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6142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docx

教师招聘初中音乐考试大纲

初中音乐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摇学科专业基础

一、基本乐理

(一)音及音高

1音的概念。

2音的性质。

3音的分类。

4乐音体系。

5音名。

6音组。

(二)音律

1音律的概念。

2纯律。

3五度相生律。

4十二平均律。

5自然半音。

6变化半音。

7自然全音。

8变化全音。

(三)记谱法

1五线谱。

谱号;谱表;音符;休止符;附点。

2常用记号。

(1)演奏法记号。

连音记号;跳音记号;保持音记号;半保持音记号;琶音记号;滑音记号。

(2)省略、反复记号。

八度移动记号;重复八度记号;长休止记号;震音记号;反复记号。

(3)其他记号。

延长记号;换气记号;踏板记号;左右手演奏记号;装饰音记号;变音记号。

(四)节奏与节拍

1节奏节拍的概念。

2各种拍子。

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交替拍子;交错拍子;散拍子。

3各种拍的音值组合法。

4切分音。

5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

(五)速度与力度

1速度标记与速度的表现作用。

2力度标记与力度的表现作用。

(六)音程

1音程的概念。

2音程的名称与标记。

3音程的扩大与缩小。

4单音程与复音程。

5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

6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7音程的转位。

8音程的识别与构成。

9等音程。

(七)和弦

1和弦的概念。

2三和弦。

3七和弦。

4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

5等和弦。

(八)调式

1调式。

2调性。

3音阶。

升号调;降号调;等音调;调的五度循环;基本调;调式音级及意义。

(九)大小调式与五声调式

1调式分类。

大调式;小调式;五声调式。

2调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系大小调;同主音调;同宫系统各调。

3调与调式的判断。

(十)转调

1转调的概念。

2调关系。

3转调的类别。

完全转调;临时转调;同音列转调;同主音转调;模进转调。

(十一)移调

1移调。

2移调的方法。

二、基础和声与曲式

(一)基础和声部分

1正三和弦的功能体系。

2正三和弦的进行和连接。

和弦连接法;和声连接法;旋律连接法;和弦进行;同向进行;平行

进行;斜向进行。

3正三和弦配和声。

为旋律配和声;为低音配和声。

4中声部跳进。

同__________和弦转换;三音跳进。

5终止。

终止的基本类型;终止的其他形式;正格终止;变格终止;完满终止;不完满终止;终止的四六和弦。

6正三和弦的转位。

正三和弦的六和弦;两个六和弦的连接;经过与辅助的四六和弦。

7属七和弦。

原位的属七和弦;属七和弦的转位;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的跳进。

(二)曲式分析部分

1曲式的相关概念。

2一段曲式。

基本特征;内部结构;一段式的分类;乐段的反复。

3二段曲式。

基本特征;二段曲式的分类。

4三段曲式。

基本特征;结构;三段式分类。

5三部曲式。

基本特征;结构;分类。

6变奏曲式。

基本动机;基础低音或固定低音;帕萨卡利亚;恰空。

三、音乐欣赏

(一)绪论

1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与表现手段。

2掌握音乐欣赏的方式方法。

(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1了解我国各朝代音乐的基本特征、代表作及著名作曲家。

2了解民歌的概念、分类,熟悉汉族和少数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主要代表作。

3了解京剧艺术的发展历程,掌握京剧音乐的基本特征及行当划分,熟悉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代表作。

4了解民族乐器的种类、民族器乐曲的种类与演奏形式,掌握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流派器乐作品的风格特征,熟悉民族器乐表演艺术家生平与代表作。

(三)中国近现代音乐

1了解中国近现代声乐作品的体裁及特征,掌握声乐的演唱形式与特点。

2掌握中国近现代器乐作品的分类及特征。

3掌握歌剧、舞剧音乐的基本概念、特征。

4熟悉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特征。

(四)外国民族民间音乐

熟悉亚、非、拉、欧美音乐的主要特征,掌握各国音乐的代表作品风格特征。

(五)欧洲音乐流派

1熟悉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2熟悉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3熟悉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4熟悉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熟悉德彪西的创作风格与代表作。

5熟悉艺术歌曲的概念,了解舒伯特的创作风格与代表作。

四、中外音乐史

(一)西方音乐史部分

1古希腊时期音乐。

古希腊时期音乐特征及风格;古希腊时期主要乐器;古希腊悲剧;古希腊时期音乐理论。

2古罗马时期音乐。

古罗马时期音乐特征及风格;古罗马时期主要乐器。

3中世纪时期音乐。

(1)中世纪时期音乐特征及风格。

基督教与中世纪音乐;格里高利圣咏。

(2)音乐理论。

中世纪音乐教育;记谱法;复调音乐。

(3)器乐乐器。

4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1)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特征及风格。

(2)乐派。

佛莱芒乐派;威尼斯乐派。

(3)乐器。

(4)音乐理论。

5巴洛克时期音乐。

(1)巴洛克时期音乐特征及风格。

意大利歌剧;罗马的音乐戏剧;洛可可(Rococo)。

(2)那不勒斯乐派。

(3)代表人物。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亨德尔。

(4)音乐理论。

6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1)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征及风格。

(2)古典主义乐派代表人物。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7郾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特征;早期浪漫乐派及作曲家;中期浪漫乐派及作曲家;晚期浪漫乐派及作曲家。

20世纪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特征及代表人物;新古典主义风格特征及代表人物;表现主义风格特征及代表人物。

(二)中国音乐史部分

1远古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前)。

关于音乐起源的几种学说;古乐舞:

《弹歌》等;古乐器:

鼓、謦、钟、

埙和“河南舞阳贾湖骨笛冶等。

2夏、商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前11世纪)。

(1)夏商乐舞:

夏代的《大夏》和商代的《大濩》。

(2)夏商乐器:

商代的兽面纹铜鼓、虎纹石謦、编饶,夏代的彩陶埙。

3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1046年—前221年)。

(1)礼乐制度、音乐机构和音乐教育:

“大司乐冶及其职能、培养对

象、教学内容等。

(2)周代宫廷音乐及六代乐舞。

(3)民间音乐及郑卫之音。

(4)乐器与乐器分类法:

“八音冶、曾侯乙墓编钟。

(5)乐律学理论:

三分损益法。

(6)音乐思想流派和音乐理论著作。

4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589年)。

(1)音乐机构。

(2)相和歌、相和大曲、古琴。

(3)清商乐。

(4)音乐思想: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5)器乐方面:

吹管乐器笛、笳、角等乐器;七弦琴、琴家、琴曲;弹弦乐器箜篌、琵琶等;《胡笳十八拍》。

(6)乐律学:

京房六十律、“相和三调冶、荀勖笛律与管口校正数、钱乐之三百六十律、何承天新律等;琴曲文字谱《碣石调·幽兰》。

5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年—960年)。

(1)宫廷音乐:

“七部乐冶、“九部乐冶、“十部乐冶,“坐部伎冶、“立部伎冶。

(2)音乐机构:

大乐署、鼓吹署、教坊、梨园。

(3)音乐形式:

燕乐大曲与法曲;《霓裳羽衣曲》。

(4)民间音乐:

曲子、变文等。

(5)乐器:

琵琶、古琴;西域乐器、拉弦乐器(奚琴、轧筝)等。

(6)音乐家:

万宝常、祖孝孙、李隆基、张文收、永新、念奴、张红红、段善本、李龟年、康昆仑、雷海青等。

(7)音乐思想和音乐理论著作:

《乐书要录》、《教坊记》、《羯鼓录》、《乐府杂录》等音乐理论著作。

(8)记谱法:

减字谱、管色谱、弦索谱、律吕字谱、龟兹谱。

6宋、辽、金、元时期(公元960年—1368年)。

(1)文人“词乐冶:

姜夔及其自度曲。

(2)说唱音乐的高度成熟:

鼓子词、唱赚、诸宫调、陶真、货郎儿、涯词。

(3)宋代曲子与元代散曲:

曲子、散曲。

(4)戏曲音乐的成熟和发展:

杂剧四大家、南戏五大本。

(5)乐器与乐曲:

嵇琴、蓁;琵琶曲《海青拿天鹅》、琴曲《潇湘水云》。

(6)乐律学的重要成果:

燕乐俗字谱、蔡元定十八律。

(7)音乐论著举要:

《乐书》、《梦溪笔谈》、《碧鸡漫志》、《琴史》和《唱论》。

7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1年)。

(1)民间歌曲:

苏南牌子小曲《山门六喜》、蒲松龄《聊斋》俚曲。

(2)民间歌舞:

汉族歌舞(秧歌、采茶、花鼓、花灯);少数民族歌舞(木卡姆、囊玛、堆谐、热美磋、白沙细乐、洞经音乐)。

(3)说唱音乐:

弹词;鼓词;牌子曲;道情;琴书。

(4)戏曲音乐:

四大声腔;“乱弹冶诸腔;四大徽班与京剧;魏良辅、汤显祖、孔尚任、洪昇。

(5)民族器乐:

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十番鼓、十番锣鼓;独奏音乐:

古琴音乐(琴派与琴曲);琵琶音乐(汤应曾与《十面埋伏》)。

(6)音乐理论:

乐律理论(朱载堉、“新法密率冶、《乐律全书》);戏曲理论(徐大椿《乐府传声》、魏良辅《南词引正》、李渔《闲情偶寄》)。

(7)曲谱和记谱法:

《神奇秘谱》、《琵琶谱》、《弦索十三套》、《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纳书楹曲谱》、《魏氏乐谱》;工尺谱。

(8)中西音乐文化交流:

利玛窦、徐日昇;钢琴、管风琴及唢呐、扬琴等乐器的传入或发展;五线谱、简谱的传入。

8近现代时期(公元1840年—1949年)。

(1)西方音乐的传入。

(2)学堂乐歌的兴起。

(3)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新音乐文化蓬勃兴起:

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刘天华、王光祈。

(4)救亡音乐及其活动发展至高潮。

(5)萧友梅与国立音专;黄自、贺绿汀、刘雪庵、青主、江文也等的音乐创作。

(6)聂耳、冼星海与救亡音乐家(任光、张曙、麦新、张寒晖、孟波)的歌曲创作。

(7)四十年代音乐:

抗日战争后期歌曲创作,解放战争时期歌曲创作;马思聪、谭小麟、丁善德等人的音乐创作;秧歌运动与秧歌剧,新型歌剧《白毛女》等的诞生。

第二部分摇初中音乐课程内容

课程内

容的结

构框架

领域一:

感受与欣赏

音乐表现要素

音乐情绪与情感

音乐体裁与形式

ìîíïïïïï

音乐风格与流派

领域二:

表现

演唱

演奏

综合性艺术表演

ì

î

í

ïï

ï

ïï

识读乐谱领域三:

创造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编创

ì

î

íïï

ïï

创作实践

领域四:

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

ì

î

íïï

ïï

ì

î

í

ïïïïïïïï

ïïïïïïï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一、感受与欣赏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表达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一)音乐表现要素

1探索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不同方式模仿不同的声音。

2加深对人声、乐器声的了解和体验。

能够说出各类人声和常见乐器的音色特点。

3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4感知音乐的结构,能够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1能够有意识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运用音乐术语进行描述。

2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大合唱、组歌、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歌剧、音乐剧、舞剧音乐及其他体裁的歌曲和乐曲,能够随着乐声哼唱音乐主题,并能运用适当的形式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2通过欣赏音乐分辨不同的体裁与形式。

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和作者。

3结合所听音乐,了解音乐体裁与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简单描述其不同的地域特点或民族风格,能够说出戏曲、曲艺的主要种类和代表人物。

2聆听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能够对其风格特点进行简单描述。

3聆听世界不同国家的优秀音乐作品,能够说出主要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

二、表现

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一)演唱

1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2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在合唱中积累演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学习基本的指挥图示,能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做出正确的反应。

3学习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

4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与意境。

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唱做简单评价。

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2-4首(其中中国民歌1首),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1段。

(二)演奏

1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奏活动,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2能够选择某种乐器,运用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力求用优美的音色进行演奏。

3能够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的演奏做简单评价。

4每学年能够演奏乐曲2-3首。

(三)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2能够结合所学的歌曲、乐曲创设简单的表演情境或做形体动作。

3学习表演简单地的歌剧、音乐剧、京剧或其他戏曲、曲艺片段,

并能对自己与他人的表演做出评价。

(四)识读乐谱

1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

2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

三、创造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

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教材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一)探索音响与音乐

1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一定的情境。

2能够对自己或他人的声音探索活动作出评价。

(二)即兴编创

1能够即兴编唱生活短语或诗词短句。

2能够依据歌曲、乐曲的内容及情绪,进行即兴编创表演活动。

(三)创作实践

1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编创4-8小节的旋律短句或短曲,并能用乐谱记录下来。

2尝试用电脑编创音乐(有条件的地区适用)。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这一教学内容虽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蕴含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之中。

因此,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

(一)音乐与社会生活

1养成关注音乐的习惯,能够用实例说明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喜欢并能够从传播媒体或现场演出中聆听音乐,能够搜集和积累音乐信息,愿与同学交换所搜集到的音乐材料,交流音乐感受。

3乐于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并能作出自己的评价。

(二)音乐与姊妹艺术

1通过艺术作品,能够简单比较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在表现材料和表现特点方面的相同与不同。

2能够结合所熟的影视片,表述对某些背景音乐或主题音乐的认识。

3能够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段,与他人合作进行班级文艺活动的创意与设计。

(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能够简单表述音乐对于情绪的影响,并能运用合适的音乐进行自我调节。

2理解声音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关系,能够恰当地选用音乐,烘托诗词、散文的意境。

3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说出中国和世界部分国家的代表性歌曲或乐曲及相关的风土人情。

第三部分摇学科课程教学指导

一、音乐课程性质与价值

(一)音乐课程性质

1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

2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3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二)音乐课程价值

1审美体验价值。

2创造性发展价值。

3社会交往价值。

4文化传承价值。

二、音乐教学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3面向全体学生。

4注重个性发展。

5重视音乐实践。

6鼓励音乐创造。

7提倡学科综合。

8弘扬民族音乐。

9理解多元文化。

10完善评价机制。

三、音乐课程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2模仿。

3探究。

4合作。

5综合。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4音乐与相关文化。

四、音乐教学原则

1情感性原则。

2体验性原则。

3形象性原则。

4愉悦性原则。

5审美性原则。

五、中学生音乐心理

(一)音乐审美心理

1音乐审美心理要素。

2中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发展特征。

(二)音乐学习心理

1音乐学习的态度。

2音乐学习的方法。

六、音乐教学方法

(一)常用音乐教学方法。

1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

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3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

4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

(二)音乐教学

1感受与鉴赏教学。

2演唱教学。

3演奏教学。

4识读乐谱教学。

5创造教学。

七、音乐教学设计

(一)音乐教学程序的基本原理

1教学程序内涵。

2教的程序。

3学的程序。

(二)音乐教学模式

1情感模式。

2行为模式。

3认知模式。

(三)音乐说课

1说课的概念及性质。

2说课的内容。

八、音乐教学评价

(一)音乐教学评价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可操作性原则。

(二)音乐教学评价内容与方法

1对学生的评价。

2对教师的评价。

3对课程管理与课程发展的评价。

九、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学校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师资源。

2学生资源。

3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

4学校宣传媒体的建立。

5教学设施设备的配置。

6校本课程的开发。

(二)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十、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

(一)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

1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

2自觉调整教学行为。

3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二)音乐教师专业心理与专业素质

1全方位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

2专业思想素质。

3基础教学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