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847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薄壁不锈钢工程技术规范Word文件下载.docx

2.0.2薄壁不锈钢钢管thin-wallstainlesssteelpipe

本规程所指薄壁不锈钢管,是产品符合《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GB/T12771,壁厚符合本规程表3.2.1规定的管材.

2.0.3室内燃气管道工程internalgaspipelineengineering

燃气引入管起至燃具前阀门止.包括燃气引入管,设置在建筑物外墙的燃气管道,室内燃气管道及附属设备.

2.0.4管道暗埋pipingembedment

管道埋设在墙体,地面内.

2.0.5管道暗封pipingconcealment

管道敷设在管道井,吊顶,管沟,装饰层内.

3材料

3.1一般规定

3.1.1管材管件应具有省或省级以上法定质量检验部门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和生产企业的合格证.

3.1.2管材管件贮存,搬运和运输时,应符合本章的规定.

3.2材料验收

3.2.1进场管材管件必须先验收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和各项性能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

3.2.2环压连接薄壁不锈钢管材,管件的材料牌号及化学成分应符合《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GB/T12771的规定.簿壁不锈钢管材的尺寸见表3.2.1.

表3.2.1环压连接用不锈钢管材尺寸mm

公称直径DN

15

20

25

32

40

50

65

80

100

管材外径

16

19

25.4

31.8

50.8

63.5

76

102

壁厚

0.6

0.8

1.0

1.2

1.5

2.0

3.2.3验收管材管件时,应在同一批中抽样,并应按《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GB/T12771和生产企业产品标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规定进行规格尺寸和外观的抽样检查,必要时进行全面测试.

3.2.4密封材料应为三元乙丙橡胶或氟橡胶,其性能应符合《燃气输送管及配件用橡胶密封圈胶料》HG/T3092的规定.

3.3贮存

3.3.1管材应贮存在无腐蚀介质的干净环境内,避免杂乱堆放和与其它物件混放,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0层.管件应按箱逐层堆放整齐,不宜过高,应确保不倒塌,并便于存取和管理.

3.3.2管材存放时,应将不同规格的管材分别堆放,并做好标志.

3.3.3管材管件在户外临时堆放时,应有遮盖物.

3.4搬运

3.4.1管材搬运时,应采用非金属绳捆扎和吊装.

3.4.2管材管件搬运时,应小心轻放,排列整齐.不得抛摔和沿地拖拽.搬运管材,管件时,严禁剧烈撞击.

3.5运输

3.5.1运输管材时,应在平坦的底面上设置支撑,并捆扎,固定,避免相互碰撞.堆放处不应有可能损伤管材的尖凸物.

3.5.2管件运输时,应按箱逐层堆放整齐,并固定牢靠.

3.5.3管材管件运输途中,应有遮盖物,避免雨淋和其它污染.

4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薄壁不锈钢管的连接应可靠,管件设置应合理,保障室内燃气管道系统的正常使用.

4.1.2室内燃气管道系统的组成件,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如不符合时,须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论证,批准后方可选择使用.

4.2室内燃气管道布置

4.2.1室内燃气管道系统中,引入管,立管,水平管,燃具接管的布置,阀门,计量装置和管道附件的布置,均应按《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中的第10.2节和第10.3节相关规定执行.

4.2.2燃气管道之间的距离,在确保安装和维护的前提下,宜紧凑布置,同一平面最小净距不应小于20mm.

4.2.3燃气管道与电气设备,相邻管道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表4.2.3-1的规定;

与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表4.2.3-2的规定.

表4.2.3-1燃气管与电气设备,相邻管道之间的净距

管道和设备

与燃气管道的净距(mm)

平行敷设

交叉敷设

明装的绝缘电线或电缆

250

(采取有效措施可适当减小)

暗装或管内绝缘电线

(从所作的槽或管子的边缘算起)

10

电压小于1000V的裸露电线

1000

配电盘或配电箱,电表

300

不允许

电插座,电源开关

150

相邻管道

保证燃气管道,相邻管道的安装和维修

表4.2.3-2管道与墙面最小净距mm

≤32

≥65

与墙面净距

30

4.2.4计量装置前后的水平管道应有不小于0.002的坡度,分别坡向立管和燃具.大中型用气设备连接的管道系统中,当因布置条件限制,出现反向变坡,向上布置时,须考虑方便的排水措施.

4.2.5管道布置应方便安装,检查和维修,并应有防止管道受其他因素影响的保护措施.

4.3工艺设计

4.3.1室内燃气管道系统中各管段的计算流量应采用同时工作系数法计算,计算公式采用《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中的式(10.2.9).

4.3.2设计最高温度应按下列选取:

户内管道可取使用燃气时的最高室内温度;

建筑物外墙外管道可取当地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即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温度),当管道受太阳直晒时,还应考虑太阳辐射产生的附加温度,该附加温度的计算见附录A.设计最低温度应取管道工作环境的最低温度.

4.3.3低压燃气管道单位长度的摩擦阻力损失应按下式计算:

(4.3.3-1)

式中Δp—管道摩擦阻力损失(Pa);

—管道的计算长度(m);

Q—管道的计算流量(m3/h);

d—管道内径(mm);

ρ—燃气的密度(kg/m3);

T—设计中所采用的燃气温度(K);

T0—273.15(K);

λ—管道摩擦阻力系数,宜按式(4.3.3-2)或根据燃气在管道中不同的流态按式(4.3.3-3),式(4.3.3-4)和式(4.3.3-5)计算:

(4.3.3-2)

(1)层流状态:

Re≤2100

λ=64/Re(4.3.3-3)

(2)临界状态:

Re=2100~3500

(4.3.3-4)

(3)湍流状态:

Re>

3500

(4.3.3-5)

式中,lg—常用对数;

K—管壁内表面的当量绝对粗糙度(mm),对不锈钢管取0.1;

Re—雷诺数(无量纲).

4.3.4中压燃气管道单位长度的摩擦阻力损失应按下式计算:

=1.27×

107λρ(4.3.4)

式中P1—燃气管道起点压力(绝对压力,kPa);

P2—燃气管道终点压力(绝对压力,kPa);

λ按式(4.3.3-2)计算.

4.3.5室内低压燃气管道系统应计算管件的局部阻力损失,室内中压燃气管道系统宜计算管件的局部阻力损失或可按系统摩擦阻力损失的10%~15%计取.计算公式宜采用式(4.3.5).当为天然气时,也可按附录B计算出当量长度后,分别按摩擦阻力损失公式(4.3.3-1)或式(4.3.4)计算.

(4.3.5)

式中,Δp—管道局部阻力损失(Pa);

ζ—局部阻力系数,按附录B中表B.0.1选取;

u—当量内径管道的燃气流速(m/s);

—运行工况下的燃气密度(kg/m3).

4.3.6因高程差引起的燃气附加压头的计算,采用GB50028-2006中的式(10.2.13).

4.3.7管道因温度差引起的轴向总变形量,应按下式计算:

(4.3.7)

式中:

—管道总伸缩量(mm);

α—管材线膨胀系数[mm/(m·

℃)],不锈钢管取0.0173;

—计算管段长度(m);

Δt—管道设计最高温度与设计最低温度之差(℃).

4.3.8当燃气管道的伸缩量导致管道系统失稳时,应采取有效的补偿措施.可采用自然补偿,波纹补偿器和∏型补偿,并设置相应的固定支撑和导向支撑.不宜只用固定支撑硬固定.设备和阀门处应设固定支撑.

4.3.9燃气管道的防雷,防静电设计应按《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中的第10.8.5条和相关规范执行.

5燃气管道安装

5.1一般规定

5.1.1燃气管道采用的管材管件,管道附件,阀门,计量装置及其它材料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并应按国家,行业,企业现行标准在安装前进行检验,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5.1.2燃气管道安装前应对管材,管件,管道附件及阀门等进行内部清扫,保持内部清洁.

5.1.3施工图纸及其它技术文件齐全,且已进行技术交底,满足施工要求.

5.1.4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施工机具和材料供应等能够保证正常施工.

5.2薄壁不锈钢管的组装

5.2.1管材的切割应采用专用切割机具.

1.管材应采用机械或等离子方法切割;

采用砂轮切割或修磨时应使用专用砂轮片.

2.管材端面失圆,而无法插入管件时,应使用专用整形器将管材断面整形至可插入管件承口底端为止.

5.2.2管材切口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切口端面应平整,无裂纹,毛刺,凹凸,缩口,残渣等.

2.切口端面的倾斜(与管中心轴线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管材外径的5%,且不得超过3mm;

凹凸误差不得超过1mm.

5.2.3环压钳的选用.不锈钢管道环压连接,应根据管道公称直径选用相应规格型号的环压钳.具体规格见表5.2.3.

表5.2.3环压钳规格

管道公称直径DN(mm)

环压钳规格

HYQ20

HYQ32

HYQ50

HYQ100

5.2.4环压连接技术要求见环压连接示意图和环压连接技术参数表5.2.4.

环压连接示意图

表5.2.4环压连接外形尺寸表mm

标准部位

尺寸符号

管材外径D0

密封带长度L

锁紧槽外径D1

密封端外径D2

16.00±

0.12

14.0±

15.80~16.30

17.10~17.60

19.00±

14.5±

18.80~19.40

20.20~20.80

25.40±

0.15

15.0±

24.90~25.60

26.30~27.00

31.80±

31.00~31.80

33.10~33.90

40.00±

0.18

19.0±

39.20~40.20

41.50~42.50

50.80±

0.20

49.70~50.80

52.50~53.60

63.50±

0.23

22.0±

61.50~62.80

65.00~66.30

76.00±

0.25

74.40~75.80

78.20~79.60

102.00±

0.50

99.40~101.00

103.90~105.40

5.2.5环压连接操作.

1.选择好与管材管件规格相应的环压钳;

将环压模具安装到钳头上(上下环压模具着色面必须一致)即可进行环压连接操作.操作前应保持上下环压钳内模具清洁.

2.除去管材保护膜,将管材插入管件承口至底端,并用划线笔沿管件端在管材外壁上划线,然后抽出管材.

3.将密封圈套在管材上;

插入管件承口至底端,使管材深度标记与管件边缘对齐,再把密封圈推入管件与管材之间的密封腔内.

4.管件的环压连接部位按管材端朝向着色面,将管件密封部位置于上下环压模具之间;

管件和管材必须垂直于环压模具着色面方可环压操作.环压时,操作油泵对环压钳施压.直至上下环压模具完全闭合,稳压3秒钟后卸压,环压操作完成.

5.公称直径65~100mm的管材与管件的环压连接,除按以上述操作外,还须做二次环压,二次环压时,将环压钳向管材方向平移一个密封带长度,按本条第4款再进行一次环压操作.

5.2.6环压连接操作完成后,其环压部位质量应符合表5.2.4中技术参数要求,并应作如下检查:

1.密封端压接部位360o压痕应凹凸均匀;

2.管件端面与管材结合应紧密无间隙;

3.管件端面与管材压合缝处挤出的密封圈的部分能自然断掉或简便地去除;

4.当环压连接质量达不到要求时,应成套更换环压钳模具组件或将模具送修.

5.2.7薄壁不锈钢管道系统与其它管材管件连接.

1.公称直径为15~50mm的管道系统与其它管材连接时应采用环压连接薄壁不锈钢管专用的转换连接件螺纹连接或法兰连接.

2公称直径为65~100mm的管道系统与其它管材连接时应采用法兰连接.

5.2.8薄壁不锈钢管道支承件间距的设置一般应按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按表5.2.8选择设置.

表5.2.8不锈钢管支承件的最大间距

最大间距(m)

立管

2.5

3.0

3.5

水平管

1.8

5.3管道的安装与检验

5.3.1薄壁不锈钢管与支承件之间应用无腐蚀的非金属垫片隔离.

5.3.2燃气管道的支承不得设在管件,连接口处;

水平管道转弯处1.0m以内设固定支承(卡)不应少于一处.三通,阀门等处应设置管卡固定.

5.3.3当管道采用三根以上(含三根)同一平面并排布置时,宜采用排架式管卡固定方式,固定螺栓与相邻排应交错布置.

5.3.4当管道并排布置时,管道的接头应错位安装.

5.3.5管道安装应根据管道长度,环境温度的影响,按设计要求安装补偿装置.

5.3.6管道穿过建筑物基础,墙壁,楼板时,钢质套管或非金属套管管径按《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94-2003中第2.2.10~2.2.12条规定执行.

5.3.7燃气管道的色标,除设计有规定外,一般为管材本色(金属白色).

5.3.8燃气管道的防雷,防静电措施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5.3.9燃气计量装置的安装应按《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94-2003中第3.1~3.3条规定执行.

5.3.10燃气管道和附属设备安装的检验按《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94-2003中5.1,5.2.1,5.2.2,5.2.3,5.3.1,5.3.2,5.3.3,5.3.7,5.3.8,5.3.9,5.4.4条规定执行.

6试验与验收

6.1一般规定

6.1.1室内燃气管道安装完毕后,必须按本规程6.2,6.3节的要求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6.1.2室内燃气管道试验前应具备的条件:

1.已有经施工负责人审查批准的试验方案.

2.试验范围内的管道安装已按设计文件和图纸全部完毕.安装质量检验符合本规程5.3.10条的规定.

3.按试验要求管道已加固.

4.待试验的燃气管道已与不参与试验的计量装置,设备隔断,泄爆装置已拆下或隔断,设备盲板部位及放散管已有明显标记.

6.1.3试验介质宜采用空气,严禁用水作试验介质.

6.1.4试验用压力表应在检验的有效期内,其量程应为被测最大压力的1.5~2倍.弹簧压力表精度应为0.4级,最小表盘直径为150mm.

6.1.5试验应由施工单位负责实施.并有燃气经营企业,工程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参加.试验时发现的缺陷,应在试验压力降至大气压时进行修补.修补后应进行复试直至合格为止.

6.1.6工程的竣工验收,应按工程性质由建设单位组织相关部门,燃气经营企业及相关单位,按本规程要求进行验收.

6.1.7与管道配套的民用,商用,工业用燃具的有关试验与验收,应符合国家,行业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6.2强度试验

6.2.1试验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民用户为引入管阀门至计量表进口阀门(含阀门)之间的管道;

2.工业和商业用户为引入管阀门至燃具前阀门(含阀门)之间的管道;

3.引入管阀门前的管道应和埋地管道连通进行试验.

6.2.2进行强度试验前燃气管道应吹扫干净.吹扫介质宜采用空气.户内民用管道可不进行吹扫.

6.2.3试验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10KPa时,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0.1Mpa;

2.设计压力小于10KPa时,试验压力为0.1Mpa;

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5KPa时,可不进行强度试验.

6.2.4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10KPa的燃气管道进行强度试验时,应稳定试验压力30分钟,用发泡剂涂抹所有接头,不漏气为合格;

或稳压60分钟观察压力表无压力降为合格.设计压力小于10KPa的燃气管道进行强度试验时,可用发泡剂涂抹所有接头,不漏气为合格.

6.2.5强度试验压力为0.3Mpa(工业,商业用)时,应在达到试验压力的1/2时停止15分钟,用发泡剂检查管道所有接头无泄漏后,方可继续升压至试验压力,并稳定60分钟.用发泡剂检查管道所有接头无泄漏,且观察压力表无压力降为合格.

6.2.6试验后应及时将发泡剂清洗干净.

6.3严密性试验

6.3.1居民,商业,工业用户管道工程严密性试验范围,为引入管阀门至燃具前阀门之间的所有管道.

6.3.2严密性试验应在强度试验之后进行.

6.3.3中压管道的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且不得低于0.1Mpa.试验时间为30分钟,观察压力表无压力降为合格.

6.3.4低压管道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且不应小于5KPa.试压时间:

居民用户为15分钟,商业,工业用户为30分钟.用发泡剂检查不漏气,无压力降为合格.

6.3.5低压管道进行严密性试验时,压力测量可采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U形压力计.

6.4验收

6.4.1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应先对燃气管道及设备进行外观检验和严密性预试,合格后通知有关部门验收.新建工程应对全部装置进行检验;

扩建或改建工程可仅对扩建或改建部分进行检验.

6.4.2工程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供下列文件资料,并按附录C表格填写:

1.工程验收文件清单(表C.0.1);

2.阀门,计量装置,主要材料及附件的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

3.暗埋,暗封工程检验记录(表C.0.2);

4.管道和附属设备安装工序质量检验记录(表C.0.3);

5.管道系统压力试验记录(表C.0.4);

6.质量事件处理记录;

7.配套附属设备有关施工记录.

6.4.3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应具有工程验收会议纪要及工程交接检验评定书(表C.0.5).

附录A太阳辐射附加温度计算

A.0.1不锈钢管道受夏季太阳辐射的附加温度按下式计算.

tfj=ρI/αw(A.0.1)

式中tfj—受夏季太阳辐射的附加温度(℃);

ρ—管材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对无光泽不锈钢管材,可取0.5,光滑不锈钢管,可取0.35;

I—当地下午夏季最大太阳总辐射照度(W/m2),按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中的附录A选取;

αw—管道外表面换热系数(W/m2·

℃),按表A.0.1选取.

表A.0.1夏季不同风速的管道外表面换热系数表

夏季计算风速u(m/s)

4.0

换热系数αw(W/m2·

℃)

15.1

17.4

19.8

22.1

24.4

26.7

29.1

附录B局部阻力当量长度计算

B.0.1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按下式计算:

j=ζ′(B.0.1)

j—局部阻力当量长度(m);

ζ—局部阻力系数,见表B.0.1;

′—单位局部阻力系数当量长度(m),查表B.0.2.

表B.0.1管件局部阻力系数ζ表

局部阻力名称

ζ

一级变径管

0.35

球阀

0.05(全开,d≤100mm)

三通直流

煨制的90°

弯头

0.3

三通分流

(公称直径DNmm)

四通直流

90°

直角弯头

2.2

2.1

1.6

1.1

四通分流

旋塞

4

2

表B.0.2单位局部阻力系数当量长度(m)

公称直径DN(mm)

流量Q(m3/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