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铸构和谐健康网络平台营造家校安全德育氛围.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8925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书铸构和谐健康网络平台营造家校安全德育氛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铸构和谐健康网络平台营造家校安全德育氛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铸构和谐健康网络平台营造家校安全德育氛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铸构和谐健康网络平台营造家校安全德育氛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铸构和谐健康网络平台营造家校安全德育氛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铸构和谐健康网络平台营造家校安全德育氛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铸构和谐健康网络平台营造家校安全德育氛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书铸构和谐健康网络平台营造家校安全德育氛围.docx

《课题申报书铸构和谐健康网络平台营造家校安全德育氛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书铸构和谐健康网络平台营造家校安全德育氛围.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申报书铸构和谐健康网络平台营造家校安全德育氛围.docx

课题申报书铸构和谐健康网络平台营造家校安全德育氛围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铸构和谐健康网络平台营造家校安全德育氛围

课题名称:

铸构和谐健康网络平台营造家校安全德育氛围

关键词:

和谐健康网络家校安全德育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青年课题

学科分类:

语文

研究类型:

语文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小学德育教育是全社会一起关注的问题,但德育工作经常给人一种落伍的感觉,德育的观念、内容、方法往往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同学身心发展的变化,德育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

“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这句话被印在有关国际互联网络书籍上的封面上,固然有明显的商业广告意味,“网络”和其有关概念也愈来愈深地进入校园。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进入千家万户,被广大家长和同学广泛并熟悉。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又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了保守信息德育教育的一元化的框架。

为此,有必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与保守德育活动的交互关系,形成优势互补,构成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网络的出现,造就了新的教育环境。

抛弃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研究,是一种教育缺乏,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铁定是教育的一大败笔。

资料显示,已有的网络德育研究在我国凤毛麟角,且大多数重理论说教,轻实践行为,难以诱发儿童入情入境的兴趣。

而本课题融入网络的德育活动研究,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教育的最大享用,全方位、新视觉调动了活动者参与的积极性。

因此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活动作为新的德育活动载体,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必定,同时促进了德育跨越式发展。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       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构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网络德育模式。

探讨网络环境下中学德育工作的新问题、新特点、新理念、新对策开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探索网络德育教育的方法、手段,探究网络德育的规律,构建网络德育的理论体系,初步构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网络德育方式。

(二)课题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①网络环境下学校中的小学德育研究——A、学科活动;人类进入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国际竞争日益强烈,这样就形成了教育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

国力的强大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而各类人才的形成,最主要的取决于基础教育。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基础教育的实际,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爱国主义精神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任。

在网络环境下,同学的主体性原则得到充沛的体现。

我校四年级教师陈霞在教授人教版语文第七册《桂林山水》一课时,将语文和信息技术充沛地整合。

在教学中,不是教师教同学怎样学,而是给同学提供信息技术的学习手段,同学自身决定怎样学,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

同学在网络中不只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感受到美,觉得祖国山水的美,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大自然。

同学借助信息技术,自身组织、自身完成。

在活动中生长,成为活动的主人。

得到了学的知识和受到了德育的教育。

B、班队会活动;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古往今来,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之魂,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引导我们走向繁荣兴盛、勇往直前的火炬。

在班队会上我校六年级吴艳芳老师召开主题班队会:

“爱国主义”专题。

在网络环境下,让同学在网络中搜集“捍卫祖国尊严”和“反×××”的资料进行演讲,同学从网络中得到新知,从演讲中体会情感。

C、特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旨在通过活动的方式,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拓宽同学知识面,培养同学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同学一起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到田径乒乓球、围棋、篮球、书法、绘画、小发明、无线电制作、手工制作等方面的知识。

②网络环境下家庭中的小学德育研究——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于93年参与第三届《北京——东京城市问题》学术讨论会时发言:

“德育必需从学龄前由家庭抓起”。

家庭中的德育活动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的一种形式。

家长是儿童最早的教育者,也是第一任教师。

家庭小学德育活动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艺术,需要家长在认识其重要性的前提下,坚持理性、坚持说教与行为操作相结合,坚持说教与陶冶情感相结合,才会收到高效。

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得许多家长把时间花费在自我深造和事业上,无暇顾及小朋友,家长在生活上管得多,教育管得少。

由于缺乏教子经验,在教育方法上过于简单,存在着溺爱型、放任型、粗暴型等各种教育不当的问题,班主任除了做好同学的老师,还要当好同学的家长,除了教同学,还要教给局部家长有关教育方面的知识。

网络环境下家庭中的小学德育活动是教师与家长的连心桥,我校自开展研究以来,开通了“家校通”。

目前,在网络环境下,学校知道小朋友在家中的情况,家长知道同学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老师,家长对同学通过网络上的知识对同学进行诱导。

心理学指出:

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方面的紧密配合是取得教育胜利的重要保证,其中教育应起主要作用。

三、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调查法和理论综合法。

具体如下:

1、问卷调查法:

在实施之前和完成一个阶段的研究后,组织对研究对象的“综合前测”、“综合后测”以及单项测试,借此调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研究的推进达成情况。

2、个案研究法:

从研究对象中选择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典型标本(学生)建立个体全程发展规律档案,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3、行动研究法:

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对待网络情感、态度,边实践,边总结,对学生的行为施加影响。

    本课题的研究拟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准备阶段(2012、3——2012、6);调查分析阶段(2012、6—2013、3);实施阶段(2013、3——2014、3)

(二)实施步骤

1、问卷调查。

对学校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有多少人上过网,上网主要做些什么,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工作。

2、开设网上德育专题学习。

如“爱护地球,保护环境”“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绿色上网、健康上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等问题,让学生到网上广泛收集信息,然后自己设计校园广告,并打印图片进行图片展评。

3、学科活动。

在网络环境下,各科任老师将知识和信息技术充分地整合。

让学生在网络中不仅学到知识,主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成为活动的主人。

只有这样,才能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4、特色活动:

⑴读书活动。

“儿童读诗”可以了解传统文化,造就文字功底,陶冶情操。

各个班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搜索古代经典的诗文,让学生诵读、体验、感悟文学的功底。

并进行朗诵比赛。

(甲组:

1—3年级;乙组:

4—6年级)

⑵在网络环境下,老师和学生一起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搜索到田径、乒乓球、篮球、书法、绘画、小发明、手工制作等方面的知识。

然后组织学生积极参赛。

篮球友谊赛:

5—6年级;绘画赛:

1—6年级;发明制作:

1—6年级;

书法比赛:

甲组1—2年级;乙组3—4年级;丙组5—6年级。

      ⑶家校活动。

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在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构建家长学校的新模式,健全家长学校的网络建设,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了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广大家长为国教子、科学教子的水平和能力,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1]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2]曹东燕,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第10期[3]崔相录主编.德育新探[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4]储培君等著.德育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5]陈正良.冲突与整合德育环境的系统建构[M].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6]周之良.德育新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7]蓝维.德育课程在创新中发展—评上海市静安区德育课程的改革实验[J].思想·理论·教育,2005      [8]詹万生,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教育研究.2003年01期 [9]朱永康主编.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29]叶明非,金明亮.隐性德育课程的构成初探[J].教育探索.2002.第10期.[10]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11]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本课题单位负责人王艳琼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小学语文中高级教师,全国中小学千名骨干校长,贵州省教育名师,贵州省特级教师,贵州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有近五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刊物上发表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示范课十余堂获国家级、省市县一、二、三等奖。

主持省级一般课题顺利结题,省级重点课题《实施学校法制教育系统工程》顺利进行。

负责人姚仁森,毕业于贵州省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主管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擅长作文与阅读教学,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获国家、省、市、县级多种奖项,数篇教学论文也多次在省、市、县级等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教学论文省级二等奖,优质课县级二等奖、教师技能大赛县级一等奖。

积极参与多项课题研究。

肖树西,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学校教导主任,平坝县作家协会会员。

有近二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并在各种文学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多篇,在校内外承担过多项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研究经验。

徐国珍,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贵州省优秀辅导员、省语文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参与过多次课题研究,数篇论文获奖或发表,辅导学生参赛多次获奖;张小莉,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安顺市骨干教师,市优秀辅导员,论文、优质课都获省级以上奖励;吴艳芳,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平坝县语文骨干教师,语文教研组长,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励;陈远英、吴艳芳为学校学科带头人,责任心强,年轻有活力,积极肯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2、课题的组织机构课题总负责人兼组长:

姚仁森,29岁,小学语文一级教师,小学教育专业。

课题主要参与者:

王艳琼,49岁,小学语文中高级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

               徐国珍,46岁,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

               肖树西,38岁,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1.硬件保障:

学校计算机均已接入互联网和建立校园网站。

可以方便地运用网络平台广泛收集资料、传递信息。

学校图书馆订有许多教育教学类的报刊、书籍,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学校各种现代化办公设备齐全,以保证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的快捷、高效。

 2.软件保障:

我校是贵州省现代技术实验学校,教师系从各乡镇通过公开招聘选拔上来的,教育思想端正,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素质好,能力强,层次高。

大专以上学历占85%,年龄结构比较年轻,科研能力较强。

学校已经开展过省、市、县的课题研究多次,在材料的筛选、资料的分析、论文的撰写等有关课题研究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受到了各级专家的好评,学校教科研氛围浓,教师参与工作积极性高,这是课题顺利开展的有利条件。

3.组织保障:

我校历来注重科研课题研究,学校校长亲自主抓科研,校委会还专门制定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奖励条例》,为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注入活力,学校的科研能力迅速发展,近三年每年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或获奖的科研论文上百人次。

    4.经费保障:

学校有较广的筹资渠道和正常的经费来源,能按期拨付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的专项资金,并得到县教育局教研室书面承诺,如课题评申获得通过,将给予我校一定比例的研究经费支持。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