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2106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docx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

(1)

选择题

 

第一章:

先秦

  1、教材认为: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上表述于以( A )

   A、“兴观群怨”为核心的批评观  B、“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C、“尽善尽美”为核心的美学观  D、“思无邪”为核心的批评观

  2、孔子的“诗可以兴”中的“兴”,朱熹解释为( A )

   A、“感发志意”和“托物兴辞”       B、“引譬连类”

   C、“考见得失”              D、“和而不流”

  3、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

《韶》乐是( A )

   A、“尽美矣,又尽善也”          B、“尽美矣,未尽善也”

   C、“未尽美也,亦未尽善也”        D、“尽善矣,未尽美也”

  4、教材认为,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及他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 C )

   A、作者之意   B、作品之意  C、读者之意   D、古人之意

  5、孟子在《万章下》中说: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这里的“其人”是指( D )

   A、圣人    B、今人    C、读者     D、作者

  6、教材指出,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

其哲学基础是孟子的( A )

  A、“仁政”理论 B、人性无善恶理论 C、人性恶理论 D、人性善理论

  7、孟子“知言养气”说中的“养气”应该是指作家应该( B )

   A、静心修养,达到“虚静”的精神状态  B、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C、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   D、通过修炼,培养自己的阳刚之气

  8、《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 C )

   A、“仁政”和人性论        B、“虚静”和“物化” 

   C、崇尚自然,反对人为        D、“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

  9、《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C )

   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   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

   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   D、文学作品意思与语言并重,不能偏废

  10、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 B )

   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      B、《庄子》较深的影响

   C、孔子关于“诗可兴”、“可以怨”的影响  D、孔子“思无邪”说的影响

第二章:

两汉

  1、司马迁认为:

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统治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因而总结出了( B )

   A、“直谏”说    B、“发愤著书”说    C、文应“实录”说    D、“疾虚妄”说

  2、《毛诗大序》的作者据《汉书》的《儒林传》、《艺文志》应该是( A )

   A、卫宏    B、刘安     C、孔子      D、毛公

  3、《毛诗大序》认为:

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 C )

   A、“劝百而讽一”   B、“怨而怒”   C、“主文而谲谏”   D、“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4、“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这几句关于情志关系的论述出自( A )

   A、《毛诗大序》  B、司马迁《报任安书》 C、《论衡•艺增》 D、《论语•八佾》

  5、“《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这几句话出自( A )

   A、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B、司马迁《报任安书》

   C、王充《论衡•自纪》           D、《毛诗大序》

  6、王充《论衡》的主旨是( B )

   A、“讽谏”说   B、“疾虚妄”  C、“文为世用”说  D、“知人论世”说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

  1、最早提出“文人相亲,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 D )

   A、陆机    B、刘勰     C、钟嵘     D、曹丕

  2、提出“诗赋欲丽”这一观点的是( C )

   A、钟嵘《诗品》    B、陆机《文赋》    C、曹丕《典论•论文》    D、刘勰《文心雕龙》

  3、认为“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了“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 C )

   A、《文心雕龙•体性》  B、《文赋》  C、《典论•论文》    D、《诗品序》

  4、认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古代文论家是( A )

   A、曹丕    B、陆机      C、钟嵘        D、刘勰

  5、在文体论上把文章分为“四科”、八种和十类的古代文论家分别是( B )

   A、曹丕和钟嵘  B、曹丕和陆机 C、陆机和刘勰 D、钟嵘和刘勰

  6、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说的是( A )

   A、《文赋》     B、《文心雕龙•神思》     C、《诗品序》     D、《典论•论文》  7、陆机《文赋》说:

“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遗妍。

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宜。

”这里的“会意”是指( A )

   A、具体构思  B、中心思想  C、领会文章主题    D、驰骋想象

  8、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五条标准。

这五条标准都是用音乐来比喻。

其中的“悲”是指( C )

   A、文章要充分运用比兴手法    B、文学作品要有悲天悯人的同情心

   C、文学创作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能真正感动人

D、文学作品要引起读者的感动,必须描写悲剧性的题材内容  

9、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一部体大思精的古代文学理论、美学理论著作是( D )

   A、《文赋》  B、《典论•论文》  C、《诗品》  D、《文心雕龙》

  10、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是( D )

   A、社会生活和阶级斗争       B、人类对自然的斗争

   C、美是根本的,朴素是首要的    D、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

  11、刘勰提出了“体性”的概念,讲的是( B )

   A、文章的体裁与文学性质的一致性        B、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

   C、创作时要体会各种文学体裁的性质       D、读者要领会文学体裁的性质

  12、《文心雕龙•风骨》篇中的“风格”,近人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认为( C )

   A、“风即文辞动人,骨即主题鲜明”   B、“风即文辞,骨即文意”

   C、“风即文意,骨即文辞”      D、“风即讽刺,骨即刚正不阿”

  13、与《文心雕龙》一起,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最高成就的是( B )

   A、《典论•论文》   B、《诗品》  C、《文赋》 D、《文选序》

  14、钟嵘文学思想的核心是( A )

   A、“直寻”  B、“诗赋欲丽”  C、“诗缘情而绮靡”  D、“滋味”说

  15、钟嵘评诗,把历代五言诗人分为两大体系,它们的源头则分别是( D )

   A、屈原和《庄子》   B、《论语》和《楚辞》   C、《诗经》和《庄子》   D、《诗经》和《楚辞》

 

第四章:

隋唐五代

  1、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提出了( A )

   A、“兴寄”和“风骨”说        B、“美刺”、“讽谏”说   C、“为时”、“为事而作”论      D、“意境深远”说

  2、提出诗歌应该“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主张的是( A )

   A、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B、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C、韩愈的《送孟东野序》        D、司空图的《与王驾评诗书》

  3、皎然的诗论作品除《诗仪》一卷外,最重要的是( D )

   A、《诗品》    B、《诗格》   C、《文镜秘府论》 D、《诗式》

  4、提出“取境”问题,并认为“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的唐代诗论家是( C )

   A、陈子昂    B、司空图    C、皎 然    D、韩 愈

  5、韩愈提出了“气盛言宜”论。

所谓“气盛”是指作家( B )

   A、很高尚的仁义道德修养         

   B、仁义道德造诣很高而体现出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人格境界

   C、高尚的道德修养而具备的充沛的阳刚之气    D、创作的作品具有雄伟而磅礴的气势

  6、韩愈的“不平则鸣”论,从实质上看是继承了( C )

   A、《毛诗大序》的“讽谏”说     B、《论语》的“兴观群怨”说

   C、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D、王充的“疾虚妄”说

  7、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文论家是(   )

   A、韩 愈   B、陈子昂    C、皎 然     D、白居易

  8、提出“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理论的唐代诗论家是( D )

   A、陈子昂     B、白居易     C、皎 然    D、司空图

  9、司空图的“韵味”说,从理论渊源上看,是本于( A )

   A、钟嵘《诗品》的“滋味”说 B、陆机《文赋》的“诗缘情而绮靡”说

   C、曹丕《典论•论文》的“诗赋欲丽”说    D、《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

  10、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四外”说来论述意境的特殊性质的古代诗论家是( B )

   A、钟 嵘  B、司空图    C、陆 机     D、刘 勰

 

第五章:

宋金元

  1、教材认为:

在道与文的关系上,欧阳修在《答吴充秀才书》里的观点是( B )

   A、“文以载道”          B、“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C、“文者以明道”         D、“有道有艺”

  2、提出“诗穷而后工”的古代文论家是( D )

   A、唐代韩愈   B、唐代白居易    C、宋代苏轼 D、宋代欧阳修

  3、(作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这段文论出自于( A )

   A、苏轼的《答谢民师书》      B、韩愈的《送孟东野序》

   C、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D、欧阳修的《梅圣愈诗集序》

  4、在《送参寥师》一诗中提出用佛教“空静”观来说诗的是( D )

   A、司空图   B、皎 然    C、严 羽    D、苏 轼

  5、苏轼的所谓“枯淡”说,其意思是( B )

  A、指诗歌创作应“得意而忘言”B、指诗应在平淡中饮食丰富的意味和理趣

   C、批评宋代一些诗的淡乎寡味    D、批评代以议论说理入诗的现象

  6、李清照在《论词》提出的著名观点是词应( C )

   A、“清空雅正”  B、“点铁成金”  C、“别是一家” D、“脱胎换骨”

  7、宋代诗话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D )

   A、欧阳修《六一诗话》          B、张戒《岁寒堂诗话》

   C、吕本中《紫微诗话》          D、严羽《沧浪诗话》

  8、提出以禅喻诗的“妙悟”说的古代诗论家是( C )

   A、唐代皎然   B、唐代司空图   C、宋代严羽   D、宋代苏轼

  9、提出“诗有别材”、“别趣”说的是( A )

   A、严羽的《沧浪诗话》          B、张戒的《岁寒堂诗话》

   C、苏轼的《书黄子思诗集后》       D、皎然的《诗式》

  10、批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是( C )

   A、元好问    B、张 炎  C、严 羽      D、李清照

  11、元好问的《论诗十三首》第六首: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这是( B )

A、说潘岳文章没有写出他的高尚情志        

B、B、批评潘岳文格与人格的不统一

   C、赞扬潘岳《闲居赋》情感高尚,但仍未写出他真实而高尚的人格

   D、说文章总是不能表达作者的真实心声

  12、元好问的《论诗十三首》第八首:

“沈宋驰骋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

”这是说( A )

   A、沈宋诗仍袭齐梁诗风,陈子昂改革诗风有巨大功绩

   B、沈宋与陈子昂都注重改革齐梁诗风,并均有功绩,只是陈子昂功劳最大

   C、沈宋无力废齐梁诗风,只有陈子昂才能力矫齐梁诗风

   D、沈宋虽然风流文场诗坛,但只有陈子昂与之齐心合力,才能矫正齐梁诗风

 

第六章:

明代

  1、教材认为,谢榛诗论讨论的中心之一是情景问题。

他主张( B )

   A、“情主景附”  B、“情景适会”   C、“情景互相独立”     D、“为情造景”

  2、“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这个通达的诗论观点出自( D )

   A、李贽的“童心说”   B、袁宏道的《序小修诗》

   C、严羽的《沧浪诗话》  D、谢榛的《四溟诗话》

  3、李贽“童心”说的“童心”就是( C )

   A、无知  B、虚心假意   C、真心   D、正直之心

  4、提出“《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的著名观点的文论家是( C )

   A、金圣叹    B、袁宏道    C、李 贽   D、谢 榛

  5、提出诗文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著名口号的是公安派中的( A )

   A、袁宏道   B、袁宗道   C、李 贽    D、袁中道

 

第七章:

清代

  1、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二者分别是( C )

   A、“因文生事”和“以文运事”   B、“因事生文”和“因文运事”

   C、“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   D、“因事作文”和“文事相谐”

  2、“《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这段文论作者是( B )

   A、李 渔  B、金圣叹    C、袁 枚    D、李 贽

  3、李渔认为戏曲创作在“立主脑”,他的所谓“主脑”是指一部戏曲的( D )

   A、情节所反映的主题思想      B、情节所表达的作者的爱憎感情

   C、构思和布局          D、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

  4、李渔的一部内容涉及戏曲、歌舞、建筑、园林、饮食等方面的著作是( A )

   A、《闲情偶寄》  B、《风筝误》  C、《十二楼》  D、《比目鱼》

  5、王夫之的诗学著作颇丰,其中一部论古代诗歌创作、批评、鉴赏的诗话性著作是( C )?

   A、《姜斋诗话》  B、《诗广传》 C、《明诗评选》 D、《古诗评选》

  6、“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这段诗论出自( B )

   A、严羽的《沧浪诗话》          B、王夫之的《姜斋诗话》

   C、袁枚的《随园诗话》          D、叶燮的《原诗》

  7、教材认为:

自《文心雕龙》之后理论性和体系性最强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是( C )

   A、《说诗晬语》 B、《姜斋诗话》 C、《原诗》  D、《沧浪诗话》

  8、把创作客体(“在物者”)分为理、事、情三个方面,把创作主体(“在我者”)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的清代诗论家是( D )

   A、沈德鸿   B、王夫之    C、袁 枚        D、叶 燮

  9、《原诗》作者认为在才、胆、识、力四个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C )

A、才    B、胆       C、识     D、力

10、提出诗歌创作要有“神韵”因而提出“神韵”说的诗论家是( D )

   A、王夫之   B、沈德鸿   C、袁 枚    D、王士禛

  11、清人张宗柟辑王士禛论诗之语为( B )

   A、《五代诗话》 B、《带经堂诗话》C、《渔洋诗话》 D、《池北偶堂》

  12、沈德鸿的论诗著作是( A )

   A、《说诗晬语》 B、《渔洋诗话》C、《随园诗话》  D、《姜斋诗话》

  13、沈德鸿在诗歌理论上提出了( A )

   A、“格调”说  B、“性灵”说  C、“神韵”说  D、“肌理”说

  14、袁枚的诗论著作主要有( B )

   A、《原诗》 B、《随园诗话》C、《姜斋诗话》   D、《带经堂诗话》

  15、为了与沈德鸿的“格调”说相抗,袁枚提出了( D )

   A、“神韵”说  B、“肌理”说  C、“情景”说  D、“性灵”说

 

第八章:

近代

  1、刘熙载在文艺美学方面的代表作是( C )

   A、《诗概》  B、《词曲概》  C、《艺概》      D、《文概》

  2、“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

”这段文论出自( A )

   A、刘熙载《艺概》             B、王国维《人间词话》

   C、梁启超《饮冰室诗话》          D、陈延焯《白雨斋词话》

  3、被教材视为近代改良主义小说理论纲领、“小说界革命”宣言的是梁启超的( D )

   A、《告小说家》              B、《译印政治小说序》

   C、《外交欤?

内政欤》         D、《论小说与群政之关系》

  4、提出小说理论“熏、浸、刺、提”说的清代或近代文论家是( B )

   A、清代的金圣叹 B、近代的梁启超 C、清代的李渔 D、近代的王国维

  5、“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这段话的作者是( B )

   A、金圣叹  B、梁启超    C、李 渔     D、刘熙载

  6、王国维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是( D )

   A、《宋元戏曲史》  B、《人间诗话》 C、《蕙风词话》    D、《人间词话》

  7、王国维词学理论核心是( C )

   A、“格调”说  B、“神韵”说 C、“境界”说   D、“性灵”说

  8、“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我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这段著名词论出自( A )

   A、王国维《人间词话》        B、刘熙载《艺概•词曲概》

   C、梁启超《饮冰室诗话》       D、陈延焯《白雨斋词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填空题总复习概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

先秦

  1、孔子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他言行记录的著作《论语》。

  2、孔子说: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3、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说: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孔子关于文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5、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

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以意逆志”与“知人记世”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6、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言养气”说。

  7、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8、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9、孟子在《万章上》中说: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留志,是为得之。

  10、孟子在《万章下》中说: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11、《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文,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12、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

  13、《庄子•外物》篇中提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这对文学艺术创作影响深远。

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尤其是诗歌创作,往往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而《庄子》的“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14、《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注重文学作品要“意在言外”的传说,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5、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一边的,均与先秦诸子著作中《庄子》一书的文艺思想有着较深的关系。

 

第二章:

两汉

  1、司马迁在刘安评价屈原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离骚》“怨”的特点,认为“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更概括出“发愤著书”说,这种说法正是在他评论屈原及其作品基础上的扩展。

  3、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4、《汉书》的《儒林传》、《艺文志》都认为汉代治《毛诗》的是毛公,他是赵人,为河间王博士。

因此,《毛诗序》的作者当是卫宏。

  5、教材指出: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

  6、《毛诗大序》还提出了讽谏说: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7、《毛诗大序》说: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8、《毛诗大序》说: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9、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佚文篇》),这也建立在其自然论的基础上。

  10、王充在《论衡》多处提到“增”,它有两层含义:

一是妄增,即是说假话;二是妥增,则是在不悖事理的前提下,对语言表达来一点夸大其辞的修饰,对事情描摹得更鲜明。

这种“增”就很像文学创作中的夸张手法。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

  1、《典论•论文》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

即所谓的“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2、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为四科八种。

  3、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建安七子”指的是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

  4、《典论•论文》说,“夫文本而未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5、曹丕《典论•论文》提出文章分“四科”:

即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实际上共分八种文体。

  6、《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观点。

  7、魏晋南北朝最著名的四部文学理论批评论著,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