期的早晚取决于成土母质C.收割期的早晚取决于农业政策D.一个生产周期至少为8个月10.该作物处于开花期时,正值A.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最大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C.中国东北平原昼长夜短D.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农作物的种植期、灌浆期、收割期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

A,D,【高考题回顾】,(2008年山东卷)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A茶叶B玉米C稻米D天然橡胶2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A汽车制造B精钢锻造C软件开发D家具制造,解析:

第1题:

图示区域是东南亚,阴影区域主要是沿海和河流河谷地区,东南亚地区是世界重要的稻米产区。

第2题:

东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的优质木材产区。

C,D,例根据下图简要分析C商品棉基地发展的区位优势。

答案: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光、热资源丰富,降水适中;劳动力丰富,种棉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棉纺织工业基础好)。

分析判断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例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

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

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

回答

(1)

(2)题。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B水分C土壤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A蒸发量大B多虫害C地温低D太阳辐射强,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分析,答案:

(1)A

(2)C,阅读下面四幅图,回答2930题:

15四幅图中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A温度、地形、水源、土壤B光照、土壤、地形、水源C湿度、土壤、地形、水源D通风、地形、水源、土壤16新疆采取坎儿井这种引水方式是为了A创造旅游景观B减少水分蒸发C防止水污染D节省建设成本,A、B,分析比较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例4指出图9中甲阴影区与图10中乙阴影区农业结构的不同,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

甲区以畜牧业、园艺业为主,乙区以种植业为主。

甲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温凉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乙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同季),适宜谷物生长。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图示为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农民冬小麦生产施肥习惯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若该地区农民施化肥习惯不变,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什么措施?

致使土壤板结变硬,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危害人体健康等(量分)提高生物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发展有机农业,改良土壤等。

(1)自然因素(原料、能源、土地、水源)。

原料:

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

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土地:

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

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工业区位选择,1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经济因素市场:

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

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

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农业基础:

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

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

某时期国防需要个人行为(或偏好):

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

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

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

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

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

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2、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分析,原料指向型工业市场指向型工业动力指向型工业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技术指向型工业需记忆每种指向型工业的典型代表,原料的影响在减弱、市场的影响在增强劳动力数量的影响在减弱、素质的影响在增强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强(发达国家由于交通运输发达,所以其影响不是很明显)信息通达性的影响在增强环境的影响在增强,3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于一些大的工业区(工业基地、经济带、区域经济组织等)的区位分析,因宏观而全面地分析:

如:

自然资源、市场、交通、信息、高校科技、经济基础、劳动力、社会协作、规模经济等。

4、工业区位优势的综合分析,下图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符的依次是ABCD3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容易实现跨国界转移的类型是ABCD,A,C,【解析】从图中可知,原料比重最大,属原料指向型;技术比重最大,属技术指向型:

劳动力比重最大,属劳动力指向型;市场比重最大,属市场指向型:

动力比重最大,属动力指向型。

第19题答案A符合题意。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指向型和劳动力指向型容易实现跨国界转移,故第20题选C。

5.图6-7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

读图判断

(1)区位选择与上图所示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工业部门是()A.钢铁工业B.化学工业C.纺织工业D.电子工业

(2)上图反映出,对该种工业区位的选择()A.原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C.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1)A,

(2)C。

注意不同工业部门、工业区布局条件及区位条件的变化。

图中M为消费市场,N为原料供应地,以市场M或原料供应地N为中心的同心圆表示单位运费等值线,,6当工厂选择在d位置时,则工厂可能是A电解铜工业B鱼罐头加工工业C电子工业D家具制造工业7若原料每吨每公里的运费是产品每吨每公里的运费的1/2,原料利用率为70%,在布局工厂时,下列位置最合适的是AaBbCcDd,6.B7.A,城市区位选择,1.城市区位因素,2、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自然因素通过影响人口的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宏观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城址的选择,甚至可以突破自然因素的限制(微观的影响)如大庆军事、宗教影响减弱交通、自然资源影响一直很强科技、旅游影响增强,【高考题回顾】,答案:

C,1.(2008年广东卷)有一高原城市,空气稀薄,日照强烈,发展了牦牛皮革、毛纺织品加工业。

该城市是A.昆明B.兰州C.拉萨D.呼和浩特,解析:

这道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内容,学生只要抓住“高原”、“空气稀薄,日照强烈”、“牦牛”很快就能得到答案。

2图3是城市建筑物平均高度变化的示意图。

H1、H2、H3分别表示城市建筑物平均高度:

距城市中心越远,建筑物平均高度越低。

形成这种变化特点的原因是,A城市中心区通风采光的需要B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强度的需要C为了降低单位面积用地成本D为了体现城市的建筑风格,【高考题回顾】,答案:

C,3城市中心区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反映了城市空间形态的紧凑程度:

比重越大,紧凑程度越高。

下列是2000年甲、乙、丙三个城市人口与面积的统计数据。

答案:

D,三个城市紧凑程度排序是A甲最高,丙次之,乙最低B乙最高,甲次之,丙最低C丙最高,乙次之,甲最低D丙最高,甲次之,乙最低,【高考题回顾】,下图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

读图,回答1718题。

5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下降B交通通达度提高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D城市规模缩小6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A矿区B奶牛养殖基地C商品粮基地D高新技术开发区,【高考题回顾】,答案:

5B6D,(2007年广东文综卷)7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

从图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某市热岛强度,A夏季大于冬季B午后大于夜晚C冬、夏季的差异在日出前后最小D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高考题回顾】,答案:

D,1.自然因素地形地质:

平原:

限制少,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

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地质复杂的地区(隧道避开断层,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水文:

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梁总长度、投资、施工量气候:

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2.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减轻对市内交通的影响)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3.社会因素

(1)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2)促进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3)国境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有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边境贸易),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港口的区位1.自然条件水域条件(航行条件):

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港湾:

避风浪陆域条件(筑港条件):

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抛锚空间大2.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

(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城市依托:

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国家政策:

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汽车站的区位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即:

路宽,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地形平坦面积较大;工程量小。

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航空港的区位1.自然条件地形:

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保证排水地质:

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要稳,坚实气候:

少云雾、大风、暴雨天气日数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

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经济:

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分析1.自然因素气象条件:

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便于对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