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3775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docx

《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docx

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

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

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

所以贵虚无(注)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说苑》)

(注)虚无:

虚心、谦虚的意思。

①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

②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③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

④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1、①士人不会因为私利而转移志向,不会因为祸患而改变节操。

(或“士人不会因为私利或祸患而改变他的志节”)

②所以说奸诈虚伪不如笨拙诚实。

③求学问道毫不倦怠,是用来修养自己的。

第一句:

士大夫的志向是不因为受到利益的诱惑而转移,不因为祸患灾难而改变初衷。

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忠于职守、信义为先,这四种美好的品德建立起来,即使死了也不会感到后悔。

第二句:

拥有大智慧而用来谋取私利,比不上那些勇于公共利益的愚钝,所以说奸诈虚伪不如笨拙诚实

第三句:

不厌倦地求学和发问,是用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原则;辛勤地教诲他人,是用来要求别人的原则。

第四句:

因此认为虚静无为的人,能够应付复杂多边的形势而合乎时代的要求。

 

2、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时大雪,积地丈余。

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

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

问:

"何以不出?

"安曰:

"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②一一《后汉书·袁安传》

 

2、译文①:

袁安答道:

“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

译文②,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

当时天降大雪,积雪很厚。

洛阳令外出巡视,看到百姓都清扫积雪出来,还有讨饭的人。

走到袁安的屋前,见没有(可以)行走的路,以为袁安已经冻死了,便派人清扫积雪,进门却看见袁安冻僵躺在床上。

洛阳令疑惑不解地问他:

“为什么不出去呢?

”他答道:

“天下大雪,人们都少食缺吃,所以不应该去求别人。

”洛阳令认为袁安贤达,于是就推荐他作孝廉。

3、阅读(战国策·秦策》中一段文字,翻译划线句子。

甘茂亡秦,且之齐。

出关,遇苏子。

日:

"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

"苏子日:

"不闻。

"日:

"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

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日:

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昭四壁者?

①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

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

'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

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

②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苏子日:

善,谓重公于齐。

                                       《战国策·秦策二·甘茂亡秦且之齐》

 3、①为什么吝惜那些空照四壁的余光呢?

  ②现在我没有才能,被秦国弃逐,把我赶出函谷关。

甘茂自秦国逃出后,准备到齐国去。

出了函谷关,遇见苏代(苏秦之弟),说:

“您听说江上女子的故事吗?

”苏代说:

“没听说过。

”甘茂说:

“在江上的众多女子中,有一个家贫无烛的女子。

女子们在一起商量,要把家贫无烛的赶走。

家贫无烛的女子准备离去了,她对女子们说:

‘我因为没有烛,所以常常先到,一到便打扫屋子,铺席子。

你们何必爱惜照在四壁上的那一点余光呢?

如果赐一点余光给我,对你们又有什么妨碍呢?

我自认为对你们还是有用的,为什么一定要赶我走呢?

’女子们商量以后,认为她说的对,就把她留下来了。

现在我由于没有才德,被秦国赶走,出了函谷关,愿意为您打扫屋子,铺席子,希望不要把我赶走。

”苏代说:

“好,我将设法让齐国重用您。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并将其译成现代汉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会相长也。

4、虽然拥有美味佳肴,不吃不知道它的味美,虽有最高的道德,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

因此,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授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后能反躬自省,知道了自己的困惑,之后才能够发奋图强。

因此说:

教和学是可以互相促进的。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两个句子。

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

“必私积聚。

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

”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

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智其益富。

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韩非子·说林〉)

(1)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

 

(2)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智其益富。

5、

(1)他的女儿被遣送回娘家的原因,是她违背了出嫁的道理。

(2)她的父亲不归罪于自己教导女儿不正确,反而自以为他增加财富的办法很聪明。

卫国有个人,当他的女儿出嫁时,教导她说:

“(到了婆家),一定要多积攒私房,做人家的媳妇被遗弃回娘家,是常有的事。

不被遗弃,夫妻能够白头偕老,这是侥幸的。

他的女儿到了婆家后,果然拼命积攒私房。

婆婆嫌她私心太重,于是把她赶回娘家了。

这个女儿带回的钱财比出嫁时带的嫁妆还要多一倍。

她的父亲不责怪自己教女不当,反而自以为聪明,认为这样可以使家里更富有。

如今做官的人当中那种贪赃枉法聚敛钱财的,正是和这类行径一样呀。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两个句子。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

“童子何用知之?

”轼曰:

“此天人也耶?

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

“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己私识之矣。

了-1懂得,明白2结束,完毕3全

(苏轼《范文正公集叙》)。

(1)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2)时虽未尽了,则己私识之矣。

6、

(1)先生认为我的话很不一般,就把他们的情况全部告诉我。

(2)当时虽不完全明白,但已暗暗记住他们了。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

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

“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

”我说:

“(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

”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

“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

”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

7阅读下列文字,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陈轸谓楚王日:

“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

”楚王使陈轸之秦。

秦王谓陈轸日:

“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

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

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于子主计,以甚余为寡人乎?

①”陈轸日:

“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

楚王甚爱之。

病,故使人问之日:

'诚病乎?

意亦思乎?

'”左右日:

“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②,今轸将为王吴吟。

1、不佞—没有才智,多用做谦辞

2、意同抑表示选择还是

 7)①先生难道不能以您的忠心,在为楚王谋划之余,也为我谋划吗?

 ②我不知道他是否思念吴国,果真思念吴国就将发出吴地乡土音。

楚国与齐绝交后,齐发兵攻打楚国。

陈轸对楚怀王说:

“大王实在不如把土地送给东方的齐国求得谅解,然后再跟西方的秦国建立邦交。

于是楚怀王派陈轸出使秦国。

秦惠王对陈轸说:

“贤卿本来就是秦国人,而且是寡人的老臣。

可惜由于寡人不能识才,对于处理国家大事又欠周详,以致使贤卿离开寡人去辅佐楚王。

如今齐、楚两国互相攻伐,有的人认为救援有利,有的人认为不救援有利。

贤卿为何不在为楚国效忠之余,也为我出一点主意呢?

”陈轸说:

“大王难道没听说过吴国人到楚国去做官的故事吗?

楚王很喜欢这位客卿,可是某次这位客卿生了病,楚王就派人去问候说:

‘是真生病吗?

还是思念吴国呢?

’左右侍臣回答说:

‘不知道他是否怀乡,假如真是怀乡的话,那他就要唱吴歌了。

’现在我就准备为大王唱‘吴歌’。

8、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其中画线文句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尤所眷遇。

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

“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

”其弟遂不复敢言。

闻者叹服。

盖寡如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欧阳修《归田录》)

(1)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译为:

(2)益寡如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译为:

8、

(1)先生认为我的话很不一般,就把他们的情况全部告诉我。

(2)当时虽不完全明白,但已暗暗记住他们了。

吕蒙正以宽容厚道为宰相,宋太宗赵光义特别知遇关照。

朝中有一个官吏,家里藏有古镜,他说(这镜)能照二百里远,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得到赏识。

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

吕蒙正笑道:

“我的脸不过碟子那么大,怎么用得着用二百里地的镜子照呢?

”他弟弟听后再也不敢说什么了。

听说这件事的人都叹服,拿他比作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曾罢冗官二千余员,以为人严峻拒绝请托著称)。

嗜好很少并且能够不被外物牵累,(这)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两个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人从而求食。

庄子曰:

“吾已不食三日矣。

”饿者吁曰:

“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

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刘基《郁离子》)

(1)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人从而求食。

译为:

(2)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译为:

9、

(1)庄子到齐国去,看见一个饥饿的人就同情他,那个饥饿的人就跟着他,向他讨取食

物。

(2)假使先生不是几天没有吃东西,怎么会可怜我呢?

庄子到齐国去,看到一个乞丐非常可怜他。

乞丐跟着他并乞讨食物,庄子说:

“我已经七天没吃食物了啊!

”乞丐叹息道:

“我看从我这里经过的人多了,却没有谁同情我。

同情我的只有先生您了,假使先生不是没饭吃(或者说,假使先生吃饱了饭),还会同情我吗?

10、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两个句子。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

“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

”曰:

“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

”封人怨之。

(《韩非子·外储说》)

(1)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

译为:

(2)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伦。

译为:

10、

(1)假如到了齐国幸而不死,又为齐国所用,你将怎样报答我?

(2)假如像您说的那样,我将任用贤才,使用能人,论功行赏。

管仲被捆绑,从鲁国到齐国,在路途中又饿又渴,经过绮乌时向边防人员讨吃东西,绮乌的边防人员跪着喂他,很尊敬他,边防人员乘机私下里对管仲说:

“你适逢侥幸被流放到齐国没有死还被齐国任用,将要拿什么回报我?

”管仲说:

“如果真能像你所说的那样,我将要任命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有功劳的人,我用什么报答你呢?

”边防人员怨恨他。

 

WelcomeTo

Download!

!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