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848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生产管理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偶然损失原则;

(2)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

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

(4)本质安全化原则。

12、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

(2)监督原则。

13、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1919年,英国,格林伍德和伍兹;

(2)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1931,美国,海因里希,认为事故因果连锁过程概括为5个因素: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3)能量意外伤害理论:

1961,吉布森。

伤害分两类:

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者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

第二类伤害是由于影响了局部或者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是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4)系统安全原理:

a、通过改善物的可靠性来来提高安全性;

b、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

c、不可能根除危险源,可以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d、降低事故概率和后果程度。

14、四不放过:

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15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

国家与行政部门之间,实行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实行国家监管和地方监管;

政府和企业之间,实行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格局,以及“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

16、安全生产目标体系:

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由事故死亡人数总量控制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重大和特大事故起数控制考核指标4类、27个具体指标构成。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1、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依据:

(1)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地方政府的法规、标准为依据;

(2)以生产、经营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事故教训未依据;

(3)以国际、国内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为依据。

2、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

(1)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

(2)安全第一的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原则。

3、主要负责人的职责:

a、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b、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d、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e、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f、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安全生产法第17条》)

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5、安全生产投入保证:

一般来说,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等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由董事会予以保证;

一般国有企业由厂长或者经理予以保证;

个体工商户等个体经济组织由投资人予以保证。

上述保证人承担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不足而导致事故的法律责任。

6、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原则:

提取原则:

“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

”使用原则:

a、专户核算,专款专用。

b、结余结转使用,不足部分直接列支。

7、安全生产投入的使用:

a、建设安全和卫生技术措施工程;

b、增设和更新安全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等以及这些安全设备的日常维护;

C、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

d、按照国家标准为职工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和设施;

e、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g、其他有关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如用于制定及落实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8、风险抵押金存储标准:

(1)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化、烟花爆竹等行业存储保证:

a、小型企业不低于30万元;

b、中型企业不低于100万元;

c、大型企业不低于150万元;

d、特大型企业不低于200万元。

累计不超过500万元。

(2)煤矿存储标准:

a、3万吨一下(含3万)60——100万元;

b、3.万以上至9万吨(含9万),存储150——200万元;

c、9万至15万吨存储250——300万元;

d、15万吨以上,以300万元为基数,没增加10万吨增加50万元。

累计600万元后不再存储。

9、安全风险抵押金的管理:

必须做到:

“专户存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挪用”。

10、安全技术措施:

(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a、消除危险源;

b、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c、隔离;

d、故障—安全设计;

e、减少故障和损失。

(2)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

a、隔离;

b、设置薄弱环节;

c、个体防护;

d、避难与救援。

11、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

(1)必要性和可行性原则;

(2)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的原则;

(3)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的原则;

(4)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12、每项安全技术措施的基本内:

(1)措施应用的单位或工作场所;

(2)措施名称;

(3)措施目的和内容;

(4)经费预算及来源;

(5)负责施工的单位或负责人;

(6)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

(7)措施预期效果及检查验收。

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一般应与同年度的生产、技术、财务、供销等计划同时编制。

安全计划措施一般由总工程师审批。

13、主要负责人培训内容: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3)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

(4)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的事故案例分析;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14、主要负责人培训时间: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存储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

每年再培训不得少于16学时。

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

再培训不少于12学时。

14、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要求:

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并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包括安全技术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以实际操作考核为主。

离岗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安全技能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15、新从业人员的培训要求:

对新从业人员应进行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培训。

新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煤矿、非煤矿山、危化、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不得少于20学时。

15、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方法:

课堂讲授法、实操演练法、案例研讨法、读书指导法、宣传娱乐法等;

形式班前班后会、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议、安全生产业务培训班、事故现场分析会、张贴安全生产招贴画、宣传标语及标志、安全生产知识文化竞赛。

16、“三同时”:

《安全生产法》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安全设施投资应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17、须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的情况:

(1)大中型或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

(2)火灾危险性生产类别为甲类的建设项目;

(3)爆炸危险场所为特别危险场所和高度危险场所的建设项目;

(4)大量生产或使用1级、2级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建设项目;

(5)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料或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料的建设项目;

(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确认的其他危险危害因素大的建设项目。

18、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

6种类型:

(1)定期安全检查:

次/年、次/季、次/周、次/月;

(2)经常性安全检查:

个别的、日常的巡视;

(3)季节性和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

(4)专业(项)安全检查:

是对某个专业(项)问题或在施工(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安全问题进行的单项定性或定量检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业要求);

(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

(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

19、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

内容包括:

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

查思想、查意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

硬件系统主要是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

安全检查具体内容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进行确定。

20、安全检查方法:

(1)常规检查:

完全依靠安全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检查的结果直接受安全检查人员个人素质的影响。

(2)安全检查表法:

事先把系统加以剖析,列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确定安全检查项目,并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这种表就叫安全检查表。

(3)仪器检查法。

21、特种劳动防护用品6大类:

(1)头部护具类;

(2)呼吸护具类;

(3)眼(面)护具类;

(4)防护服类;

(5)防护鞋类;

(6)防坠落护具类。

22、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原则:

(1)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选用;

(2)根据生产作业环境、劳动强度以及生产岗位接触有害因素的存在形式、性质、浓度(或强度)和防护用品的防护性能进行选用;

(3)穿戴要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

23、劳动防护用品的“三证”、“一标志”和“三会”:

三证:

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

一标志:

安全标志;

三会:

职工应做到会检查用品的可靠性,会正确的使用护品,会正确的维护保养护品。

24、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管理:

对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实行安全标志管理,安全标志由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证书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标识两部分组成。

标志证书有安全生产管理总局监制。

第三章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1、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综合监管(安监总局)和行业(国务院有关部门)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监察局)和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和其他监督相结合。

2、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

(1)权威性:

源于法律授权,体现国家意志;

(2)强制性: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普遍约束性。

3、安全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1)检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2)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的原则;

(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4)坚持行为监察和技术监察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6)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

(1)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

(2)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情况;

(3)严格履行有关行政许可的审查工作;

(4)依法处理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5)正确处理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6)依法处理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设施、设备、器材;

(7)接受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

(8)及时报告事故;

(9)参加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处理;

(10)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11)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5、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程序:

(1)监督检查前的准备:

开会通知被检查单位;

(2)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执行安全法律法规情况。

有关许可证情况,管理机构及人员情况,安全投入、安全费用提取等情况;

(3)作业现场检查;

(5)提出意见或建议;

(6)发出《整改指令书》、处罚决定书》。

6、安全生产事项许可颁发程序:

(1)申请;

(2)受理;

(3)征求意见;

(4)审查和调查;

(5)做出决定;

(6)送达。

7、安全生产监督方式:

(1)事前;

(2)事中:

a、行为监察,B、技术监察;

(3)事后:

事故救援和调查。

8、煤矿安全监察的特点:

(1)实行垂直管理:

中央直接管理:

(2)监察和管理分开;

(3)分区监察;

(4)国家监察。

9、煤矿安全监察的方式与内容:

方式:

(1)日常监察;

(2)重点监察;

(3)专项监察;

(4)定期监察。

内容:

查思想、查制度、查安全设施、查事故隐患和查事故处理,看被监察的企业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要求。

10、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特点:

具有强制性、体系性及责任追究性的特点。

11、特种设备监察制度:

主要建立两项制度:

一是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

二是从设计、制造、安全、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的监察制度。

第四章安全评价

1、安全评价三类:

(1)安全预评价:

在项目建设前,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应用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预测性评价。

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用以指导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

(2)安全验收评价:

在项目竣工、试生产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3)安全现状评价:

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查找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2、安全评价的程序:

主要包括:

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安全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3、危险、有害因素按导致事故的类别分为6大类: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4、危险和有害因素按事故类别和职业健康分类:

按事故类别分为20类。

按职业健康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7类。

5、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1)直观经验分析法:

a、对照、经验法;

b、类比方法。

(2)系统安全分析法(事件树、事故树)。

6、安全评价按量化程度分类:

(1)定性安全评价法:

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因素图分析法、事故引发和发展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

(2)定量安全评价法:

概率风险评价法、伤害(破坏)范围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法。

第五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1、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辨识》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2、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类型:

(1)储藏区(储罐);

(2)库区(库);

(3)生产场所;

压力管道;

(5)锅炉;

(6)压力容器;

(7)煤矿(井工开采);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8)尾库矿。

3、存储量临界量计算公式:

q1/Q1+q2/Q2+...qn/Qn≥1

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实际存量

Q1、Q2、Qn——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4、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风险评价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类容。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以危险单元为评价对象。

根据安全工程学的一般原理,危险性定义为事故频率与事故后严重程度的乘积,即危险性一方面取决于事故的易发性,另一方面取决于一旦事故发生,其后果的严重性。

5、具有燃烧爆炸危险性物质7大类:

(1)爆炸性物质;

(2)气体燃烧性物质;

(3)液体燃烧性物质;

(4)固体燃烧性物质;

(5)自燃物质;

(6)遇水易燃物质;

(7)氧化性物质。

6、毒性物质:

定义为第8种危险物质。

其事故易发性取决于4个参数

(1)毒性等级;

(2)物质的状态;

(3)气味;

(4)重度。

7、事故严重度评价:

事故严重度用事故后果的经济损失(万元)表示。

事故后果系指事故中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备、物资等的财产损失,不考虑停工损失。

对不同类别的危险物质可能出现的事故严重程度根据两个原则评价:

(1)最大危险原则:

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

(2)概率求和原则:

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

第六章事故预警机制

1、事故预警机制:

完善的事故预警机制是建立在预警系统基础之上,而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两部分组成。

其中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警评价系统组成。

2、事故预警的目标、任务、特点:

目标:

通过对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监测与评价,警示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任务:

针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和评价,及时的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预防和控制。

特征:

(1)快速性;

(2)准确性;

(3)公开性;

(4)完备性;

(5)连贯性。

3、建立预警机制的原则:

(1)及时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高效性原则;

(4)引导性原则。

4、预警管理系统的建立:

一个完整的预警管理系统由外部环境预警系统、内部不良的预警系统、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和事故预警系统构成。

外部环境预警系统:

(1)自然环境突变的预警;

(2)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警;

(3)技术变化的预警。

内部不良的预警系统:

(1)质量管理预警;

(2)设备管理预警;

(3)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

5、预警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a、灵敏性b、科学性c、动态性d、可操作性e、引导性f、预见性。

6、预警评价指标的确定:

(1)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

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技术因素。

(2)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性指标:

包括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3)安全管理有效性指标包括安全组织、安全法制、安全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资金;

(4)机(物)安全可靠性指标包括运行不良、材料缺陷、危险物质、能量、安全装置、保护用品、储存于运输、各种物理参数(温度、压力、浓度等)指标。

7、预警方法:

(1)指标预警:

根据预警指标数值的大小的变动来发出不同程度的报警。

(2)因素预警:

相对指标预警式一种定性预警。

(3)综合预警:

以上两种预警相结合。

(4)误警和漏警(不属于预警方法)。

8、四级预警:

Ⅰ级预警,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

Ⅱ级预警,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用橙色表示;

Ⅲ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用黄色表示;

Ⅳ级预警,表示生产活动处于正常状态,用蓝色表示。

9、预警系统的实现:

完善的预警系统为实现事故预警提供了物质基础。

预警系统通过预警分析和预控对策实现事故的预警和控制,预警分析完成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的功能,而预控对策完成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纠错和治错的功能。

监测、识别、诊断、评价这四个环节预警活动,是前后顺序的因果联系

10、预警控制:

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和事故管理.

(1)组织准备:

有两项特定任务,一是确定预警系统的组织构成、只能分配及运行方式,二是为事故状态时的管理提供组织训练与对策准备。

(2)日常监控:

有两个任务,一是日常对策,即对事故征兆(现象)进行纠正活动,防止该现象的扩展蔓延,逐渐使其恢复到正常状态。

二是事故危机模拟,即在日常对策活动中发现难以有效控制的事故征兆(现象)后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状态进行假设与模拟活动,并提出对策方案,为进入事故危机管理做好准备。

(3)事故危机管理:

是日常监控活动无法扭转危险状态的发展,企业生产活动陷入危机状态时采取的一种特殊管理,只有在特殊状态下才采用的管理方式。

第七章事故应急救援

1、事故应急救援的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总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的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基本任务包括: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

(2)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2、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

(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2)应急活动的复杂性;

(3)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

3、《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相关规定:

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4类。

将公共突发事件废物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4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4、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

一个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应由组织体系、运作机制、法制保障和应急保障4部分构成。

应急救援活动一般划分为应急准备、初级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4个阶段,应急机制与这4个阶段的应急活动密切相关。

应急运作机制主要由统一指挥、分级响应、属地为主和公众动员4个基本机制组成。

事故应急救援响应通常分为3级响应。

应急响应程序按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