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7611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苯酚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苯酚教学设计.docx

《苯酚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苯酚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苯酚教学设计.docx

苯酚教学设计

苯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苯酚是芳香烃的重要羟基衍生物,本节教材安排在苯和乙醇之后,想让学生认识到多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与制约。

让学生认识到官能团是物质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还要注意有机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相互影响,从而理解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辩证关系。

本节课在整个有机化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后边的有机化学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学完了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

对有机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几种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希望自己能独立完成实验,有很强的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知识技能

(1).通过观察掌握苯酚的物理性质、结构,并了解其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

(3).通过与乙醇、水、苯的对比,了解有机物基团之间的互相影响。

2、过程方法

(1).通过对苯酚结构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通过苯酚与苯、醇羟基的比较学习,培养学生猜想和预测能力和比较学习的思想;

(3).通过实验活动观察、记录、总结,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

(1).通过实验来研究苯酚这一新物质的学习过程,来培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2).通过工业含酚物质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促使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珍视生存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观。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酚羟基的弱酸性、苯酚的取代反应。

2、教学难点

羟基与苯环相互影响对苯酚性质的影响,以及与醇、苯性质比较的差异。

五、课前准备

1.试剂:

苯酚晶体、苯酚稀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浓碳酸氢钠溶液、浓溴水、蒸馏水、乙醇、苯、钠、稀盐酸、酚酞试液、石蕊试液、蒸馏水等。

2.用品:

火柴、试管、玻璃棒、表面皿、角匙、胶头滴管等。

六、教学设计

师生双边活动细目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

引入

展示

大家在医院里经常能闻到一股气味,是不是这种气味?

拿出一瓶苯酚样品,并在教室内展示一圈,请学生们闻气味

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闻气体,并观察样品的颜色、状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好奇进入教室

设问

苯酚在医院有什么作用?

请同学查阅资料。

学生通过上网或图书馆查阅资料。

讲述“外科消毒之父”--里斯特的事迹。

体验收集资料、自主学习的乐趣

设问

酚是又一类烃的衍生物,什么叫酚?

【阅读教材并归纳】

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构成的化合物叫酚。

苯酚是酚类化合物中最简单的一种酚。

培养观察概括能力

介绍

[展示]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

 

引导学生认识苯酚的分子模型,找出苯酚分子和苯分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写出苯酚的分子式、结构式及结构简式。

【观察,分析】

苯酚可以看作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所得的产物。

 

1.分子式:

C6H6O

2.结构式:

3.结构简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总结能力

介绍

苯酚有哪些物理性?

请同学阅读教材并总结苯酚的物质性质。

强调:

苯酚的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阅读教材P52归纳】:

色:

无色

态:

晶体

味:

特殊的气味

溶解性:

易溶于乙醇有机溶剂,可溶于水,当温度高于65℃,与水混容。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设问

过渡

 

酚和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通过二者的的定义做对比,找到答案。

联系:

共同的官能团--羟基

区别:

羟基与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构成的化合物叫酚。

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叫醇。

通过对比,为下边预测苯酚的性质做铺垫

设疑

既然酚和醇有相同的官能团,请同学们回顾醇的性质,大胆预测酚类可能有哪些性质?

【同学分组讨论:

1、与金属钠反应,置换出氢气

2、消去反应

3、与O2催化氧化

4、燃烧氧化

5.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

激发学生思维,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分组

实验

我们现在用实验来验证一下苯酚是否具有这些性质。

1.能否与金属钠反应,置换出氢气,怎么设计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一:

苯酚里直接加金属钠

学生二:

苯酚水溶液里加入金属钠

培养讨论交流习惯,促进相互合作的学习风气

设疑

这两个方案有何缺陷,能否达到效果?

(提示:

苯酚的熔点43℃)

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

【思考、讨论】

学生三:

取一支事先装有纯净苯酚晶体的试管,用酒精灯加热,使其熔化,用镊子取出一粒钠,擦干表面煤油,放入苯酚中观察现象,收集产生的气体,点燃。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问题意识。

学生实验

建议学生做对比试验:

钠分别与水、乙醇和苯酚的实验。

强调实验安全!

【描述现象:

水:

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

乙醇:

反应比较平缓,产生气体

苯酚:

比水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产生

培养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

提示设疑

回忆水与钠反应生成氢气的原理。

通过现象对比,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思考讨论:

1.酚羟基比醇羟基活泼

2.苯酚和金属钠反应更容易,苯酚可能显酸性。

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设疑

对于刚才学生说的第二个结论,怎么验证?

用紫色石蕊

学生实验:

发现无颜色变化。

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追问

为什么石蕊不显红色,找出原因?

【思考讨论】

学生一:

苯酚溶解度太小

学生二:

苯酚酸性太弱

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

酚羟基是否具有酸性呢?

请同学们再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观点。

 

分析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实验1】在试管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加入少量苯酚固体,振荡,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苯酚浊液,并分别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NaHCO3溶液,充分振荡,观察并比较现象

【实验3】在试管中加入2ml苯酚钠溶液,然后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现象:

1.苯酚使红色溶液(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变浅。

2.加Na2CO3的苯酚溶液变澄清,无气泡产生;加NaHCO3溶液的苯酚溶液无变化。

3.澄清的苯酚钠溶液出现浑浊

【思考讨论】

苯酚具有弱酸性,俗称石炭酸。

酸性介于H2CO3和HCO3-离子之间。

由于苯酚的酸性太弱,以至于不能使石蕊试剂变红。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和预测。

 

培养推理概括总结能力。

探究实验

苯酚能否发生氧化反应?

展示一瓶放置时间较长的苯酚,让学生观察颜色。

为什么颜色变化,设计实验验证?

【描述】:

呈粉红色,表明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将苯酚晶体取出少许,置于表面皿上一段时间

现象:

苯酚逐渐转变成粉红色

结论:

苯酚在常温常压下直接被空气中氧气氧化。

 

培养学生学会理论与事实结合的能力。

讲解

苯酚的消去反应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通过引导学生复习醇的消去反应的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可知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过渡

总结

从以上的实验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那么,苯酚中羟基对苯环的性质是否有影响呢,再请同学们预测苯酚可能具有哪些性质?

【同学讨论总结:

酚羟基比醇羟基活泼。

苯酚中羟基由于受到苯环的影响,使得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比醇强。

【同学分组讨论:

1、分别能与溴、硝酸等发生取代反应

2、与H2等发生加成反应

……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激发学生思维,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探究

实验

苯酚和溴的反应。

 

为什么沉淀会消失呢,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很灵敏,所以经常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实验】

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加过量的饱和溴水

现象:

学生一:

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学生二:

一开始见到白色沉淀,但振荡试管后,发现沉淀又消失了。

【学生思考讨论】

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是一种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固体。

因此做该实验时,一定要注意苯酚要少量,浓溴水要过量。

否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于过量的苯酚,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学生思考讨论】

羟基也会对苯环产生影响。

苯与液溴需要在铁做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而苯酚中的苯环由于受到羟基的影响,邻对位的氢变得活泼,容易被其它的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以苯酚与浓溴水在常温下即可反应。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利用化学知识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讲解

苯酚也能像苯一样发生硝化、加成等反应

【查阅资料】

全面学习苯酚的性质

过渡

苯酚除了可以用上述方法鉴别以外,还可以用FeCl3溶液来鉴别。

【学生实验:

向盛有少量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溶液变为紫色。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讲解

苯酚有哪些用途?

【阅读教材】总结用途。

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造酚醛树脂、染料、医药、农药等。

培养其概括总结能力。

 

社会实践

含酚物质随意排放会引发很多环境问题,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其危害和工业上处理酚类废水的常用方法。

随着石油化工、有机合成和炼焦、炼油等化学工业的发展,产生的含有酚及其衍生物的废水都是有害的。

酚的毒性会影响到水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污染饮用水源,因此含酚废水的处理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常用减少含酚废水的产生及回收利用的方法,以做到化害为利,保护环境。

关注生活关注环境,与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

总结

1.苯酚的定义。

2.掌握苯酚的物理性质。

注意苯酚的毒性以及保存。

3.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①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酚羟基显弱酸性;②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性质活化,易发生取代反应。

4.根据苯酚的性质掌握其检验方法和主要用途。

课后反思

本节课老师带领学生从分析苯酚的结构出发,回忆和比较苯、醇的性质,讨论分析然后猜想和预测苯酚性质,让学生通过“活动探究”方式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

经过探究教学,学生对苯酚的性质有了较全面正确的认识,不仅帮助学生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培养了学生“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精神。

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预测,但是对于学生预测的很多苯酚的性质,由于知识水平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只好一带而过。

我们挑选力所能及的几点性质来实验探究,这就要求老师要控制好节奏和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