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9696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7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docx

高中生物实验复习专题教师

6-17

生物实验复习专题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的基础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对实验的重视和复习是高考复习的重要一环。

从对近几年上海、广东的高考生物试卷和全国的理科综合试卷分析中发现:

有关实验能力的试题,从所占的比例来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从题目设计的认知层次来看有逐渐提高的趋势;从覆盖的知识范围来分析,有涉及高中课本内的知识,也有不涉及高中所学的内容,所要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是由题目提供的;从知识内容分析,试题涉及生物学基本原理、概念、解剖和生理知识。

实验目的、材料的使用。

实验操作、方法步骤、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设计和结果预测等多个方面。

考生主要的应对策略应该是以课本实验为依托,深刻理解实验设计的各项原则及中学常见的实验操作技能。

在题型和题量上下工夫

考纲中对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备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1、考查生物学实验的一般程序

例1为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发育,将27只同种、同时孵化且大小相同的蝌蚪,随机均分为三组,饲养的水、饲料和温度等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甲组加入甲状腺激素、乙组加入甲状腺激素抑制剂、丙组不加入药剂。

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生长情况。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该实验的假设是()

A、甲状腺激素抑制剂对蝌蚪的生长有影响

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发育

C、乙组变态发育将加快

D、甲组变态发育将滞后

(3)该实验的“预期”是()

A、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

C、甲状腺激素能抑制新陈代谢

D、甲组变态发育加快,乙组变态发育滞后

[解析]一个完整的生物学实验包括以下七个基本步骤:

1、实验名称、目的:

指出是什么实验,明确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2、假设:

是“可能会怎么样”,对可见现象提出一种可检测的解释。

3、预期:

在检测提出的假设以前,先提出实验的预期结果(一个或几个假定的结果),若预测没有实现,则说明假设不成立;若预测得到实现,则假设成立。

4、实施实验过程:

根据实验目的和提出的假设,来设计实验的具体方法步骤,并按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

5、观察和收集数据:

客观如实地观察、记录实验的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并通过一定方式将实验结果呈现出来。

6、分析、推论:

对记录的数据(包括现象、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7、交流:

写出实验报告。

[答案]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发育,B、D

2、考查对照原则

例2为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发育,将27只同种、同时孵化且大小相同的蝌蚪,随机均分为三组,饲养的水、饲料和温度等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甲组加入甲状腺激素、乙组加入甲状腺激素抑制剂、丙组不加入药剂。

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生长情况。

根据实验对照原则回答下列问题:

甲组属于;乙组属于;丙组属于。

A、实验组B、条件对照

C、自身对照D、空白对照

[解析]空白对照:

对照组不做任何实验处理。

自身对照: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不再另设对照组。

相互对照:

不单独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条件对照:

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而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

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答案]ABD

3、考查变量

例3为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发育,将27只同种、同时孵化且大小相同的蝌蚪,随机均分为三组,饲养的水、饲料和温度等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甲组加入甲状腺激素、乙组加入甲状腺激素抑制剂、丙组不加入药剂。

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生长情况。

根据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同种蝌蚪和相同饲养条件属于。

(2)甲组加入的甲状腺激素是。

(3)甲组的变化和结果是。

A、自变量B、因变量C、额外变量D、无关变量

(4)本实验的关键步骤是。

A、定时喂食B、定时换水C、定时观察D、用药量合理

(5)实验中选同种、同时孵化的大小相同的蝌蚪来做实验,其目的是

[解析]

单一变量原则:

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与说服力。

自变量(亦称实验变量)

是指实验中要研究和控制的因素或条件。

因变量(亦称反应变量)

是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

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额外变量(也称干扰变量)

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答案]DABD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实验操作题型的考查

实验操作题主要考查实验的操作技巧、注意事项、实验步骤与程序。

要求考生必须参与实验,仔细观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这一类的题目,有的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有的是以要求改正或完善实验步骤的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对策:

(1)要熟悉考纲要求的所有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

(2)观察类实验中通常运用显微镜对目标进行观察,为使观察的结果更清晰,常借助染色技术、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等,在复习中要善于归纳.(见后)

(3)要注意被观察细胞所处的生理状态。

如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都是死细胞,所以不能选择一个细胞观察它有丝分裂的全过程,而只能观察多个细胞的瞬间状态(死亡时的状态);观察细胞质流动过程中的细胞都是活细胞;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的细胞也是活细胞.整个实验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但要注意其质壁分离的程度,质壁分离过度,细胞会脱水死亡。

观察

方式

实验名称

观察对象

显微镜

玻片标本

染色剂

生物材料

原色

观察

观察叶绿体

叶绿体

高倍

临时装片

菠菜叶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

紫色大液泡

低倍

临时装片

洋葱表皮

染色

观察

观察有丝分裂

染色体

高倍

临时装片

龙胆紫(醋酸洋

红)

洋葱根尖

脂肪的鉴定

脂肪

高倍

切片

临时装片

苏丹Ⅲ或苏丹Ⅳ

染液

花生种子

观察DNA、RNA

的分布

DNA、RNA

高倍

临时装片

甲基绿和吡罗红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表皮细胞)

观察线粒体

线粒体

高倍

临时装片

健那绿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减数分裂

染色体

高倍

固定装片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蝗虫精巢固定装片

低温诱导染色

体加倍

染色体

高倍

临时装片

改良苯酚品红溶液

洋葱根尖细胞

例4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个实验时,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原生质层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解析]醋酸浓度过大,将细胞杀丝,观察不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答案]D

5、实验原理题

实验原理题常以某一生物实验为题材,对实验过程的有关细节进行考查,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材、试剂的使用和实验环境条件的控制等。

通常题目给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解析,并在此基础上解决有关问题,以考查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生物学实验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对策:

(1)要熟记考纲要求的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将所获得的知识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

(2)记住待检测物质与某种鉴定试剂反应,产生一种特殊颜色来达到鉴定的目的。

(见后)

检测物质

鉴定试剂

颜色

水浴加热

条件

还原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沉淀

需要

将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组织样液中,然后50-65℃水浴加热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需用到高倍显微镜

苏丹Ⅳ

红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先向组织样液加1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后,再滴4滴双缩脲试剂B

DNA

甲基绿

绿色

需用到高倍显微镜

二苯胺

蓝色

需要

沸水浴

RNA

吡罗红

红色

需用到高倍显微镜

淀粉

碘液

蓝色

 䦋㌌㏒㧀좈໱琰茞ᓀ㵂Ü

例5健康人的尿中只含有极微量的蛋白质,若尿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则称为蛋白尿。

除了肾脏等疾病会引起蛋白尿外,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也会出现暂时性蛋白尿。

临床上常用双缩脲法定性和定量检测尿中的蛋白质。

请完成下面的实验,验证某人在某次剧烈运动后出现了蛋白尿。

材料用具:

试管、量筒、剧烈运动前后的尿液、双缩脲试剂A(质量浓度为0.1g·mL-1的NaOH)、双缩脲试剂B(质量浓度为0.01g·mL-1的CuS04溶液)。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各加入某人在剧烈运动前后的尿液2mL

②先向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的,振荡均匀,再向两支试管分别加入3~4滴,振荡均匀。

③对比两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预期结果:

[答案]

实验原理: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并且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浓度成正比

实验步骤:

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

实验结果:

A试管中的溶液为淡紫色;B试管中的溶液为较深的紫色

6、实验设计题

例6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1)材料和用具:

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两组,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小动物活动测定仪等。

(实验提示:

给药途径为每日灌胃,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作考试要求,室温恒定。

(2)方法与骤:

(3)结果预测与分析:

[解析]

(1)确定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2)确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观察指标

实验目的:

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实验原理:

甲状腺激素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耗氧量增加,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活动量增加。

观察指标:

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

(3)确定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自变量:

甲状腺激素和蒸馏水因变量:

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

无关变量:

鼠龄、温度、药剂量、灌胃次数等

(4)设计实验步骤

--分组标号、前测、控制无关变量:

①将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两组大白鼠分别标号为甲组和乙组,并分别用给出仪器测定与记录耗氧量和活动量

--设置实验组(甲组)和对照组(乙),设置单一变量、控制无关量:

②每日用灌胃器给与甲组鼠灌喂甲状腺激素溶液,给与乙组灌胃等量的蒸馏水,饲养一段时间。

--观察、记录、后测

③定期测量与记录甲、乙两组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

(5)结果预测与分析:

实验目的中有“验证……”,因为是验证性实验。

实验结果预测:

未给甲状腺激素时,甲、乙两组鼠的耗氧和活动量相近。

给甲组鼠甲状腺激素后,其耗氧和活动量均大于乙组。

结果分析: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耗氧量和活动量加大。

例7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

为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用具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用具:

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

方法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解析]

(1)确定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

(2)确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观察指标

实验目的:

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验原理:

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

观察指标:

种子发芽率

(3)确定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自变量:

“有光”和“无光”

因变量:

发芽率差异

无关变量:

水分、温度和氧气、种子数量、大小等

(4)设计实验步骤

--分组标号、控制无关变量:

①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甲、乙两组培养皿中

--设置实验组(甲组)和对照组(乙),设置单一变量:

②将甲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乙组置于黑暗环境中。

--控制无关变量:

使两组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观察、记录、后测:

③一段时间后统计两组种子的萌发率,并分析其差异程度

(5)预测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本实验为探究性试验,结果可能有多方面。

①如果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也萌发,但两组发芽率差异不显著,则说明该种植物的种子萌发不受光的影响;

②如果有光组发芽高于无光组,且差异显著,则说明光促进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

③如果有光组发芽低于无光组,且差异显著,则说明光抑制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

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有关内容的比较

(1)探究性实验:

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2)验证性实验:

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

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验证研究对象的已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实验假设

假设一般采用“如果A,则B”的形式表述,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解释

因结论是己知的,因此不存在假设问题

实验原理

因探究内容而异

因验证内容而异

实验过程

应有的实验步骤实际上并未完成,因探究内容而异

应有的实验步骤,可以是曾经做过,因验证内容而异

实验现象

未知,可以不描述

已知,应准确描述

实验结果预测

对应假设,分类讨论。

一般需讨论“如果出现结果①会怎样,如果出现结果②或③又会怎样”。

但有时也会出现“预测最可能的结果”的问题.此种情况应根据已有知识推测最合理的结果。

实验结论

对应实验目的做出肯定结论

7、实验评价题

实验评价就是利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从实验取材、药品试剂、步骤及操作、结果及预测等进行评价,从而正确解答有关内容。

对实验方案评价时,要注意从以下8方面入手(记忆)

(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

(2)药品和试剂的使用是否正确;

(3)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否正确

(4)有无对照,如果有看对照设计是否合理

(5)实验步骤是否科学

(实验是否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是否漏做某个实验步骤;操作步骤是否颠倒;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6)是否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的检测和记录

(7)对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分析是否合理

(8)实验的安全性如何

例8某同学进行了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实验步骤:

1、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另取3支试管,分别注入新鲜α—淀粉酶溶液。

2、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三组分别放入100℃、37℃的水中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两支试管中的pH=6.8,第三支试管中的pH=4,摇均后维持各自温度5min。

3、在三支试管中各滴一滴碘液,并摇均。

观察并记录:

(略)

结论: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酶的活性。

请回答:

(1)该实验能否得出上述实验结论?

(2)指出步骤中不正确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纠正或补充相应的内容。

[解析]本题是比较典型的实验评价题,先从以下8方面考虑:

(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

正确

(2)药品和试剂的使用是否正确:

步骤1中加入试管中的两种溶液应有量的描述

(3)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否正确:

正确

(4)有无对照,如果有看对照设计是否合理:

设置了3个相互对照试验,但没有最适温度

(5)实验步骤是否科学:

试管上没有做标记;未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6)是否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的检测和记录:

(7)对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分析是否合理:

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8)实验的安全性如何:

基本安全

[答案]

(1)按此步骤不能得出以上实验结论。

(2)①试管上没有做标记,应用字母或数字进行标记如六支试管上分别标记A、B、C、D、E、F。

②步骤1中加入试管中的两种溶液应有量的描述,应补充3%的可溶性淀粉2ml,新鲜淀粉酶溶液1ml。

③步骤2中没有设置最适温度,应把37℃改为60℃。

④实验组与对照组未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两组中存在酸碱度和温度两个变量,应只有一个温度变量,酸碱度应一致,pH应都为6.8。

8、实验步骤补充完善题

(1)添加实验假设。

(2)完善实验步骤。

(3)总结实验结论。

(4)补充填加对照实验。

实验补充完善题的解题思路与完全实验设计的解题思路基本一致。

例9赤霉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它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吲哚乙酸)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

那么它是如何提高生长素含量的呢?

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探究。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有一个合成和分解的代谢过程(如图1,IAA氧化酶是一种含铁蛋白)。

研究小组据此提出假设:

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提高生长素含量。

为验证假设,研究小组设计了实验。

材料用具包括燕麦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铁培养液、赤霉素溶液(以上溶液浓度均适宜),蒸馏水、琼脂块、刀片等。

(1)参考图2,补充完成以下实验步骤:

①准备四个配有培养支架的烧杯,分别标记为1—4号。

②向l号和2号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完全培养液。

③,分别在1号和2号烧杯中培养一段时间。

注:

(1号烧杯中的幼苗为1号幼苗,2号烧杯中的幼苗为2号幼苗)

④1号幼苗喷洒适量蒸馏水,2号幼苗喷洒等量赤霉素溶液。

继续培养一段时间。

⑤。

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弯曲情况。

⑥向3号和4号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缺铁培养液,。

(2)实验分析:

步骤②→⑤的处理结果是去尖胚芽鞘弯向1号,这证明。

步骤⑥可能出现种不同的实验结果。

(3)该研究小组只提出了一种假设,请你提出可能存在的其他两个假设。

[解析]

(1)确定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

(2)确定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假设、观察指标

实验目的:

探究赤霉素如何提高生长素含量

实验原理:

赤霉素通过提高生长素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

实验假设:

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提高生长素含量

观察指标:

胚芽鞘生长情况

(3)确定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自变量:

赤霉素、蒸馏水

因变量:

胚芽鞘生长的情况的差异

无关变量:

水分、温度和氧气、胚芽鞘数量等

[答案]

(1)③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燕麦幼苗若干株,平均分为两组

⑤切下l号和2号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分别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并将琼脂块分别放到去尖端胚芽鞘的两侧

⑥重复步骤③~⑤

(2)赤霉素能提高生长素含量3

(3)赤霉素可能通过抑制生长素的分解,提高生长素的含量。

赤霉素也可能同时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和抑制生长素的分解,提高生长素的含量

9、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此类实验主要是用调查法获得信息得出结论的。

调查的对象通常不是所有的相关生物(或事物),而只是选中其中的一部分.所以调查的随机性对调查结论的正确性与普遍性有重要的意义。

注意事项:

调查的随机性决定了调查的成败,所以应做到无区别对待调查对象,以确保调查的随机性。

★调查动物的标志重捕法要求标志物不能太明显,不能对调查对象生存产生不利和有利的影响等;

★调查植物的样方法要求样方法的选择严格按取样法取样,不能带个人的爱好等;

★调查人类遗传病时不能限定特定人群,且被调查人群足够大等

方法与技巧:

①调查数据的处理常用统计法。

②为使实验获得成功常选用一些容易调查的内容,如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选择容易辨别个体的双子叶植物,遗传病的调查选择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等。

例10由实际调查获得的事实证据及数据,经过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可获得—些规律性的结论。

下列有关调查、实习的内容正确的—组是()

内容

方法

实验要点

A

人群中遗传病

实际调查法

一定要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B

种群密度

取样调查法

随机选取不同大小的样方,统计种群密度平均值

C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人工模拟池塘生态系统

将多种生物放入密闭的广口瓶中,且一定要将生态瓶放在直射、强光下

D

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实际调查、实验法等

可选择SO2处理植物,探索酸雨对植物的影响

[答案]D

6-18

例2.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解析:

标本染色较深时透光性较差,视野相对变暗,观察时应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增大进光量;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则玻片标本位于左下方,要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因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转换高倍镜观察,只需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即可,若视野不清晰,可调细准焦螺旋调焦;在转换高倍镜之前,将要观察的物像先移到视野中央,以便在较小的视野中观察到物像。

答案:

C

变式1.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

C.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解析:

用显微镜观察材料,都必须用低倍镜先找到适合的部分,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换上高倍物镜,这时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由于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为得到适宜的亮度,可调节光圈及反光镜。

答案:

D

6-29

实验探究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罪魁祸首”。

如图是幽门螺杆菌结构模式图。

请回答:

(l)幽门螺杆菌与酵母菌比较,二者共有的结构是(填序号);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幽门螺杆菌。

(2)沃伦和马歇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慢性胃炎活体标本时,意外地发现了某种细菌,而且这种细菌总是出现在慢性胃炎标本中,而在正常的胃窦粘膜则无这种细菌。

他们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了关于慢性胃炎病因的假设。

该假设最可能是。

(3)为了进一步探究幽门螺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培养该菌过程中,发现了在某种细菌(简称W菌)的周围,该菌的生长繁殖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