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试题3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994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试题3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试题3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试题3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试题3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试题3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试题31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试题31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试题31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试题31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试题31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试题31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试题31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试题31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试题31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试题31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试题31文档格式.docx

《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试题3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试题31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语文下期末考试试题31文档格式.docx

为了找到一个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又准确标识寒暑往来规律的计时办法,人们将一年365天平分为24等份,分别给予一个名称,如立春、雨水等,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标识制度。

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南子》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

各个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作为标志,即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我们的先人发明节气,把自然界的变化、动植物以及人体功能的状态和变化都反映出来了,而且相当准确:

雨水,草木萌动;

立秋,凉风至等。

这些都是从人们对自然界的细腻感觉出发而形成的,体现出对客观规律的准确认知,相当科学。

以上在我们中国人生活中合并使用的阴历阳历时间制度,各有其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

表面上看来似乎互不关联、彼此相悖,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交错使用、互为补充,形成了协调并用、多元而统一的时间计算体系。

这个多元而统一的时间制度就是我们中国人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

(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有删改)

1.下列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阴历”也称“农历”“旧历”,即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的“夏历”,是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

B.从感知、观察物候和气候的变化,到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性的参照物,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方法不断改进。

C.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以过去千百年以来通行的阴阳合历为依据为确立的,是我们民俗传统的一部分。

D.二十四节气都有明显的物候标志,作为一种时间标识制度,它有利于人们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2.下列对“时间制度”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公共时间制度的实施靠各国特定的历法协调和规范。

B.历法是时间制度的重要内容,根据参照物的不同,世界上目前普遍分为太阳历或阳历、太阴历或阴历、阴阳合历三种。

C.作为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这种情况在《淮南子》中已有记载。

D.时间制度中阴历阳历各有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国人合并使用,构成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

3.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为了更准确地衡量、计算、记录时间,人们制造出指时杆、日晷、漏壶等,作为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

B.阴阳合历是我们确定传统节日体系的依据,这是因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的依据太阳历,有的依据太阴历。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月亮一年内的位置变化及其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而制定的。

D.我国阴历阳历合并使用的时间制度,符合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性变化,能够反映寒暑往来的自然规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野草的呼吸

迟子建

①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寒流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时,盼春心切的我,一头扎进哈尔滨城郊的室内花卉市场,在姹紫嫣红的花中,选购了几盆色彩艳丽的四季海棠,抱回家中。

②这一簇簇的海棠花儿,在窗前,在桌畔,就像迎春的爆竹,等待点燃。

而悄无声息燃响它们的,就是阳光了。

③在最初的一周,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

粉色的比朝霞还要明媚,鹅黄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着葡萄酒般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

④居室春意盈盈,叫人愉悦。

每日晨起,我都做早课似的,先赏花儿。

我喝一杯凉白开,也给它们灌上一点生水。

也许是浇水频繁的缘故吧,十多天后,我发现粉色的四季海棠首先烂了根,花儿做了噩梦似的,花瓣边缘浮现出黑边,像是生了黑眼圈。

鹅黄的四季海棠叶片萎靡,花朵也蔫了。

我以为它们缺乏营养,于是又浇花卉营养液。

⑤可不管我怎样挽留,四季海棠去意已定,没有一盆不烂根的了,花茎接二连三倒伏,那一团团花朵,自绝于青春似的,香销玉殒。

⑥我只得清理了残花败叶,沮丧地将花盆摞起,扔在阳台一角。

⑦哈尔滨的春花,终于在四月中旬,次第开放。

先是迎春,接着是桃花、榆叶梅和樱花。

李子树杏树和梨树,紧随其后绽放,它们承担着坐果的使命,耽搁不得。

再之后开花的,就是蔷薇和满城的丁香了。

当丁香花释放着浓郁的香气,把哈尔滨变成一座大大的香坊时,爱音乐的人就聚集在松花江畔的斯大林公园了。

拉手风琴和大提琴的,吹萨克斯和笛子的,莫不神采飞扬,激情荡漾。

此时的松花江漂荡着谢落的榆树钱,它们挤挤挨挨在一起,涌动着向前,好像在为这春天的旋律鼓掌。

⑧到了六七月,哈尔滨树上的花儿大都闭嘴了。

不过不要紧,树下的草本花卉依附着大地,七嘴八舌地开了。

园丁们栽培的郁金香、芍药、牡丹、鸢尾、玫瑰、石竹、瓜叶菊、孔雀草、凤仙花等等,一样千娇百媚,争奇斗丽。

只是赏这样的花儿,人得一副奴隶的姿态,蹲伏着与其相视,不似与木本花卉比肩对望,来得惬意。

⑨但无论是树上还是树下的花朵,在去年都不如一盆野草带给我惊艳之感。

⑩我不是把曾记录了四季海棠花事的花盆,弃在阳台角落了吗?

虽说花叶无踪影了,可盆中残土犹存。

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

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

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

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⑪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

⑫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在家时虽也去阳台舀米取面,晾衣晒被,但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

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

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

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

这盆不屈不挠成长的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

⑬有了阳光的照拂,有了水的滋养,野草出落得比春花还要漂亮。

它们像一把插在笔筒的鹅毛笔,期待我书写着什么。

有时我会朝它吹上一口气,看野草风情万种地起舞,将穿窗而入的阳光,也搅得乱了阵脚,窗前光影缭乱。

还有时我会含上一口清水,“噗——”的一声,将清水喷射到野草上,看它仿佛沐浴着朝露的模样。

我就这样与野草共呼吸,直到哈尔滨的菊花,在浓霜中耷拉下脑袋,所有户外的花儿,在冷风中折翼,我居室的野草,依然自由舒展着婀娜的腰肢。

它仿佛知道我嫌它不能开花似的,居然长出花茎,开出几株穗状的米粒似的花儿,如一面面耀眼的小旗子,宣示着它的春天。

⑭这盆欣欣向荣的野草,直到年底,才呈颓势。

先是开花的草茎,变得干瘪,落下草籽。

跟着是花盆外缘的野草,朝圣般地匍匐下身子。

到了春节,野草大都枯黄,只有中央新生的草,仍是绿的。

它就这样一边枯萎一边生新芽,所以直到如今,这盆野草,依然活着。

⑮我从事文学写作三十余年了,小说应该是我创作的主业,因为在虚构的世界中,更容易实践我的文学理想。

但我也热爱散文,常常会在情不自禁时,投入它的怀抱。

它就像一池碧水,洗濯着尘世的我。

这些不经意间写就的散文,就像我居室的那盆野草,在小天地中,率性地生长,不拘时令,生机缭绕,带给我无限的感动和遐想。

⑯当一个人的呼吸,与野草的呼吸融合在一起时,在风刀霜剑的背后,在凉薄而喧嚣的世间,宁静与超然,安详与平和,善与慈,爱与美,就会在不老的四季中,缠绕在你的枝头,与你同在。

⑰我愿将这样的野草,捧给亲爱的读者。

(选自2016年7月17日《文汇报·

笔会》有删改)

4.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用对比手法描写海棠花,表达了惋惜和沮丧的情感。

B.作者从视觉、嗅觉和听觉多个角度,描写哈尔滨的春花。

C.观赏树下的花会让人屈尊,不如观赏树上的花来得惬意。

D.野草不屈不挠地生长,宣示着它的春天,给写作以灵感。

5.第①段“不识相”,用词精妙,请加以赏析。

(3分)

6.分析第⑩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

7.分析标题“野草的呼吸”的好处。

(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

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

2010年,×

×

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减弱。

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

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

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下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

计算成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

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

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

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8.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势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有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

10.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

父抗,为郢府参军,云随父在府。

起家郢州西曹书佐,转法曹行参军。

俄而沈攸之举兵围郢城抗时为府长流入城固守留家属居外。

云为军人所得,攸之召与语,声色甚厉,云容貌不变,徐自陈说。

攸之乃笑曰:

“卿定可儿,且出就舍。

”明旦,又召令送书入城。

城内或欲诛之,云曰:

“老母弱弟,悬命沈氏,若违其命,祸必及亲,今日就戮,甘心如荠。

”长史柳世隆素与云善,乃免之。

齐建元初,竟陵王子良为会稽太守,云始随王,王未之知也。

会游秦望,使人视刻石文,时莫能识,云独诵之,王悦,自是宠冠府朝。

出为零陵内史,在任洁己,省烦苛,去游费,百姓安之。

明帝召还都,及至,拜散骑侍郎。

复出为始兴内史。

郡多豪猾大姓,二千石有不善者,谋共杀害,不则逐去之。

边带蛮俚,尤多盗贼,前内史皆以兵刃自卫。

云入境,抚以恩德,罢亭候,商贾露宿,郡中称为神明。

云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行。

好节尚奇,专趣人之急。

少时与领军长史王畡善,畡亡于官舍,贫无居宅,云乃迎丧还家,躬营含殡。

事竟陵王子良恩礼甚隆,云每献损益,未尝阿意。

子良尝启齐武帝论云为郡。

帝曰:

“庸人,闻其恒相卖弄,不复穷法,当宥之以远。

”子良曰:

“不然。

云动相规诲,谏书具存,请取以奏。

”既至,有百余纸,辞皆切直。

帝叹息,因谓子良曰:

“不谓云能尔。

方使弼汝,何宜出守。

”齐文惠太子尝出东田观获,顾谓众宾曰:

“刈此亦殊可观。

”众皆唯唯。

云独曰:

“夫三时之务,实为长勤。

伏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

”既出,侍中萧缅先不相识,因就车握云手曰:

“不图今日复闻谠言。

及居选官,任守隆重,书牍盈案,宾客满门,云应对如流,无所壅滞,官曹文墨,发擿若神,时人咸服其明赡。

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士或以此少之。

初,云为郡号称廉洁,及居贵重,颇通馈饷;

然家无蓄积,随散之亲友。

选自《梁书·

卷十三》(有删减)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而沈攸之/举兵围郢城/抗时为府长流/入城固守/留家属居外。

B.俄而沈攸之举兵围郢城/抗时为府长流/入城固守/留家属居外。

C.俄而沈攸之/举兵围郢城/抗时为府长流/入城固守留/家属居外。

D.俄而沈攸之举兵围郢城/抗时为府长流/入城固守留/家属居外。

12.下列相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议论文体。

D.“出”字含义丰富,在文章中指京官离开京城去地方上任职。

同时它还有“超出”的意思。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云爱护家人。

为了母亲和弟弟的安全,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替沈攸之送信。

B.范云治政有方。

范云到始兴做官,该郡地处偏远,豪强不守法纪,盗贼众多,范云到任后施以恩德,来往商贾可以安心露宿,郡内的百姓都称赞他是神明。

C.范云为人正直。

齐文惠太子曾经观看收获庄稼,认为杀几个猎物也很值得一看,其他人都连连答应,只有范云指出应该体察农民稼穑的艰难,不要贪求一时的享乐。

D.范云聪敏博学。

范云后来地位尊贵显赫,书信文件堆满公案,宾客满门,他却能应对如流,毫无壅塞阻滞,官府的文书批示发送快速若神,当时的人们都很佩服他。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出为零陵内史,在任洁己,省烦苛,去游费,百姓安之。

(2)云性笃睦,事寡嫂尽礼,家事必先谘而后。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早雁①

杜牧

金河②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③月明孤影过,长门④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⑤岸莓苔。

【注释】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兵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

杜牧时任黄州刺史,闻此而忧之,因写下此诗。

②金河,在今内蒙×

市南。

③仙掌:

指长安建章宫内的铜像,为一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此亦可代指建章宫。

④长门,亦为汉宫名。

⑤菰米:

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与后面的“莓苔”都是雁的食物。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每到秋天,北方的严寒气候不再适合大雁生存,大雁便会飞往温暖的南方。

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感怀时事,因以“早雁”为题。

B.“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穿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

C.长门宫中,灯光黯淡,本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衬托出逃难的早雁孤飞时的悲凉情怀,加上“数声”悲啼,更显出境界之凄凉

D.颈联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相传雁至衡阳而止,遇春雨回,故有“逐春风”而回的设想,这寄寓着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E.尾联描写潇湘人烟稀少,以此来展现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是告诫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此处并非可以安身立命之处。

16.这首诗歌与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所表达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

两首诗歌又分别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每空一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_____?

_____。

(3)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论证了“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的成败之理。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为政府官员,要和各行各业的人交朋友,但官商交往要相敬如宾,不能称兄道弟,更不能狼狈为奸。

②及至事过境迁,文化传统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

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③李娜是一个细心谨慎、八面玲珑的人,每次比赛前,她都会把对手的资料收集齐全并深入分析,做好一切应战准备,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④进入高三以来,王强同学晚上总是连续学习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左右,节假日也从不休息娱乐,其精神可嘉,其做法则不足为训。

⑤日常生活中,当流言蜚语降临在自己头上的时候,不妨抬头看看天外,把眼光投向海洋,把心系于远方,不斤斤计较一时一事之长短,更不要想方设法去报复。

⑥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流失,对那些师资力量本就不厚实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A.②④⑤B.①②④C.①⑤⑥D.③④⑥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很多同学解答古代诗歌鉴赏的“作用题”时,往往因为对诗歌的解读不全面不深入,会产生茫然无措,只好套用术语作答。

B.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但我们要有跌倒之后再爬起的勇气,而且还要从被击败的那一刻起深入反思,着手准备下一次的奋战。

C.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在秋冬时节应该特别注意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慎食油腻、辛辣的食品,忌食生冷、粗硬的食物。

D.赵扬的《唐太宗》形象地描绘了唐太宗波澜壮阔的一生,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是一部弘扬儒家正义理念的好书。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真是事出意外!

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

“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是会带来空气、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人讲究家国观念,欲治其国,①。

事实上,一个人的责任、担当与情感,总是按照家庭伦理、由近及远扩散开去。

很难想象,一个不疼爱自己孩子的人,会对这个社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不能相信,一个对自己家人缺少担当的人,②。

③,才能谈得上爱社会和国家。

四、作文。

(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③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

⑤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

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