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86196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论文.docx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论文.docx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论文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论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

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份,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经之路。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小学生读书活动,我校课题组的成员对二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谈话访问,客观地调查和研究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以及家庭与学生阅读的关系等,然后对学生所看的书籍作了统计:

看消遣类的,如连环画、脑筋急转弯等的占了班级人数的85%左右,看知识性书籍的只占15%。

从问卷中看出,四年级以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仍然以连环画为主要读物,五年级开始对以文学类中外名著为主的阅读发生兴趣。

相对而言,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就学生家中的藏书来说,有的以和职业相关的内容为主,有的以个人兴趣为主,有的以学习辅助类书籍为主,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数学生在课余,尤其是双休日,对阅读还是显得比较被动、消极的,或者仅从猎奇出发,或者是为了应付交差。

阅读中随意性较大,多以在教师和家长要求下,被动阅读书籍为主。

种种这些,都制约了学生的自身发展。

这样势必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我校课题组就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从真正意义上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阅读总目标中提出: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然而语文的学习是很难一就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语文课本是学生们在课内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又是教师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专用书籍。

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掌握了课本内容就学好了语文,课本只是提供学习的范例,以便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达到既定的学习目的。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指导学生学好课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广采博览,从不同途径有效地吸取各种有益成份,方能真正培养出较高的语文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语文读写能力的获取,重要途径还是来自自已广泛的课外阅读。

因为,学习语文,没有相当的语汇量和句式,不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就难以实现。

广泛阅读,能够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和鉴赏水平。

教师们应该突破课本框框,走出狭隘的课堂,开辟课外阅读这片新天地,只有这样,学习语文才能出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内”“课内打基础,课外出成果”的良性循环。

  二、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时还针对各年段提出具体的课外阅读量:

第一学段(小学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小学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小学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

长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光压担子是不行的,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

况且,课外读物浩如烟海,小学生对课外阅读书目的选择还处于懵懂阶段。

因此老师要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教学的实际,指导不同年段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来阅读。

  1.不同年级的学生,推荐的书目也应有所不同。

如对低年级的学生,应指导其选择具有鲜明社会现实意义,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与一体,具有较高文学味,内容充实的儿童诗、童话、儿童小说、科普读物,对高年级学生应指导他们学名著,特别是诗歌和散文名著。

另外,还可以指导他们选择有关科技、文艺、史地常识等读物,扩大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各方面的知识和才学。

同时还要能配合教材,也就是要根据课内学过的教材选择相应的读物,然后再扩展开去。

  2.推荐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书籍。

这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有利于语文课堂的延伸。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试着减少那些低效的作业,把时间省下来,给学生增加阅读量。

实施“课内学一篇,课外带几篇”的同步导读法。

例如学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后,当天的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就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选》,并向学生推荐《格林童话选》等童话,学了朱自清的《匆匆》这一课后,教师就指导阅读《朱自清散文精选》,请学生读读自己喜欢的篇章,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教师减少了学生机械的操练。

课外阅读不仅安排在课外阅读活动课,而且安排在中午及放晚学后。

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少了,学生就有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博览、精读书报杂志了。

  3、推荐中外文学名著。

中外文学名著是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是人文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人类文明的要素是值得教师们学习和珍藏的。

法国莫洛亚说过:

“名著之多,教师们已经无暇一一问津,要相信前人的选择。

一个人兴许看错,一代人兴许看错,而整个人类不会看错。

  三、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1.指导不同的读书方法。

应指导学生浏览、速读、泛读、精读四种不同的读书方法,让他们学会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读书目的以及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

尤其要很好地利用精读和泛读。

培根说得很好:

“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有些则需仔细嚼,慢慢品味。

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

”针对不同的书籍,利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获得更多的知识。

  2.要重视朗读和背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要用朗读的方法,并且尽可能能背诵。

  3.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的要求不应千篇一律。

如:

学生可摘录精彩词语,为作文积累词汇;可摘录名言警句、格言,用以陶冶情操;概括故事大意;还可以写读后感。

本人要求学生准备两个本子,一个写读书心得,一个积累名言佳句。

每学年度要求学生积累500条名言佳句、写50篇读书心得。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师不仅要关心小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能激发起他们阅读探索的欲望,还能培养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书籍产生兴趣了,才能自主地、能动地投入课外阅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l.巧借课文激趣。

例如:

教过《猴王出世》一文后,问:

同学们还想知道石猴称王之后的有趣的故事吗?

请你看一看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好不好?

  2.故事或问题引趣。

老师讲一个故事梗概或精彩片段,或提出一个与原著有关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去探究原著。

如上《鲁滨孙漂流记》之后,让学生再读一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提出一个自然科学问题,让学生在《十万个为什么》中去寻找答案。

  3.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情趣。

如:

本学期本班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行了读书心得写作比赛,同学们积极读书、踊跃投稿,许多同学写的读后感在学校举行的作文比赛中获奖,有三十多位同学的习作还获得县征文比赛奖项。

通过举办各种比赛,学生的兴趣浓了,读书的劲头也足了,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也提高了。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立体式开展读书活动

  1.围绕一个宗旨:

重在参与,面向全体。

重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倡导“参与就是进步,提高就是奖励”。

  2.抓住两条主线:

一是结合基础学科(语文、科学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与我同行”读书竞赛活动,将读书寓于活动之中并贯穿于学期始终。

二是每年举行一次读书征文大赛,促使每一位积极参与课外读书活动。

  3.把握好各项制度:

一是奖励制度。

在活动过程中,颁发各项奖状,定期评比读书之星,同时奖励辅导学生卓有成效的教师。

二是科研制度。

在主课题带动下,通过各子课题实验组分级开展读书活动。

  (三)以读书小组为主阵地,开展读书活动

  1.成立读书活动小组。

组织学生自由组队,力求兴趣相近,特长互补,并选出组长。

  2.指定读书活动计划(教师以年级为单位制定读书活动计划)。

计划包括研究内容、组员分工、每次活动内容、预期活动成果等。

  3.收集有关资料。

包括查阅文件,摘抄有关内容;观察事物,作好观察记录;专题访问,整理访问笔录;制作手抄报,写下制作情况;参观学习,写好参观实录。

小组成员根据分工,或单独或集中完成各自任务,及时讨论汇总,制作信息册。

  4.展示与交流读书活动成果。

以班级或校级活动进行。

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读书活动成果采用文学、多媒体演示、小型展览会、表演剧等形式向其他老师、学生展示。

在小组中开展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多元评价模式建立读书活动的各类资料袋,将读书活动的相关信息一一归档记录,便于评价管理。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大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师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语文教师应重视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全方位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增长知识,茁壮成长。

  [1.]袁微子.小学语文教学漫谈[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2]张贵新.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04.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王燕骅.现代小学阅读教学[M].北京:

语文出版社,2003.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7]曾祥芹,韩雪屏.阅读学原理[M].郑州:

大象出版社,2002.

  [8]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M].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10]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邓东华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